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352章 陆战队孤军深入

晚清第一枭雄 第352章 陆战队孤军深入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湘军在江北攻陷汉阳,在江南打得韦俊、陈玉成不能还手。一时间,战场形势似乎正在朝着有利于湘军的方向发展。

吴捷不为所动,令李秀成、陈玉成、韦俊等部太平军继续牵制湘军。各路复兴军正星夜疾进,执行迂回、包抄战略。

中路军最为关键,能否顺利迂回包抄至湘军背后,关键看中路军能否及时抵达预定地域,截断武昌方面湘军的退路。

右二军一马当先,先以一支铁甲舰队突破武昌江防。除了50吨级铁甲舰、100吨级铁甲舰外,右二军又装备了一艘200吨级的铁甲舰,令湘军水师惊惧不已。

湘军水师仍由彭玉麟、杨载福分营统带。杨载福率领六营湘军水师前往荆州,配合刘长佑的湘军陆师堵截太平军石达开部。

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主力,留在武昌一带江面,配合湘军陆师围攻武汉三镇。

彭玉麟是清朝方面难得的水战专家。九江之战中,湘军水师几乎被右二军全歼。彭玉麟和右二军交手多次,屡败屡战。

他深知右二军的厉害,极力主张从洋人手中购买蒸汽战舰、大口径洋铁炮;主张效仿姑塘造船厂,招募洋匠,兴建西式造船厂,自造战舰。

但湘军财力有限,根本就买不起洋舰。满清人才紧缺,咸丰见识有限,对建设新式造船厂并不热心。

到最后,彭玉麟只从洋人手里买到两艘三百吨级的蒸汽战舰。这种战舰使用橡木作龙骨,火炮也很弱,根本就不是右二军铁甲舰的对手。

彭玉麟还花费重金,从姑塘方面挖来几个工匠。可是,这些工匠只晓得某一项造船技术,并不能完整设计战船。湘军没有钢铁厂,也不能制造蒸汽锅炉、螺旋桨,建造战舰完全就是天方夜谭。

无奈之下,彭玉麟只得派人伪装成商人,到姑塘造船厂购买民用汽轮。民用汽轮使用蒸汽动力,木制结构,造价比洋船便宜。彭玉麟再从广东购买洋炮,安装在汽轮上,勉强凑起一支拥有十来艘小型炮艇的蒸汽舰队。

尽管如此,湘军水师也绝非右二军的对手。

首先,湘军战船不行。与右二军相比,湘军战船的火力、防护力、机动力都很弱,根本就不是右二军铁甲舰的对手。

其次,湘军水师官兵不行。湘军没有水师学堂,没有培养水师专业人才。原有的水师营官、哨官对蒸汽动力船一窍不通,驾船、操舵、轮机维护等方面的人才都很紧缺。

这些专业人才大多在右二军姑塘水师基地受过训练,与右二军有数千丝万缕的关系。离开这些专业人才,湘军水师不说与右二军作战,就连基本的维护、保养、驾驶都成问题。

再次,湘军水师虽有战船,却不成体系。蒸汽战舰不比风帆舰,需要配套专业的水师基地、燃煤供应、通信联络、战船检修保养等设施。在这些方面,湘军水师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

彭玉麟没有足够的权力、视野、能力、财力解决以上难题,也就不能建成一支堪与右二军战斗的水师。

论起来,右二军的铁甲战舰也不多,还不到三十艘。但铁甲舰的火力、防护力远超湘军的木质炮艇,完全可以做到以一敌十。

面对着浩浩荡荡的右二军船队,彭玉麟不想做无畏的牺牲,也不敢当面硬杠右二军。他率领水师战船略作抵抗,便靠泊至岸边,隐蔽在长江支流中,企图借助岸炮阻击右二军。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右二军并未在武昌江面停留,而是越过武昌,继续向西前进。

对于武昌一带的湘军水师,右二军视若无睹,只要湘军水师不主动挑衅,右二军就不还击。

等湘军的岸炮开火,右二军铁甲舰才开炮压制。岸炮一熄火,右二军亦停火,继续前进。

看得出来,右二军铁甲舰并不愿在武昌纠缠。其目的不在于消灭湘军水师,而在于为运输船护航。

运输船排水量在五百至上千吨不等。船只吃水很深,上面伪装有遮挡物,看不出船舱内是人还是物资。

运输船的目的地显然在西面。

它们是到荆州为石达开的大军运输给养吗?如果不是这样,它们还会去哪里?

难道,它们要到岳州?是要截断湘军退路?还是要奇袭长沙?

答案很快便揭晓了。

右二军第二师六千余人,分乘一百余艘运输船,在第一师铁甲舰的护航下,一路溯江而上。他们先后越过金口镇、鲇鱼套、嘉鱼县等军事重镇,沿途并不停留,直至陆溪口。

陆溪口是陆水与长江交汇的地方,大致位于湖南岳州、湖北武昌的中间位置。

右二军在陆溪口处留下一千精兵、三艘铁甲舰,由军长史潘西亲自坐镇,负责固守陆溪口。然后,大队人马并不停留,从陆溪口折入陆水,再次溯陆水而上,目标直指湖北蒲圻县、崇阳县。

蒲圻县和崇阳县紧临陆水西岸,地处武昌城南。

武昌虽是湖北省会,却位于湖北省东南方向,位置较偏。从武昌府城往东,是武昌府大冶县、兴国州、通山县,与江西交界。这一带都是崇山峻岭,多矿产,往东又是复兴会根据地,武昌的湘军自然不能往这个方向撤退。

武昌府城西、北都是长江。湘军要撤退,只能往西南方向撤,可以撤回湖南。湘军的粮台也设在西南方向。

蒲圻县、崇阳县与武昌府城相距并不近。若要从蒲圻县、崇阳县包抄湘军后路,在时人看来,未免有些痴人说梦。

曾国藩一向注重稳扎稳打,行军打仗要求结硬寨、打呆仗。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湘军一天行军速度只有四十里左右。到了下午,天还大亮时,湘军就要停止行军,设置营垒、挖掘壕沟,以期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打法,对付太平军还可以,对付复兴军就完全不行了。历史上,淮军继承湘军衣钵,在甲午战争中沿袭旧式战法,被采用西方战法的日军打得溃不成军。

与陆师相比,水师打仗又有许多顾忌。当时的蒸汽动力船航程有限,作战半径不大。

右二军在湖北大冶设置煤港,战船可在大冶加足煤炭。从大冶至陆溪口,江上航程足有七八百里。正常来说,战船燃料绝对不够。

之前,右二军帮石达开运输五千兵马至湖南岳州。运输船近一半的运力都用来运输煤炭了。即便这样,船队在返程时煤炭用尽,不得不靠岸两天。直到大冶方面运来煤炭后,船队才得返航。

这一次,右二军不仅深入敌后,还溯流至长江的支流,真的是不要命了吗?

右二军这一着太过重要,关系到复兴军能否顺利包抄湘军。不管要冒多大的风险,哪怕船只要搁浅,右二军也要开进陆水,抢占蒲圻县、崇阳县。

右二军驶入陆溪口,随即按计划分成甲、乙两队,分别进攻蒲圻县、崇阳县。相较而言,崇阳县军事价值更高,湘军在崇阳县配置兵力更强。

甲队由右二军复兴委员张允华率领,带三千名陆战队员进攻蒲圻县。乙队由参谋长崔克率领,带四千名陆战队员进攻崇阳县。

右二军第二师人数最多,共有八千人,主登陆出战,又称右二军“陆战队”。这一次,第二师几乎倾巢出动。

乙队先出发,一路直航至鲁家港。再往前走,陆水变浅,载重量较大的运输船无法上驶。

崔克当即立断,下令停船,陆战队员登陆,跑步向崇阳县城奔去。乙队留下一艘铁甲舰保护运输船,崔克自率三艘铁甲舰直航至崇阳城外。

崇阳县城地处陆水、高堤河、白羊山水三河交汇处,虽是武昌府治下的县城,却靠近江西省、湖南省,是一处非常紧要的水陆枢纽。

湘军在崇阳设有粮台,除了湘军四千精锐守城外,还有上千名团练助守。

崔克乘船先到崇阳城下,正是中午时分。他等不及陆战队员,指挥铁甲舰向城墙猛烈开炮。

105mm舰炮使用穿甲弹可以对付普通砖石城墙,使用杀爆弹可以对付普通夯土城墙。

炮击一个小时后,右二军在崇阳城墙上轰出一段五十米长的缺口。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