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 第35章 彭时荐才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第35章 彭时荐才

作者:日享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1:31:22 来源:23小说

两月十九日上午, 上书房,

“陛下,内阁次辅、首席军机大臣、本次科举主考官彭中堂,手中拿着一份试卷,在外面求见!”天顺帝朱祁镛的贴身内侍张琦进来禀告道。

“宣,”

“陛下,好消息,好消息啊,

本次会试的头名卷子,已经出来了,

真可谓是千古奇文,不仅指出了我朝的弊端,关键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革新之路!

臣已经读过三遍,真是越读越有味,

其文之中,指出我朝的的弊病可以概括为五点,

宗室骄恣,庶官疾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亏!

而文中还给出了革兴解决之法,臣也大概总结了一下,也可归纳为下面六点:

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

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

这人真是陛下需要的改革大臣啊!

臣愿意让贤,辅助此人,实现我大明朝的中兴!”看到彭时如此,大起爱才之心,

天顺帝朱祁镛也是来了浓厚兴趣,接过彭时递过来的试卷,缓缓打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手飘逸的行书,

仔细看过,

只见此文,分为两篇,

第一篇为《论时政疏》,

第二篇为《陈六事疏》

朱祁镛看见古文就脑袋疼,把它交给了内侍张琦,

“朕最近眼睛有点肿,你给朕读一下,第一篇《论时政疏》”

内侍张琦接过这张试卷,读了起来,

“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

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今一、二宗藩,不思保国遵守祖训,制节谨度,以承天休,竟招集海盗、乱民,起兵作乱军,反叛朝廷,惑民耳目。

斯皆外求亲媚于主上,以张其势,而内实奸贪淫虐,陵轹有司,朘刻小民,以纵其欲。今河南抚臣又见告矣。不早少创之,使屡得志,

臣恐四方守臣无复能行其志.而尾大之势成,臣愚以为非细故也。所谓宗室骄恣者此也。

臣闻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

古者一官必有数人堪此任者,是以代匮承乏,不旷天工。

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一言议及,辄见逐去,及至缺乏,又不得已,轮资逐格而叙进之,所进或颇不逮所去。

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玷用而永废者乎?

臣愚以为诸非贪婪至无行者,尽可随才任使,效一节之用。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所谓庶官瘝旷者此也。

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守令之贤否,监司廉之,监司之取舍,铨衡参之,国朝之制,不可谓不周悉矣。迩来考课不严,名实不核,守令之于监司,奔走承顺而已,簿书期会为急务,承望风旨为精敏,监司以是课其贤否,上之铨衡,铨衡又不深察,惟监司之为据,至或举劾参差,毁誉不定,贿多者阶崇,巧宦者秩进。语曰:"何以礼义为?才多而光荣;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以此成风,正直之道塞,势利之俗成,民之利病,俗之污隆,孰有留意于此者乎?所谓吏治因循者此也。

夷狄之患,虽自古有之,然守备素具,外侮不能侵也。今"虏"骄日久,还来尤甚,或当宣大,或入内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边圉之臣皆务一切,幸而不为大害,则欣然而喜,无复有为万世之利,建难胜之策者。顷者陛下赫然发奋,激厉将士,云中之战,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然法日:"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乘战胜之气,为豫防之图,在此时矣,而迄于无闻。所谓边备未修者此也。

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今国赋所出,仰给东南,然民力有限,应办无穷,而王朝之费,又数十倍于国初之时,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夫以天下奉一人之身,虽至过费,何遂空乏乎?则所以耗之者,非一端故也。语日:"三寸之管而无当,不可满也。"今天下非特三寸而已。所谓财用大匮者此也。

五者之弊非一日矣,然臣以为此特臃肿痿痹之病耳,非大患也,如使一身之中,血气升降而流通,则此数者可以一治而愈。夫惟有所壅闭而不通,则虽有针石药物无所用。

伏愿陛下览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广开献纳之门,亲近辅弼之臣,使群臣百寮皆得一望清光而通其思虑,君臣之际晓然无所关格,

然后以此五者分职而责成之,则人人思效其所长,而积弊除矣,何五者之足患乎?

陛下,完了!”

听完这名举子,写的这篇《论时政疏》,朱祁镛心情大好的说道,

“好,很好,相当好啊,

不错,真是不错,很是不错啊!

宗室骄恣,庶官疾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亏,

这名举子说的此五点和朕之前说的“平乱”,“削藩”,“改革”,“边患”,“海疆”五条,很是吻合啊!

看来是个有心之人,可以用!”

“是啊,陛下,臣也是这样认为的,

如果只是如此,那还不算什么,更关键是下篇。

那才是整篇文章之精华所在啊!”

听到彭时,竟然如此推崇此文,三番五次的为此文做保,

天顺帝朱祁镛对下篇《陈六事疏》兴趣更大!

那这下篇《陈六事疏》,又有何魅力呢?

竟然可以得到彭时,商洛,李贤,王竑四名朝中重臣,本次会试主考官和同考官的一致署名推荐呢?

喜欢大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