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 第34章 会试阅卷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第34章 会试阅卷

作者:日享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1:31:22 来源:23小说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朝成名天下知!”

科举考试,做为古代封建王朝万千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道路,

从隋朝实行以来,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到明朝时已经趋于完善,

不仅建立了三级考试制度,三级学校制度,南北分榜,八股文等各种制度。

而且为了防止作弊,明朝的科举制度,还制定了规矩繁多的,流程严密的阅卷制度。

会试作为大明朝仅次于殿试的考试,阅卷更加严格,以确保公平公正!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将试卷上交后,

第一步,首先由收卷官将试卷封存在专用的箱子里,由两名临时指定的锦衣卫全程监视和保护,运送至贡院的收卷所。

科举考试的外帘官和锦衣卫百户会坐镇于此,监督考卷的前期处理工作。

第二步,考生的原卷又被称为“墨卷”,收卷所会对这些“墨卷”进行筛选分类,

有明显记号、墨点、火烧、水渍、撕裂的试卷,经监考官核实后,用蓝笔抄写,俗称“登蓝榜”。

登蓝榜的试卷直接落选,考生三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筛选通过的试卷,由弥封所将考生的信息用厚纸弥封,这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项防舞弊措施“糊名”。

经过弥封所的试卷,又会由誉录所进行第二项防舞弊措施“誉录”。

由专人用红笔抄写试卷,抄写之后的试卷俗称“朱卷”。抄写过程中,试卷中的错别字也会照写,不过会在页顶将错误标注出来。

誉录完毕,墨卷和朱卷都会被送到对读所进行核查,保证两个卷子的内容完全一致。

核查无误后,墨卷和朱卷又会被送到掌卷所进行编号,以便阅卷工作完成后能按照朱卷的编号找到墨卷。

第四步,编号完成后,墨卷会留根封存,朱卷则由监督官将卷子分成两捆。

为什么要分成两捆呢?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会试的同考官只能有两人,明朝的官员又喜欢坚守祖制,

所以明朝初年一百多人的考试是四人,现在四百多人的考试还是四人。

同考官身体虽苦,但也乐在其中!

因为一旦自己选中的试卷,能成功得到主考官的认可被取中,自己将会成为那取中之举子的恩师,

如此自己也算在朝中有了根基。

监督官会将分好捆的试卷亲自运送至戒慎堂,不能和外界接触的内帘官则在此等候。

通常戒慎堂外会有道石桥,桥上会有军士把守。

外帘官、内帘官都不能上桥,只能由桥上的军士转运试卷。

内帘官接收的试卷都是朱卷,没有任何的考生信息,几乎没有了舞弊的可能。

但世事无绝对,有门路的考生,答题可以刻意使用一些语气词,表明自己的身份。

不过这种舞弊方式的风险很高,因为明朝官员都属于过来人, 对科举考试里的套路门清。

明朝的科举阅卷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去留在同考, 高下在主考。

同考官将选中的“荐卷”交由副主考,没被选中的考卷则叫“落卷”。

副主考觉的“荐卷”可以,会在考卷上写一个“取”字。

有“取”字的试卷才有机会到主考官面前,

如果主考官也觉的可以,会在试卷上写“中”字。

同考官“荐卷”,副主考“取”卷,主考“中”卷,

整个阅卷过程中,锦衣卫人员全程监督,如有任何舞弊嫌疑,立即上报。

有“取”、“中”二字的卷子则代表中榜。

会试中榜者,叫贡士,

贡士可以继续参加殿试,也可以去吏部报名候选,等待地方上空缺的职位,贡士至少能获得正九品的官职。

但既然已经考中贡士,都是参加殿试,殿试是不把往下刷人,只要殿试一过,就是进士。

而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员,

一般考中会员者,都是殿试一甲,

所以殿试结果一般以会试结果为基础,

而会试得阅卷结果将决定哪些考生能够进入下一阶段殿试的考试。

在这个过程中,会试主考官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他们评估试卷的质量,决定哪些考生可以晋级。

有时候,一些被认为质量上乘的试卷即使在一些技术性环节上有所瑕疵,也可能被主考官挑选出来,

这是皇帝赋予主考官的权利。

而本次科举考试,皇帝朱祁镛就动用了这样的权利。

在户部尚书本次科举主考官彭时,上次上书房奏对户部商业税制和开海设立市舶司的情况进展时,

皇帝朱祁镛明确告诉彭时,

本次科举,二甲第一和三甲第一,两个传胪名额只能是商人子弟和匠人才弟,

至于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将最终花落谁家,则各凭本事!

虽然有圣命在身,但作为本次的主考官的彭时,还是尽量在整个阅卷过程中体现科举考试的严谨和公正,

以确保最终选拔出的考生具备真才实学,更多的为朝廷输送合格的人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

同考官李贤和王竑,

副主考商洛,

主考彭时,

四人开始了三天两夜的辛苦工作,

两月十九日上午,

经过昨天一天一夜的辛苦工作,

420份试卷,分为两捆,每捆210份,

李贤负责的210份,已经看完了其中的110以上,

这110份之中,能获得“荐卷”两字评语的不足20份,而且这获得“荐卷”两字评语的20份试卷,在李贤看来也只不过中规中矩而已,并没有能使人眼看一亮之感觉。

正在同考官李贤,看的头昏脑胀之时,

只听旁边的另一名同考官,王竑,高声喊到,

“好,说的太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