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 第27章 鬼才老徐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第27章 鬼才老徐

作者:日享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1:31:22 来源:23小说

公元1436年,正统元年二月十六,大朝会结束后。

皇长子雍亲王朱祁镛回到雍亲王府后,

第一时间,就当前朝堂上的势力形势问策于雍亲王府长史徐有贞,

毕竟今天的大朝会,徐有贞也参加了,朱祁镛想听听自己的第二大谋臣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要告诉自己。

果然对此,长史徐有贞还真有话要说,

“王爷,今天您也应该看出来了吧,您在朝堂实在是没有什么竞争力啊,

即使退一万步讲,科举在李时勉的主持下,您收获了一部分人才,但现在朝堂的几大核心位置,已经被内阁和孙太后王振一党所占有,

那这些人才在您这里看不到出入,其结果就是为内阁和孙太后王振所用。

说句掉脑袋得话,即使过几年太皇太后和内阁三杨都不在了,

从现在朝堂的形势看,真到那时,朝堂的第一大势力依旧是孙太后和王振。

因为皇帝也在长大,到那时皇帝必然会亲政,至于王爷您可能到那时监国不监国还的两说。

就最好情况而言,那时即使王爷您还是监国,那监国和皇帝,哪个更值得大臣效忠呢,

不要忘了旁边还有个孙太后和王振在看着您,孙太后和王振必定不会允许您,在监国期间做大的,这是必然的。

所以您在朝廷真的没有任何优势,这是身份地位决定的,无法改变!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监国,只要大臣们不是个傻子,那他们都知道该选择谁!”

听了长史徐有贞的分析,朱祁镛惊出一身冷汗,

看来自己和恩师李时勉,五位师兄之前的谋划方向完全错了,

如果真按那个朝堂争雄的方案谋划去做,

那结果到头来,等待自己的可能就是真为皇帝或者太子做了嫁衣。

“那不知长史有何妙计?”雍亲王朱祁镛急切的问道,

看到自己成功引起了雍亲王朱祁镛得重视,徐有贞心中大定,

他早就发现了这个致命问题,就是故意不说,在等雍亲王朱祁镛自己主动问策自己。

如此自己才能真正取代李时勉,成为监国雍亲王朱祁镛的第一谋臣。

他徐有贞,从来都是只做第一,绝不当千年老二。

看来自己能否取代李时勉成为雍亲王朱祁镛的头号谋臣,就在这次了。

对此,显然长史徐有贞早已想好对策,只听其缓缓说道,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明争暗退,谋取南京,

储备人才,静待时机。

风云突变,取而代之!”

随后徐有贞进一步解释道,

“王爷,我们明面上在京师和孙太后王振争雄,暗地里拿下南京守备,在南京六部储备人才,

等待时机,我估计我朝和蒙古必有一战,一旦战争起,可以借机,怂恿皇帝带领内阁和六部亲征。再暗中派出杀手,把皇帝除了。

王爷用自己监国得优势,趁内阁和六部不在京师之时,联合王妃的父亲,控制京师,

在把南京六部储备的忠于王爷的人才,调往京师,重建内阁和六部。

如此即使孙太后和皇子依旧在京,但没有原来的朝堂势力为其助力,其也必定孤掌难鸣,

加上皇帝已死,皇子又小,朝堂在您手中,您做为监国,登基不是自然而然的嘛,

等您登基以后,原来的朝堂势力,还不是由您拿捏。”

徐有贞的办法实在是高明太多了,比之前和恩师李时勉,师兄们商量的办法强多了,为了调动徐有贞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朱祁镛鼓吹道,

“够高明,够阴险,够有胆,不过本王喜欢,哈哈哈哈……

徐长史,以后你就是本王的头号谋士,本王登基以后,你就是本王的内阁首辅!”

听闻此话,果然徐有贞是动力十足,火力全开,

不用朱祁镛提问,就开始说起南京守备,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如何谋取南京守备?

只听其继续说道,

“王府,南京守备处是大明朝两京之一南京地区的最高权力部门。

不仅掌控长江防线及江南地区的54卫所兵力和江南漕运12万大军,近43万的军事力量,还掌管南京六部的一切政务纪要。

这一部门可以说是大明朝除内阁和司礼监外的第三大重要部门,

也可以说,谁掌控了南京守备这一部门,谁就拥有了大明朝全国一半之地,还是钱粮赋税重心的江南之地。

正是因为这一部门,太过重要,所以历来这一部门,都是有皇帝最信任的亲信掌控,

皇帝最信任的亲信是谁呢,不是文成,不是武将,不是勋贵,而是身边的太监,也就是家奴,只有家奴才会和家主捆绑在一起,利益与共。

所以南京守备这一部门,历来由宫内太监掌管。

而且为了分权和制衡,一般都是由3个太监共同管理负责。

历史上的南京守备,始设置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下旨让靖难功臣,襄城伯李隆,协助太子朱胖子留守南京,处理南京军务。

也就是从襄城伯李隆开始,便有了守备制度的雏形,

襄城伯李隆,可以说是第一代南京守备的负责人。

成祖朱棣最后一次北征于途中驾崩,

仁宗朱胖子即位,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为了确保南、北两京的局势稳固,

尤其是南京并没有皇室驻守,

故仁宗朱胖子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同时让南京勋戚襄城伯李隆协助太子朱瞻基留守南京。

因为南京太过重要,而太子不可能一直留在南京,这才是南京守备制度出现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仁宗病危, 太子朱瞻基北返登基为帝的这一年多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