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75章 相见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75章 相见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5:07:12 来源:9书院

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那里各个海岛林立,近似于原始社会。大部分人靠天吃饭,他们几乎完全没有追求,科技发展近似于无。

所以除了简单的工具,制造不出来任何复杂工艺的产品。而铁锅是他们最需要的产品,对铁锅的需求惊人,看似简单的铁锅,是那里需求最大的东西。

没有饭碗,杯碟,他们可以用树叶,树枝来吃饭,但是没有铁锅,他们就很难把饭做熟。

通过历年出口,以及內监派驻人员对那边的了解,朱瞻基也初步了解了南洋各国的需求。

总之一句话,只要是大明的产品,就没有一个国家不需要的,无非只是价钱高低,利润多少而已。

从十年前第一次下西洋,朱棣受到朱瞻基的影响,接受了第一笔赔偿,决定发展商业。后面的这几次,每次出海,內监都会把大船装满各种商品,而船队后面,也会跟着众多勋贵以及大臣们派的商船。

跟原本的历史相比,目前商业环境宽松了许多。但是,依旧是只有关系比较硬的人能参与海贸,那些普通民众,只能选择把货物卖给达官贵族们,才有希望卖出海。

这种垄断当然是不利于商业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大明来说,朱棣能允许除了內监之外的达官贵族参与海贸,本身就是进步。

而与大明关系最紧密的朝鲜和东瀛,这两个也是大明的最大贸易国,依旧被內监紧紧把控。

没有任何人能单独做这两个国家的贸易,只能通过整个內监系统来运营。这些年,内库充裕,主要就是靠的这些贸易盈利和关税。

不过朱棣大手大脚惯了,这些钱几乎都被他又花了出去,光是修建一个武当山道宫,就要花三百万两白银。

而这还不是大头,因为修长城花的钱更多。这次还是因为打了一个大胜仗,加上在草原发现了铜山,他才决定把修长城的人工调集到草原上去修路。

对于朱瞻基来说,他一致认为长城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漫长的边境线,靠防哪里防得住?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

只有利用一切手段,瓦解敌对势力,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所以,这次在草原上发现了铜山,这庞大的利益让朱棣,让军队将士都舍不得放弃,他们才会下定决心,将自己的势力一直拓展到草原腹心去。

当然,更主要的是利益,是成本,解决了成本问题,这个时候的大明,不会畏惧任何敌人。

抱着统计的资料走神,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朱瞻基抬起头来,很快就看到李亮兴致高昂地冲了进来。“殿下,大喜。马副使,不……是马所副向太孙殿下贡献新式望远镜,据说能达到四十倍!”

朱瞻基心中一动,站起身来,望向了他后面跟着的刘万,说道:“拿来我看看。”

抱着盒子的刘万立即走到近前,将盒子放在了朱瞻基面前的矮几上,然后打开了盒子。

初一咋看,这个望远镜与现在的望远镜区别不大,但是他也算是见多识广了,知道这种东西,可不能只看外表。

将这个望远镜拿在了手里,朱瞻基望向了宫墙外永寿宫院中的一棵大树。

望远镜的效果不错,但是就是镜头抖动的厉害。

这是正常的,不管是折射望远镜,还是反射望远镜,倍数越高,对稳定的要求也就越高。

像那种天文望远镜,根本不能用手拿,否则根本什么都看不清。需要安装一个底座,才能慢慢调整到最佳视角。

一点微小的难以察觉的颤动,对于几十倍的望远镜来说,就是几十倍的颤抖效果。

所以哪怕是军用望远镜,最多也就是十倍二十倍,再高的倍数,就不适用了。

朱瞻基又坐了下来,李亮他们立刻识趣地退到了旁边,让出了视线。

朱瞻基将一支手臂放在桌面上当支撑,然后对准了那棵树,开始慢慢调整镜头。

他长期练武,稳定性很好,也让镜头的抖动不是那么厉害。

镜头拉近了,看清了,清晰度还不错,这也让他很好奇,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他在前世的时候,小时候也没有接触过望远镜,后来就是军营里面装备了各种望远镜,却也没有闲心去拆开看看什么原理。

他只是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能组成望远镜,凸透镜和凸透镜也能组成望远镜,但是具体原理一点不懂。

他虽然挂了一个发明望远镜的名声,但是望远镜的改进,实际上还是工部的工匠们一点一点试验出来的。

比如他最开始研究出来的望远镜,看出去的景色都是上下颠倒的,虽然能当望远镜用,但是看东西很费力。

后来还是工匠们利用光线折射的原理,加一个凸透镜,增加一道折射,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现在的镜头不仅看的更加清晰,也没有颠倒的镜像,所以就让他比较好奇了。

放下了望远镜,他问道:“你刚才说,是马副使制造出来的?他不是昨日刚回家吗?”

李亮笑道:“虽然是马所副贡献的,却不是他研制的,研制这个望远镜的人是马所副的侄子,比殿下还要小一岁呢!”

朱瞻基这才有了一丝好奇,笑道:“想必你也把他了解清楚了,回禀上来吧!”

李亮把马致才一家的情况做了一番介绍,见朱瞻基对马迪感兴趣,也把马迪精通算学,虽然才十五岁但是这个望远镜却是他独自发明的,介绍了一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是外臣,不能入宫,所以奴婢今日并没有带他们回来,入宫殿下想要见他们,奴婢立刻安排。”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我明日准备去农庄检阅幼军,就让他们叔侄明日到农庄见我吧。”

第二日,朱瞻基在农庄见到了比他还小一岁的马迪。

十五岁的马迪相貌清秀,如今还没有束发,看起来像个小女孩。而他的神情也像极了一个游侠恐惧,有些好奇的小女孩。

一板一眼地跟着他的伯父行了个大礼,朱瞻基赐坐之后,他才敢抬头偷偷地看向朱瞻基。

除了缺一副眼镜,头发长了一点,他跟后世的一个初中生区别不大。

如果只是看他本人,很难相信他竟然精通算学,能独立推算出三角内和的方程式。而且能根据光线的折射原理,计算出望远镜的倍数。

特别是后面一点,朱瞻基现在自己都算不出来。

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六分仪的计算公式,海洋航行的港口距离测试公式,因为这是当初当一个船长,必须要精通的。除了这些,他最多也就还记得几个方程式,剩下的全部忘记光了。

他和声和气地问道:“马迪,昨日你跟李少监说自己精通《杨辉算法》,《算学启蒙》,此言可是真的?”

他立即站起身来,躬身作揖说道:“小民不敢有欺。家外祖于公乃杂家之后,于家在前宋时期一路南退到福建一带,但是最终国破家亡,于家最终也难免落入元人之手。不过依靠祖传算学,在前元时期,也能以此谋生。家外祖这一系就是前元时期被元人移居松江,帮助他们统计海贸获利。

小民家居姑苏,因曾向大周进贡,被判附逆,不得科举,家外祖无后,待小民如同己孙,将家传算学,包括前元搜集的《欧几里得几何》授予小民。”

精通数学,并且家学渊源,又会打磨水晶,琉璃,还会加工雕刻,这一家子,还真的是朱瞻基现在急需的人才。

随后朱瞻基又问了他是如何改进望远镜的,听说在望远镜里面还要加上一个三棱镜,朱瞻基也有些懵逼了,他以前没有拆过望远镜,根本不知道望远镜里面还要加这样一个配件。

不懂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他也不再去想。试了一个眼色,他把自己以前抄录下来的不多的几个方程式让刘万递给了他。“既然如此,我也考你一考,如果能让我满意,帮你们除了罪籍,也有可能。”

他大惊之下抬起了头,看着朱瞻基满眼的惊喜。“殿下,小民愿意一试。”

马致才想要提醒自己的侄儿一下,却又不敢开口。

所谓附逆,罪籍,除了不能科考,其实整个苏州府并没有多少人在乎。因为大半个苏州府的人,都是罪籍。

也因此,一个苏州府,承担了整个大明将近一成的税负,这是当初太祖因为苏州府都支持大周的惩罚。

他被征用了九年,才由民入流,担任从九品的副使,也跟他的身份有关系。但是,他现在已经变成官了,虽然是最末流的官,这个罪籍其实就相当于已经取消了。

马迪虽然聪明,但是从小没有学过四书五经,没有学过八股,如今想学也已经晚了。

现在再去学习四书五经,参加科考,还不如借着望远镜的机会直接为马迪谋一个出身。

所以,马迪没有想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但是对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些问题,想要尽快脱籍的人来说,一瞬间就想明白了。

太孙这个承诺对其他家族可能是大恩大德,但是对马家来说,最多只是锦上添花,没有实际好处。

不过,侄儿的赤子之心说不定更能讨太孙满意,所以不提其他条件说不定结果会更好。

(先申明,主角虽然叫朱瞻基,但是绝不搞那个基。嘿嘿)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