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九章 宴席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第九章 宴席

作者:卜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22:13 来源:9书院

吴县太守府,盛宪本就体弱多病,今早又强行出城迎接刘基。

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让医官条理身体,所以直到午后才正式会见刘基。

现在盛宪又听闻了滕胄的悲惨遭遇,情绪激动之下旧病复发,差点没把自己咳个半死。

医官忙前忙后又小半个时辰,这才让情况稳定。

刘基也明白为什么盛宪之后要辞官了,病成这样再操持郡务,怕是要直接驾鹤西去。

盛宪一边让医官扎针灸,一边问刘基:“贤侄此来,乃公可有何吩咐?”

刘基这才有机会,正式述说辞呈。

“府君,家父出任扬州刺史,受命监察地方。现在汝南袁术悖逆,攻杀前任刺史陈温,自领扬州刺史,占据寿春荼毒江北。”

“家父受天子命,自然要尽忠职守,安定地方,讨伐袁术。”

“家父本委托滕公代他拜访府君,然而滕公病重,只好让基接替使命了!”

刘基一番话对答如流,让盛宪很是赞赏。

盛宪和善地说:“贤侄年幼,却能替父奔波,刘正礼有此佳儿,真乃幸事啊!”

刘基拱手:“府君谬赞!”

盛宪在医官的伺候下,起身道:“老夫乃天子钦点的吴郡太守,自然当听命于朝廷册封的刺史。况且刘正礼与我是故交,助他抗袁是应该的。”

不待刘基说话,盛宪继续道:“但是,贤侄也看到了,老夫年老体弱,准备辞官隐居。怕是不能帮到你父子二人了!”

刘基到此也看清了盛宪此人的性格。

年老病重其实都只是盛宪的借口,此人虽是名士,但却没有安抚地方的才能,更不用说助刘基父子二人讨袁了。

吴郡百姓能安居乐业,更多依靠的是当地百姓安分守己,且远离中原战乱。

吴县百姓的精神面貌和刘基在江北看到的百姓,还有沿途逃难的百姓是不一样的!

而且盛宪身为吴郡太守,竟能坐视严白虎这等匪类做大,可谓昏庸。

想明白这些,刘基也不疑惑盛宪为什么会被自己曾经的下属许贡迫害了。

盛宪和许多士人一样,空有名望,皓首穷经,非能臣也!

刘基虽然鄙夷,但还是不能落了盛宪面子。

“府君无需妄自菲薄,吴县百姓能安居乐业,全仰赖府君治理有方。”

说这话时,刘基内心其实是有点恶心的。

盛宪听他恭维,心情愉悦许多,面色也好转了。

刘基见状继续说:“府君无需忧虑,家父曾说他是代天巡狩地刺史,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不会逼迫地方大员,以免祸乱百姓。”

“府君只需张榜征募乡勇,同郡中罪犯编练成军,再适度调集粮草便可,无需大动干戈。”

盛宪听他这么说,也不好拒绝,于是说:“也罢,在其位,尽其职,老夫这就吩咐下面人去办。”

刘基当即下拜:“基替家父、替扬州百姓、替朝廷,谢过府君!”

盛宪道:“贤侄,老夫身体不适,就不送你了。”

刘基称是告退。

下午,吴县官府便张贴榜示,征募乡勇,不过一个时辰,报名者便有八百。

没办法,东汉末年就是这样。即使是未遭战乱的江东,也有许多人愿意投军混一口饭吃。

而且逃难到吴郡的北方百姓很多,他们离开故土,许多人就失了生计。碰见招兵就踊跃报名,横竖都是死,大多数人更不愿做饿死鬼。

到了日落官署关门时,参军者已有两千人,他们全部被带到城外安扎,由盛宪手下的将领许昭率领。

粮食的问题不用刘基担忧,吴郡囤积的粮草很多,许多陈年谷子再放就要烂在粮仓里了,到时候要么免费发放给难民,要么直接倒掉。

现在这些陈粮正好发给新兵们,所以刘基并不缺粮。

新兵们的营地紧挨着于麋部曲的营地,刘基还在许昭的陪同下出城巡视。

兵营里,许昭原本统领的五百老卒已经开始组织两千新兵进行操练。

由于扩军的原因,许多老卒都升了官,脸上洋溢着喜悦。

不过这支部队就和于麋麾下宗族部曲构成的部队不一样了。战斗力要弱很多,还需要多加操练。

如果说许昭原本统领的五百人要用“训练有素”来评价。

那么现在这支两千五百人的部队直接就降级成了“散兵游勇”!

一路上,刘基和许昭拉起近乎。

许昭是吴郡本地人,身材高大,勇力过人,所以被盛宪提拔为“门下督”,相当于盛宪的直属将领。

许昭和吴郡都尉许贡二人,各占吴郡军界半边天。

刘基和许昭说起自己被白虎贼袭击的事情,这引起了许昭的兴趣。

许昭在刘基耳边小声说:“我听下面的兄弟们说,都尉许贡和白虎贼有来往,公子要小心!”

刘基早有预料,并不感到惊讶,淡定地说:“我听说周喁周任明乃是被许贡所害,此事想必不是空穴来风吧?”

许昭点头:“此事人尽皆知,只是百姓畏惧许贡,所以无人敢大张旗鼓地谈论。”

刘基咋舌:“看来不除此贼,吴郡难安啊。”

许昭问:“公子可是想要为民除害?”

刘基颔首:“许将军有何见教?”

许昭笑道:“不瞒公子说,我手上确有许贡的把柄。但在下人微言轻,府君也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许昭只好作罢。”

刘基见许昭对盛宪有些埋怨,也附和:“盛孝章任用奸吝,事后恐为其所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后,刘基对许昭说:“许将军,你且替我留心,此事我自有计较!”

许昭闻言大喜:“公子放心,我会让手下弟兄们留心的!公子若有用到许昭的地方,但说无妨!”

刘基对许昭也很满意,这是个真汉子!

太阳落山,刘基也巡视完了营地,看着满营新兵,虽然他们名义上归属吴郡太守盛宪,但刘基有信心把他们变成自己的士兵!

回到驿馆,张允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刘基见面直接行礼:“张先生,久等了!”

张允道:“公子勤于公务,允自愧不如!”

刘基说:“诶,先生这就见外了!先生有何见教,直说就好。”

张允从怀里掏出一封请柬,递给刘基:“公子,我代表江东士子,请公子出席宴会。”

刘基拿来请柬,上面写着吴县朱氏于今晚在朱氏大宅邀群贤宴饮。

刘基道:“善,先生稍等,容基更衣!”

当晚月明星稀,云淡风轻,正是宴饮的好天气。

刘基在张允的带领下,抵达了朱氏大宅。

吴县朱氏乃当地大族,和顾氏、陆氏、张氏同为吴郡四望。

三国时期,吴郡朱氏和沛国朱氏根出同源,是东吴军界的代表。吴郡朱氏以朱桓为首,沛国朱氏以朱治为首,都是大家的老熟人。

吴县最大的氏族其实是陆氏,然后是顾氏,之后才是朱氏。

但因为陆氏族长陆康任庐江太守,顾氏族长顾雍为曲阿长,两家子弟多随族长外出,所以目前在吴县,世家们以朱氏为首。

今晚的宴席也因此在朱氏大宅举办。

朱氏大宅非常豪奢,总共有七进!

如果严格按照礼制的话,是妥妥的僭越。

但法律和规则一向只是用来约束愿意遵守他的人,世家和豪族显然不会老实遵守,因为他们才是制定者。

刘基和张允在仆人的引领下,抵达了宴饮的园子。

园子里高朋满座,皆是江东士人和南迁避乱的名士。

朱氏家主朱温身为东道主,坐于主座,其余人等在他两侧依次落座。

朱温年过不惑,精瘦的面颊略显老态。他左手旁一二位都是空着的,正是给刘基和张允留的座。

刘基进了园子,没有丝毫紧张,直接走进会场,对在座诸人行礼。

“扬州刺史之子刘基,见过诸位大人!”

“大人”从秦汉起就是对长辈的称呼,而不是对官员的称呼。

在座的都是成年男子,所以刘基这样称呼在座诸人没有问题。

朱温起身来迎,众宾客也起身回礼。

“公子能来,真是朱氏的福气!快快入座!”

随后引刘基和张允入座。

落座时,张允主动坐在稍次席的空位,留给刘基更靠近主座的位子。

在座诸人看后,都用眼神互相交流。

他们都好奇张允所代表的张氏是否已经投效刘繇、刘基父子。

入座后,朱温举杯道:“既然贵客都已就位,咱们就开始吧!老夫作为东主敬诸贤一杯,请!”

众人皆举杯:“请!”

待众人喝完第一杯酒,宴会就算正式开始了。

刘基作为今日主客,成为了大家话题的焦点。

朱温则开始和刘基话家常:“公子,老夫年轻时曾游历于青徐之地,有幸得见乃公,不知刘扬州别来无恙否?”

刘基笑答:“家父身体健朗得很,多谢朱公挂念!”

朱温颔首:“好!好!我听闻刘扬州托滕启戎拜见盛府君,今日怎不见滕公前来?”

朱温这话问出来是带刺的,刘基不相信他不知道滕胄受伤的消息。

吴郡世家同气连枝,滕胄受伤的事肯定如同刘基代父巡视江东的消息一样流传开了。

刘基眼珠子一转,端起茶杯起身,对着无锡的方向行了一礼,然后将茶碗高高举起,将茶汤倒入嘴中。

刘基这番动作吸引了在座所有人的目光。

朱温道:“公子这是为何?”

只见刘基脸上挂着不知道是泪珠还是水渍,悲痛地说:“此事都怪基!”

朱温诧异:“公子?”

坐在一旁的张允看了眼刘基,然后默默端起酒盅喝了一口。

刘基声泪俱下地说:“昨日,我与滕公从曲阿出发,途径太湖边时,遭遇白虎贼劫杀。幸得县尉于麋和将士们拼死保护,这才逃过一劫。但是,但是……”

朱温吃惊地问,仿佛不敢相信:“但是什么?”

刘基这才拂去脸上泪珠,心道下次再也不把茶汤倒眼睛里了,忒刺眼儿了也!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