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十章 朱桓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第十章 朱桓

作者:卜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22:13 来源:9书院

刘基用衣袖擦去脸上的泪珠,顺便揉了揉红肿的眼睛。

他带着哭腔说:“但是滕公却被贼人所伤,命在旦夕!基对不起滕公啊!”

说完更是抽泣起来。

张允这时起身,拉着刘基入座,一边说:“此事不怪公子,允身为无锡长,辖内竟闹出匪患,要问罪,允才是罪首啊!”

主座朱温见状,对张允道:“诶——信疏兄,此事罪不在公子,也不在你。要怪只能怪白虎贼穷凶极恶!”

众人听罢,一阵长吁短叹。有感叹刘基受刘氏祖宗庇佑的,有叹息滕胄伤重的,也有怒斥白虎贼的,总之说什么话的都有。

刘基坐在位上一直没有说话,直到他觉得眼睛不适感消散地差不多了,这才起身又道。

“诸位!基有一不情之请!”

朱温听了,心头咯噔一声,但还是缓缓道:“公子请讲!”

于是,刘基义正言辞地说:“严白虎者落草为寇,据啸山林,此本就是公然对抗朝廷之举。”

“白虎贼一直以来为祸江东,弄得民不敢出门,商旅不敢流通,士人不得安宁。”

“现在,白虎贼竟敢劫杀官兵,残伤名士!滕公而今命在旦夕!”

“我闻江东士子多豪杰,秦末便有项王率江东子弟铲除暴秦。数年前,乌程侯孙文台领江东子弟讨伐董卓,斩华雄逐董卓复洛阳!”

“而今,我刘基身为宗室之后,齐悼惠王子孙,家父现又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基自当为家父解忧、为朝廷解忧、为江东士人和百姓解忧!”

“刘基欲替滕公复仇,替江东百姓除害,特请在座诸贤助我!”

说完,他看向朱温:“朱公!朱氏乃吴郡四望,恳请朱公助我除贼!”

刘基的行为算得上毒辣,以大义逼朱氏出力。如果朱温拒绝,那此事传出去,朱氏的名声就臭了。

世家的名声就和后世银行家们的信誉一样,你不要的话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很多可以借助名声和信誉软化的问题最后都会转变成硬的绊脚石。

今天不管如何,朱氏都必须出点血,不然面子上说不过去。

朱温在内心叹了一口气,他做些挣扎,至少不能毫不抵抗地就被刘基牵着鼻子走。

朱温愁容满面地说:“不瞒公子说,我朱氏和在座诸位一样,苦白虎贼久矣!”

“盛府君曾出兵剿匪,我朱氏当时也大力支持,奈何白虎贼狡猾,剿匪大军被白虎贼重创,我朱氏子弟也死伤惨重,许多老亲当时都来我家门口哭诉,问他们的儿子丈夫去哪了。哎!”

说到后面,朱温的眼眶都湿润红肿了。

刘基暗叹,姜还是老的辣,演技方面,我真不如您!

世家要是真在乎族人的性命,那就不会有什么举家起兵襄助诸侯的事情了。

封建社会世家大族的嫡系掌权者眼里,支脉的子嗣真就跟现代工厂里的工人差不多。

不过待遇可能稍好一些,至少还有一层薄薄的血脉纽带联系。

刘基决定下猛药了,既然你们不愿意生事,那我就给你们找事!

刘基说:“吴郡朱氏真乃忠义!吴郡能有朱氏,实在是吴郡幸事。可惜啊……”

朱温问:“公子可惜什么?”

刘基答:“我听闻汝南袁术荒淫暴虐,起初袁术在南阳,不过数年,光武龙兴之地便匪盗横行,百姓多逃至襄阳、长沙等地。”

“而后,袁术被曹操击败,退回汝南,袁术残暴,连年兴兵,致使汝南百姓纷纷逃亡。桓灵时,汝南有民达百万之巨,而今十室九空,不复往日繁华。”

“昨日,我遭白虎贼劫杀,将士从俘虏口中拷问,说是袁术勾连白虎贼,基这才有此一劫。”

“若继续纵容白虎贼,待到白虎贼引袁术入江东,恐江东再无一日安宁!”

刘基这话对江东士族来说就是“爆杀”。

你们选吧,是等白虎贼勾连倒向袁术,还是现在跟我刘基剿匪。

袁术祸祸的本事你们是知道的,后世戏称“骷髅王”!

到时候袁术踏足江东,以汝南袁氏的底蕴,你们江东士族这点底子还不够人家祸祸的。

况且现在江东许多士人本就是逃难来的,袁术这种残暴好战的军阀,他们打心底里抵触。

他们现在都逃到扬州了,难道还要逃到交趾去吗?还是说出海漂流?

中原华夷的思想是深入古人内心的,逃到扬州在许多士人心里是底线了,再逃就脱离王化了,说不定过几十年,自己后代就会成为自己鄙视的蛮夷,大多数士人是接受不了的。

朱温拿不定主意,又问了一遍:“公子,白虎贼勾连袁术的事情是真的吗?”

刘基正声道:“此乃贼人口供,将士皆知,如何做得假?”

朱温沉默了。

这时,张允道:“诸公,白虎贼勾连袁术的事情是真的,允可以作证!”

在座诸人心想:这下好了,有张氏作保,消息假不了,就看朱氏如何决定了。

朱温良久后道:“公子,剿贼之事,我朱氏自当尽力……”

刘基躬身:“基替家父、替扬州百姓、替朝廷,谢过朱公!”

然而,朱温继续说:“可是公子,白虎贼凶狠狡诈,英明如盛府君,尚且无法剿除白虎贼,我等又能如何啊?”

朱温的话很有道理,也是朱氏不插手此事的妙棋。

别人太守盛宪都没辙,咱们瞎参合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基道:“朱公且安心,我父刘扬州已在丹阳说服丹阳太守周昕讨袁。”

“今日,盛府君也答应我父出兵,想必诸位已经见到城中募兵之事。”

“我不日也将前往会稽拜见会稽太守王朗,王公和我父是知己,必会出兵襄助。”

“届时,我父刘扬州集丹阳、吴郡、会稽三郡兵马,何愁白虎贼不灭?!”

大义和人脉,这就是刘繇、刘基父子的王牌!

此话一出,众人这才点头,如果能集合三郡人马,白虎贼翻不起什么风浪。

朱温抚着胡须道:“既然如此,我朱氏自当尽力。”

“只是我吴郡朱氏不似沛国同宗,还没有能挑梁的主心骨。说来也不怕诸位笑话,家中混账子弟颇多,让他们从军恐怕不好管教。”

朱温现在考虑的就不是出不出兵的问题了,而是应该出多少,朱氏又能从中获得什么了。

刘基明了,朱温的意思和曲阿碰见的顾雍是:出兵出钱可以,但是得我朱家人来带领,不然你不好管!

刘基不得不感叹这些世家的难缠,不过这也没有办法,在汉末要想快速获得一支可战之兵,和世家大族合作是最快最好的办法!

况且刘基今天不只是来借兵的,他今天还是来借人的!其中最想借的,就是老朱家的一个人!

刘基哈哈一笑:“哈哈,朱公,有志不在年高!我父刘扬州求贤若渴,不论老少,但有贤才,无不厚待。朱公不妨让在座子弟效仿毛遂,基定然亲自向家父保举!”

朱温笑着对下面说:“我朱氏可有自荐的?”

下面左侧靠中间的位子,一高大魁梧之人,浓眉朗目之人起身出列:“在下朱桓,愿为公子效命!”

刘基听此人自称“朱桓”,眼神一亮!来了!他要借的,就是此人!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东吴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

三国志中记载,濡须口之战,魏国举三路大军攻吴,大将军曹仁率众数万攻濡须,朱桓只有五千军队。吴军听魏军人多,都很恐惧,朱桓鼓舞士气,引诱曹仁出城。随后火攻曹军,斩杀常雕,生擒王双,重挫魏军!

刘基压抑住心中的喜悦,笑道:“阁下有何长处?”

朱桓傲气十足地说:“桓自幼学习经典,操练武艺,自比胶东侯!”

刘基对朱桓的傲气印象深刻,竟自比云台二十八将中以勇力自称的贾复。

刘基道:“阁下既自比胶东侯,如何证明?”

朱桓道:“我能开四石弓!”

好家伙,力气真大!能拉约120公斤的弓。

刘基又道:“在座皆贤士,阁下必不会信口开河,基信了。但胶东侯不止以勇力闻名,年少时同样是士人。阁下读何经典,且让诸公考考你。”

朱桓道:“我自幼研读《左传》,可谓烂熟于心,诸公但问无妨!”

《左传》几乎是志在出将入相的士人们必读的典籍,因为其内容常暗合兵法韬略。毕竟古人不像现代人那样,上网一搜只要是没失传的,什么书都能找到。

后世人们常说的《孙子兵法》、《六韬》这些书,在此时都是各家秘传。《左传》就是流传最广的兵书之一了。

刘基道:“基也读《左传》。且让我来出题!”

朱桓拱手:“公子请讲!”

刘基问:“昭公元年,赵孟所言‘四义’,是哪‘四义’?”

朱桓立刻回答:“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此乃四义也!”

众人听了,都点头称赞朱桓通识《左传》。

刘基说:“鲁国大臣叔孙豹出使晋国,楚国因为鲁国攻占郓地,便要求晋国诛杀鲁国使臣。”

“乐桓子向叔孙索贿,承诺向君主求情,免叔孙死罪。”

“叔孙道‘我以货免,鲁必受师。’因此拒绝行贿。”

“赵文子听后,感叹叔孙忠义,晋国于是劝楚国放过叔孙,鲁国也没有遭难。”

接下来,刘基感叹道:“如果我大汉子民,每个都如同叔孙那样秉持四义,汉室又怎会倾颓至此啊!”

在场许多人听了刘基的话,都难过地低下头。

很多人对汉室还是有念想的,尤其是江东士人,远离中原的他们天生就对王化有着倾慕之情。

刘基把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心道汉室还有希望,人心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