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205章 南方 余波(12)

回到明朝当太子 第205章 南方 余波(12)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55:18 来源:9书院

劝捐局的所在,众人原本就很清楚,厘金原本也就是以劝捐的形式开设,刚开设时,众人也是十分的不看好,结果这么短的时间下来,不仅厘金稳住了,这捐局的局面,果然也是与刚开设时绝然不同。

刚开时是车马零落,谁他娘的钱多咬手还是怎么地?

谁好好儿的跑这儿来给官府送银子?那岂不是猪油蒙了心?

这会子却是与数月前完全不同了,离捐局老远,车马就是停了好长一溜,一眼看过去,也是凭多的熟人。

淮安与扬州大盐商极多,泰州也是不少,原本天下食盐,有一半以上仰赖于此,所以这会子看过去,淮安扬州泰州海门一带的商人,身家足够的,竟是有二三百人齐聚于此,刘岩与戴俊等人,向来豪气善结交朋友,此时一眼看过去,十个有九个都是识得的。

当下一路就是揖让过去,等到了捐局门口,才看到里头也是排了很长一溜,一眼过去,竟是看不到边。

里头的人,却是大半都不识得,当下戴俊便是寻了扬州城中的一个盐商打听,那盐商只笑道:“这会子不是捐官儿,现在是放监生名额,这个不比捐官,有钱就成,随时都可以,朝廷是一次放多少个出来,先到先得,瞧瞧这些士绅老爷们,一个个都要抢疯了!”

这一说,倒是教刘岩等人明白过来,怪不得捐局里头一个个眼生的很,几乎没有一个认识的,原来这里头几乎全是乡绅地主,平素和盐商来往不多,若说拿几万银子捐个官勋散阶,这些人不是举人也是进士退职,或是有朝廷封赠,没有这个必要。

不过儿孙子弟中读书的不少,但科场中事十分难说,看房师,看发挥,看运气。

文章再好,临考前一晚拉肚子,三年功夫全部白搭。

或是滴了几滴墨水,要么是忘了避讳,不然就是抬错了格。

这一类的错误,只要犯一个,贴了榜出来,几年功夫就算白瞎了。

有几次错,这一生可能就全完了。

或是肚中一等有学问,才学顶尖的人物,但八股不大行。特别是这几年,朝廷在某些地方试行恢复骑射,举人要能骑马射箭才能许一体会试。

这在当时十分受到非议,因为普通百姓也好,士绅之家也罢,子弟中能骑烈马,马上开弓而射的,百中无一。

所以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崇祯也没有能坚持下去。不过这一次有朱慈烺在,这样的善政,当然一定要坚持下去。

南直隶等各地,县学之中,也要在岁考秀才的时候,考核骑射。

不合格者,就等于是秀才考试不入等,轻则打板子,重则革退生员功名,十分要紧。

所以现在各处买马制弓之风已经盛行开来,只是积弱已久,而且人心不大习惯改变,就算是考核的教习都很难苛求,一时半会的,还没有办法在全国推行。

其实国初时候,儒生考试,第一不必考八股,以试策论为主,而骑射也是必考,后来改考八股,骑射考试废驰,简直就是十分混蛋的事。若是二百多年以下,所有儒生都需习六艺,恐怕明朝此时也未必是这种田地。

不过此时士风颓丧,改良也非一朝一夕可成,也只能徐徐图之了。

因为科考实在不容易,张居正当国时,他的儿子连续考中进士,引起民间舆论大哗。就算是书香世家,可以从小教养,但仍然有作弊的嫌疑,所以张居正一死,家族中人科名都被剥夺,科举就算有万般不是,在公平性上,已经是远超时代,而有此不易,捐监生资格,一体会试,总算是给儿孙减轻了不少风险。

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办成的事,结果花几百银子就能省下这些功夫,谁不乐意?

除非是实在窘迫的人家,淮扬一带,几乎所有的官绅地主之家,都已经替家中子弟捐了一两个或是更多的监生名额了。

就算子孙无用,会试无望,可监生的身份可以占不少的便宜,花上几百银子,或是两千石精米,都是十分合算的。

“怪不得,怪不得。”

刘岩眯着眼,打量着长龙一般的队伍,但见诺大的捐局院中,不停的的大车进进出出。

现银不多的,就是捐粮,现在新麦刚下,虽说捐麦比捐米要多一些,但也省了不少事。这些官绅喜欢买田,多的几万亩,少也有几百过千,几千石粮,还真难不住他们。

捐局库房,建的十分高大巍峨,存粮十几二十万石没有问题,当初修筑时,扬州城中的人都要笑掉牙齿,都说太子不知道算的什么账,花这么多钱修这些库房,用来装石子瓦砾么?

刘岩和戴俊等人,当初也是嘲笑太子的人群中的一份子,现在此时,站在这捐局之外,看到银子粮食流水般的向捐局内涌进去,各人又是惭愧,又是十分敬服,彼此对视之时,都是十分凛然。

太子显然是在数月前就知道今日情形,而且算准了人心世故。

这样的主上,岂能不畏之?

这一次大家能平安无事的出来,而且亲见太子容颜,虽是被训斥,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是觉得家山有福!

“刘兄,我预备捐一个正四品,老子不和老马那样的同品,好歹要大他半级。”

戴俊抵了抵发呆的刘岩,笑道:“可惜没法儿捐三品,适才捐局那厮说,原本太子打算捐三品,收十万银子,是史阁部硬顶了回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朝当太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回到明朝当太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品就算是朝廷大吏,咱们商人捐了,确实不大妥当。”

刘岩淡淡一笑,道:“涮新盐课,咱们商人好歹也进献了这么多,一身官袍,换了咱们这么多银子去,太子殿下想也该高兴一些。就盼,能好歹留些情面,祖宗留下来的盐场,我真不想就此丢了。”

“谁说不是?”

提起这个,两人就有点肃然,好在里头捐监生的名额已经完了,不少捐得了的,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出来,一边走,还在大笑说话,神色间十分得意。

没捐得的,就是在当场打听,看看朝廷什么时候放名额下来,到时候一定早点过来排队捐资,一定不再落人后头。

看到如此情形,一群盐商也是骇然失笑。

向来就是盐商豪阔,拿钱当泥沙一样用,因为钱来的太容易,而且需要显示实力,上下打点,所以就自然面然的手面阔大了。

这些士绅,银子家产都是当官辛苦得来的,打秋风再轻松,也要自己跑腿不是?所以用起银子,恐怕连盐商的十分之一也不如。

到了今天,却是交了银子的欢呼踊跃,没交成的,垂头丧气,这些盐商,哪一个不是老于世故,知晓国朝故事的?

这样给朝廷官府踊跃交银子的事,打大明开国,恐怕也是没见过吧?

其实捐监生资格,或是佐杂吏员,清初实施,真的是所得助力极大。银子粮食不说,捐了之后,谁不是心向朝廷,要是朝廷跨了,捐来的官和监生资格,谁还承认?

此时此刻,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股子心向朝廷国家的气息,只是身处其中的,连自己也不大清楚,自己的心态,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了。

……

……

到了傍晚时分,刘岩几人才排上了队,成功记录在案,银子是定在办完手续后十天内交纳,逾期不交的,就视同作废。

身家过百万的大商,想来也不会赖这几万银子,所以具结按手印后,连保金也不必上缴,直接就算完成手续。

刘岩好奇心重,在一边候着的时候,悄悄打量了捐局记录的册子,但见厚厚一本,却真的瞧不出来,到底这些日子,有多少人捐了官儿,又有多少人捐了监生,或是光捐朝廷封典?

他自然是不知道,捐纳的本册,每天都几乎是厚厚的一本,然后分别记档,抄录,送往南京和淮安各自归档。

淮扬先行捐纳,是皇帝以一人之决定,立时进行。而在其余地方,由于捐纳一事形同卖官,消息传出来之后,江南不少世家大族群起反对,江南的读书世家特别多,在科考上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把持朝政,就是靠的百年之下几乎所有家族子弟都能中进士中举,若是人人都能凭钱买个监生,缩小考进士的风险范围,等于是官场之中,要多出多少异数来?

其实江南士林把持科考,由来也非一日,清初开科考后,用冯铨这个北方人主考,结果取中几百人中,只有不到一成是南方人,其余几界,也全部是这么取士。就是用这样的手段,加上在东南的屠杀打压,这才扭转了南方官绅把持朝政,一家独大的格局。

士绅们反对,加上东林党在朝中也极力抵制,在淮扬没看到成绩之前,别处捐纳暂且不能进行,而送往南京的数据,就是叫崇祯用来打东林党脸所用。

能送过去,就说明捐纳成绩十分斐然,要不然,岂不是自取其辱?

纳捐不过十余日,真正开通不到十日,淮安、扬州两府,淮安是两州七县,扬州是三州七县,纳捐之人,络绎不绝,两府相加,捐官的已经过半千之数,捐监生的,足有三千余人,而封典之捐,人数就更多,几十两银,给寡母买一个孺人的封赠,十分值得。

而朝廷积水成多,也能借此鄣明教化,不再吝惜这些封赠,就算是江南士大夫,对捐封典的事也并不反对,四处之间,也在悄然打听,不知道南方何时也能捐增封典。

到了此时,两府相加,皇太子朱慈烺的手中,已经有白银五百六十余万,粮食亦有数百万石之多!

十日时间,得南明半壁一年之赋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喜欢回到明朝当太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回到明朝当太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