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206章 南方 余波(13)

回到明朝当太子 第206章 南方 余波(13)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55:18 来源:9书院

办完手续,又在戴俊府中叨扰了两天时间,每天打听新的消息,叫家人送银子过来。原本刘岩可以到淮安上捐等执照的,不过既然急不可待,淮安与扬州纳捐都是朝廷给官照,在哪儿都是一样。

只是这银子要从淮安搬过来,再打扬州一体运到清江库藏,等于是在路上多跑了一个来回,十分好笑。

等银子一到,提前到捐局交了银子,然后收了凭条,就可以在家待着官服仪卫一整套的东西送上门了。

刘岩也是打定主意,到时候要摆上千张席面,大宴宾朋十日方可!

这几万银子花了,可不能如石入水,他捐的是四品官勋散阶,等于是职份大过了府县,将来再有功于国,可以赐给三品阶勋服饰,放眼淮眼,怕也是没有人能大过他了。

讲究起来,府尊是平礼,州官就得先揖他,他还半揖,县令大人,那就得对他行拜礼,他还半礼就可了。

想想以前,银钱在手又如何?

给人家盐狗子长盐狗子的痛骂,如今成了官,虽是捐来的,一样是朝廷名器,有了事,州县也不能凭白欺负自己,养的那些家丁护院,如今可以裁撤不少了。

说是花了几万,其实这其中得到的,算了一算,还是自己所得更多。

到了此时,自然是归心似箭,当即便辞了戴俊出来,直奔回家。他的这种心思,戴俊也是明白,只是离别之时,谈起盐课之事,两人心中仍然是惴惴不安。

带着这种忧喜参半的心情,刘岩也是直奔回淮。

由扬至淮,可行水路,还有两条大型官道通行,刘岩走的不是沿河一路,而是从宝应等诸县一路穿行过去。

这条道,却是选错了。

原本官府最讲究的是安静无事,也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大明,不要说农田水利,就是修桥补路的事,也是没有几任地方官肯干的。

漫说是给百姓修桥补路,就算是州县衙门,也是讲究的不修不补,就这么住着。

两百年下,很少有官员愿意生事掏钱,所以官衙门绝不是后世想象的那样富丽堂皇……就是住几年的地方,谁愿意多事?

所以各处衙门都是破烂之极,一则不多事,省银子,二则也是显示官威清廉,当然,私下收不收钱,那是两说。

至于道路,大明天子又不是清帝,没事可以下江南玩,官道失修,抱怨的是普通百姓,大官儿都是坐船,坐轿子,道路平不平,关他们何事?

时间久了,人也习惯了,不过这一次刘岩经行时,一出扬州府城不远,就是看到漫天烟尘,离的稍近一些,就是呛人口鼻。

再近一些,才能看到,沿途大大小小的石灰池子,数不清的人在搅动石灰,还有密密麻麻的人群在捶打夯土,还有人在砸碎大石,储存石子。

经过不过十几里,刘岩的口鼻之间就全是粉灰,简直要喘不过气来。

如此兴师动众的修路,在他近四十年的人生之中,还真的是头一回。

以前如果道路实在坑坑洼洼,连将就行走也不成了,就由官府出头,檄集府县壮丁,勉强堆土平整一下,将就走个三五年,府县任期一到,谁还管这些。

这一次,又是石灰,又是石子,看来不仅是修,而且是大修。

以刘岩的认识,这一次修成的路,平整坚固,再看两边在开挖的排水沟,还有一个一个的浅坑,显然是为了种树所用,这样的道路,所用岂能在少?

这显然也是太子事前就有所准备,现在银子到手,农工司牵头,各地官府跟进,正好麦子收完,稻子还在水田里育秧,趁着这空档,不少壮劳力能解脱出来,花一点功夫把修起起来,真真是正合其时。

到了此时,刘岩对皇太子的敬佩,也简直是无以言表。

数十年间的亲身经历,数百年的沿革传承,到了太子这儿,似乎也浑然不当回事,当破就破,当立就立。

这是何等人,何等手腕,何等智略!

带着这种情绪,就算是闹了一个灰头土脸,刘岩却没有一点儿抱怨的意思,他清晨出发,快马轻鞍,一直跑到傍晚时分,才到了楚州地界。

到了楚州之后,道路两边才没有人,算了一算,超过二百里的地段,一路上全是做工的人和修路用的物资。

这样的大手笔,也足够叫人啧啧称奇了。

其实不光是这一条,还有淮安至徐州,至海门,至泗州等诸多路段,都在开工施行。这是大工程,陈子龙现在是没空了,农工司将来迟早要分家,这也是当初大明没有农部的权宜之计。现在授了几个副司正,每天分不同地段,督促各州县以下,征调民工,每天按时发给补贴,三餐全包,现在又不是太忙的时候,就算农忙后有点疲惫,所有的民工也都是欢欣鼓舞,十分高兴。

修桥补路,在当时人看来,是有十分大功德的行为。而太子至淮上,名声大好,到了此时,仁德形象,更是有深入人心,渐渐巩固之势了。

至于所花费的六十余万两的工价,还有数十万石的粮食,那又如何?

清军可能是北方一路由河南过来,南方一路是打到襄阳,追击李自成至湖北,后来阿济格听闻李自成死,留下一个湖广诸省总督,自己一拍屁股就回北京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朝当太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回到明朝当太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次崇祯父子都在南京,而阿济格在进击西安时行动缓慢,远不如多铎,而且多尔衮向来不喜欢这个英亲王,多加斥责,有崇祯父子这么大的目标在,南路清军主力,岂有回师之理?

所以到时候,战略机动的能力,就是十分要紧的事了。

就算没有战略转进的要求,驿站,邮传,信息转达,人民迁移,商业贸易,哪一样不要道路?

后世官员,为了政绩就是大兴土木,除了造大楼之外,修桥造路就算劳民伤财,也是十分合算的。

朱慈烺有此认识,淮上各地都在兴修桥梁道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岩所居,就是在楚州朱桥,这里有很多大型盐场,后世数百年后,淮安各地仍然是有不少大型盐业遗留,淮盐仍然是全中国食盐的大型产出基地。

而此时的朱桥,也是到处都有一股腥咸的味道,连普通地方的那些大块的农田都少见,放眼看去,全是灰白色的盐田,而在其中忙碌的盐丁百姓,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这里的盐场,有相当一部份是刘家祖传的家业,一想到可能全部充公,就算折给银价,或是给别的补偿,一时间,刘岩也是心如刀绞,神色黯然。

他的住处,距离盐场虽近,不过四周环境幽静,靠近镇子边缘,门前不远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水草之中,可见游鱼。而跨过木桥,就见三间的院门上灯火通明,整整齐齐的两排戳灯排在大门两边,把四周照的通明透亮。

院子之中,当然也是方砖铺地,盛夏之时,除了正堂到仪门没铺天井外,各套别院也都是架起了高大的井棚,四角再种上葡萄,此时已经爬了满满一架,再过一个来月,就能结成子粒,到时候架下避暑,吃些冰镇的葡萄,人生享乐,在这个时代,也就是到极致了。

一路进来,下人们当然是趋奉匍匐,仆妇们早就到后宅报信,老爷一晃这么多天没回来,又听说遭了官非,这一下满天星光都闪亮了,府中上下,奔走相告,人人都是喜色盈腮,等刘岩到了正堂中坐下,自有下人打来井水,解衣磅礴,好生洗了个干净,再换衣,门前已经有数十人跪下,有妻有妾,儿女们也是老老实实的见礼,到了此时,刘岩才松了口气,坐在椅中对着家人们笑道:“我又不是朝廷,你们不要规矩这么大成不成?来,孩子们都过来,阿爹好久不见你们,可真是想坏了。”

一声吆喝,几个孩子就是蜂拥过来,簇拥在怀中,十分亲热。待府中居住的别房的长辈和兄弟们都过来,刘岩这才放开孩子,起身与族中父老兄弟们寒暄。

“这一次,直以为没命回来。不想,太子殿下十分仁德,象吾辈这样被怂恿驱使的,也不过就是训斥了事。”

站在人群之中,刘岩也是十分感慨,笑着向众人解释此行经过。

见他无事,众人当然放心,说起经过情形,也都是嗟叹。

到最后,刘岩才大笑道:“有件天大的喜事,要和你们说。”

说着,便是将自己捐官之事向众人言说了。原本以为众人必定意外,不料有个近房的族叔捻须笑道:“捐官在淮安已经行了十余日,吾等不知,岂不是笑话?你这个脾气,一定出来就要捐,再几天前叫人送银子去,还需你说?”

说罢,众人都是一起大笑。

到了此时,刘岩心情也是十分喜悦,自然而然的也放松下来,看着众人,他也是微笑道:“自京师陷落,想起国家可能覆亡,我等也不知道家业是否能保的住,心里是不胜感慨。到了此时,皇太子护圣驾到南京,诸多举措,十分得当。现在淮上练兵,征税、厘金、修桥补路,诸多政务,简直叫人敬服。而今,大明就算沉疴再重,似乎也有痊愈之望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喜欢回到明朝当太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回到明朝当太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