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102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 102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3:18 来源:9书院

他给人家写原稿时不避嫌, 排戏时不避嫌, 搞营销策划也不避嫌……但到了大戏上映, 满京交口相传宋状元时,他倒避起嫌来,一头扎进翰林院加班, 带着几个河北、河南、山东回来的庶吉士整理旧书。

他没什么经验,他带的庶吉士也没经验。

藏书是件既耗钱又耗力的大事, 非累世富贵书香门第办不起来。当世因为江南富庶,民间藏书风气盛于苏杭, 多有世家建起私家藏书楼, 子弟们也有整理藏书的经验。而刚省亲回来的这几位庶吉士家中虽也藏书, 也就仅有一间两间的藏书室,没有整理大型图书馆的经验。

时间紧、任务重、手下工作人员都是刚入职的傻白甜学生党……这就到他们基层管理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 扛起项目大旗的时候了!

宋时发挥了勇于任事的精神,按着现代图书馆的藏书分类、排架规则, 写了份报告给曾学士,向他申请彩纸、笔墨, 以便像现代图书馆一样编定藏书目录,给每本书编定索书号贴在书脊上, 按序存放、查找。

自然不再是26个字母的顺序,而是按隋唐以来通行的“经”“史”“子”“集”四部分法:

经部录四书五经相关, 另加乐经、小学, 总之就是科甲所认的正经学业知识;史部不必说, 藏的便是各种正史、杂史, 另外也有礼部藏的朝臣奏章,历朝政书、职官、会典之类;子部则诸子百家、释、道、小说、术数、天文之类无所不包;集则是诗词文曲——辟如他将来要是红了,随便编个《宋三元文集》,就是藏在这里。

按着传统分类,四部之下共分四十四类,比现代图书分得还细致。他不打算改这点,只要带人做出索引目录,在书上贴上索书号,将来不管谁借了书,对着索书号就能还到正确的地方。若是在编书时有什么史料或官制、地理之类的硬知识要查,也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对应图书。

曾学士百忙之中看了他的报告,给他批了十刀各色彩纸、二升白面,并批复了一句:“做事细致用心,这些藏书交到你手中,吕、桓二位学士与我皆可放心了。”

忙啊!这几天又要拟周王到礼部办差的谕旨,又要拟选秀谕旨,忙得他都腾不出工夫去看近日兴起的《宋状元义婚双鸳侣》了!

这宋状元就是他们翰林院中人,他的事迹既叫人搬上戏台,他做上司官的怎能不去看看?

曾学士对着满案稿纸感慨一回,却没奈何,仍是得继续忙公务。到晚上散值回家路上,却遇上几位从教坊胡同过来,正要去酒馆吃饭的同年,见着他便说起那出宋状元的新戏。

曾学士听他们学了几句打诨的话,便已忍俊不禁,抓着几人问道:“新戏如何?可比得上《白毛仙姑传》么?”

若论感人肺腑,激动人心,不如《白》传,但若论情致缠绵,屡有新异之思,更胜于《白》。

一位福建籍的国子监教授朱大人对这部戏评价绝高:“前朝虽常有龙阳断袖故事,但将其编成杂剧,还编演得如此缠绵绯恻,打动人心的,也只《宋状元》这一本了!”

同去看过的几位倒不像他那么深受地方风俗影响,喜爱男子,却也对这出杂剧赞不绝口:“的确演得细腻,只见情深不见情谷欠,比那些见着佳人便要幽会黄昏后,解衣脱履,私订终身的杂剧高明许多。戏台上安排得也与平常不同,我等从未见过这样两人对唱一曲的杂剧,似是添了些南戏的东西在里头。”

他们平常嫌南戏格调低,不常看,这回在北曲中听见些南戏的调子,又见了这种用道具将一个戏台分成两半,两个主角分唱一曲的新鲜唱法,却只觉着有新意,演出来更添悲情韵致,倒不会嫌它乱了杂剧本色。

那位朱教授却道:“南戏中也没有这样演的!我在家乡听了几十年的戏,也是头一次见着这一台上布置两个屋的。那前头的艳段、后头的杂扮更是色色新奇,宾白的声气都和旁人不同的,怎么沾了宋状元的戏都这们新奇别致?”

岂止是沾了宋状元的戏,沾了宋状元之名的球都比别的出奇。

他们就当着曾学士的面议论起来,勾得他心痒难耐,越听觉着自己想不出那戏真正出彩过人处,甚至想去藏书楼拉过宋时亲自问问。

可惜眼下宋时正领着四五位庶吉士猫在藏书楼里编目录、贴索引条,寻典籍一同搬书到空场里晒书,一个个忙得腰都直不起来。他正是安排给人家这么多活计的,再把人拉来谈戏,也未免太残忍。

何况宋状元天天早到晚归,晚上还要在值房点灯熬夜地写书目,只怕还没工夫看那端午节后才搬演上台的新剧。

罢了,别再给他添心事,让他安心编书目吧。

曾学士善良地回到值房,与几位同样从长假后期就开始加班的同僚商量:“从端午起咱们便加值了许多日,连着十余日不曾休沐,以后眼见得也难有休息的日子。咱们原本是风流翰林,眼见着倒成了山中观棋的樵夫,连新戏都看不成。何时见了吕、桓二位大人,总得叫他批一天假与咱们。”

正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是桓阁老的孙子不合在端午长假里上书,才致令他们这些人也跟着加了班,非得找桓学士要个说法不成!

这一科的房考官兼宋状元的房师曾鹤龄同样想早些看见这出挂有学生大名的新剧,便与曾副考联袂出手,趁桓阁老回院拿文书的工夫请假:“桓老先生可曾听说,如今外头有一出杂剧,单写的令孙户科桓给事在福建断案之事?下官有几名同乡已在瓦舍看过了,说是演得极像令孙,扮相威严俊俏,断案手法更是想不到的神妙。”

桓阁老如今满脑子不是周王就是皇孙,多余点工夫要恨自家孙子胳膊肘往外拐,哪儿还有工夫知道外头兴什么戏?

他皱皱眉头,问了声“哦”?

曾学士便问:“老先生还不曾看过么?也怪这些日子朝中事忙,咱们翰林院上下在班待命,从过节起连着加值了八、九天也不曾休假,以致老先生连家人的事都不知道了。”

老先生自己爱加班,那是内阁重任在肩,可他们翰林院这等闲散的清水衙门,哪儿有叫人连着加班的道理?

“这样连着上值,诸人不闻外事也罢了,如宋状元他们忙着搬书晒书,成日家沾得一身霉气,也不得归家沐浴,有失体统,更有失朝廷给咱们臣下每五日一休沐的本意。”

他们可已经连着许多日子不曾休息了。

桓阁老总算明白了他们在想什么,心中不快,皱眉道:“平日翰林院清闲,吕学士与老夫也不管你们几时上值、几时归家,怎地这才多值了几天便要抱怨了?朝廷休假自有制度,岂容得你们讨价还价!”

他数落了几句,又怕说得太重失了人心,又安抚了一句:“这回休沐日便不加值,由得你们回去歇息,看戏也好、杂剧也好。只不要在我面前提什么杂剧,这种市井编演出的故事我也不认他当真的。”

众人算着离下回休沐还有七天,心下泱泱,却说不转桓侍郎,只得又回去干活去了。

桓阁老回到家中,仍是见不着他二儿子留下的那个糟心孙子,也懒得问他,把老实听话的大孙儿叫来问道:“你可知外头有出杂剧是演你堂弟的故事的?”

桓家大哥自来在祖父严训下长大,恭顺得紧,垂手答道:“是有出新戏里演到了三弟,却并非演他的故事为主,只在前头的艳段中有他断案。那艳段演得诚为可笑,是讲两个贩丝绸的伙计推车出门,路上一个叫王德成的伙计推车不稳轧了丁文元的脚,那丁文元当场叫起‘轧我脚了’、‘轧我脚了’……”

他说着说着就忍不住要笑,桓侍郎听他讲得磕磕绊绊的,半晌也没听出什么好笑的地方,忍不住挥手打断:“罢了,你只不用再学说,只与我说说这戏是哪个班子演的,在哪里搬演吧。毕竟是有你弟弟的名字,他又是个给事中,岂容市井中人戏谑!”

他孙子怕惹得祖父不悦,讪讪地说:“就在西瓦子里进去左手第三座勾栏,每日辰末开演,演到下午。那班主姓李,说是保定来的,班里人唱杂剧的口声倒都是京腔京调,没有那乡下人的声气……”

他说着说着,见祖父似乎不大爱听,忙把几句没出口的夸赞疾咽下去,只捡着要紧的说:“他们演的剧叫《宋状元义婚双鸳侣》,瓦子外挂着半个门扇大的招子,上画一对儿少年书生,到那儿就看见。”

桓侍郎听见“宋状元”三字,脸色越发沉凝,眯着眼问大孙儿:“他是日日都在那里搬演?过几日旬休时,你陪我同去看一眼。”

又跟宋时有关,这已是第二部戏了吧?第一部给他赚了个救急救难的青天公子之名,第二部又想给他赚什么?他倒要看看那戏里演的什么,能勾搭得翰林院诸人急着休沐,又让他这嘴拙的孙儿提起来都快成了话痨。

只是宋时乡里人吹捧他也罢了,若有那等故意演他孙儿、他桓家不好的地方,便叫人将那戏班子赶回保定,着地方官府看着,永不许唱这戏!

到得五月十六休沐之际,桓阁老便换上京里一般老员外的服色,带着孙儿往西瓦子看那出攀扯他孙儿的杂剧。

才进了瓦舍,还未交那座勾栏,便见着几个颇为熟悉的身影——

不光有翰林院的,还有他在朝会上、礼部常见的人。还有些似乎曾在某处见过,只是不够熟悉,想不起来是谁的,他也都暗暗看了几眼。而后压低斗笠,叫家人挤到勾栏的栅栏门外,给足了几人的看戏钱,带着孙儿进了门。

他们到这瓦子的时辰已是相当早了,又有仆人早早过来排队,到他们进场时也已坐满了大半的场子。桓大人想花些钱与人换好位置都没换成,只得坐在稍远处,眯着眼打量戏台。

坐下之后只见人如流水般往里进,不多久那空着的位子便都坐满了,从戏台左侧入场门后走出两个力夫打扮的人,一个鼻间抹着一点白;一个满面涂黄、鬓杂白丝,推着个独轮车。

出场时两人并排而走,走到台前,那丑角儿忽然跳起来叫了一声“轧我脚了轧我脚了”,骂那年长的白长这么大个子,推车不看路。那年长的也生气回骂,两人争了几句,竟要上衙门。

桓侍郎心知这戏里有他孙儿断案,说着不爱不爱,心里也难免有些期待。正待直起身细看,台下已是山崩海啸般的掌声响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用掌声表示喜爱的用法儿,还是宋时在福建弄出来的。

他那点儿期待都化成了挑剔,指着台下问:“这有什么可笑的?因何如此大笑?”

他的管事之前看过这相声,看到这里就想起两人接下来被铐在凳子上,初初还敢硬气吵架,后头就要为吃不上饭而改口认盟兄弟的情态,掩着口儿一面笑一面给桓侍郎讲解。

桓侍郎坐得靠后,一场下来只听得笑声不断,鼓掌声亦是一浪高过一浪,别的都没看全,只看戏里扮的孙子出场时硬比别人高过一头,走路迈着方步,极有官威,极为稳重。

能把他孙儿演得这么威重,这班子也算有几分可取之处。

他刚要夸这班子两剧,到了正杂剧中,却见扮宋时的演员也是一样的高人一等。不只是高,这戏里的宋时还会武艺,一个人对战数人,接枪扔枪、打得花团锦簇。

而与他对打的那人姓文名焕之,是个京里高官子弟,自幼放荡、不学无术,因见了李笙君貌美便要强抢,最后被宋时打伤送归……

这不就是他孙子桓文么!

桓阁老原本还觉着这戏排得好,此时却再也按捺不住一腔怒火,立刻吩咐人下去寻官府,给他拘了这班子!

他也看不下去这踩着桓家邀名的戏了,怒冲冲起来就要走。从座席上一路下去,却见许多人为着这段他孙儿挨打的武戏大把地洒银子、洒铜钱,满地叮咚碎金声,都是响在他心底。

洒钱的人中,竟还有他眼熟的那几个身影!

之前见着背影时不曾想起来是谁,下台时路经座席,近处见着那些人的侧脸,倒忆起仿佛是在马尚书处见过几个,仿佛应当是些武人,身份不怎么高……

他朝那群人看了几眼,因并不想叫人在此处认出来,便收回视线仍往前走。但当他的目光掠过那群人往前方戏台下空地看时,却扫见一个真正熟悉、熟悉到让他一见即心惊的身影,也戴着凉笠,正半扭着身子背对他托腮而坐——

那不是他不省心的孙子桓凌么!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