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204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 204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3:18 来源:9书院

“以农为本, 兼通工商”。

厚待工商亦可利农。

当代第一位政治经济学者宋大人给刚从京里过来,还处于封建思想压抑下的熊御史简单说明了一下社会分工的原理,然后就工、农、商相互推动、相互为利的关系做了进一步分析和解释。

熊御史也是觉得他那工业园于国有利,经商亦不害农本的人, 初听他这话时便因本心没有抵触,十分自然地接纳了。甚至不自觉地举手鼓掌,还要夸一夸他论证严密、条理精当。

夸着夸着,他却忽然品味出一丝异样——宋大人这是不是把工匠抬得太高了?

朝中为他这经济园争议时亦有官员提出“厚商利农”“厚农资商”的说法, 但争论之中从未有人提过“工”。宋时却把工匠之事单独拎出来, 称之为“工业”,以为工业若建得大了, 其富国安民之处亦可与农、商二业并称。

他下意识望向宋时, 恰好宋时从一旁堆成品的筐里拿起个儿臂粗的弹簧,便递过去给他看:“熊君今日来时, 可体察到所乘马车比别处有何不同?”

当然是不颠簸——难道这不是因为路好,而装这弹簧装的?等他们离开时,可也得要几个弹簧回去装在马车上, 往后千山万水也免得颠簸。

宋时含笑点头,给他讲了弹簧减震之效,又反问他:“倘使马车上都装得这么个弹簧, 用这车送转玻璃瓷器之类, 是否会少颠碎些?”

这是自然。这车比人肩扛手抬的还稳, 路上遇有土坑时也只觉得有些颠簸, 没有那种跟身子狠狠撞下去的苦楚了。

宋时于是笑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商人运货,农户耕种,岂不都要凭赖车马农具?这些都是工人做出的,不妨暂且统称其为‘工具’。这工具的好坏贵贱,是否可影响商人之利,农户收成?”

自然是可以……

熊棨拿着弹簧按了按,只觉硬邦邦手按都按不下,扯也扯不开。他也是个年富力强的大好男子,若不动锤头恐怕是不能弯出这样的弹簧。可这些工人看着都不忒有力,又不挥锤敲打,只靠着那台器械就能把钢丝弯得这样又匀又好,那器械有什么特别处?

他走向车床边,眯着眼,想低头细看,却被宋时手疾眼快拉了回来。

熊棨诧异道:“这器械不许人看么?”

不是不许人看,是你那胡子太长。

弯簧的转轴正高速旋转,万一他凑过去时有胡须被卷上去,一旁踩踏板的来不及收力,就要将他这一部好胡须扯下来了。

宋时叫人取了棉绳、口罩来,让他先把胡子捆扎整齐,用口罩托在下巴上,再去看那机器。若是眼力不好,看不清楚的话,还可叫人取个放大镜来。

熊御史读书多年,眼力总稍差些,便要了放大镜,又按他说的装备起来,感慨道:“想不到做这么个小件物品也这般麻烦,难怪我进到经济园这一路常看到有工人戴着口罩,想来是与下官有一般的麻烦处。这间房里的工人年纪都小,就是怕年纪大的胡须长,不小心卷进这机械里吧。”

也不都是年纪小,也有自己主动剔的。

“经济园里留胡须的少,只怕胡须长了,被机器卷进去,或烧煤烧灰等时被高热的火燎着了,不安全。若要留胡须,便得天天如熊兄这般收束得整整齐齐。这些工匠做一个螺丝拿一份提成,哪里肯花工夫收拾胡须?多半儿直接剃了,不全剃的也只留些短髭须。”

不过以他的审美,还是剔了胡须的清爽。

宋时摸了摸自己刮得光光的下巴,替他们不留胡须党说话:“不过我与桓兄平日剃胡须倒不为省事,只是觉着刮了胡子的显得年轻好看些,人也精神。“

他说这话时也神彩奕奕,眼眸明亮,脸色如玉般通透悦怿,看得人自惭形秽。

怪不得人家能点头名状元。

怪不得他这么得圣宠,掺和进立储之争也没什么后果。

怪不得他在那些诸宫调、嘌唱、杂剧里都是唇红齿白、令人又敬又爱的美少年。

怪不得人家能叫他们右佥都御史守身这么多年不肯成亲……这个就跟他无关了,不必多想……

熊御史摸了摸自己为在朝中显出端严威重之态的胡子,感叹道:“宋大人说得有道理。下官虽比佥宪大人也只大了五、六岁,因留了这部胡须,倒像已届中年似的。”

他自问也是个未及而立的少年人,只多这一部胡须,如今看着倒似比桓、宋二人还大一辈儿似的。往后持杖登山,路遇上哪里的小儿,误把他当作老翁,岂不尴尬?

不然他也回去修修胡须,留短一点儿的好。

熊御史年纪轻轻就显得格外老成,自有一番感慨;宋大人和他的问题正好相反,只恨自己年纪小,辈份小,在小师兄面前端不起长辈架子。

两人之间代沟太深,宋大人也不知该怎么劝慰他,还是接着讲他的弹簧吧。

这钢丝坚固无比,要弯出均匀的弹簧也是极费力的,若使一个工匠自己做,只怕一天也做不出几个,且做出的也没这般均匀好用,寻常百姓是用不起的。而在他们这工厂中只消几个人分工协力,也不必现学打铁,也不必特别有力气,只消干好本分,就能日产数百个弹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弹簧平均算来,成本比工匠打造的要低多少?他们经济园里其他货物也是一般,若将来到处都建成这样的工厂,所造之物无不物美价廉,百姓每日还赚得原先一样的银子,得买的东西却多,岂不更觉富足?

百姓衣食丰足,略俭省些就能买到想要的家居器用,这才是脱贫致……藏富于民。

熊御史捏着手中的放大镜,想起来时坐的绝不颠簸的车,眯着眼问了一句:“依大人所言,这弹簧其实是极便宜的?”

是啊,虽然得加上工人和机器的费用,但他们不是黑心企业,一个弹簧也就要个两三四倍的利润。这钢线的成本约三分银子一斤,他们一个弹簧出厂价只卖一分五厘,造一辆大车直可数十两银,哪辆车都可配得起。

熊御史之前想求弹簧时那点不好意思的劲儿顿时抹干净了,意气风发地说:“待我离去时定当从大人这里捎上几十个弹簧,向后踏遍三山五岳,都可有这车代步!”

宋时颔首应道:“待熊兄启程时,在下自有程仪相赠。”

别说送几十个,送几十斤也不在话下。再配辆双辕大车,一捆登山镐,几个进山时装探矿必需品的、带万向轮的小推车,几个经摔的厚玻璃壳宫灯,夜里照明比羊角灯亮。

熊御史略略推托,见他诚心要送,又都是入山需要的、在外头也买不着的东西,便都愧领了,先谢过他,打算回头再向他们佥宪大人道谢。

必定是佥宪背后替他说了话,宋大人才这般用心招待他。

不然他这样出去探矿,一去不知多少年才能回中枢,便回去也不算什么功勋,也未必有升迁奖励的人,这么个简在帝心的人物何须对他如此用心?

便是只带他们去天台山看看矿山矿石,再寻几块矿岩做样本,便将他们送出汉中也不算违旨。又何须亲自接送他到这经济园中走一趟,万般耐心地给他从“厚工商以利农”之说讲到建经济园中“分工”之法?

比起他心中能改变天下制器之法,使“工业”成为富国安民之业的新说,他眼前建起的这经济园、园中所制东西倒不算什么了。

这经济园太小,不足安他的志向,恐怕也只能印证他那工业大计的鳞爪。熊御史忆起京中直到他启程时还在纠缠议论该不该仿建经济园的事,向宋时说:“宋大人实该将这厚工以利农商之念写成文章传入京中,也让京师大臣知道你的襟怀。”

宋时颔首微笑,眉眼间忽然露出一点凌利的傲气,大异他平常温柔亲和的形象,却又给他添了几分名士气场。

“在下今日与熊大人所讲,也会与来这汉中的十位天使讲,更会与汉中学子、汉中工农商百姓讲。京中诸大人觉得有道理也好,要驳斥我也好,宋某也早做好了答难的准备。”

他把那篇政治经济学版《国富论》印刷了数十篇,索性也不等放假,散衙之后就将学生们招到自己府里,开小班授课,讲授工业发展、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他甚至把论文印制成书,给京中亲朋好友、师长同窗都寄了一份。

桓凌也给自家老师和翰林院同僚去信,将宋时这篇论文重重夸了一遍,论为大郑以来论经济民生的第一文。

这篇文是从他们建成经济园、发展汉中的经验中总结得来,提炼出了其中最根本实用的部分,他虽眼看着这篇文写成,但至今每重读一遍都有新感触。

结合汉中日见兴盛富裕的新景况,甚至可以断定,若能善用其法,自可使国富民安、农固邦宁。

他这篇文章比当年在京中夸赞宋时的才学文章、胸怀气度时写得更加用力,宋时自己看了都惭愧——

他那篇论文是怎么来的他能不清楚么?桓凌也是从头看到尾,竟还能闭着眼夸得天花乱坠,夸得他自己都不敢认。

他捂着脸道:“这篇要不咱们删减一点再寄进京?咱们俩这些年闹得轰轰烈烈的,满京里还有不知道你是我嗯……的?你这么夸我,人家一看就是你受了我的怂恿威逼……”

“便有人笑,那也是笑下官惧内,宋大人不必担心。”桓凌假作正经地快速答了一句,趁宋时还没反应过业,笑着亲上他,堵住了他那声尾音往上提的“嗯?”

“这经济学本来就是前人未有之议,你文笔又好,写的也正合当今之世,我为什么不夸。我还怕方兄他们赞得比我更有力,显不出时官儿跟我的关系最亲近呢。”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