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89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 89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3:18 来源:9书院

宋时把山寨三元球还给岳举子, 书童也从大慈寺阁停车的下院取来了那十副球拍和一筒羽毛球。

拍子是圆头、细柄, 这两点与外头卖的假货区别不大, 但那圆头却是中空的, 密密结着线网, 拿在手又轻又软,挥起来灵动如意——可不像他们在外头买的,非得双手挥着才轻省,单手挥不了几下就觉骨软筋酸了。

可这线网吃不得力, 只怕拍一下他们买的种羽球就能把线绷断,那羽毛球合该有多轻?球外粘着羽毛, 就不怕撞到网上折断了么?

众人的目光顿时聚到宋时手中的竹筒上,想看看正宗的三元球是何等奇物。

宋时在满屋紧张的凝视下,不紧不慢地拆开竹筒上的红封, 将筒口在手上轻轻一磕——

一束雪白的鸟羽先从筒口处倒出, 而后露出一个被鸟羽包裹的半圆形球头, 整体看起来简直不能说是“球”,倒像条羽毛束成的小裙子。

刘府尊忍不住伸出手,从他掌中取了羽毛球细看,叹道:“原来是这样的羽毛球,若非早听说三元球是用拍子打的,本府几不敢相信这是球!它打的时候就不怕翅羽撞在网上,将这羽毛撞折了么?”

宋时笑着解释道:“大人且看它的形状——它的头是圆的, 羽毛内窄外宽, 飞起来球头这光滑的弧线当先破开空中之气, 后面粘的羽毛就如箭羽一般,能让这球稳当直顺地飞出去。”

他倒出个新球,拿着在空中横划了一下,对众人解释道:“咱们快步行走时能感觉有风从面前吹过来,便是天地间周流遍布之气阻拦人行动。迎风面越大,受风力越强。这球头圆圆的,不易受风阻,绑的羽毛却又轻又大,飞在空中受风力不同,那尾羽自然被风吹向后方,头总是向前的。”

当然,打得不好的话,也有时候羽毛先落到网上,就容易打坏球了,所以得多备几个。

他当即找人要了只拍子,把羽毛球放在右手的拍子上轻颠,初时球落得没有章法,后来颠高了那球便自己在空中转向,上飞时球头朝上、下落时朝下,正同他讲的球身受风力不同的说法相符。

刘府尊坐得离他最近,看得最清楚,忍不住拊掌夸道:“难怪贤弟是三元及第的真才子!本府也是自幼读书,一向也自认理气之说学得不差,懂得阴阳之气洋洋乎在天地间流行的道理。可今日听到宋贤弟解说这羽毛球受气流吹拂之理,亲眼看着这球如何转向,我才知道自己昔日所学只是生吞活剥古人之说,今日才真正明白了‘气’是如何‘流行’。”

府尊大人如此欣赏羽毛球,将其抬到了“理气论”的高度,副尊王同知自也不能落后,同样深刻地剖析道:“不光大人,下官平日亦不曾留心于气之流行,直至此时细看羽毛球颠倒变化,才忽然有明悟之感。而宋贤弟却是真正钻研通了气理之道,能化用天理造出这羽毛球……”

宋时本等是想显摆一下技术,教这群初学者看看怎么握拍、怎么打球,却不料家乡这两位尊官理论水平太高,直接把这球夸上天了。

发明这球的人都不一定想过什么天理!

他只是站在后人的肩膀上,把羽毛球提前几百年做出来了而已……

宋时毕竟是个质朴的导游出身,没那么大脸接会他们的赞誉,低调地说:“两位大人过誉了,这羽毛球也担当不起化用天理之说,只能算是略得物理。”

“岂止是略得,若非宋三元深明天理,又怎能制此羽毛球为用?”本府一位致仕还乡的李中书摇头笑道:“宋三元只是谦虚。你能制出这羽毛球,又用此球讲解阴阳二气周流之妙,令众人借此看穿这无形的‘气’如何运转,理学之深,实在让人佩服。”

五代王定宝因小吏为他纠正错字而称其为“一字师”,宋状元以一只羽毛球使人知天理,可谓“一球师”了。

嗯……嗯?

宋时敏锐地从堂上一片赞扬声中听见这句“一球师”,颈后汗毛顿时乍开了——这名声要是传出去,将来历史书上怎么写他?!

“郑代宋时发明羽毛球,因解释羽毛球运动轨迹中的物理原理,被人称为“一球师”?”

他断不能让这个流言发展下去,摸了摸嘴角,强行勾起个职业笑容,起身说道:“天理存于万物之中,万物之中也莫不具备天理,也不只在这小小的球中。宋某拿它来不过是为大家闲暇时养身锻体,如今诸贤在坐,与其谈这球,何不谈谈如何做学问?”

那个说他“一球师”的声音顿时断了,众人的目光都聚到他身上,不再提羽毛球,宋时才暗松口气,朝堂上拱了拱手,说道:“在下不才,便抛砖引玉,先谈谈‘知’‘行’之说。”

他要讲的却不是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而是他学了多少年的,小学时抄过座右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他是个没名没号的小秀才时,没有话语权,一句经义解错就能影响名声甚至前途,自己的理念自然要谨慎藏着,不是桓小师兄那样知根知底的人不能告诉他。而他如今成了连中三元的文人楷模,连做个羽毛球都能被说成“一球师”,也没人怀疑他是穿越的,那么他也可以说说自己想说的东西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翻译成古汉语是“以行验知”!

读书人坐屋里编出来的理论不经过实践检验都不能算真知!

“朱子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知之易,是因人所知皆从古籍与师长言行中来,只需记忆领会;行之难,并非因我等读书人贪懒好闲,得知之后不依此而行,而是我等所学未必即是天理,践行之中又要以行验知、以行证知、以行促知……”

他拿朱子的话垫场,很快便引入了自己的理念,但场中官员、书生也没一个反驳他的——难道谁能站起来说,“行”之难不因为别的,都因为他们自己贪馋好懒,知了硬是不行吗?

真有人敢承认这条,别人也得跟他划清界线,把自己择成清清白白能知能行的好学生。

他痛痛快快地讲了一顿超时代的道理,最后又用史上天文研究发展给自己当注脚:从汉代虞喜发现“每岁渐差”,到北齐张子信发现“日行在春分后则迟,秋分后则速”,再到北凉赵【匪欠】打破旧闰法的《元始历》,刘宋祖冲之将岁差引入历法的《大明历》,何承天创用定朔算法,使朔望与月圆缺相符的《元嘉历》……

天道有常,而前人传承下来的学问并不一定切合天道,更非万世不易之理,所以求知时需要人时常以行验知。若经再三验证不过的,那便是旧知有误,需要以行证知、以行促知,寻得正解。

天文历法是最直观记录星象、四时变化的。天行有常,历法却常变常新,新历法总能比旧历法算得更精准。可知前人所知绝非万世不移的真理,今人也不可一味拾古人余唾,必须亲自践行,经的起检验的才是真知!

其实他对这些历法也就是听他师兄讲过,背些概念、名词,没太深入研究过。现在使用的《大郑历》法能用《数术九章》中的算法推算出来,就是他有点看不懂……

不过他师兄会算!

有一个会算的足够了,反正也不是外人……

宋时抿了抿嘴,淡定自若地讲着“以行验知”,只差一步没说出“先行后知”这个直接把理论推进到二百多年后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但他自己不开口提“行先知后”,这段讲学就被认定包含在朱子认证的“知轻行重”理念内,并不出格。而且他讲学也像小论文一样,论点、论据、论证俱全,又能讲出普通书生听不懂的算法忽悠人,更有三元的光环加持,竟听得满堂人屏息静气,没有一个能起身反驳他的。

也没人再提“一球师”了。

这一段讲学结束后,刘府尊当先起身,领众人用他在福建“发明”的鼓掌礼赞赏了他这场讲学。

宋时谦虚地低了低头:“在下年少气盛,有讲得不对之处,还请各位不吝指点。”

李中书摇头叹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年纪轻轻便有新见知,我这钻在故纸堆中的人还谈什么指点!”

听完他这场讲学,别人也不要再上场讲了:讲旧理学,比不过他有所创新之言;发新议论,却又不一定发得出来,而且若是比不过这后生晚辈之言,就忒尴尬了。

好在宋时自己知机,主动提出:“方才我讲得有些繁冗,诸位先生与学生想必有些累了。咱们且用些茶点,稍稍休息,讲些闲话。若有久坐筋酸的,也不妨到外面场中打打球,舒展筋骨。”

他那羽毛球早叫人盯了不少时候,这话说出来响应者极多。只是几位因老疾致仕的老大人不方便下场,便不跟着年轻人往外跑。

府、县几位官员也不顾面子,各拿了支球拍问宋时如何打。宋时便先教了他们发球、接球的技巧,又问旁边奉茶的年轻僧人有没有踢球用的丝臁与长绳、石灰、白噩之类。

那僧人也眼巴巴看了羽毛球许久,闻言便兴冲冲地说:“有!寺里师兄们也有会踢球的,老爹稍等,小僧这就去取来!”

……不用那么客气,我岁数也没你大,叫声施主就行了。

宋时神色复杂地目送他离去,拿着球拍的人都已经按捺不住地下了场,没拿着的也到廊下等着人换手。几位不下场的老大人倒叫僧人搬了椅子到门口坐下,看着那僧人飞快远去的身影,含笑议论:“怪道潘阆作诗云‘散拽禅师来蹴鞠’,信知这寺中僧人也都好蹴鞠。”

宋状元在福建创出双臂垫球的排球式打法,也是天下闻名啊!

众人想起这事来,不禁都看向宋时,那岳举子恰好抢着了一副羽毛球拍,便邀他下场:“我这武人便随意寻个僧人打桨球也不要紧,但若不得见制成此物的宋三元亲自打一场,可要带着遗憾还乡了。”

宋时并不推辞,接过拍来在掌中转了一圈,潇洒地问道:“是要看我的技艺,还是哪位来与我对打,教众人细观双人对打的技法?”

自然是要看绝艺!不好看的,他们自己打起来还看不见么!

刘府尊指着那岳举子道:“岳贤弟年少,又会武艺,必定动作灵活,你与宋状元对打,叫他显出一身本事来!”

岳举人原本都做好了拉僧人给他投球,独自打板球的准备,却听府尊大人如此安排,自是满心欢喜荣幸,连忙排众而出,站到宋时面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几个僧人恰好送来臁网和白灰,送来后便留在院里等着看球。宋时便不客气地指挥他们在院里划了边框,中间拉上球网,请岳举人和自己各站一侧,拿着羽毛球发球。

虽然人家要看他炫技,但对方接不起球,这技也没法炫。他先看准了岳举子站的位置,拉了个短而低的弧线,几乎是把球送向他的拍子。

那岳举人也是个风流才子,擅长蹴鞠、标枪,手眼极准,打过几回便能接住他的球,也能发球过网了。宋时见状,便微微一笑,喝道:“岳贤弟小心,我要施展手段了!”

说着脚下一个倒退,右手翻腕接住轻飘飘飞来的羽毛球,猛一扬臂将球高高吊到空中,划出一道又高又远的弧线,贴着边线落在岳举子那边的场中。

球在空中飞得太阳,到至高点时几乎被阳光笼住,仿如已破空而去,看不清球在何处。

怪道这球拍中要编上网子而非用一块板子,板子迎风吃力,哪儿会有线网这样的轻巧灵速?还有那羽毛球在空中飞得又轻又稳,要缓则缓、要速则速,灵如飞鸟,真不负羽毛之名。

一向因为没有进士功名,不敢跟状元论学的徐县令此时却格外有心得,慨然道:“咱们寻常踢的球皆是易低难高,踢得再好不过高一丈八尺而止。宋三元所制的球升入空中岂止三四丈高?正如他这连中三元、高入云霄的运数一样,信知这些小物也有占验。”

三元球能不惧罗网罩,借力上青天,于他们这些官员、读书人真有些好意头。

※※※※※※※※※※※※※※※※※※※※

……对不起,我以为写个诗正好就写回京了,没想写讲学的,可是写着写着就跑了

历法参考《国学举要.术卷》

明天就写诗,开头就写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