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96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 96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3:18 来源:9书院

时近正午, 打羽毛球的社员回来了, 宋时吃零食吃得也有点饿了, 便提议到庙会上吃了饭再想下午做什么。

灵泉寺是千年古刹, 佛法极盛, 香火更盛。五月初这样的长假,京城里官员、百姓都抢着到寺中礼拜,山下的庙会也开得红红火火,离寺数里就有摆摊卖吃食的, 有人搭了临时的帐篷收钱展览大象、白驼之类的异兽,更有许多撂地卖艺的路歧人就地表演。

最受欢迎的是吐火、吞剑、幡竿、攀绳、相扑……外头都挤着一圈人。他们仗着骑在马上, 能凭高度看进人堆里,走路的人挤在圈外的就只能看看人头、听听热闹了。

两人走马观花地看了一路,遇到好的就停下来多看两眼, 鼓鼓掌、有人收钱来便打赏一把铜钱或几钱银子。

不过相较这些杂技类, 宋时倒更喜欢看驯鸟驯青蛙之类的。训鸟叼字的还算常见些, 选聪明温顺的鸟儿,用食物训出条件反射,主人说出哪个字便从哪位置去叼纸片就行。唯有训蛙绝艺,他从前只在报纸上看过,想不到穿越之后反而见着了活的——

那撂地的卖艺人对着青蛙说了句什么,场子里那只大青蛙便“呱”地一声洪亮地叫起来,而后它身边一群小青蛙同时跟着叫一声, 犹如听了大蛙的指挥般, 特别整齐。而这场表演结束后, 青蛙们还知道自己主动爬回罐子里,这智商简直要逆天了,根本不像两栖动物!

要不是中间游人太多,他挤不进去,真想过去把那些青蛙买下来天天训着玩儿!

哪怕是挤不进去,他也要伸长了脖子尽力多看几眼,直到最后一只青蛙爬回罐子才舍得把脖子正回去。他师兄都怕他从马上张下去,又怕他不看路,马儿撞着别人,便替他牵着绳子把握方向,两旁卖唱的、耍百戏的都是一掠而过。

到了山门外空场前,却见那里已叫一家赶散的杂剧班子圈了场子,中间停着一辆围有勾栏的大车,上头一个抹搽得滑稽可笑的副末正唱着艳段,只是离得远,也不知唱什么。

车边挨挨挤挤的站满了听戏人,两旁道边卖吃食的摊子上倒剩了不少空位。桓凌眼神好,看见卖肉食的摊子间夹着一个卖冷淘的,便扬鞭一指,回头对宋时说:“这们热的天,街上人又多,闷气,索性用一碗冷淘,那边不管唱什么咱们还能跟着听几段。”

宋时也有同感,不过单吃冷面却有些素,他又到旁边摊子上花两钱银子卖了壶莲花白,一个白切肚子、白切肉、肘子、鸭肉、焖青鱼的荤菜攒盒配着吃。

京里菜不如南方做的精致,不过二人都是这边长大的,吃这些也顺口。他们便如别的游人般对席而坐,倒上酒边吃边聊家常。聊不上几句,不远处围着车看艳段的人群中便爆出一阵笑声,勾得人倒有些好奇。

——艳段就像现代说相声之前先说些小段的相声,词句压韵又有趣,故而几句便撩得台下人笑声不绝。

他们俩也教这笑声勾起好奇,便招呼过来送冷淘的摊主问:“这班子平日也来灵泉寺下唱戏么?他家艳段说的哪一段?平常我们也听戏,不知是不是我们听过的?”

摊主将两碗冷淘搁下,笑着解释:“他家讲的就是李逵当官的故事,客官们一看便是大户人家的公子,见多识广,自然知道这故事。”

的确知道。宋时上辈子没听过杂剧之前就看过《水浒》,李逵当官那段不说能背,至少知道情节。桓凌也是常听戏的人,对这艳段比他更熟,听这名字便笑了一声:“原来是这段。”

这段李逵假扮官人杀了真恶人的故事又义勇又好笑,正合当世人的喜好。连桓凌都是这段戏的忠实爱好者,还问宋时听没听过这段子,想给他讲讲。

宋时还头一次听到他开口要唱戏,故事再老也要听,当场拍板答应了,听他拿捏着有些滑稽的戏腔念韵词道白。

讲得还挺好。旁边几桌能听见的都偷偷笑了。

一个御史光天化日之下唱戏,这是没人看见,要有人看见……他一世英名就化作流水了。宋时不舍得他名誉受损,掏出手帕往他那边推了推,在他疑惑的目光中低声解释:“你把脸遮遮,免得有人认出你来,说出去不好看。”

桓凌叫他说得哭笑不得,身后一桌支着耳朵听他念白的人忍不住喷笑出来。幸好此时马车那边响起海啸般的欢呼声,把这声轻笑压了下去,不然桓给事中与宋翰林知道自己成了笑话,非得扔下吃食直接跑了不可。

这片叫好声过去,他们才能重新听清人说话,只听桓凌后面那桌的客人腼腆斯文地问道:“敢问老丈,车子那里欢呼声这样响,是要唱正杂剧了么?”

那摊主声音洪亮,仿佛十分得意地说:“可不是,听说这杂剧班子是从保定府来的,唱的正是宋三元亲自写的杂剧《白毛仙姑传》!”

啪嗒!

宋时把筷子扣到桌面上,险些从椅子上站起来。他什么时候写出杂剧了?他连诸宫调都没亲笔写过,是写了大纲之后请人润色的,居然有人冒用他的名字——

他居然真被当成艺术大师了!

这些百姓都信了,朝廷里的人不会也信了,将来叫他制曲排戏什么的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不知道是该骄傲好还是该担心好,心情复杂地摇了摇头,自嘲道:“这宋状元也不知写了多少种《白毛仙姑传》,福建才只一部诸宫调,进京就又出了杂剧,未知别处是否还有其他唱法的本子。”

桓凌忍俊不禁地说:“既然是宋三元,至少得出三种吧。这不是才见识了杂剧,还未听见有说话人拿他当本子的呢。”

摊主冷哼一声,真心实意地跟他们告状:“这位公子不知,西教坊胡同瓦子里已有小说人在说这故事了。原先我听着诸宫调就觉着好,可惜宋状元中不曾进京时,那些人不识高低,不懂得讲它。如今宋状元文曲星高中,叫圣上连点了三元,他们才忙不迭地借这风头改这好套曲儿!”

宋时忙谦虚了一句:“故事是好故事,只是写得偏颇了,未能曲尽这故事后的深义。”

后面桌上的人轻轻“嗯?”了一声,似有些异议,那摊主却是个真曲粉,听他说这话当场便不乐意了,替他辩驳道:“怎么偏?未尽什么深义?那是状元手笔,状元写不出深义,难道寻常书生能写得比状元还大气?”

别桌客人纷纷看向他们,正好奇摊主跟宋时在吵什么。然而就在此时,那辆大车下一阵哄闹,顿时将这点波澜遮掩了过去:“杨喜儿出来了!好个娇娘!”

摊主顾不得吵架,以不合年纪的利落劲儿攀到凳子上,鼓掌喝了一声:“好!好模样!好身段儿!活脱脱是个仙女下凡了!”

宋时跟桓凌叫他的激情带动,也站起来朝车上看了一眼,不禁双双“噫”了一声——这妆容手法好熟悉!这不是他教当初给祝姑姑设计出来的吗?难道他们夫妻又来京里趁食了?

两人面面相觑,宋时便说:“要不咱们近前些看看,到底是不是故人?”若是的话,还可以邀他们帮着写写新戏,上回他们双方合作相当愉快,赵悦书求他写的新戏交给孟三郎改编,倒比给不认得的外人更合适。

他看了一眼桌上都适合凉吃的东西,索性朝桓凌伸手:“咱们先去看一眼,叫摊主别撤了咱们的菜,等看完回来再吃。”

看完回来,冷淘就成砣了。

桓凌含笑跟着起身,回头吩咐摊主:“这两碗面便不……”

他回身去找摊主时,目光扫过身后那桌旁一个侍立的仆从,未出口的半句话忽地哽在舌尖,下意识看向桌子上首的人。那人与他目光相对,也猛地涨红了脸,低低叫了一声:“舅兄。”

这一声叫出来,桓凌堵在胸间的那口气才忽然落下去,而对面拔腿就要走的宋时却僵在了桌边。

能叫桓凌舅兄的人……天底下好像只有一位?

这算是情敌相遇……呃不对,他们也算不上什么情敌,只是前后任而已。虽说后任来的时候他这前任还没卸任,但毕竟事情过去了,大家都要面子,这种事情提出来对谁都没好处。

他缓缓地、轻轻地抬到空中的左脚落地,转向正对着自己的方向,屏息凝神,恭敬地看向那位虽未曾见,却在他生命中留下很重要一抹的周王殿下。

幸亏刚才他们只说了搬家的事,没提那两位皇子的婚事,不然这会儿就可以等着周王披上一身黄衣裳,判他个不敬皇室的大罪了。

桓凌刚要举起来行礼的手也被那一声“舅兄”劝阻在了空中,便装作拿钱的样子伸到袖里取出了个荷包,强作笑容道:“不想在此处见到周……妹夫,我与宋贤弟是来寺里许愿的。今日有缘,周妹夫何不同我等到灵泉寺清净地坐坐?”

周王微微低头,有些挣扎地说:“本……本来我也是带人来上香的,不过听说这里有好戏,便耽搁了一会儿。既然舅兄相邀,那咱们便先到寺里去吧。”

台上的旦角正唱着欢快又凄楚的曲子,周王的心情也是这般从欢快落到凄楚,放弃了难得一见的杂剧,强颜欢笑地带着人朝车子走去。

到了寺里,随侍周王的太监便去包了间宽敞清净的僧房供他们说话。几人前后进去,待内侍将门窗关上,桓凌便一撩袍子,拉着宋时与自己并肩下跪行礼。

周王连忙虚托一托,说道:“舅兄与宋状元不必行此大礼,这是在宫外,咱们只论家礼便了。”

不不不,桓小师兄跟你论家礼就得了,我可不敢论!

宋时郑重地行了全套大礼,口称“臣”,拜了几拜才从地上起来。周王虽然有些腼腆,却明白他的心结,亲自扶他起来,含笑劝道:“宋状元不必如此,本王知道你与王妃曾有过婚事,这也并不是什么大事。王妃高洁,宋状元端方温厚,本王自是相信你们的品格。”

宋时苦笑道:“谢殿下体谅信任。臣与王妃订亲是为父母之命,退亲也是长辈作主,实则两人几乎不相识。臣当初也曾忧心殿下会因这场婚约不快,如今才知殿下宽宏至此,是臣枉自多虑了。”

周王温文地笑了笑,将他扶起来,说道:“宋君从今后可以不再担忧了?”

宋时拱手谢恩,桓凌也替他谢过周王的看重和宽慰,又毫不留情地问:“殿下何故白龙鱼服,去那三教九流混杂之地?”

周王看了他一眼,抿了抿唇,目光落到脚前,低声道:“本王是为父皇、母妃祈福而来,只是方才走累了,就在寺外歇了歇,并未用过宫外的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桓凌微微点头,拱手道:“臣闻千金之子侍不垂堂,还望殿下为圣上、为天下人善自珍重。”

周王忙答应了,又看了宋时一眼,道:“宋状元且请退下吧,本王有些事要与舅兄说。”

宋时当即跟着内侍到了另一处僧房,周王见他们出门了,才带着几分羞涩说:“本王今日来灵泉寺亲自上香礼拜,还为一件事事——元娘入宫已经有数月了,我年纪已长,也盼着能早些要个孩儿。不过元娘在宫里不能出来,我听人说这灵泉寺是千年古刹,求什么都灵验,所以趁着今日节假,来这里求一求……”

桓凌听他说这话,便有种为人臣子有负君恩的惭愧。虽说这孩子不用他生,可他妹妹入宫不是普通妇人嫁人,而是以臣侍君,就必须为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后嗣。虽说他妹妹入宫时间不长,可后面两位皇子都长大了,周王急着要孩子,这便是他们做臣子的对不住皇家。

他无声地在心底叹了一声,行礼谢罪,愿周王这一次能顺利求得皇孙。

周王托起他说:“舅兄不可这样。王妃也才刚入宫数月,此事又急不得。我只是自己有些心急才来求一求,实则我们夫妇还年轻,这孩子来得早些晚些都不要紧。”

桓凌垂首道:“臣也陪殿下一同到佛前祝祷,殿下定能如愿以偿。”

周王眼中光芒闪动,怀着期望:“便不是男儿,是个女孩儿也好。我和元娘若能有个孩儿,两个人才是真正性命相连,不管是男是女,我都要教他无忧无虑地长大,不必背负……”他忽觉说得有些不对,抿唇而笑:“我只要这孩子平平安安出生,快活长大,别的都无所求。”

当今天子正在盛壮,后面的皇子们也一个个地成年了,将要成亲、开府、到部院行走掌权,到时候朝廷也好、周王府也好,都难复今日这样的清净。只怕这孩子生下来便要负着重担,过不上他想给予的安生日子。

周王微微摇头,又对桓凌说:“舅兄这般年纪,又是进士,也该考虑成亲之事了。终不成你也学林和靖梅妻鹤子?父皇也十分喜爱舅兄,曾说过舅兄是个通脱明白的人,若你看中什么人,倒不妨到宫里求个指婚的恩旨。”

桓凌稍露笑容,低声答道:“我看中了人,自然要先求得他家父母准许才能进宫求旨意,不然岂不是强娶人家了。”

周王眯了眯眼,皱着眉问道:“舅兄此言,莫非是有中意的心上人了?”

桓凌笑道:“请殿下带臣一同去为陛下、娘娘和殿下、王妃祈福。待祈福之后,臣还能为自家求一求姻缘。”

周王叫他说得又不敢确信了,带着桓凌先去大殿拈香祈福,祈求社稷安稳、百姓安居,又求佛保佑圣上、贤妃与他们夫妇平安康健,最后到观音殿前求菩萨赐子。

他舅兄也跪在一旁虔诚祈福,肯定是没有子可求的,却不知是求的怎样的因缘,叫这位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的进士如此耗心费力。

做完这不宜让普通朝臣知道的祈福之举,他才又让人叫来宋时,体贴地问他入朝后感觉如何,可有什么不方便有没有。

宋时按着礼部练过的经验,干巴巴地依着礼制答了,也不敢学前世电视剧里那些答法,怕踩着朝廷礼制的雷区。

他这么守礼,周王自己倒有些忍不住了,追问他一句:“本王前几年便看过宋状元的《白毛仙姑传》,写土豪大户、状贫民之苦皆是活灵活现,令人为之悲、为之喜,怎么又说它偏颇?”

因为这故事本来是革命故事,都写成地主阶级内部斗争了,能不偏吗?

不过他当时就是随便自谦一下,还打算说几句就揭露自己这个宋状元的身份,也享受一下当初黄大人微服私访的乐趣呢。谁想到吃个饭都能碰上皇子,不仅为了皇子的**得把身份闷住,还得应付皇子这问题啊!

早知道不自谦,直接夸好呢!反正也没人知道他是作者!

宋时压住心中一声叹息,淡然解释道:“这《白毛仙姑传》其实并非臣所作,因臣不擅长写曲词,故请了当地一个会写词的孟公子代填,臣只写了个故事罢了。他落笔时不免有些偏颇,写杨喜儿之恨多,写她亲情与被救之后的新生少了。”

原来是这个偏颇。

周王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随口道:“却不知宋状元手稿何在?若是还在,本王拿去寻人重新编定成剧,定可全依宋状元的本意,不再有偏漏之处。”

桓凌眉头不禁微拧,又想“忠言逆耳”。然而宋时比他下快,当下拒绝:“殿下身为皇子,一举一动都在人目下,怎好亲自让人改编杂剧?万一叫有心人看见,却是对王爷不利!”

周王眼中闪过一点感动之色,应道:“宋状元这般为本王着想,本王岂得不领情?其实本王也并非极爱杂剧,只是从当初有福建讲学大会的印稿传入京里,读到你主持辩论时的语句,总觉得比别人更精炼有力,想看看你的文章。”

若只是看一篇大纲文还好,若看上瘾了要催他改写成大长篇怎么办?

再者说,除了成化朝的万首辅,还听说过哪个当臣子的给皇上、储君写小说的?传出去两人名声都不好听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宋时叹道:“那份手稿早已给人改写成诸宫调了,臣后来听多了曲子,也早不记得原文如何。便是此时再写也不是当初的文章,只得辜负殿下的厚爱了。”

周王有些失望,但也不再强求,叹道:“那便是本王无缘,但愿以后能常见宋状元的文章。不过本王过些日子便要到部院行走,若有机会到翰林院见了宋状元,定要看看你那宋氏印法是何等模样。”

宋时这回倒是干脆地应下了。

周王是微服出来祈福的,不是来玩乐的,祈福的正经事做了,又说了会儿话便要离开。二人恭送殿下出了山门,估计着他们留在摊上的面和吃食也早让人收拾了,便回寺吃了顿斋饭——

也不全是素斋,本寺僧人烧得一手好猪头,拣出来皮脱骨烂,猪皮软糯糯地入口即化,正好配着香蘑、木耳、豆腐、笋尖、粉条做的素菜和京米饭吃。

两人又打了羽毛球、又开了弩,正当吃饭的时候还兢兢业业地应对了周王,饿得有些狠了,连素酒都没要,直接配着米饭吃了一桌菜。

他们自己吃饱了,才想起周王也是饿着肚子离开的,还不知此时回没回到宫里……咳,他们好歹在摊上吃了点儿东西垫垫,王爷恐怕是不敢吃,只能看着吧?

宋时简直要同情周王了,抹着嘴角的油说:“方才若假装没看见殿下就好了,殿下在这儿歇息时还能吃些东西。”

方才若假装没看见周王,那周王就看上戏了。今日是端午长假头一天,多少认得他的枢臣都在外放假,若是别的御史撞见了王爷看戏,岂有不参奏的?

毕竟皇储之位只有一个,皇子却不只一个。陛下这些年按着周王的婚事不动,便给了许多人猜想的余地,若是到了齐王的婚事还是一般要钱,那么朝廷还能太平些,若是齐王、魏王的婚事都顺顺当当……

桓凌愁眉微拧,伸手揉了揉额头。

宋时拉开他的手腕,伸手端起他的下巴,笑吟吟地说:“一看咱们桓师兄这样子就是在愁周王的事吧?愁什么,这又不是你愁就能愁出法子来的,朝廷那么多老先生、部堂在,何必你一个五品官多思多虑?”

桓凌有些吃惊地看向他,宋时挑了挑眉,自得地笑道:“我认得师兄多少年了,还不知道你想什么?你想我时可不是这副脸色,眼神也不会这么黯然无光的……”

这个小师兄算计他的时候都是一副大尾巴狼的模样,眼光锐利的跟探照灯似的,现在倒露出符合年纪的神色了。

宋时难得有当长辈开解他的机会,该端的架子自然要端起来,还特地端肩直背、拔了拔脖儿,平视着他的眼睛教训道:“你不是一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这回也一样,不必想着周王这里为难那里为难,这不是你臣子该想的,你只要顾好自己职分内该做的事,别的事到眼前,自然不是你一个人扛。”

他见桓凌叫自己说得一愣一愣的,终于略出前两天被他玩弄股掌中的气,总算舍得放下他的下巴,起身拍了拍他的肩,留下一句深沉的名言:“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说得真好。

当初他知道了祖父送妹入宫待选的事后,不就直接以自己的前程为注,跑去福建护持宋师弟父子了么?

当时能断,现在怎么又多思起来了?

立储是天天家事,他不过是个臣子,又有何身份立场成日想着周王如何登上储位,周王如何不能登上储位?他身为臣子,就只该做臣子,如此患得患失,还真把自己当作未来国舅,真要走上祖父那样党争之途么?

便是桓家人人都要赌个从龙之功,他也该为父亲身后清名,为了守住时官儿喜欢的品性而坚守职分。

御使职责内的事,便是为国家朝廷进谏。

他回去后便写奏章请圣上在四品以上官员家广选淑女,备为齐王、魏王妃的人选,转天便将这道折子投进了通政司。

通政司是有值班人员的,中外投来的奏章分类抄写之后便转入内阁,先由阁老批蓝,而后才送进宫中批朱。桓阁老看见这封题着自己孙儿之名的谏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就在自己眼皮底下!他在自己眼皮底下跟男人好上了不说,竟还上了这种会提高后面两位皇子身份,给周王造成威胁的折子!

如今周王尚无子嗣,他着什么急?就不能给他妹妹几个月,等她怀上了皇长孙再说!

桓阁老心中又惊又怒,只是养气工夫深,面上毫不变色,问三位阁老:“三位学士看这奏章如何?如今礼部正忙皇长子到部院历练之事,若在加上两位皇子选妃,只怕一时半刻抽不出人来做这些事……”

吕阁老掌着礼部大权,比他这侍郎还更清楚下头官员能不能榨出时间干活,想想便道:“今年便定下选妃之事,到明年选出人再成亲,齐王也该十六了,万一有什么事拖拖,又到十七八……这年纪实在不小了。魏王倒不急在今年成亲,但两人只差一岁,借这机会同选了王妃,咱们这些办差的人还省些事。”

李三辅梗直地说:“还省了户部一笔银子。到时候万一宫里要添置什么,也能拿出来些填进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四位阁老也摸不准当今天子的脉,那三个家里不出王妃的便都宁可早选不晚选,免得再如周王一般拖到十九才成亲。

桓阁老还想劝一句,今年周王刚刚成亲,又遇虏寇入侵,国库没什么银子了。李阁老正好细细看完了他的奏章,拿笔尾敲着桌子,沉声道:“他奏章里正好没写要在京郊选都人子之事,那咱们上奏时也不必提此事。哪怕陛下要选,咱们也得劝住——”

当年周王选妃时也一并选了都人子进宫服侍,如今人都在少年,宫里也用不这么多人。哪时年满二十五岁出宫的宫女多了,或者干脆等到两位皇子成亲时再选新人服侍也行。

几人联手批蓝,将奏章送进了宫里。

新泰天子看见奏章上桓凌的名字,与其内为两位皇子请婚的内容,眼神不禁在纸上凝住一瞬。短短一封奏疏,天子竟反复看了数遍,确认他文中再无别意,才叫殿前总管太监磨墨蘸笔,重重批下了一个“准奏”。

这桓凌倒是个纯臣。

两位皇子成亲之事交翰林院拟旨,钦天监占算吉时,礼部呈上仪注,一切都要从速从严而办。宫人可以不选,但皇子成亲后要开府别住,户部须筹备建府的银子,与工部通力合作,在城中建起合两位王爷身份的王府。

这道圣旨下去,朝中又是一片纷纷猜议。

周王当年成亲千难万难,朝廷上下奏章如雪片般飞弹,换来的都是圣上要充实国库的要求,而到齐魏二王这里,圣上竟毫无留难之意,其中差别之大,莫非更有什么深意?

可若说陛下有废长立幼的意思,这两位皇子却又是成亲就要开府的,开了府的与住在宫中的地位自然又不一样……

端午节尚未过,朝廷上下便已人心浮动,无心休假了。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