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97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 97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3:18 来源:9书院

两位皇子要成亲, 桓凌这个率先上书的自然休假也休不稳,每天不光被祖父拎去教训,早晚还要到都察院应卯, 与同僚一道监察户、工两部的银钱出入。

宋时有些同情他,但更值得同情的还是都察院与礼、户、工三部被拉出来干活的官员, 也不知那些人去加班时, 会不会恨他这道奏章上的不是时候。

大约又恨又羡慕吧。毕竟皇子成亲是国朝大事,他一本上去就让两位皇子定下婚事, 算是拿得出手的政绩了, 至少当初为了周王成亲连上不知多少道本的同事们都得羡慕。

宋时挥挥手送他踏上了加班的道路, 拿着他写的购房指南,叫来经纪人带他看房。三套都是桓凌这个本地人精心选的,不光房子大小合适,布局好,建房子的材料都是好料, 周围环境、邻居、交通、购物条件也都不错——从迷信上说, 这几处房子的风水也都不错。

他私心里,还是最喜欢西涯那处。

不光是为了跟未来名人当邻居, 过一把养成首辅的瘾, 更是为了西涯这边地方空阔,比城里的院子大上两三倍, 东西跨院几乎都比得上城东那处的正院, 足够他们一家住到四世同堂。

不光宅院大、房舍多, 旁边还连着一座小小的花园。花园中从后海引进来一道水渠, 在园西测汇成一池碧水,傍立假山,听说还是个广结贵人的风水。宋时虽不信这些迷信的,却喜欢这池子——如今池中虽然没养什么,但清清败叶枯荷、投些莲、荇、菱、芡的种子,往后到夏秋便是一片好景致。

还能吃着鲜菱嫩藕,一举两得。

花园虽小,多弄几块玲珑……水泥湖石,再种些树,用回廊、月亮门、花窗制造景深,学苏式园林的设计布置出来,配上这池子和清渠,至少也是个街心公园的水平吧?

他越想越是心动,先找了个会写生的书生把这三处院子内外景致画下来,连图带房价、宅地鱼鳞图一并粘好,叫人捎回保定给母亲和兄嫂们做参考。

把正事安排好了,他又去了一趟灵泉寺,找那天见的杂剧班子。

端午正日,都察院的加班浪潮也暂歇了歇,桓凌偷得浮生半日闲,陪他一同到灵泉寺。周王上回就是微服到这里被捉的,这回估计不会再来,两人稳稳当当地遛回来,准备先仔细看看戏台上的人再去认亲。

万一人家就是从福建来的路岐人身上学来了这妆容打扮,根本不是孟三郎夫妇呢?他们要是上去认错了人,可就不好意思再看戏了,岂不浪费了这么好的原著改编的杂剧!

他们掐着上回的时间,到得比上回早了些,那杂剧班子的车外虽然已围了些人,演员却都在帐篷里上妆,净末都还没登台。此时过去,正好能看看前面的艳段。

两人经过路边卖吃食的摊子时,那个差点和他吵起来的摊主倒认出他们,上前招呼道:“二位公子莫不是为了上回没看成宋三元的杂剧,今日过来再看一次?上回公子们遇着贵友,就到寺里去了,冷淘可惜都没吃着几口,今日小的再给公子们做一份,不要你的银子。”

宋时见他如此大方,便笑着答道:“劳老丈惦记,今日我们要挤上去看戏,却不便吃冷淘了,只要买些方便拿在手里的吃食。”

端午正日,还有什么比粽子更方便的!

摊主道:“我家也有卖好江米粽子的,不知两位客官要吃什么的?有小枣的、蜜枣的,也有自家熬的好豆馅儿的,白送一小碟砂糖,不敢收客人们银子。”

他从后头打开一口大锅,捞出几个煮得碧绿欲滴的粽子,上头缠着红白几色的线。

北方日常吃的粽子无非红枣、豆馅、八宝、白糖,比南方的馅儿少。宋时自家爱吃枣的,索性就在他家要了两个枣棕子,又给桓凌要了一个枣的一个豆馅的,叫老板替他们剥开,切成小块搁在食盒里方便一会儿带走。

摊主痛快地说:“您这样富贵公子哪儿能亲手剥粽叶,自然是小老儿来。”他剥了箬叶,回头洗洗煮煮还能再用,积得多了,也能省点买粽叶的小钱。

他说话利落,干活也利落,几下就给弄好了,还将两小碟不怎么白的砂糖倒进一个空的格子里,方便他们蘸粽子吃。桓凌接过盒子,看看台上唱艳段的还没开始,便拿了两副筷子,用手帕擦了几下,劝宋时趁这机会先吃两口。

不光是热着好吃的问题,待会儿挤到人群中,只怕连抬臂的空当都没有,纵是这粽子切得再好也不方便吃。

宋时夹着粽子往糖盒里滚了一圈,吃起来仍是不如现代的糖甜,又找摊主买了几碟的量。不过民间小吃就是吃个气氛,不能要求摊主白送的糖还要搞白糖脱色工艺,砂砂甜甜的土白糖配上热腾腾粘糯香滑的蒸江米,偶尔还能吃到比糖还甜的蒸枣,感觉相当不错。

想当年大学食堂天天能买到粽子当早餐,也没觉得这粽子好,如今真是一年只能吃到一次了,才感觉到它作为节日食品的珍贵。

宋时忆起当年,不禁又想起了另一种适合在人多场合举着吃的粽子:“要是有云南的竹筒粽子就好了,破开竹子,拿个棍从底下一穿,外头滚一圈糖,到哪儿都能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桓凌却没听过“竹筒粽子”这名字,不禁问道:“你何时吃过云南的粽子?难道是随令遵在广西任上……”

宋时这才意识到失口,连忙咳嗽几声,夹着粽子块说:“正是,广西离云南近,有商人在云南贩药材,说起他们那里夷人吃食跟中原不同,爱有竹筒蒸饭。竹筒不只能做粽子,还能蒸菜饭,里面掺上豆子或搁上鸡肉、蘑菇……”

他在学校门口小摊上吃过好几年,不知是不是正宗云南产的,不过好吃是真的。

桓凌爱听他讲这些自己不曾参与过的经历,便咬着粽子含笑听着。那摊主倒是上了心,等他说完了便主动应承:“公子说的竹筒粽子倒也容易做,小老儿听了也就会蒸了。下回公子若还来这摊上吃东西,小老儿便蒸上一锅把与你们。”

宋时笑着摇摇头:“我们再能吃也吃不上一锅啊。老丈若要卖,自去试着做罢了。粽子容易做,那糯米蒸鸡蒸肉时却要在米里滴几滴油,再搁上秋油、姜、蒜腌了肉才好吃,单搁盐的不够香。”

他也忘了这是竹筒鸡还是糯米鸡的做法,不过凭他吃了小二十年食堂和外卖的经验,按着他这做法做出来的肯定能好吃。

邻桌几个刚坐下来点菜的客人也叫他忽悠得口水直泛,恨不得摊主立刻便买竹子、砍竹筒,替他们蒸出一盘来。摊主却给他们变不出竹筒和鸡肉来,只能许诺明天便买竹筒,先蒸个糯米的竹筒粽子试试。

这竹筒蒸的京里又不认它作粽子,过了端午也能卖钱,倒是做得起的买卖。

摊主打好主意,便问宋时:“小老儿往后要以公子教的法子做生意,敢请教公子贵姓,往后我这摊子上也好说是某公子府上赐的方子吧?”

……不,宋氏油印、宋氏硬笔书法他就认了,这宋氏粽子就不用了吧。

他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笑了一下,客气道:“就叫云南竹筒饭吧,在下只是个平常人,不求在这种事上出名。”

摊主可惜地叹了几声,一旁听他说了半天云南竹筒饭的人都说:“公子连夷人日常吃的东西都晓得,还能说出做法,定是个饮食大家,何不留个名姓?”

宋时肯意思给竹筒粽子留下这么个名人传说,端着盒食就想跑。

桓凌只觉着他这坐立不安的模样可爱得难以言说,含笑替他解围:“我这兄弟又不是宋三元那样的名人,留了名姓又如何?倒不如只说是云南粽子,吃东西的客人见是稀罕的远地风味,来买怕的还更多呢。”

这话说得摊主点头,他师弟却幽怨地看了他一眼——细看脸和脖子都有点红,好在端午的日头晒得很,别人也晒得脸红,没人发现他是为那句“宋三元”才脸红的。

桓凌对他神色间一点点变化都看在眼里,知道他不好意思,便拉起他说:“那边冲末上台了,咱们赶上去正好看他今日艳段说什么。这两匹马便暂寄于此,劳老丈替我们看一下,倒不用喂他什么。”

那摊主拍着胸脯道:“自然,自然,为着这位公子教小老儿做云南粽子,小老儿也要用心替你们看着。”

宋时转身便走,直走到看戏的人群外围才停步,磨着牙低声数落他:“你刚才说什没有谁出名?万一有人认出我就是……呢!以后这片人一提起我,就是做云南竹筒饭的宋……某某了!”

桓凌忍着笑将头凑过去,同样小声答道:“那些人若真个认得你,还有能忍着不说着?我之前下马时也看过周遭情形,确实没有认得咱们的人,贤弟只管放心就是。此处人声喧闹,说话也听不清,不如吃口粽子消消气?”

吃、吃吧。

不跟自己的胃过不去。这可不是随便找个小摊就能买着粽子,超市还一年四季的冻粽子卖的21世纪,每年也就这一次能吃着。

恰好台上艳段也说着吃粽子的笑话,配着这粽子吃正好应景。前头人群中一浪接一浪的笑声起伏,桓凌跟着笑了几声,忽然想起师弟吃着粽子,笑得厉害容易噎着,又要劝他先别吃东西。

然而待他看向宋时,却那现他正捂着肚子低着头,身子微颤,食盒里倾斜着提在手上,里面剩的糖都洒了些在地上。

“时官儿!”

桓凌惊叫一声,扶住宋时,紧张地问他:“你哪里不好,是噎着了还是积食腹痛!”

宋时抬起头来,露出笑得眼都挤成一线的脸,摆着手笑了半天才道:“我听车上净末说笑,忽然想起一个从前听过的笑话,也是跟这粽子有关。说的是京城外有个村子,村里住着位大侠,姓江名米字小枣。江大侠收了两个徒弟,一个叫白糖的,一个叫馅儿的……”

这么多年没听相声,听人说到粽子的笑话,想起《大保镖》,仍然笑得直不起腰来。就是把这对口相声改成单口,传统艺术也仍是魅力无穷,桓凌听着粽子师徒的名字还不想笑,听到“十八般兵器样样……稀松”时也忍俊不禁。

围着这车子听戏的人平日也都爱看百戏,常见在瓦子里耍弄兵器的。听他诙谐地讲着这位练起武来“样样稀松”,十八般兵器摆出来都能“卖了”的馅儿少侠,却有不少联想起自己平日见过的卖艺人,也纷纷哄笑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靠外的这一带听净末讲笑本就听不大清楚,正好他讲得又好,倒有不少人回转来看他。本是人家搭场子唱戏,却有不少客人叫他一个看戏的人勾搭走了,不肯给杂剧班子打赏,下来收钱的人见势不对,忙回去告诉班主——

有人在他们的场子外撂地卖艺,将他们的客人勾搭走了!

班主皱了皱眉,问道:“咱们连日在这里唱《白毛仙姑传》,还有人不知道这片场子是咱们占的?你可看见那人什么样子、演的什么?”

收钱的是个刚进班的童子,还不大敢看人,隔着一圈人又看不清里头围的人什么样子,只含糊的说:“是个说话人吧,儿听了几句,说的是个大侠的故事。”

班主见他也说不出什么,班里净、末、旦又都装扮上了,不便出去,便道:“你在这里看着箱笼,我去见他。只要不是来砸场子的,劝他几句,得他离远些便是了。”

他正了正衣冠,从人群中挤出去,果然见圈子最外头的人都不怎么听台上艳段,反而有不少人围着外头两个头戴纱帽、衣料光鲜的公子,人群中不时传来朗朗笑声。

他又强行从这群人中挤进去,到场中恰听着一句含着笑意的“我放下兵刃,你饶我不死——”

两旁身后的看客轰然大笑,连他自己都不觉有些笑意从胸间涌上,挤进去朝圈中人拱一拱手,抬眼看着他便要说话。

三人目光相对,他险些喊出一个“宋”字,方才还兴致勃勃讲着相声的宋时便猛地抬手,五指皆张,拦住了他没出口的话。桓凌抢先一步冲到他面前,打了个眼色,沉声道:“不想今日在此遇见李兄弟,既是有缘,不妨等会儿看完戏咱们一起到寺里说话。”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李少笙,看得他不由自主地点了头,面带惭色地说:“我也有许多事要与两位……公子说。”

※※※※※※※※※※※※※※※※※※※※

改了一下人物,孟三郎夫妇在这里比较多余了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