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史上最强崇祯 > 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转败为胜

史上最强崇祯 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转败为胜

作者:崛起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3 00:08:28 来源:23小说

根据一些府县的公文所奏称,那些前来投奔的人中,有一些还是单独的女子,这就很是难办。

往常的流民当中,都是以单独男子或拖家带口为众,鲜少有如此多无亲无故的女子前来,她们大部分是寡妇和死了爹娘的女儿,安置非常困难。

永平知府唐世熊奏请,在滦州附近增设几堡,将这些女子安置在新建的堡内,并且由滦州出兵负责保护。

九边分民屯堡这个制度早就存在,时下来看,用于暂时安置这些女子,委实算是不错的选择。

崇祯皇帝当即首肯,批准在滦州附近建立屯堡,用于单独安置那些无亲无故的女子,避免她们受到外界滋扰。

不过崇祯皇帝并没有让滦州守备负责这些新建屯堡的事宜,谁知道这些地方上的官兵,会做出什么让人后悔的事来。

崇祯叫了一名京师的禁军千总,将他外放为抚宁卫千户,率领一千多名禁军兵士,负责这些屯堡的防务,再由张鼐从抚宁卫调兵到周围统一布防。

相较于原本各地的官军,崇祯还是对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禁军更放心。

安排好了这些女子,正在大营内与众将领进军商议的崇祯,却见到前方山东军的大营内跑来一骑,说是又有一批流民前来投靠。

......

吴三桂在西罗城被破大约五日后收到消息,看着眼前这个从西罗城逃回来的把总,他却深深皱起了眉头。

这个把总说,朝廷至少有二十万人马,但是在战时却根本不讲什么章法,各部往往各自为战,就像萨尔浒之战那样,进军快慢速度全然不同。

吴三桂又问起朝廷有没有什么厉害的留着,那把总回答也很干脆,说朝廷有了一种新式的鸟枪。

这东西发射起来比火绳枪还快,威力巨大,而且不受天气影响,除此之外,还搬来了一大批火炮。

但是他说没见到红夷炮,大多数都是各处调来的城防铜铁炮,不过他见到了十几门身为将军炮,那些红夷炮估计是留着守北京城去了。

没等吴三桂说什么,外头又跑回来一个把总,他带来了刚从临榆城传回来的另一个消息。

朝廷军队在临榆一带被击溃,作为前锋的五千山东兵居然被自己全歼,而且那个叫牟文举的参将也战死了。

这把总话说的很激动,这些朝廷兵马的刀枪全都是崭新的,就算先被伪装成难民给突破了阵线,也硬生生砍倒了自己不少弟兄。

尤其是那个叫牟文举的参将,尤其顽强,一个人杀了二十几个,最后才被自己这边一拥而上砍成肉泥。

并且这把总还说了,朝廷盔甲也是新式刚发下去没几年的,后头据说还拉着不少红夷炮和新式火炮。

听到这个消息,本该高兴的吴三桂却异常沉默。

胡国柱站在一旁不吭声,就算是他脑筋这么简单的粗汉,也听出了些猫腻,这两个来一个脚前一个脚后来报信的,前后说法截然相反,那肯定是有问题。

一个说朝廷兵马松懈,各自为战,一个说朝廷兵马战斗力超强,建制完备,进退有序,上下都是崭新一体。

前者的说法,符合吴三桂对朝廷的一向了解,再者说了,红夷炮是重炮,守城拉上去都费劲,怎么可能拿出来野战。

况且朝廷禁军分发了新的鸟枪,这也是人人都知道的实际情况,可后面临榆那个说的,就有点夸张了。

照这么说来,朝廷兵马战斗力噌的一下上涨了一大截?

五千人在被偷袭破阵的情况下,又是人数劣势,竟然能旗鼓相当的和自己关宁军杀个两败俱伤,怎么想都根本不可能。

try{mad1();} catch(ex){}

在他的印象中,朝廷其余兵马全都是土包,也就九边的还有些战斗力,这次高杰和白广恩的宣大军还在山西和闯贼打,根本没来。

京军一向吃干饭不做事的,前些时日自己老爹还来信,说京军虽然改组成了禁军,但依旧还是被勋戚占了名额,战斗力高不到哪里去。

吴三桂虽然也想到自己老爹是被迫写的这封信,但毕竟如今掌管禁军的正是勋戚大头头英国公张世泽,这话倒是有几分可信度。

朝廷兵马怎么可能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完全换了一副样子,吴三桂打心底也不肯相信这个结果。

不过吴三桂转念一想,其实临榆来这个说的也没大毛病,毕竟临榆自己确确实实打赢了。

可临榆一带多是临时招募的本地兵马,只有一少部分是旧部,这些人就连吴三桂都不当回事,觉得也就拖延一下朝廷大军的脚步。

谁成想他们一不小心打赢了,而且还是大胜,说实话,吴三桂连自己怎么赢的,怎么会赢,完全都不知道。

这会不会是朝廷故意演出来的,为了让自己松懈好偷袭。

吴三桂这是越想越乱,看着眼前吵吵嚷嚷,完全脸红脖子粗的两个旧部,那模样是谁都不服谁,然而他却是哪个都不愿意相信。

不过无论他们如何争吵,内容却也根本对不上号,那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两人,其中有一个在说谎,可能就是投靠了朝廷的奸细。

结合之前的消息来看,西罗城失陷不见得是坏消息,而临榆获捷,倒又不像是好消息。

对于原本关外撤回来的旧部,他一向是深信不疑。

但是这个时候朝廷军队竟然按兵不动,探子来报说是在搞什么难民营,五天的时间,就连临榆城都没有推进过去。

这到底是另有所图,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临榆城的防备不是很严密,朝廷要是连这个小县城都打不下来,那是怎么在野战击溃清军的。

吴三桂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朝廷大军不可能有那么强的战斗力,要是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