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史上最强崇祯 > 第六百五十八章:鱼水军民,流寇出山

史上最强崇祯 第六百五十八章:鱼水军民,流寇出山

作者:崛起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3 00:08:28 来源:23小说

在闯军和官军的拉锯战之中,闯军向来都是对地主士绅一棍子全部敲死,但凡是地主豪绅之家,落到闯军手中,向来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除此之外,闯营还有从已致仕官员的宅邸中搜索金银存粮作为军资,强行裹挟乡野之间的青壮从军的习惯。

这些青壮往往只有最基本的军械和衣甲,也并非每日都能吃饱,在作战时只是起到炮灰的效果,为闯军自己的百战老营减少伤亡而已。

官军也常有兵乱,但毕竟是披着朝廷的皮,偶也会有强力上官约束,做事好歹还有几分节制。

但如今的官军已然是悄然改变,皇帝下发罪己诏,亲自增添了新的军律,裁撤了诸多无用的地方总督将帅。

加上连续两任五省总督,陈奇瑜和堵胤锡,也都是有作为的实干家,起码崇祯的嫡系兵马,已经全部完成了蜕变。

在百姓看来,实际上已经无所谓谁是官,而谁是匪了,督师和皇帝手下的主力官军,已经成了约束力极强的军队。

在多方面的制约下,各地还没来得及裁撤的烂底子卫所军,也都是有了些许改变,最起码赤贫之民在过苦日子时,他们不会让这日子变得更差了。

这中原之地,经过多年战火,余下的大都是赤贫之民,少有殷实之家,连年的大灾,朝廷的混乱,再加上闯营对富户们的赶尽杀绝,已经伤到了地方上的元气。

可这么多年下来,闯军依旧毫无节制,他们对所有的官绅地主甚至是富商,还是见一个打一个,丝毫不知拉拢的意义所在。

大顺的军队,依旧没有什么本乡本土和国家的观念。

李自成在一六四四年以后,一直都没有建立起一个自给自足的饷银和军械系统,所以流贼们的军饷、补给还是要靠自己去抢夺。

这么多年下来,流贼们每时每刻都是在行军,都是在和来自各地的官军作战,就如历史上刚入京不缺军饷、物资时,军纪尚还可以。

但一旦物资陷入匮乏阶段,他们的军纪不可避免的就要开始败坏,闯营的兵士们心理状态普遍变的有些畸形变态。

他们对待平民的手段也是越来越残暴,从前对付富户时才会用的手法,现屡屡也会被使用在百姓头上。

另一方面来说,李自成对待乡绅地主阶级如此不知变通的强硬做法,也就使得全国上下的地主阶级都被推向朝廷这边。

对此,崇祯只需稍加运作,地方上的参与豪绅们为自身安危,便会一致向自己这边涌来,自然乐得李自成继续自取灭亡。

天下乱局,稍有家资的人都是把金银财宝埋藏起来。

历史上闯营的人在京师发明了“拷饷”,现如今在朝廷打击下陷入困顿的他们,将同样的手法用在了富户和百姓,甚至是所有人的头上。

李自成的手下各都打着大顺旗号,拷问这些人家资下落的时候,惯用手法都是把人架在火上烤。

说起来,这本是左良玉在军中拷问豪绅时发明的手法,如今被闯军套用,但他们使用的频率和程度却更甚于左营。

当然,现如今的左营已经被彻底击散,不复存在了。

曾经左良玉在拷问的时候,这些人把家资藏匿地点交代出来之后,他就会放人离开,这也是做人留得一线。

try{mad1();} catch(ex){}

起码在这一方面,左良玉要胜过李自成。

闯营则不然,就算是这些人把藏家资的地点交待出来,他们也不会放人下来,就那么将其活活烤死,有些肥胖的人,往往死后一地都满是油脂,极其恶心惨烈。

自甲申年以来,崇祯和李自成之间的鏖战,总归是后者先玩不下去,如历史上一样,鼎鼎大名的李闯王,亲自定下了各种自取灭亡的蠢材举措。

因军队缺饷,各种敛财手段都开始在闯营中显现,对这些不正之风,李自成选择默许,却并非一开始就强力镇压。

除‘烧烤活人’以外,如今李自成的兵马不管在何处都有掳掠妇女的行径,甚至有因为纵兵在村镇掳掠妇人,耽误拷饷资军的事情发生。

起初两年,闯营在做完以后,往往又要堂而皇之的道歉,上官象征性的批评两句,算是还在意‘大顺朝’的所谓国体。

但是现在,他们全然不剩下任何物资储备,不去抢夺,自己就要被饿死,所以闯营的兵士们已经彻底放开,裂变成了真正意义上十恶不赦的流贼。

掳掠完妇人,往往就要当街淫辱,有时候沿河行军的时候,他们又要把女人抢到船上,因为在船上胡搞更加刺激。

更有甚者,若是这些妇女看着岸上的丈夫父兄哭泣,立刻就要将她们砍下脑袋,拎着这些脑袋向她们的丈夫父兄炫耀。

这种种行径,都是如今李自成已经不再得人心,大顺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兆。

甘肃总兵王世忠的部队在商洛山外扎营,除了每隔几日就要按‘步军操典’进行的拉练以外,从不会出营一步。

就算有与地方经过行脚商进行采买物资等活动,也都是照常付价,买多少给多少的钱,不会再出现强买强卖。

几天下来,本听说官军残暴的山中居民都有些惊讶,逐渐的放松警惕,就如今看来,这些官军甚至比流贼还要更好些。

这些事情说起来有些无奈,本来提起官军,百姓们的第一反应都该是放松和感到安全,如今却都是迟疑不定,这自然是多年来各地将帅们纵兵行乱的结果。

即便到了现在,虽然每日报社和厂卫都在宣扬,但百姓见到官军时,往往也还是要下意识的一缩。

崇祯也不着急,毕竟印象是需要天长日久来加深的,只有百姓们真正见到了改革后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