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史上最强崇祯 > 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

史上最强崇祯 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

作者:崛起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3 00:08:28 来源:23小说

四川毕竟战乱贫瘠已有多年,天府之国倒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菠∫萝∫小÷说

眼下人口预估只有原来的三成不到,大批的田地被荒废,也不知道有多少的无主之地,满地都是无人认领的尸骨。

而中原地方,土地虽然在复耕,但是地方上被流贼祸乱只需要几年,想要恢复却是个长久之功。

很快山西巡抚练国事、五省总督堵胤锡等人发现,即便是将这些土地卖给归回原籍的百姓,发下耕牛、种籽和农具,想要复耕恢复产量依旧困难。

首先还是一成不变,民间的困顿问题,仅靠朝廷微薄的支持和供给,百姓们存活依旧困难。

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想法,使得那些归籍百姓中有不少人又将好不容易失而复得的土地,卖给地主,自己去当佃农。

很多人看不懂,朝廷已经免税面赋,这些土地是你们的名字,当了佃农,那可就又是地主家的了。

后来消息传到京师,崇祯恍然大悟,自己还是太理想化了。

虽然歼灭赋税,还发下种籽、耕牛、农具等,但家家户户百姓的种地和开销花费,毕竟不能全由朝廷报销。

因此出现很大一部分刚刚回家百姓,手里拿着种籽、农具,看着名下土地,却毫无办法的情况。

崇祯皇帝曾想当然的以为,只要自己减免赋税,把东西准备齐全,地方上就会慢慢恢复。

现在看来,这根本不可能。

按堵胤锡的条陈上所说,百姓们自己无力复耕,还是会被迫选择到地主家当佃农。

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朝廷把地主家的田拿回来,分给百姓,百姓无法独自负担种田费用,又还了回去,这可不行。

如果放任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地方上很快就又会出现大批蚁附般的豪绅地主,时久必乱。

其实也是低估了流寇在地方上的破坏力,眼下很多刚刚收复的地方,甚至一度成了明初山河凋敝的窘境。

朝廷也到处用钱,以现在财政状况,根本不可能将全国百姓复耕费用大包大揽过来。

堵胤锡和练国事的条陈一到京师,很快掀起轩然大波。

内阁首辅蒋德璟站出来,说这实在并非山陕个例,而是近几年来的常态。

礼部尚书黄锦和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邦华也各拿实例来说,更让朝中争议纷纷。

崇祯十九年诸王之乱后,各王府放出了无数无主之地,全都被朝廷分给百姓。

当时看来,这是收拢民心,一石二鸟的仁政。

到现在,这些荒地已经有接近四成左右,又回流到了各处地主豪绅手中,而且还都是百姓求着他们收下的。

崇祯皇帝对土地问题向来非常重视,连两日三次廷议全都商量此事,最终决定下一个新政策——“官办田庄”。

已回到地主手中的土地,厂卫会负责去彻查,视佃农生活状况决定是否由朝廷收回,余下那些全国各地的无主荒地,一次性全都归入朝廷名下。

那些仍在百姓名下土地,朝廷不予收回,但会将百姓按地段分配到当地的官办田庄,统一管理。

这道旨意发下后,全国的土地分配逐渐停止,各处开始风风火火的修建田庄。

流民归籍重新入册后,第一件事不再是分配土地,而变成了按地段分入田庄。

他们的土地办法还是一样,只是换成由朝廷管理的田庄统一调配,而全国各地的田庄都由京师派遣官员运营。

try{mad1();} catch(ex){}

田庄,是时代应运而生将取代卫所军户制度的先行产物,虽然朝廷开销短时间看会与日俱增,但获利无穷。

这无疑是释放出来一个信号,朝廷对民间土地问题一直都十分重视,以后田庄将逐渐成为主流。

天下间的有识之士都能看出风向的微微变化,这种官办田庄的确是现阶段处理各处糜烂的最好办法。

当这些田庄达到数量足以覆盖全国的地步,卫所的彻底废除,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除了田庄制度以外,对一些特殊地段的土地,朝廷却允许那些豪绅地主购买兼并。

地方上的田地多是荒地,买下来无论日后卖给田庄还是百姓,肯定都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朝廷对世家大族们可以兼并的土地严格把控,但却不完全杜绝,甚至对一些底层现象睁只眼闭只眼。

这就是崇祯皇帝在一系列改革政策之中,对这些大族豪门表现出的善意了。

呈现出这个态度之后,想必天下间还在观风使舵的人,肯定会相应的做出抉择。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有这么大的利益当前,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怎么选。

是螳臂当车,全家尽灭,还是顺应时代,付出一些代价以后,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利益?

这道选择题似乎很简单。

对崇祯来说,这个决定一下,大部分人都应该知道怎么选,水到渠成罢了。

就算有那脑筋不灵光真不长眼的,那灭了也就灭了,不过是一声令下或举手之间的事情。

现如今的大明可不再是五年前的大明,论军队实力,还没有谁能让崇祯忌惮三分的,更别提这些地方上的臭虫,抬脚就踩死了。

......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西皇帝张献忠在四川节节胜利,就连秦良玉都抵挡不住,真是声势浩大。

那些有实力的士绅,地方上的地主都知道在朝代更替的时候要看风向,下准注。

下错了,就是跟着李自成那些人如今粉身碎骨的下场,下对了,就是朝廷体系内的荣华富贵。

但张献忠在四川的时候,所作所为和李自成如出一辙。

在他的带领下,西军就如李自成放弃西安那样,毫不犹豫的选择焚毁成都,席卷城内资财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