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上古神话(全四册) > 第一百四十回 董父豢龙于雷夏泽尧作龟书尧崩,葬于谷林舜避丹朱舜遇晏龙

且说帝尧的游宫所在地城阳(现在山东省濮县东南)在陶邑北面,近着雷夏泽,地势平旷,洪水既退,居民渐多。帝尧除了到庆都庙中去瞻谒外,总在他的花园中看那些从人莳花种木,饲兽调禽。有两只仙鹤,羽毛纯白,翩跹能舞,每当秋高露下、月白天空的时候,它们往往引颈长鸣,声音嘹亮,响彻四近。帝尧很爱它们,有时放它们飞出园外,或翔步于水边,或飞腾于云表,到得夕阳将下,它们就联翩归来,甚为有趣。

那雷夏泽中又有两条大龙,是董父在那里豢养的。原来董父自经伯禹荐给了舜之后,舜就叫他在帝都西南一个董泽之中(现在山西省闻喜县)豢龙。后来帝尧做宫城阳,一切花木禽兽观赏之品禹都给他备齐。

舜想起龙也是帝王所畜的一种,变化腾跃,亦可以娱乐心目,因此叫董父携了两龙到此地来豢养。所以帝尧于仙鹤之外,又有这一项悦目之物,亦时常来观看。有时他亦往来郊野,看百姓耕种工作,亦颇有意味。如此闲适的生涯,不知不觉在游宫之中一住十年,这十年可算是帝尧做天子后最舒畅的时日了。

当初西王母说,洪水平后,还有二十年太平之福可享,这句话到此已应验。然而帝尧在这种闲适的生涯之中却创造了一种文字,就是龟书。这创造龟书的动机远在那年洛水中灵龟负图来献的时候。当时帝尧看见那龟甲上的纹理斑驳错落,极为可爱,因而心中想起:“从前伏羲氏得到景龙之瑞,就创造一种龙书;神农氏因上党地方嘉禾生了八穗,就创造一种穗书;高祖考轩辕黄帝因卿云呈现,就创造一种云书;少昊帝因凤凰来仪,创造一种凤书;颛顼帝曾创造一种科斗书,虽不知道为什么原故,但总亦必有一个动机。现在我何妨也创造一种呢?”但是当时虽如此想,终究因为政治事务之牵制,不能分心。自从到了城阳之后,一无所事,趁此就把前数年所立的志愿再鼓舞起来,殚精竭思,不到一年,居然制造成功。当时太尉舜等知道了,纷纷呈请将这个龟书颁布天下,令人民全体学习,就作为大唐朝的国书,以为统一文字之用。

但是帝尧以为这个不过是遣兴游戏的东西,哪里就可作为不易之楷模,一定不肯答应。这也可见帝尧之谦德了,闲话不提。

且说这年正是帝尧在位的第一百年,帝尧已经一百十七岁了。自夏秋以后,筋力忽觉稍衰,倦于行动,渐渐病作。那时丹朱和其他几个兄弟早已前来伺候,娥皇、女英亦来服侍。便是舜、禹等大小臣工,亦轮流的前来问候。就是远近各州百姓,听见了这个消息,亦个个担忧,替帝尧向天祈祷,祝帝尧长生延寿。

无奈帝尧年纪太大了,药石无灵,帝尧平日又看得那养生之事极淡,从来不学那服食导引的神仙生活。(自黄帝到夏禹,历代帝王中不成神仙的只有尧一个。)因此支持不住,到了立冬之后,竟呜呼殂落了。这时九男二女、大小臣工无不赶到,悲伤哭泣,固不必说,最奇怪的是这个消息传布之后,天下百姓无不痛悼,罢市巷哭,如同死了他们的父母一般。后来三年之内,普天下的百姓不奏音乐,以表哀痛,这个真可谓难得至极!

阅者诸君听着,在下是从**时代过来的人,从前君主或当什么首领的人,在他死了或奉安落葬的时候,要强迫人民服他的丧,并且禁止人民的娱乐奏乐及婚嫁等等吉礼。他们的意思,一半固然是表示他们的排场,显显他们的威风;一半亦是因为《书经》上有两句说尧的,叫作“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他们以为这个是很难得的,不可以不学它一学。但是百姓对于他们的感情,不但不能及尧,简直得到一个反面,哪个肯替他服丧?哪个肯替他遏密八音?他们也知道做不到,只有用强迫之一法,或者派几个人到处劝导、发起;或者定一个刑罚,不如此的要怎样怎样的严办。那些臣民为了这种利害关系,无可奈何,只得服丧,只得停止音乐娱乐,试问他们的心里是真个悲悼么?不要说被强迫的人绝不悲悼,并且还要咒骂,就是那天天穿素、日日哭临的人,试问他心里果然悲悼么?亦不过虚伪而已矣。照这样看起来,只要有威权,有势力,就可以做得到,何足为稀奇!

帝尧那时候的百姓,却是出于真心,所以真叫难得。何以见得他们真心呢?有二层可以想到:一层是四千年前,人心尚是古朴,这种狡诈无理的虚荣心,能欺自己而不能欺人的事情当然没有,当然不肯做;一层是百姓如果不是真心,这种举动殊属无谓。帝尧死了,如果丹朱是袭位的,还可以说巴结死的给活的看。现在帝尧既以天下让舜,出外十年,大家都知道天下已是舜的,巴结已死的尧有什么好处?而且还有一层,如果是舜、禹这班人强迫百姓如此的,那么舜死之后、禹死之后,当然仍旧抄这篇老文章,这个故事必定奉行,何以并没有听见?所以从种种方面看来,当时百姓的确是出于真心,并非虚伪,亦绝无强迫。史书上记载尧的至德,说他“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瞻之如云,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照这几句看起来,当时百姓之所以如此,真是必然之事了,闲话不提。

且说尧崩之后,薄海同悲,尤其是舜。舜的对尧,不仅是因为翁婿之亲,也不仅仅是君臣之义,最感激的是知己之恩。舜本来是一个匹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