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微表情心理学全书(套装共3册) > 拒绝正面回答的人是在迎合

文学作品的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谎言也是如此。说谎的人通常不愿意正面回答你的问题,他们既不想承认事实,又不想**裸地撒谎,所以往往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来应付你的提问,那就是暗示性的回答。

老师问小玉:“我发现最近你的作业和小芳很相像,她做对的你也做对,她做错的你也做错,你们俩是不是互相抄作业了?”

小玉低声说:“我和小芳平时都不在一起玩,我妈妈每天都守着我写作业呢。”

像小玉这样的回答等于根本没有回答。面对老师的问话,她不能不回答,但又害怕被老师责骂,所以只能用“妈妈守着我写作业”来暗示自己是诚实的。暗示性的回答一方面避免了承认错误的麻烦,另一方面又可以减轻自己说谎的内疚感。除了暗示的回答方式之外,说谎者惯用的答话方式还有下面三种:

◎套用你的话回应你,拖延时间

说谎的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盘问时,一时间来不及编造好答案,往往套用对方的问话来回应,以此拖延时间,来准备好一套说辞。对于说谎的人来说,一秒钟比一分钟还长,这个时间足以做好准备。

妻子问丈夫:“你是不是偷看我的手机短信了?”丈夫有些慌张地反问道:“谁偷看你的手机短信了。”妻子又问:“那你刚才拿我手机干吗?”丈夫说:“我拿你手机干吗?我以为有电话就帮你看了一下。”

套用你的话作为回应,不需要进行思考,而且显得反应迅速,这就像早上上班时同事之间互道“早安”一样自然,根本不需要用大脑思考。除了反问和重复对方的话之外,另一种套用方式就是把肯定句换成否定句作为回答。如果对方说“你撒谎了”,心虚的人会回答“我没有撒谎”,而清白的人会回答“我说的是实话”。

◎利用反问来拖延时间

就像套用你的话来回应一样,反问也是故意拖延时间编造谎言的手段。反问对方有时比套用对方的话更有效,因为反问过后对方还需要时间回答,这又为说谎者争取到了编造说辞的时间。常见的反问伎俩有:“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怎么会问我这种问题?”“你听谁说的?”“你觉得呢?”

说谎者不但利用反问来争取思考的时间,还可以突显自己的气势,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主动提供更多的“信息”

说谎的人知道,如果自己什么都不说,正是心虚的表现。因此他们可能反其道而行之,不但大大方方地回答你的问题,还主动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一直到对方相信了为止。

妈妈盘问儿子周六一整天都去了哪里,儿子撒谎说去市图书馆看书了。见妈妈一脸的怀疑,儿子又接着说:“我还在图书馆遇见小明了,他说他每个周六都去那儿看书。”妈妈没说话,转身接着切菜。儿子赶紧又说:“小明还让我下周五去他家给他过生日,他还请了好多同学。”

就像这样,说谎的人急于确认你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如果你表现出怀疑的神情,他就会继续提供更多的“信息”作为证据,可能会牵涉更多的人物和事件。因为人们往往相信,描述得越具体的事情越有可能是真的。

◎说漏了嘴

很多说谎者都是由于言辞方面的失误而露馅的,他们没能仔细地编造好想说的话。即使是十分谨慎的说谎者,也会有失口露馅的时候,弗洛伊德称之为口误。人们常会在言辞中违逆自己意思,同时在内心中潜藏着矛盾,以致稍一大意就会说出本不想说的或相反的话,从而在口误之中暴露了内心的不诚实。

说谎者要抑制自己不提到某件事或不说出自己所不愿说的东西,但又因某种原因而“说走了样”。因此,偶然出现的口误有时恰恰就是真相所在。

◎漫不经心地描述一件重要的事

当我们不希望某件事情引起别人的注意时,会尽量使用平淡的语气来叙述,最好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这也是说谎者常用的手段,他们会对那些可能引起你怀疑的事情进行淡化处理。

例如,你和妻子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她忽然说:“哦,对了,我明天晚上要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咱爸的生日也快到了,我们想想准备什么礼物吧。”如果你的妻子平时除了工作以外很少出门,更不喜欢去人多闹腾的地方凑热闹,而朋友的生日聚会她也一点儿也不重视,那么明天的活动就疑点重重。快速地转移到父亲的生日话题上,表明她企图转移你的注意力,可见事情一定有蹊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