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话时,不仅说话的内容在传达信息,说话的声音也能表达含义。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说什么,但很难控制自己的声音,特别是在说谎时情绪紧张的状态下,即使能够毫不费力地控制措辞,也很难掩饰自己声音的变化。情绪会影响我们说话的音调、音质和音量。例如,人们生气时,说话声音会变大、语速加快、音调提高。而当人们情绪低落时,说话比平时更慢,而且声音低沉、音量小。
人们在说谎时声音会变高,而且声调平平,缺乏抑扬顿挫。这是因为说谎者的声带像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一样,因压力而紧绷,所以音调变高。带有欺骗性质的陈述不会像发自内心的坚定观点那样带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而是缺乏变化的、平淡无味的声调。
说谎者的情绪差别也会导致不同的声调变化。有研究发现,当说谎者觉得自己有罪时,声音会变得像愤怒的时候一样,更快、更高、更大声;当说谎者觉得非常羞愧时,声音会变得像忧伤的时候一样,更慢、更低、更平缓。
通过语速也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平时少言寡语的人突然做作地高谈阔论起来,我们就可以据此推测这个人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平时快人快语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我们就可以据此推测这个人很可能想要回避正在谈论的话题,或者对谈话对象怀有敌意和不满之情。
回答问题的速度也是重要的线索,特别是关于价值观和信仰方面的问题,作答并不需要时间考虑,但是如何回答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说谎的人需要较长时间的考虑之后才会说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答案。
同样,反应的速度过快也很蹊跷,就好像是事先已经准备好了答案等着你问他。如果他平时说话都慢吞吞的,却突然不假思索地给出一个答案,那么这个说法绝对不可信。
除了声音的变化和语速之外,人们在说谎时还会有其他一些典型的语言特点。例如在谈话中停顿的时间过长或过于频繁,会延长用来停顿的语气词,如:“嗯……”“哦……”说谎者可能想利用停顿的时间来想好下一步应该怎么说,或者因为紧张而变得结结巴巴。
根据有关研究,以下说话方式可以视为说谎的信号:
◎过多地说些拖延时间的词汇,比如“啊”“那”等词。
◎转换话题。
◎语言反复。
◎口吃。
◎省略讲话内容,欲言又止。
◎说些摸不着头脑的话。
◎说话内容自相矛盾。
◎偷换概念。
以上信号,如果在对方讲话时发现有好几处吻合的话,那就表明他是在说谎或者是有难言之隐。当然,这仅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声音变化是判断一个人说谎与否的重要线索。当我们听别人说什么的时候,也要留心他是如何说的,这样才能有效地识别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