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亮 译
编者按:
直到我们衣衫褴褛的子孙后代被传送回来,我们才知晓,有这样一种未来……谁也不希望未来是这样的,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变未来。
◇
◇
◇
◇
◇
◇
三月上旬的一个星期二,传送门打开了。一开始只有少数几个,闪烁不定,因为它们已经达到了最大传送时间量程。在这大逃亡的早期,从传送门里出来的,都是不曾挨饿、身体健康的流亡者。发明或者窃取了时空传送门技术的科技专家使得逃亡成为现实。一开始,每周大约有一百多人过来,我们将他们隔离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并对外界保密。摄像头记录下了所能记录的一切,我们的精英们则疯狂地做着记录,开着研讨会和电视电话会议,对这一现实的意义进行辩论。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真称得上是美好的旧时光。
四月,水闸被打开了。到处都是传送门,洪水般地倾吐着衣衫褴褛、充满恐惧的难民,足有几百万人,从老妪到幼童,各色人等一应俱全。他们都经历了极为可怕的事。他们所说的事实足以让任何一个人觉得恶心,这我很清楚。我们尽全力帮助他们,我们建立难民营,分发汤食,搭建公厕等等。对接收国政府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但又能怎样?这些难民都是我们的后代,我们的子孙,货真价实。
从初春到盛夏,难民的数量一直在增长。随着全球难民总数达到一千万,政府部门开始害怕了——他们害怕这股难民潮会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全球人口加倍、三倍、翻两番,最终超过地球所能负担的最大人口数量。如果难民人数继续增长,我们该怎么办?地球的负载量有限,不可能无限度地接收难民。八月,所有的传送门都消失了。未来的什么人关闭了所有的传送门。
谁都不敢去想,那些没有能够逃过来的人最终会是什么下场。
“又一批难民营故事。”施赖弗走了进来,他管那些材料叫暴行故事。他将文件扔在桌子上,弯下腰靠近我。
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让他后退。
“里面有价值的东西多吗?”我问。
“能有什么啊。不过这事也不是我说了算,对吧?你得一字一句地阅读每一份报告,最后还得由你来写报告告诉委员会,这里面的东西有没有价值。”
“正是如此。”我将那些文件扫描进PDA,然后将纸质版扔进了废纸篓,“完成。”随着难民一道而来的未来科技所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我们拥有了更好、更安全的设备。
我将双手放在脑后,斜靠在椅子上。空气中飘散着帆布的味道,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整个宇宙中都弥漫着帆布味儿。
“你那边的工作怎么样了?”我问施赖弗。
“如你所愿。我一早上都在和受害者面谈。”
“你去比较合适。我要申请调职到出版社。远离这些帐篷,到什么地方做个小编辑,给《星期日》杂志写几篇新闻稿、随笔之类的。有自己的工作间,做着既轻松又赚钱的工作,享受美好工作的乐趣。”
“合适什么啊。”施赖弗说,“这些暴行故事能钝化人的感知力,这叫做同情心疲劳。经过某个临界点之后,你就再也不会怜悯这些受害人,而是会责怪他们让你听他们的故事。”
我在椅子里动了动,好坐得更舒服些,也让我的胸部更挺一点。施赖弗轻吸了一口气,他还以为我没有觉察到。我说:“还不去继续工作?”
他叹了口气,“好的,好的。知道啦。”他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走出了我的办公室。
刚过几秒钟,他就又咧着嘴跑了回来,“噢,金妮,我差点都忘了告诉你,修昂请了病假,盖沃吉安说要你今天下午顶她的班,听取受害人的报告。”
“那个混蛋!”
施赖弗咯咯笑着离开了。
和我面谈的是一个妇女,她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她很配合,他们所有人都很配合,争先恐后地提供信息。他们对任何人、对任何东西都充满感激。有时候,我真想在这些可怜的家伙脸上来一拳,好看看他们会不会像正常人一样有反应。不过到头来,他们很有可能会亲吻着我的手,感谢我打得还不重。
“你对中点基准工程学有了解吗?超微继电器?亚局部数学①呢?”
【① 此处为作者虚构的未来的科技名词。】
我按照清单上的项目一个接一个地问下去,每次她都只是摇摇头。
“量子引擎?SVAT型迷睡状态?单型轻子?”
不知道,没听过,没听过。
“托莱多事变?一比三殉道理论?科研G组?”
“他们抓了我女儿。”她终于开口道,“他们把她给——”
“我没问你那个。我是要问你了解不了解他们的军事机构、设备、他们使用的药品和技术,不是他们做了什么。”
“他们做了。”她用无助的眼神盯着我,让我觉得无聊,“他们——”
“我不想听。”
“他们做了一半就将女儿还给了我们。他们说人手不足,然后将我们的厨房灭了菌,给了我们一张下一步操作的单子,上面都是些可怕的事,最后,他们又给了一张填写我女儿反应的单子,就像您现在做的一样。”
“继续说。”
“我们不想那样,但是他们留下了一个装置,我们只得服从。孩子他爸自杀了,他想把女儿一起杀了,但是那个装置阻止了他。他死后,他们就改变了装置的设置,这样我就不能自杀了,我试过。”
“上帝。”这些可是新材料。我按了按笔,激活了自动记录功能,好记下女人说的话。“你还能记得那个装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