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听人说,陈丰来了不久就立了一些新规矩,说是为了完善原有的体系。
拉拉很理解陈丰为什么会这么做,她自己刚加入SH的时候,就领教了SH的管理风格,有点像过去的手工作坊,更多的是依靠师徒传承,而不是靠体制维系,这种靠人制不靠法制的运作方式,在摊子还小的时候看似灵活快捷,实际上,规模一大人一多,就容易出错,而且,一旦中途换人,工作半天接不上手,新人也非常痛苦。拉拉自己就吃足了这些苦头,所以她和李卫东在加入SH的头半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整顿流程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之一。SH的销售虽然比HR强大不少,但是相对而言,仍远不如DB的销售风格那么细腻严密。
由于陈丰一再强调他非常尊敬现有的销售体系,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补充和完善,所以有俏皮者戏谑地冠之以“维新”之名,意思他只是想改良不是要革命。
在陈丰的种种维新举措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有两个表格,一个是销量预估表,还有一个是销售进度复核表,这都是大区经理们每月必填的。每到月末,陈丰要求大区经理要以小区为单位,预估下个月的销量,这个不能大概填个数字了事,他规定大区经理们必须细分产出来源,你说下个月能做一千万是吧,那你得说清楚这一千万分别是从哪个客户那里取得的,以及你认为那个客户能给你这么多生意的根据是什么。到了每个月的月中,陈丰又要求各大区复核当月销售进度,看看与预估相比,上半个月的完成情况是否符合进度要求,如果有偏离,则要马上采取措施补救。到了一个月结束,销售和市场效益分析部门统计出上个月的销量,如果实际完成情况与预估产生了百分之五以上的偏差,大区经理们又要作出书面的分析解释。
易志坚发现,光是每月研究这些表格的数据,就对陈丰加快对化工行业的学习颇有帮助,陈丰进步得很快。当然,陈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各级销售管理人员加强对业务的把控。可是大区经理们过去都随便惯了,指标分下来,心中大概有数就行,到了时间交不了账自己要负责的,谁也不会偷懒,干嘛要做这么多文案工作?他们觉得太麻烦,表格是都按要求填了,私下里却颇有抱怨,风声也传到了何查理耳朵里。
有一次,在销售总监的月会上,何查理提起这个事情,问总监们怎么看。易志坚就说:“陈丰,听说你们的大区经理现在每个月要填很多表格,这样会不会让他们的文案工作量太大呀?”
陈丰解释说:“作为管理者,本来就该对全局心中有数,这都是大区经理和小区经理本来就该思考清楚的问题,我只是让他们把思考的结果变成文字而已。白纸黑字的东西,每个人写的时候自然又会格外慎重,这样可以逼着粗枝大叶的人变得更踏实一些。”
易志坚说:“SH能在中国做到今天的规模,销售体系的控制力还是很强的吧?!指标年头分好了,每个季度又要复核,到了每个月又要再复核调整,销量更是月也统计,季也统计,公司养着个销售效益分析部门,就是专管数据统计分析的嘛,你那两个表格是不是有点重复累赘呀?”
陈丰坚持说:“不重复。销售效益部是从公司的层面,从宏观上做指标分解和销量统计,销售部作为执行者,自己要心中有数,这些计划是怎么具体地得以分阶段分区域实现的。而且,很多情况是不断变化的,销售作为战斗在一线的部门,对各种变化是最敏感最快得到消息的,各级经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有序地调整战术。”
易志坚笑道:“我听说你现在的很多手法都是从DB套用过来的,可是毕竟行业不同,SH有SH的做法,我冒昧说一句,你来的时间还不长,有些事情可能还需要花时间来慢慢了解,先融入,然后才谈得上完善嘛。”
这话分量很重,而且说得很不客气,尤其“融入”二字,刺激得陈丰心跳都快了起来,他正待反驳,突然有人说话了:“老易,新人应该努力融入是不假,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公司为什么要从市场上外招呢?不完全是因为内部没人,而是一家公司要想进步,就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要不断借鉴市场上更先进的做法,尊重多样性企业才有活力。否则的话,全是内部提拔,就成了近亲繁殖,一代一代的经理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所有的规矩也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没有任何变化,这可不是好事情。”说话的人是培训经理李卫东,按照SH的惯例,每次月度销售总监会议,都会有一个HR经理代表HR来参加会议,这次恰好轮到李卫东。
易志坚素知李卫东在麦大卫面前颇为得意,李卫东忽然跳出来力挺陈丰,让他更怀疑上面是有意把陈丰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招进来的。易志坚心里一阵冒酸,刻薄话都涌到喉咙口了,但他清楚李卫东是个狠角色,在会上和李卫东死磕不合算,就打了个哈哈:“融入重要,新鲜血液也重要,都重要哈。”
何查理转头问冯浩和张寅,你俩什么意见?张寅和冯浩心里都觉得表格设计得不错,可易志坚已经摆明了在唱反调,这两位资历较浅的总监既不愿意得罪易志坚,也不愿意被易志坚绑架,更重要的是,他们搞不清楚何查理对陈丰的维新是什么态度,于是两人都大耍滑头,各问了一个关于表格的技术性问题,就没有说法了。
何查理看看各人都发表了意见,才表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