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浩天的风格和何好德完全不同。
何好德走到哪里都喜欢和各层级的员工握手交谈,又一直很积极地学习了解本土文化,他走前已经大致能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意思了;而齐浩天则令人想到没落的贵族,他皮肤白皙,手指修长,举止优雅而忧郁寡言,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上任伊始,除了罗杰和柯必得,没瞧见他找谁特别谈话,中文这类东西,他是完全不会,也完全不想学。
关于他的中文名字,他甚至没有在意公关部替他起的“浩天”二字到底是啥意思,人家解释的时候,他笑着夸奖说“我喜欢这个名字”。其实,叫他“齐浩天”固然好,叫他“锄大地”他也无所谓—而公司里别的老外一般都会问问,为啥人家要给自己起这么个中文名字。
不要以为这样的老板就不是好老板,这得看他所处的组织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齐浩天有三个好处,第一是授权—他认为,既然罗杰是他的副手,他就要信任并支持罗杰;第二是敢于拍板—假如你找到他,告诉他你需要他做一个决定,他就会尽快给你一个决定,让你有明确的方向去做事;第三个好处是他经常把酷爱繁杂流程的柯必得抛在一边,从而让大家在流程上少了许多痛苦。
自从何好德离开后,他在后期不肯做决定、凡事都要罗杰和柯必得同意后才肯签字的谜底就揭晓了,原来他做了决定也白做,与其样样受“萝卜”的挑战,不如啥事都让“萝卜”派来的罗杰和看门神柯必得拿主意。
齐浩天就不一样了,他是“萝卜”的嫡系,对于他的副手罗杰,只要是其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他不太干涉;而对于柯必得,齐浩天就简单地把他的财务部定位为支持部门,什么看门神不看门神的,齐浩天根本不理会,柯必得你给我好好地照规矩尽到财务的本分就是了,核心业务的事情不需要你参与进来做那么多决定了。
柯必得看到几次比较大的决定,齐浩天只是知会他,并没有要先得到他同意的意思,心下就明白了。他本来就内向,现在变得更沉默了。不单柯必得看明白这个变化,中国DB上上下下全看明白这个变化。人都是聪明的,遇到难事,假如能绕得开罗杰,大家就都跑去找齐浩天做决定,更是把寂寞的柯必得晾在一边。
免不了有人利用这样的局面钻空子,比如有人找到齐浩天说需要若干钱办某事,齐浩天作为那么高级别的老板,自然先问:“有预算吗?”
那人告诉他:“没有预算,可是这事情确实是非办不可。”
齐浩天也不要人家提交分析报告,认为说的都是实情,他便很快做出判断:“OK,既然这事儿确实需要办,那就报亚太特批费用吧。”
这是他比何好德有本事的地方:何好德是明明手里有预算,方案报到“萝卜”那里,“萝卜”偏说这事不见得非办不可,愣不批;齐浩天是明明手上没有预算,可他能搞定老板,他就能在“萝卜”那里特批到钱。
问题是,这样的本事也害了他,季度末一结算,“萝卜”就找他谈话了:费用没控制好,业绩也不见得有回升。
资本家最重视的指标就是利润,利润好,啥都好谈,利润不好,谁都过不了关。
齐浩天总结了一下,注意到引诱他做这样预算外决定的都是些本土员工,罗杰和柯必得就从不要求他干这样的事情,他不由得生气了,一方面觉得以后做决定还是要多问问柯必得的意见,免得再上当;另一方面,他和公司管理层中的非本土总监们联系得比刚来中国时紧密了些,而对本土员工则更加疏远了。谁再找他做决定,就算是预算内的决定,他也要他们先提交各种分析报告,或者先跟罗杰和柯必得说好再来。
但凡能做到总裁的,都是些聪明过人的角色,学习能力一流,很多东西都能无师自通,齐浩天的变化再次验证了这样的观点。
假如齐浩天有一个称职的副手,那么他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老板,因为他尊重你的意见、赋予你权力、让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而当你需要他的支持和决定的时候,他又能爽快地给你一个决定。
齐浩天的方式是典型的西方人的那一套:我不撒谎,我相信你也不撒谎;假如你撒谎,只要被我发现一次,你就是个不值得信任的人。我用你我就信你,support(支持)你到底,你要是好,我们一起好;你要是不好,我们一起玩完;我若是足够幸运,在玩完之前发现你辜负我的信任,那我就干掉你。
对于DB中国来说,遗憾的是齐浩天的新加坡籍副手罗杰是一个糟糕的VP,而齐浩天又不愿多理睬罗杰手下对公司业绩至关重要的三位销售总监托尼林、王伟等人以及唯一的市场总监约翰常。特别是他觉得本土员工欺骗、利用了他的支持后,更是凡事只听罗杰的,总监们近不了齐浩天的身,唯有仍然忍受着罗杰的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