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110章 两万座山峰共看

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110章 两万座山峰共看

作者:博带青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14:35:50 来源:9书院

李宁在苏州时,就决定漫游荆楚、取道巴蜀。其缘由不仅仅是答应送陆婉一家回忠州,还要故意藏拙。

他此次去南方各地催粮,共筹得近五十万石粮食。如此功绩难免遭人嫉妒,广陵郡王妃郭氏一直对他虎视眈眈,所以他才果断舍弃与运粮船只同行。

除此之外,李宁还从苏州刺史裴澄那处得到朝廷邸报,原来这月二十四日国子祭酒赵昌为御史大夫、安南都护、安南经略使。

去岁环王叛乱,安南都护、经略使裴泰被部下驱逐,后来得左兵马使赵均相助,平定内乱,打退环王。李宁护卫赵安还去了安南相助其父赵均。

没想到,今年环王再此作乱。皇帝李适正为赈灾发愁,刚好借此机会让老将赵昌重新坐镇安南,并且许他领一千神策军,以减轻京城粮荒。

此次京城粮荒让李宁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去年他已暗中叮嘱赵安去环王国寻找旱稻,或许是因此与环王起了冲突。

不过,就算如此,他也一定要得到“占城稻”。所以李宁才会取道荆楚,准备半路拦截赵昌人马,亲自叮嘱他培育旱稻。

“占城稻”是宋代从占城国引进的水稻良种,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占城稻与晚稻交替配合可使旱地一年产两季稻,大大增加谷物产量。

而占城国是唐末五代时期才兴建,此时还称为环王国。若是得到环王旱稻,朝廷实力必定大增。至于更高级的杂交水稻,李宁有自知之命,根本不敢有奢想。

三月晦日,李宁带着众人从润州出发,在瓜州渡入大江,逆流而上,向上元县方向驶去。

除陆婉一家外,李宁有六十三名护卫。其中三十位是神策军郦定进所领,其余人为郡王府兵、绛州兵、扬州兵和苏州兵。

杨护卫与薛护卫是郡王府兵,一共有六位,一直跟随李宁。谭云与张火长是河中绛州兵,共有七位,一路保护。董平也从苏州带来六位私兵,他们原是东海商会护院。

孟火长与孟护卫是淮南扬州兵,共有十四位。他们二十岁上下都很年轻,或是无家无业,或是想跟着李宁建功立业。

沈队正与谢火长原是淮南扬州士兵,且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并未跟随李宁,他们随运粮船队返回了扬州。

六十多名士兵已算得上不少兵力了,李宁为了方便安排,把他们分成六火。其中一火为李宁亲兵,时刻护卫左右,剩下五火,保卫安全。

唐朝折冲府分上、中,下,上折冲府1200人、中折冲府1000人、下折冲府800人。有折冲都尉 1人,左右果毅都尉各1人,长史、兵曹、别将各1人

折冲府下辖4至6团,每团200人,设校尉,辖2旅。每旅100人,设旅帅,辖2队。每队50人,设队正,分5火。每火10人,设火长。

亲兵火共十二位,由郡王府兵和苏州兵组成,杨护卫任火长。扬州兵十四人分出四人到绛州兵,组成两火,孟护卫和张火长任火长,剩下三火神策军不变。

李宁将谭云任命为队正,孟火长为队副。郦定进是李宁师傅,原本就是校尉,他自认不敢让郦师傅降级不是。

不过,李宁现在还是白身,并未开府,他只是假借其父广陵郡王名义招募士兵。况且三火神策军已有编制,李宁想招也无可奈何。

李宁所乘一艘十五丈船、四艘十丈船均是官船,且为“车船”。此车船在船身两侧装有轮,可用脚踏木桦推进,配合帆桨,行驶速度大大加快,可日行一百五十里,最高可达两百里。

李皋是唐朝宗,李宁出生前一年已经去世。他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封嗣封曹王,先后任都水使者、左领军将军、衡州刺史、潮州刺史。

皇帝李适继位后,宰相杨炎推荐他为湖南观察使,随后任江南西道节度使。在讨伐淮西李希烈时收复黄、蕲等州,屡战有功。转任江陵尹、荆南节度使,修古堤,辟良田千顷。

如今的淮南节度使王锷、奉义军安黄节度使伊慎都曾在李皋军中任职。鄂岳观察使郑伸曾为李皋参谋,太常少卿许孟容也曾为李皋幕僚。

李宁乘着车船,沿江逆流而上,行驶速度仍然很快。此时春末夏初,东南之风正起,所以他从苏州到常州仅仅走了一天。

从三月初一离开长安到如今已有一月,李宁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船山渡过,日日行船,只在润州、茅山、湖州、苏州短暂休息过几日。

如今催粮之事已经结束,李宁不再想之前那样,天不亮或天刚亮就匆忙行船。现在他巳时才从润州出发,不紧不慢行驶。

李宁坐在三层船舱之上,和陆婉一起吹着暖风,欣赏着沿途美景。远处山峦、近处风物,俱收眼底。

刚出润州,陆婉就指着大江中一座山高兴得对李宁说道:“此乃金山,阿耶曾告诉我。它有‘江心芙蓉’之美誉,很是奇特。”

李宁点头笑道:“大江孤岛,千年不倒!嘻嘻!婉小娘可知,此山有何名胜?”

陆婉眨着大眼睛,摇头说不知。

李宁耐心解惑:“竞陵子曾在《茶经》一书中,将金山南零水誉为第七宜茶之水。”

陆婉接道:“我知道,我知道,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宁悄悄道:“其实众人不知,金山之中还有一泉水,名为中泠泉。在湖州时陆前辈亲口告知于我,极适饮茶。”

陆婉提议道:“我等取几坛烹茶可好?”

李宁欣然同意,带着陆婉、谭云、王冰、董平等十余人,亲自去寻泉水。所幸金山不是很大,他们找一刻钟就见到了。

金山身处大江之中,而中泠泉水不似江水般浑浊,反而极清,味道甘甜。李宁取了八坛,正好配合清茶,定是极美。

而后李宁和陆婉继续在三层船舱之上,喝着茶,看沿途风景。

陆婉继续介绍道:“此乃长山,连绵十余里,宋武帝在此采过寄奴草呢。你不知道吧。”

李宁笑着问:“你怎知此乃长山?”

陆婉理直气壮得回:“一月前我路过此处,阿耶曾告之于我。”

李宁调笑道:“你既从忠州而来,沿途美景必是了如指掌。劳烦一路讲解可好?”

陆婉拍着胸脯道:“这有何难?我可是过目不忘。不过你要付钱才可,总不能平白为你讲解,反正你又不差钱。”

李宁这才明白,于是道:“若是你不知,那该如何是好?”

陆婉快速答道:“我阿爷与陆伯伯常年往返此路。上次一行,沿途所有美景,我已全部知晓。”

李宁爽快答应,并拿出两锭银子道:“这十两于你,不过若是你不知,一次可要给我百文。”

陆婉嬉笑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当日下午申时左右,陆婉介绍道:“此处大山名为宝华山,梁代高僧宝志曾在此结庵传经。东临铁瓮,西控金陵,南负句容,北俯大江。”

李宁问道:“此山原名为何?”

陆婉疑惑道:“我如何知道?或许原本就叫宝华山。”

李宁慢慢道:“宝华山原名花山,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高僧宝志在此传经后,方才易名宝华山。嘻嘻,你可要于我百文。”

陆婉听后气恼道:“这次不算,这次不算。”

李宁嘻嘻一笑:“下不为例呦。”

两刻钟后,陆婉又介绍道:“此山依江而立,名为栖霞山。山上有座栖霞寺,极负胜名。”

李宁问道:“栖霞山原名为何?”

陆婉气道:“啊啊啊···不许问原名。”

李宁笑着说:“那是你不知,栖霞山原名摄山,始皇东巡,登临摄山,雄视千古。”

李宁又问:“栖霞山美景为何?生产何何物?这总不是刁难你吧?”

陆婉思考一会,突然想起,回道:“栖霞枫叶最美,盛产···盛产···”

李宁看他不知,于是道:“栖霞山盛产甘草、野参、当归等养生滋补之药,皆有摄生之效,故称摄山。”

陆婉自认不知,垂头丧气得转头不理李宁。

李宁哄她道:“此后我不问原名,不问产物,你随意讲解就好。”

陆婉转头气道:“不行,你必须提问。”

快到上元县时,陆婉继续介绍道:“此山名为钟山,又名金陵山,宏伟高大,诸葛武侯曾言‘钟山龙蟠,石头虎踞’。”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