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165章 张荐病殁于吐蕃

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165章 张荐病殁于吐蕃

作者:博带青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14:35:50 来源:9书院

李宁用百贯巨资在清虚观买了焰火,接济了一观道士,让观主清虚子得以继续炼丹。

道家修仙之人本就有些强身健体的法门,清修观也有开拍祖师吕师玄的武技传承。所以清虚观中明智、**、明觉三位徒弟才能和李珩堂兄弟们有一战之力。

而清虚观主清虚子虽然狼狈,但李宁看他步履稳健,有也有武艺傍身之人。所以,李宁那天曾在回去路上详细打听了清虚子的事迹。

原来清虚子本名柴炫圻,出身于河东晋州柴氏,本是武将世家。其先祖柴武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十八功侯之一,排名第十三,封棘蒲侯。

其另一位先祖更有名,是本朝开国名将柴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十四,封谯国公。柴绍之妻是唐高祖李渊之女平阳公主,也是为女将,镇守娘子关名镇天下。

李宁又听李珩介绍,清虚子乃柴炫圻便是柴绍之后,只不过不是庶出旁支,早已没落。不过,安史之乱时柴炫圻十六七岁便和两位兄长一起参军杀敌。

不过,后来柴炫圻他两位兄长都战死,他见惯生死这才加入道门。他听说柴绍和平阳公主曾在清虚观居住,观中有他二人所捐自身小铜像两尊。

不过,柴炫圻加入清虚观时,柴绍小铜像早已典卖,只剩一尊平阳公主小铜像。李宁想起初见清虚子时,他正准备让大徒弟明智拿去典卖。

幸好,李宁及时出现,接济了清虚观。清虚子柴炫圻对平阳公主小铜像,示若珍宝,想来不会再去典卖。

随后三天,李宁为了香茗居开业之事奔忙,也没有去管清虚观之事。虽然他知道火药是清虚子几年后研制而出。但李宁有着后世的经验,对火药大概配比也了解一些。

就算没有清虚子,他也能研制而出,只不过多花些时间罢了。现在,李宁还小,自然有得是时间慢慢炼制。

李宁望日所开茶铺只是香茗居,他本他算先有了名气,一旬之后再开香茗茶铺。但是,因为天气原因,香茗居居连续三日之后才渐有起色。香茗茶铺开业之期便推迟到六月月末二十九日。

香茗茶铺不像香茗居那样奢华,只有一两间铺面,和后世奶茶店相似。而且香茗茶铺不仅在东西二市有一家,坊里之中也开。

李宁初定九坊开一家,设在九坊正中之里。一共有十而家,分别在长安县休祥坊、西市、嘉会坊、归义坊、通化坊、光行坊,万年县靖善坊、大宁坊、东市、升平坊、青龙坊。皇城中也有一家,方便官员饮用。

而香茗茶铺开业这天早晨,天气本来挺好,气温三十摄氏度左右,还刮有北风。因正是旬假,不像香茗居一样酉时才开业。这十一家茶铺(皇城之中除外)都在早上辰时开业。

京城一个馒头一文钱,一个大肉包子三文钱,一文钱相当于后世五角钱。李宁考虑道长安城现在的物价,便把果茶定在十五文至三十文之间。

至于茶品种类,香茗茶开业十五天来陆续推出了果茶、清茶、奶茶。所以,香茗茶铺这三种茶品都有,清茶定价十五文、果茶定价二十文,奶茶定价三十文。

因为香茗茶和果茶的提前铺垫,加上如此亲民的价格(比某雪冰城略贵,但也比其他便宜),所以香茗茶铺一开业,便有许多平民来购买。

而天公作美,这天的气候甚是给力,虽然不是很热,还挂着北风,但是极闷,空气中有泥土的气息。不少旬假出来游玩之人,都会买上一杯果茶,清喉解渴。

有所生活常识之人都知,这是大雨前来之征兆。李宁也有预感,将会有场暴雨。毕竟已经一个月半没下雨,农田里的麦苗、粟苗都萎了。

但是第二天七月朔日,天气突变,狂风大作,温度骤降,暴雨果然袭来。秦岭沿线甚至出线了冰雹。

李宁在东市的香茗茶铺坐镇,生意惨淡,其中茶铺更是不用多说。他今天穿得颇少,情不自禁得打了个喷嚏,只好回东海楼加了一间厚衣服。昨天,李宁还是穿得是短袖薄衫,今天穿上了棉布长袍。

第二天,李宁便从其父李淳口中得知关中多地大雨,甚至出现冰雹。

古人认为出现冰雹天气,是上天的惩罚,意在警醒世人小人当政、朝纲不振,或是有重大冤情疑案。

《春秋·左传》中曾记载:“大雨雹。季武子问于申丰曰:“雹可御乎?”对曰:“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春秋·公羊传》中也曾记载:僖公二十九年秋,昭三年“秋,有大雨雹。”

所以出现雨雹天气,尤其是夏季出现雨雹,和六月飞雪一样,是凶相。

赵修仪被毒害第三天,也是李宁的香茗居开业前一天,封后之争开启。

舒王一派的京兆尹李实率先上书称,一月无雨,旱灾将现。而后司天台长官司天监也上书称,后宫无主,天下不宁,故而不降雨。而后御史中丞李汶上书,请求册封皇帝嫡妻册封韦贤妃为后,以安天下。

皇帝李适被去年连续天灾给吓怕了,竟有些动摇。更何况,韦贤妃伴驾四十年,劳苦功高,他也想补偿一下这位元妃。

但是太子一党的吏部郎中韦执谊、翰林待诏王伾、户部郎中韩泰、殿中侍御史凌准等人极力劝谏。

因为韦贤妃是舒王李谊养母,若是封后,舒王一派权力大涨。皇帝李适本来就不喜欢太子李诵,韦贤妃封后,李诵自觉他的太子之位难免不保。

太子李诵不惜发动身边全部人手,甚至私下拉拢四品、三品高官,让他们出面谏言。

皇帝李适见太子李诵和舒王李谊针锋相对,誓死不退,准备死战到底。他明白了,这又是储位之争,于是,所幸取消常参,不举办朝会了,躲着众人不见。

这一躲便是十多天,而后天降大雨雹,甚至有高官出来职责皇帝不理朝政,这才天降灾祸。

因为至圣孔子都在春秋里说出现雨雹,是因为圣人无为,朝纲废弛。所以,太子一党和舒王一派都拿此事说,并逼着李适举行朝会。

舒王一派还上书说天降雨雹是因为位后长期空悬所制,太子一党也上说是因为朝中有奸臣蒙蔽圣听,惑乱朝纲。

两派你来我往,乐此不疲,引得皇帝李适继位头痛,仅召开了一次朝会便不再上朝了。

七天后,吐蕃突然传讯说大唐使者御史大夫张荐病殁,雨雹之事也迎来转机。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