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166章 周昉逝世在长安

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166章 周昉逝世在长安

作者:博带青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14:35:50 来源:9书院

清虚观观主清虚子柴炫圻出身于河东晋州柴氏,其先祖柴武、柴绍分别是西汉与大唐开国名将,名传千古。

柴氏出自姜姓吕氏,原本郡望钜鹿。柴氏一世祖柴举,是齐太公吕尚的十八世孙,高氏一世祖高傒的八世孙。

高傒是齐太公吕尚十世孙,乃吕尚七世孙齐文公吕赤之曾孙,齐成公吕脱之从孙,公子吕高之孙。

高傒得周天子赐封齐国上卿,以其祖父吕高之名为姓氏。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害后,他抢先通知派鲍叔牙,从莒国召回公子小白,助其上位,使其成春秋初霸齐桓公。

高傒迎立桓公、大破鲁国、处死吕纠、逼交管仲、订盟鲁国、确立僖公、助建鲁防、怒斥诸子、设杀竖刁、迎立孝公,高寿九十、谥号敬仲。他两次迎立齐主,两次打败鲁国,功绩并不比管仲逊色半分。

高傒六世孙高柴生于卫国钜鹿,乃仲尼弟子,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他与子路是好友,卫国政变劝子路不要进宫,结果子路不听,遇害身亡。

高柴历任鲁国费宰、郕宰、武城宰和卫国士师,为官清廉,执法公平。他忠厚纯正,尊老孝亲,深受孔子称赞。

高柴之孙高举,又以高柴之名柴为姓氏。战国时柴氏部分族人迁居河东平阳郡,柴武、柴绍都是其后人。

春秋战国时以先祖之名为姓氏,颇为常见。

书接正题,李宁开办香茗居时持续高温,开办香茗茶铺时出现雨雹,都经历不顺。同此同时,朝堂之上也不太平静。

雨雹出现前,太子李诵和舒王李谊围绕干旱一事,持续争辩。舒王一派联合司天监以后宫无主,天下不宁为由请求立韦贤妃为皇后。

谁让韦贤妃才能德行均是无可挑剔,又是皇帝李适嫡妻,代执凤印多年。而且,李适与韦贤妃一直感情和睦,相敬如宾。如今,韦贤妃就差一个皇后名分了。

但是太子一党虽极力反对,不惜重金拉拢高官,劝说朝臣,但仍然没有太大效果,落于下风。

皇帝李适此人疑心很重,舒王一派越势强,他越不放心。毕竟韦贤妃是李谊养母,若是立为皇后,舒王便有了嫡子之名,可以名正言顺地争夺诸位。

李适不想如后看着朝堂之上,整天争吵对峙。所以,他便取消朝会,一直躲着众人不见,也没有让任何嫔妃照顾,不偏颇任何一方。

虽然京兆韦氏、京兆杜氏、甚是兰陵萧氏一些做官之人也心向韦贤妃,后宫又是韦贤妃一人独大。但是李适取消朝会、不见众人,不偏不倚,便是暗中表明心向太子。

李诵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绝不可能一朝废除。真到欲行废立时,朝中高官们自然会极力劝谏。

太子李诵极为着急,虽然李宁之父经常劝说,也无济于事。太子一党之人看不清情势,又重提韦贤妃未能封太子妃之事,散步韦贤妃克父克母、克兄克子的流言。

皇帝李适得知后十分震怒,他本来还偏向太子,这时心中不免失望。他深知藩镇不听号令、吐蕃回鹘强大,更知李诵宽厚仁慈,乃中人之姿,守城尚可,进取不足。

李适也知李谊虽手腕强势、才能亦佳,但好大喜功、严苛少爱,若是继位,难免出乱。所以,他也不知立谁为好,头疼不已。

李适孩子本来就少,而且多有亡故,也没有其他人可供选择。剩下的皇子中,四皇子虔王李谅残疾,九皇子、十皇子、十一皇子均未成年。

李适倒是很喜爱广陵郡王李淳,不仅已成年,还稳重,懂得隐忍,兼具太子与舒王的所有优点,而且没什么缺陷。

但是没有纵观历史也没有废儿立孙的先例,就算如此也只会加深父子两人的误会。

七月初一是朔日,这天本来该举行朝参。《唐六典》中规定:“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

朔望朝参比每日朝参要隆重得多。参与每日朝参之官不过百余人,在后宫紫宸殿即可。而参与朔望朝参之官,多达五百以上,在前朝宣政殿举行。

皇帝最近可没什么心情举行朔望朝参,所以提前一天便下令免除了。这是这日,关中多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雨雹。

一直暗中较量的太子和舒王总算逮住机会,纷纷上书,痛陈皇帝不重朝政。

近半月,不少官员上书议论立后之事,皇帝李适从不批复,后来甚至连看也没看。但这次不少高官也上书了,加上雨雹天气极为罕见。

所以,七月初三,李适被迫参加朝参,但也只是每日朝参,没有追加前天的朔日朝参。

此次朝参上,太子一党和舒王一派对于雨雹之事纷纷各抒己见,争执不下。舒王一派认为是后位长期空悬所制,太子一党认为是奸臣窃权所制。

太子一党之人不乏经义大家,太子李诵的老师陆淳便被称为“盛唐三贤”。他们查找《左传》和《公羊传》中所载雨雹之事,深入分析了天降冰雹是为了警醒君主应贬斥蛊惑君主、枉法行事之乱臣。

因为春秋中记载了雨雹出现后,均大肆贬黜侵君权之臣,雨雹乃至。

而舒王一派所坚持后宫长期无主之说,便显得牵强附会。因为干旱无雨、大雨冰雹,他们都归咎于后位之上,意图显而易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所以,皇帝李适因司天监前后行为不一致,而且未能预告雨雹之事,下令将其罢免,流放岭南。

而后李适又言天象神秘莫测,同时斥责大臣紧抓雨雹成因不放,不知查看苗穗是否受灾。

事实上,来自后世的李宁自然知道,冰雹是自然的天气现象,气温骤降或者天气过热时才会形成。所以冰雹常在春夏交替或夏季出现,冬天反而极少。

他自然不会宣扬冰雹成因是无凭无据、捕风捉影之说,毕竟封建迷信严重,非一朝一夕能挽回。

那日朝参后,皇帝李适再也没有举行朝参。但是关中地区的干旱问题却被这场及时大雨解决了。麦苗、粟苗没有冻坏,反而长得越来越好。

七天后,吐蕃传来消息说,大唐的吐蕃吊祭使因为不适应吐蕃环境,无奈患病,突然亡故。

虽然吐蕃在信中说给张荐找来了最好的大夫,一直细心照顾。但是,皇帝李适可不管这么多,只认为是吐蕃极力推脱,并把前几日天降雨雹之事归咎于吐蕃暗害大唐使者。

李适之所以将天灾之说指向张荐之冤情,归咎于吐蕃之贼心,是因为他本来已经和吐蕃内大相论莽热没笼乞悉蓖达成协议,收回原州。

这段时间,李适已经暗中往泾州增兵,准备按计划拿下原州。他已派人与张荐联系,让他牵制吐蕃,使其忙于大唐使者之事。

李适万万没想到,多久之后就传来张荐病殁的消息。他这次是真的怒了,毫不留情得指责吐蕃加害唐使。李适随后又召见了吐蕃内大相论莽热没笼乞悉蓖,训斥吐蕃不仁不义。

同天,李宁还得知了他师傅周昉突然病逝。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