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逆袭人生,从绝境走向权力巅峰

作者:文木月月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76章 救援结束

书名:逆袭人生,从绝境走向权力巅峰 作者:文木月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7-12 21:04

张家明前脚刚走,容不得柳江河过多思考,孟义便来到矿难现场,他们赶快迎了上去。

出人意料的是,看到柳江河与龚建他并没有过多责备,反而是觉得柳江河在这次发布会上的表现特别不错。

特别是最后时刻,面对吕立君的时候刁难的问题时的应变能力,确实让他们眼前一亮。

得知他们两人已经被侯权训斥之后,连忙给龚建说对不起,对于这个能量巨大的处长,孟义也没有摆架子。

“龚处长,江河,你们俩受委屈了,发布会出问题是我的责任,怎么能怪你们呢,我去找书记、市长报告,我去找侯秘书长解释”孟义是个护犊子的人,这会儿牛脾气又上来了。

说完,他就去朝救援指挥部冲了进去,别人可能是在下属面前表态做样子,孟义可不是他真的去找了书记市长,还与侯权这个老领导理论了半天。

侯权最后也架不住他的纠缠,表示是自己过于激动,他这才没有继续下去,这也因为他是老资格的常委,换做别人只有挨骂的份。

这个事情之后,柳江河与龚建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新闻发布会之后各个媒体推出的新闻报道,全都是通过他们审核之后才发布。

从广大网友们所发表的评论当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此次的新闻发布会总体而言呈现出了相当高的满意度。

令人欣慰的是,绝大多数人并未执着于深挖事故发生背后的具体缘由,取而代之的是纷纷向不幸遇难者表达诚挚的祈祷,并对那些仍被困于险境中的工人们流露出深深的担忧。

在众多评论之中,更有数量可观之人明确指出,棉城市有关此次事件的相关报道不仅极为准时,而且信息传达得精准无误。

很多人认为,这般有条不紊、高效及时且真实可靠的报道方式方才符合灾害事故类新闻发布应遵循的标准操作流程。

同时,也有许多热心人士殷切期望,待救援行动结束之后,当地宣传部门能够将整个过程中所积累下的宝贵经验认真梳理并加以总结,以便能为国内其他地区的宣传机构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针对网友们的上述种种评议,柳江河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项颇具建设性的建议,不妨顺势发起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活动。

具体而言,可以精心策划并设计一个专门的网页,然后通过分享链接等形式广泛传播开来。

如此一来,人们只需轻点鼠标,便能够借助这个平台为那些深陷困境的被困人员虔诚地祈祷祝福。

亦可为已经遭遇不幸的遇难者致以沉痛的哀悼追思,这样将在极大程度上有效地转移公众的关注焦点。

这个提议很快获得孟义的同意,在向指挥部领导详细汇报得到同意后,省委宣传部的专业技术力量迅速介入并给予全力协助。

仅仅一个小时过后,一场名为“我为遇难者点灯”以及“我为被困者祈祷”的线上活动就在棉城市的官方网站和微博平台上火热展开。

活动开始短短一个小时内,参与活动的人数便突破了惊人的五千万大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字更是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节节攀升:两个小时,参与者已然过亿;第三个小时,参与人数竟然已经超过了两亿......这场活在网络世界中划出一道耀眼的轨迹,一下子成为了全网最为热门的话题。

借助于这次线上活动的强大号召力,广大网民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爱心被成功唤醒。

原本分散的关注焦点逐渐聚拢,最终汇聚成一股温暖而强大的洪流,全部转移到那些仍被困于困境之中的工人们身上。

每一次点击、每一条留言、每一份祝福都承载着满满的善意与关怀,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黑暗中的希望之路。

宣传舆情组也得到杨东升和高俊峰的表扬,让他们继续坚持,也要把工作经验总结好,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也对这种做法表示肯定。

这让柳江河与龚建万万没想到,他们在空闲时间里面也在开始进行总结复盘。

线上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而在舆论引导方面,则始终保持着平稳有序的态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谣言,有效地稳定了公众情绪。

杨东升、高俊峰也离开矿难现场,只有一些省级部门留下来指挥救援,侯权也跟着回去了,不过回去之前还跟张家明交流很长时间。

在矿井下方,救援行动同样紧张有序地推进着。

随着越来越多的救援力量源源不断地抵达现场,井下的情况被逐步探明,同时针对那些可能威胁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有害气体,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排放措施。

在此基础之上,大批勇敢无畏的救援人员深入井下,全力搜寻被困者的踪迹,并争分夺秒地展开营救工作。

矿难救援的最新进展,宣传舆情组及时通过各种平台渠道发布:

11月30日下午17:20,救援力量在井下发现3名被掩埋的被困人员,经检查确认已遇难,爆炸已造成5人遇难,43人失联。

11月30日晚上21:34,救援力量在井下发现1名被掩埋的被困人员,经检查确认已遇难,爆炸已造成6人遇难,42人失联。

12月1日凌晨2:12,救援力量在井下发现4名被掩埋的被困人员,经检查确认已遇难,爆炸已造成10人遇难,38人失联。

12月1日早上7:00,救援力量在井下发现2名被掩埋的被困人员,经检查确认已遇难,爆炸已造成12人遇难,36人失联。

……

时间过去两天一夜,暂未发现幸存者,所有人都不抱太大希望,这种煤矿瓦斯爆炸,想要生存下来确实需要奇迹出现。

就算是有幸存可能在井下没有食物,黑暗环境也会让人崩溃,就连救援专家都说出现奇迹的几率只有千分之一。

令人欣喜的是,这个奇迹还是出现了,12月1日下午三点,救援力量发现四名被困者,其中有三名已经遇难,但是其中一名还有微弱的呼吸。

很快这名被困者从井下被转运出来,最好的医疗力量第一时间进行对他救治,生命体征不是特别理想。

柳江河他们也第一时间将这个情况向社会发布,也是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可是很遗憾,由于在井下被困时间太长,这名幸存者经过抢救治疗后逝世。

所以截至12月1日24:00,爆炸已造成15人遇难(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33人失联。

救援黄金72小时后过去,救援一直持续,社会上对矿难的关注度逐渐下降,除了少数人外,每天基本上只看看更新的遇难者人数。

大家关注度下降,柳江河他们不能停下来啊,他们调整发布时间,除去有特殊情况在,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发布前一天的搜救情况。

截至12月2日24:00,爆炸已造成18人遇难(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30人失联。

截至12月3日24:00,爆炸已造成22人遇难(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6人失联。

截至12月4日24:00,爆炸已造成25人遇难(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3人失联。

截至12月5日24:00,爆炸已造成28人遇难(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0人失联。

截至12月5日24:00,爆炸已造成28人遇难(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0人失联。

截至12月6日24:00,爆炸已造成29人遇难(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1人失联。

截至12月7日24:00,爆炸已造成33人遇难(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4人失联。

……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是救援现场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只要被困人员还未完全搜寻完毕,救援行动一刻都不能停歇。

时间来到12 月1 8 日凌晨,寒冷的夜风呼啸着吹过,救援指指挥部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而紧张。

在这里,再次举行了一场动员会,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市长马进川身上,他严肃地喊道“同志们,我们已经连续奋战整整一周了,但最后的一名失联人员仍下落不明。今天,我希望大家能鼓足干劲,一鼓作气把他找出来!”

在过去的这十多天里,救援力量们夜以继日地在井下艰难前行,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在黑暗深邃的矿井下遭遇了怎样的危险和困境,也不清楚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下来的。

只见这些救援队员们个个面容憔悴,身形消瘦,原本合身的工作服此刻显得松垮肥大。

然而,他们的眼神却始终坚定无比,透露出一种绝不轻言放弃的决心。

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一定要将被困人员全都搜救出来!

简短而有力的动员过后,新一批的救援力量迅速整装待发,义无反顾地下到了井下。

漆黑的井口宛如一张巨兽的大口,无情地吞噬着这些勇敢的身影,井下弥漫着刺鼻的烟尘,能见度极低,脚下的道路崎岖不平,稍有不慎便会摔倒受伤。

但救援队员们毫不畏惧,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摸索前进,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一夜过去了。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井下终于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最后一名遇难者被找到了!

至此,这场井下救援任务画上了句号,所有被困人员均已找到。

不幸的是,此次爆炸事故共导致 48 人遇难,其中有一人虽经全力抢救,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救援结束,在矿难现场的所有人员,为遇难者们举行了默哀三分钟,这三分钟里面全市防空警报拉响,整个城市里面的车辆全都停下来鸣笛,面对如此惨痛的结果,每个人的心情都异常沉重。

柳江河所在的舆论宣传组,发布最后一条救援新闻:

今天(18号)上午,记者从西川省棉城市西沙区正和矿业“11.29”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了解到:经过19个昼夜的紧张搜救,西沙区正和矿业“11.29”事故遇难者遗体已全部找到,事故不幸造成48名被困人员遇难(一名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经确认,井下所有区域均不再有生命迹象和遇难者遗体,现场救援指挥部决定,井下搜救工作结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12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