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五百七十一章 南洋王

大清巨鳄 第五百七十一章 南洋王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咸丰对于西洋各国的情况并不是很关心,只是从报纸和海军中的宗室子弟口中听闻过一些,南洋群岛与英吉利有什么关系,他还真不太清楚,听的穆章阿如此说,他也不好多问,想着等肃顺来了,倒不妨仔细询问一下。

略微沉吟,他才道:“南洋乃朝廷新征之地,委派官员,非是小事,此事稍后再议,先跪安罢。”

穆章阿一肚子话,原本以为咸丰会问,再顺势禀报英吉利照会总理衙门,强烈抗议大清强占南洋群岛一事,不想咸丰径直叫他跪安,他也不好多言,当即起身行礼,缓步退出,出的乾清宫,迎面就撞见肃顺,他不由大喜,连忙将其叫住,将英吉利抗议一事简洁的说了一遍,着他找机会进言。

肃顺在海军中时日不短,对西洋的了解远比京师一众大臣可比,待其说完,他便埋怨道:“如此大事,鹤相怎不及早奏报,外交无小事,英吉利如此强烈抗议,以出兵相威胁,一个不好就会导致两国交战.....。”

真有如此严重?穆章阿心里一沉,连忙解释道:“这段时间事情格外多.....。”说着他又叮嘱一句,“皇上心情似乎不大好,奏对之时谨慎一些。”

咸丰心情不好?肃顺不由的一愣,是为元奇的事?易国城就开始折腾了?他正待细问,穆章阿却已快步离开,当下只得一肚子纳闷走了进去,进的西暖阁,他飞快的瞥了一眼,见的咸丰背着双手在房间里踱步,连忙跪下道:“臣肃顺恭请圣安。”

咸丰回身看了他一眼,缓步踱回落座,待的肃顺在跟前跪下,他才开口道:“朝廷征伐南洋,与英吉利有何关系?”

听的问这事,肃顺暗松了口气,从容回道:“回皇上,英吉利本就在南洋有殖民地——马六甲、淡马锡,朝廷征伐南洋,虽未攻占英吉利殖民地,但无形中对英吉利在南洋的殖民地会构成威胁,此是其一。

其二,英吉利在欧洲奉行的是大陆均衡政策,西班牙、荷兰两国丢失在南洋的殖民地,必然会削弱两国的实力,早些年,英吉利曾经出兵强占过荷兰的爪哇群岛,后来尽数归还,就是出于均衡欧洲大陆的需要。”

这番话说的简洁明了,咸丰暗赞了一声,不愧是在南洋海军中呆了这些年,对南洋的格局了如指掌,略微沉吟,他才问道:“英吉利乃海上霸主,海军舰队远非南洋舰队所能抗衡,既是如此,当初易知足为何还要执意攻占南洋?”

“易知足说,南洋是大清海上屏障,不能长期任由西洋之国占据。”肃顺小心的斟酌着道:“而且,他判断,英吉利去年会发生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无力顾及南洋,认为前年出兵是最好的夺取南洋的机会。”

咸丰追问道:“英吉利是否发生了经济危机?”

“是。”肃顺简洁的道:“去年英吉利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还波及到整个欧洲,为此还引发了欧洲一场大动乱。”

易知足竟然如此厉害?居然能够如此准确的预测到远在数万里之遥的英吉利会爆发经济危机,而且抓住时机,果断出兵抢占南洋,咸丰不由的暗暗心惊,略微沉吟,他才问道:“你当年是何原因弹劾易知足,朕记的你们关系似乎不错。”

肃顺早就料到他会有此一问,当即从容回道:“易知足为掌控南洋海军,有意挑拨海军中宗室子弟关系,微臣入海军,是冲着军功去的,征伐南洋,却着微臣留守定海......。”

咸丰原本估摸着也应该是为这事两人闹生分,奕增随军征伐南洋,晋封贝子,实授北洋水师提督,一众随军的宗室子弟皆有封赏,留守的却是什么好处也没捞着,没有怨气才怪,而且征伐南洋之后,海军很难再有大战,对于冲着军功晋爵的宗室子弟来说,这么些年算白熬了,哪有不委屈的?

这些个破事,咸丰也懒的多理会,略微沉吟才道:“征伐南洋,仅仅只是因为南洋群岛是大清海上屏障?”

肃顺不假思索的道:“南洋群岛与台湾、琉球、倭国连成一线,形成一条完整的岛链,易知足计划以这条岛链作为大清的海上屏障,再则,南洋群岛地理位置优越,是大清海贸或者是说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大清海外扩张的跳板,南洋海军不想被困死在大清附近洋面,就必须攻占南洋。

还有,南洋群岛地域广阔,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灾害甚少,种植水稻一年可三熟甚至是四熟,一旦大举移民开发出来,将是大清最大的粮仓,虽然目前看来,似乎距离大陆有些远,但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蒸汽火轮船的快速发展,以后只须二三日航程就能抵达,此时不占,待的以后可就什么都迟了。

目前大清土地高度集中,人口却是逐年稳步增长,人多地少,矛盾尖锐,大举移民开发南洋群岛,实是一举数得......。”

大清最大的粮仓!咸丰心头一凛,若是让易知足实际控制南洋,不消十数年,便足以与朝廷正面抗衡,但如今根本无力掌控南洋,总不能禁止南洋移民罢,道光昭告天下,南洋建省,鼓励移民南洋,他继位几个月就改弦易辙,天下人怎么看他?以孝治国岂不成了笑话?

看来,还是穆章阿说的在理,目前只能是先占住大义名分,易选官就易选官,总比易知足私自占据南洋强,想到这里,他不由的暗叹了一声,身为天子,却也不能事事随心。

待的肃顺住口,他才问道:“蒸汽火轮船速度有如此之快?二三日就能抵达南洋?”

“回皇上。”肃顺道:“蒸汽火轮目前速度并不算快,唯一优点在于无须风帆,无须借助风力,内河航行可以逆流而上,不过,据易知足说,目前西洋各国正在大力发展蒸汽火轮,蒸汽铁甲舰,二十年内,必然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

吕宋马尼拉距离广州不过七百余海里,时速八海里,亦只须四五日,若是蒸汽火轮速度得以大幅提高,二三日抵达并非难事。”

蒸汽火轮,咸丰没见过,只是听闻过,当即细细询问了一番,得知元奇制造的蒸汽火轮如今并不大,装载的火炮也不多,才稍稍放下心来,转而问道:“你对元奇是何看法?”

平素里君臣奏对,都是简明扼要,因为是跪奏,时间长了跪不起,肃顺是想博得咸丰的器重,是以不嫌繁琐,但时间一长却也是跪的难受,偏偏又不敢挪动,见的咸丰接连不断的问,却不叫平身,心里不由的暗暗叫苦。

“回皇上。”他打起精神道:“西洋火炮、火枪、弹药如今皆采用机器制造,能够大批量源源不断的生产,制造枪炮所用的铁,也是机器采掘冶炼。军事工业,是立国之本,欲发展军工,必先发展基础工业。

元奇开办银行,兴办工厂,开采矿场,修建铁路,都是为了发展大清的基础工业,这是有利于朝廷的一面,要说弊端,元奇最大弊端在于规模太大,渐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微臣窃以为......。”

说到这里,他轻轻的挪动了一下跪的有些发麻的两腿,咸丰正听的专注,注意到了他这个小动作,当即一摆手道:“平身回话。”

“谢皇上恩典。”肃顺暗喜连忙缓缓起身,略微沉吟才接着道:“微臣仔细反复的琢磨过,易知足之所以创办元奇团练,之后又牢牢的把持南洋海军不放,其实并非是有不臣之心,而是出于自保,保护元奇的利益。

他曾多次提及过西洋各国的律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神圣不可侵犯,最为典型的便是‘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说着,他将那个典故详细说了一遍。

《大清律》同样是严格保护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咸丰对于《大清律》虽谈上精通,却也仔细的读过,很清楚《大清律》里对于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护条款不仅多而且细致,擅闯私宅,同样为《大清律》所禁止。

他很清楚,肃顺说这个典故,所指的不是律法,而是皇权!元奇诺大的财势,易知足本身又是实权在握的一品大员,一等侯爵,能让易知足不放心的唯有皇权,大清皇权至高无上,虽然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律法的制约,但始终具有超越律法的特权!

易知足这是想限制皇权!半晌,咸丰才冷声道:“西洋各国都是如此?”

听他开口,肃顺一直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是放了下来,他也不清楚西洋各国是不是都是如此,当即微微躬身道:“回皇上,据微臣所知,英吉利便是如此。英吉利施行司法独立,行政与司法互不干涉,审案由专职的法官负责,连他们女王陛下亦不得干预。”

无稽之谈!咸丰心里暗自冷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什么事情朕不能干预?若是连审案都不得干预,朕还是贵为九五之尊的天子?

足足半个时辰之后,肃顺才一脸轻松,脚步轻快的从乾清宫里出来,此番面圣,他得的彩头不小,不仅擢升为内阁学士,还赏以御前行走,可谓是一步登天,摇身一变成为内廷近御之臣。

军机处。

穆章阿一进门,劈头就问迎上来的军机章京,道:“马仪清的情况查明白了没有?”

那军机章京微微躬身道:“回穆中堂,已经查明。”待的穆章阿回到座位落座,他便赶紧将马仪清的资料呈了上去。

马仪清,原名马应龙,原广州十三行顺泰行马佐良子,道光二十四年进士,二甲第一百零二名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七年,升翰林院侍讲,充文渊阁校理。道光二十九年,升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

几眼瞟完这份简单的有如一张白纸的履历,穆章阿眉头登时就皱成了一个川字,这不是开玩笑嘛,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才升四品道台,转眼又骤升为吕宋巡抚,虽说吕宋那地方在海外,可毕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二品大员,道光对于易选官本就犹豫不决,得知这马仪清的情况,岂非更为反感?

略微沉吟,他才起身踱到林则徐的书案旁,自顾落座,将马仪清的资料推了过去,道:“少穆兄看看。”

易知足举荐南洋军政大员之事,林则徐自然知晓,是以略微瞟了两眼,心里便一目了然,当即试探道:“皇上允准了?”

这不允准能行吗?穆章阿腹诽了一句,才道:“可这马仪清年轻不说,资历也未免太浅,一旦任命,叫下面官员如何想?”

林则徐不以为意的道:“这不写的清清楚楚,这马仪清虽然资历浅,却是十三行子弟,深得易知足信任,朝廷倒是不缺够资历,经验也丰富,适合做吕宋巡抚的官员,可易知足会否同意?”

顿了顿,他压低了声音道:“这事其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挽回与元奇关系的机会,既然同意易知足举荐选官,又何必在细枝末节上纠缠?这马仪清好歹是正牌子进士出身,易知足若是举荐上海道台伍长青,朝廷岂非更为难?”

上海道台伍长青是捐官出身,与马仪清一比,更为不堪,穆章阿原本是想让林则徐从中斡旋一下,听的这语气,登时知道没指望,不由的暗叹了一声,此番易知足明显是做一个试探,只是举荐了吕宋巡抚马仪清,吕宋提督燕扬天,摆明了都是元奇的人。

朝廷若是同意了,易知足接下来就会举荐爪哇巡抚、提督以及下面府县官员,不消说,肯定全部是元奇的人,如此一来,易知足任不任南洋总督,都是不折不扣的南洋王!这跟当年的云南王吴三桂有什么区别?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