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四十章 包藏祸心

大清巨鳄 第七百四十章 包藏祸心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易知足吸着烟没急于开口,朝廷变法革新,经济方面他是最感兴趣的,看得出来,朝廷已经意识到了工商业的重要性,对发展工业也是极为重视,不过能否落到实处,彻底贯彻执就很难说了。

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农工商业,为国家富强之根本,要想富国强军,农工商必须并重,西洋各国如今正从农业国逐步向工业国转化,并以工业为基础建立庞大的商业帝国。

英吉利在发明了蒸汽机之后,率先推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然后利用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和制造优势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

再然后又以武力为后盾,强迫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大门,迅速扩张成一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以英吉利为核心的商业贸易圈,把全世界变成英吉利的原料供应地,反过来,海外贸易又极大的迅速的推动英吉利的工业化进程,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大清不能继续停留在数千年以来的农业为本的阶段,尤其是在思想上必须转变,继续以农业为本,我们只会成为英吉利以及西洋后续强国的原料供应地,仰西洋鼻息。

我们必须积极推动和促进工业的发展,利用本身巨大的农业优势、人口优势、市场优势、地域优势,迅速发展工业,转变成为一个工业国家,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商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东西方之间,战争不是常态,商贸才是常态!”

他宛如闲侃一般娓娓而谈,说的不急不缓,一众人都听的十分认真,眼见的是话缝,奕枻连忙道:“国城兄,农业优势、人口优势、市场优势我们理解,何谓地域优势?”

“地域优势是咱们四大优势之一。”易知足缓声道:“目前,大清已经是东方不折不扣的霸主,也是唯一的霸主,要发展工业,无人能够掣肘,而西洋各国要想强势崛起,则需要面临英吉利、法兰西的阻扰和打压。

另外,虽然航海技术发展迅猛,海贸会日益昌盛,但东西方相隔数万里之遥,商品运输成本高昂,这无疑极大的提高了咱们本土商品的竞争力,利于保护咱们本土企业,而西洋各国就没有这一优势!”

绵愉冲着奕枻摆了摆手,轻声道:“有问题等下再问不迟,别搅了国城的思路。”

“无妨。”易知足笑了笑,“也就随口一说而已。”

这随口之言对他们来说都是了不得的见识,奕訢连忙将话头拉回来,“对于农工商业的具体革新举措,国城兄有何高见?”

易知足也不谦逊,缓声道:“开荒屯田,兴修水利,改进技术,引进新物种,新农具,这都是振兴农业题中应有之义。兴办农事试验场则有些新意,朝廷就应该是高屋建瓴,指导引导地方农民因地制宜发挥地区农业优势,实现地区农业生产专业化,形成了有显著特征的农业带。

实则千百年来,我国已经自发的形成了一些有显著特征的农业带,辽东的大豆,河南山东的小麦,四川湖广的水稻,江南的桑棉等等,农业生产专业化有着巨大的优势,但目前却受限于交通运输,无法凸显出来。

不过,随着铁路建设的进程加快,十年之后,大清就能形成初步的铁路网,海上运输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整个大清的交通运输将得到迅猛发展,所以,这个时候,朝廷应该开始未雨绸缪。”

顿了顿,他扫了众人一眼,接着道:“工商业方面,要振兴工商业,牵扯颇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护私产!苛捐杂税多若牛毛,地方官府巧取豪夺,恣意摊派勒索,工厂企业没有成长的空间和土壤,要想振兴工商业,无异于痴人说梦。”

说到这里,他哂笑道:“元奇这二十年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没有给朝廷的巨额借贷,没有承接朝廷的巨额国债,没有给地方官府的巨额捐输,没有广州禁烟,没有英吉利挑起战争,没有元奇团练的辉煌战绩.......,元奇早就被吃的渣都不剩了。

为什么短短不过十余年,上海就能蓬勃发展起来?万商云集,商号林立,工厂遍地,除了元奇自身实力雄厚,并且不遗余力的扶持兴办实业之外,还在于元奇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且元奇有实力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各省商贾富户敢于前来投资办厂!”

这番话说的一众人脸上都有些讪讪的,绵愉、载垣、肃顺、文祥等年纪稍大,皆是亲眼看着元奇一步步崛起的,一个个脸上更是火辣辣的,这话着实打脸,但却是事实,朝廷这些年就不知道在元奇身上刮了多少银子,若不是易知足这个怪胎,十个元奇也倒闭了!

见的气氛尴尬,奕訢苦笑着开口道:“《大清律例》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并不逊色于西洋各国.......只是吏治**,以至于弊端丛生。”

这倒是实情,《大清律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即便是称不上圣神,也相差不远,易知足磕了磕烟灰,道:“吏治**,确实是司法**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子还在于皇权至高无上,且地方官员权力过分集中,有若土皇帝一般。”

奕枻沉声道:“国城兄是指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是大势所趋。”易知足说着反问道:“此番变法革新,政治方面有哪些举措?”

“主要是改革官制,裁减冗员,整顿吏治,以及一些行政体制改革。”奕訢缓声道:“朝廷决定先停止捐纳实官,然后再进一步废除,成立督办政务处总领变法革新之事宜。

增设外务部、商务部、巡警部、教育部等,将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将太仆寺并入兵部。各部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不分满汉。”

各部官员不分满汉?易知足瞥了他一眼,这玩意分明就是个障眼法嘛,见的奕訢住口,他才慢悠悠的问道:“不是听闻有人倾向宪政?”

倾向推行宪政的不是别人,正是奕訢、奕枻两兄弟,见的对方明知故问,奕訢一脸苦涩的道:“宪政事关重大,非是一蹴而就之事,且朝廷争议颇大,皇上为慎重起见,意欲遣使赴洋,多方考察,再行议定。”

终究还是堪不破!易知足心里微觉失望,略微沉吟,才缓声道:“宪政之事,确实应该多方考察,但三权分立,利于权力的平衡监督,你们不会不知道吧?

朝廷改革官制,应仿行三权分立,尝试责任内阁,至少也应该注重司法独立,那些个不痛不痒的行政改革,有什的必要?”

这话已经是很不客气了,而且带有斥责的口吻,一众人不由的面面相觑,怡亲王载垣不满的轻哼了一声,“治大国如烹小鲜,变法革新,尤须谨慎,岂能大刀阔斧?”

易知足眼神冷漠的看了他一眼,“现在不大刀阔斧锐意革新,只怕以后连大刀阔斧的机会都没有。”

奕枻忍不住道:“国城兄这话又是何意?”

“知道立宪需要筹备多长时间吗?”易知足接着点了支香烟,“英吉利、美利坚立宪准备期都在十年以上,大清是什么情况?比英美两国要复杂的多,若是要推行宪政,预备立宪的时间只会更长!真等到非立宪不可的时候,再来考虑立宪,来得及吗?”

一众人听的一楞一楞的,包括奕訢在内谁也没想到立宪的筹备期会需要如此长的时间,奕枻迟疑着道:“国城兄的意思,朝廷应该乘早入手研究宪政?”

易知足颌首道:“即便不实行宪政,也必须研究宪政!能有所借鉴也是好的。”

奕訢道:“国城兄可是认为大清非推行宪政不可?”

听的这话,易知足一笑,“这个问题还何须问我?如此多宗室王公满汉大员周游西洋各国两年,难道心中没有答案?”

一直到将近黄昏,易知足才将一行人打发离开,因为谈的实在太累,他连宴请都免了,起身将众人送出院子,他径直转往长乐书屋,赵文烈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道:“大掌柜,朝廷有没有可能下决心推行宪政?”

“自然有可能,在察觉无法维持皇权**的情况下,他们会退而求其次。”易知足缓声道:“有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很精辟!处于权威危机中的统治者往往会迅速的变成真诚的改革者,他对改革的真诚,来源于他对保住权力的真诚。”

细细咂摸了一阵,赵烈文才道:“确实说的精辟,不过,真要等到那时候,岂非太晚?”

“看情况,朝廷不主动,咱们主动!”易知足沉声道,推动朝廷变法革新,这事虽然谈不上是刻不容缓,却也不宜再拖延,而且他也无法容忍朝廷雷声大雨点小,他要借助朝廷变法革新来宣扬新思想新观念,及早让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深入人心。

棠香园。

下车一进大门,奕枻就抱怨道:“易国城也忒小气了,居然连宴请的客套话都没一句。”

绵愉笑道:“你们连珠炮似的问了这半天,还指望他留客?”

听的这话,奕枻吞的一笑,“我如今有些后悔,这两年去西洋周游纯粹是浪费时间,留在上海或许收获更大,今儿一番闲谈,感觉比西洋之行收获更大。”

奕訢却是刻意的落后几步,与肃顺并列而行,轻声问道:“易国城带在身边闷葫芦似的那个士子可认识?”

“那是赵烈文,江苏阳湖人,字惠甫,是个秀才。”肃顺随口道:“易国城对他甚是器重,这次元奇叙功给他保了个三品,但他却依然留在身边。”

如此说来,这人志不在入仕为官?奕訢漫应了声,打消了刚冒出来的念头,朗声吩咐道:“着人准备一桌上好的席面,送到正厅,伯涵,尽快将谈话记录整理出来。”

“下官遵命。”曾国藩连忙驻步躬身应道,待的众人离开才起身,径直回了自己的院子。

奕訢一行人进了正厅,一落座,载垣就忍不住道:“朝廷变法革新,易国城为何会极力支持,究竟包藏着什么祸心?”

这话太过直白,一时间没人接话,奕枻斟酌着道:“对于朝廷变法革新,易国城显然是深思熟虑,看似信口而言,但细细琢磨,却是无一不精辟......。”

肃顺扫了众人一眼,道:“此事暂且不要妄自揣摩,从元奇抗击西夷的情况来看,易国城并非是不顾大局,恰恰相反,而是处处以大局为重,朝廷变法革新以图富国强军,这是真正的大局,易知足极力支持,早就在情理之中。”

绵愉也附和着道:“易国城一直以来都甚是顾全大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是抗击西夷,海外扩张,其平定捻乱,驱逐发匪,巩固西北等功绩,都是不容抹杀的,要说元奇,说易国城不顾大局,只怕朝野上下都没人会信。”

“哼!”载垣冷哼了一声,道:“大奸似忠大伪似真之辈,历朝历代还见的少了?”

奕訢瞥了他一眼,冷声道:“怎么着,怡亲王这是非要把元奇逼的造反不成?”

这帽子可有点大,载垣当即不再吭声,端起茶杯啜茶不语,奕訢缓声道:“不论是迫于元奇的压力还是迫于西洋的压力,朝廷都到了非变法图强的境地,不管元奇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能够积极支持朝廷变法,都是好事,总比阻扰朝廷变法强。”

从这个方面来说,确实是如此,以元奇的实力和势力,若是阻扰朝廷变法革新,朝廷新政将有可能无法实施,肃顺当即附和道:“恭亲王所言甚是,当前,朝廷应该尽力笼络元奇,以推行新政,而不是质疑元奇包藏祸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