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二十章 定下谥号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第二百二十章 定下谥号

作者:仙途.c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6:06:29 来源:泡书吧

第220章 定下谥号

“陛下,此人名为欧阳安国,乃欧阳生之子。其师为武帝时丞相儿宽。

欧阳生为儿宽之师。世世相传,如今为《尚书》博士。

其家在千乘县人,家中产业为耕种,然也经营粮食。”

中书令给刘进介绍着。

刘进一听皱起眉头,这关系连关系的,人际网倒是挺宽的,剩下的倒也是不出刘进所料。

刘进当即对其人点出来道:“《尚书》精髓乃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汝家传《尚书》,当知晓其含义。

你摸着良心说,先帝在任虽时日不长,但却亲政爱民,秉持如一。

此可是否?”

欧阳充国语塞。

刘进继续言道:“且先帝为太子时,子弄父兵,此不免有错,然孝武皇帝都已原谅先帝了,且并未罢黜其太子之位,故在孝武皇帝看来先帝不过是行事过错,而非罪过。

《逸周书·谥法解》有云:不思忘爱曰剌;愎狠遂过曰剌;暴戾无亲曰剌;暴慢九卿曰剌;不思安乐曰剌;暴慢无亲曰剌;妄爱曰剌。

朕且问你,朕父符合谥号刺的那一条?”

这名叫欧阳充国的人一听,顿时语塞,但依旧开口道:“大抵是暴戾无亲。”

然欧阳充国却底气不足。

刘进气笑了,当即问道:“诸位。此人言先帝暴戾无亲。

诸位虽不说与先帝朝夕相处,但却也时常见面。

诸位昧心自问,先帝可是暴戾无亲之人?”

众人一听,皆是不屑的看着那欧阳充国。

若刘据是暴戾无亲,那么汉武帝得是恐怖分子了。

相比汉武帝,在众人看来,刘据这皇帝当的太仁慈了,甚至假以时日,活的再长一些能够赶得上文皇帝的仁慈程度了。

要知道当年文皇帝修宫殿的露台,预算下来要一百金,乃是十户中等收入的家庭总资产,便体恤百姓,并未再修建。

可见其收敛到什么程度了吧。

欧阳充国面色涨红,支支吾吾不敢说话。

然刘进非但要杀人,还要诛心!

“汝今日之言,我已知晓你心怀死志。

汝乃家传《尚书》,师从丞相儿宽。可谓底蕴深厚。

然看汝一把年纪当为六十而知天命之年。

然却依旧为一太学博士。

汝心有不甘,因此想铤而走险妄议先帝功过是非。

其目的不就是为求扬名么?

若朕恼怒之下,赐死于伱,你恐怕早已经吩咐家中亲眷弟子等为你扬名,塑造你刚正不阿之形象!

若侥幸未死,即便是罢黜在家,你定然也在家中以犯朕怒而未死自诩,彰显汝之外显品格。

朕此前亦在想,为何此前你不曾讪君卖直。

然现在朕算是恍然大悟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令你欧阳家损失定然不少吧?

俗语有云‘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如此以来,我便知你为何对先帝报如此大恶意。

不过是一有家无国、小肚鸡肠之腐儒。”

听刘进像是扒光衣服一样对他剖析着,此人面色簌簌,汗如雨下。

刘进冷哼一声道:“如此小人行径,在太学任博士实属误人子弟。

若易地而处之,我是汝,便自杀以谢罪,起码还能保持你欧阳家世代研读《尚书》之尊严。”

刘进专门对中书令道:“今日之事记下。此儒生讪君卖直小人行径。

当将其阴谋昭告天下,令天下众生皆唾弃此等有家无国、小肚鸡肠之腐儒。

朕来帮他扬名于世。”

“唯。”中书令应道。

众人同情的看了此人一眼,知晓此人是丢人丢大发了,不但丢了他自己的脸,还丢了欧阳家整个家族的脸,以及也丢了学习《五经》欧阳一脉学子的脸。

用后世的话叫社死了。

刘进接着吩咐道:“来人,扒了此人身上的也一身丧服,他不配穿。

革了此人太学博士之职,他不配为人师表,撵出未央宫!”

“唯。”左右力士应道,接着直接下去将这个叫做欧阳充国的人身上的丧服扒掉,夺了其印,驾着他脱离未央宫。

此属于朝议之中的小插曲,待有人将欧阳充国拖走之后,刘进继续说道:“诸位可还有其他要说的?”

然没有人再说话,刘进便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便如御史大夫所言,便定先帝谥号为康。”

如此,原历史上谥号为“戾”的卫太子刘据,因刘进的意外到来,非但并未因起兵而身死,反倒是在汉武帝死后,当了两年皇帝,死后谥号为“康”,后世称之为汉孝康帝。

虽然这谥号相比较昭、宣、章等差得远。

但却相比“戾”可是好太多了。

如此,大行皇帝刘据的谥号便已经定下,一番仪式过后,便昭告天下了。

很快二十七日服丧完毕,刘进也按照惯例,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紧接着第二道诏书便是谴责欧阳充国“讪君卖直”之行径,宣布其诋毁先帝,罪不容恕,但感念欧阳家教学《尚书》不曾藏私,只罪其一人,责令欧阳家检讨家中出此有家无国之人之原因,并针对欧阳家日后行为,以观后效。

那欧阳充国在被赶出未央宫后,便在家中闭门思过。

思量几次,却想死未死。

而刘进此诏书一下,他知晓自己恐怕是不想死也得死了。

这欧阳充国叹息一声带着无穷的悔恨擦了擦刀,抹脖子自尽了。

对于其死,自然有人向皇帝进行了禀报。

刘进也只是点了点头,并未有任何其他的表示。

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人事调整。

如今三公,除大将军外,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

田千秋老态龙钟,刘进知晓恐怕没多久的好活头了,他去世之后,桑弘羊补上丞相的角色。

至于桑弘羊任丞相后,空出来的御史大夫的位置,刘进与大司农赵过更为熟悉,他打算让大司农赵过任御史大夫。

至于空下来的大司农一职,刘进思索了一番,不如让现任京兆尹霍光试试。

若是可行,再让霍光沿着,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这样一条升迁道路做好辅政的工作。

是日,朝议。

刘进坐在陛上,众人在陛下。

谒者招呼众人行礼后,朝议便开始了。

刘进道:“诸位。今日朝议所议之事乃是九卿之人选。

自太仆上官桀后,太仆一职一直空缺,严重影响我大汉马政。

今日第一件事,便是讨论一番太仆人选。”

众人听刘进一说,大家纷纷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看法。

大鸿胪苏武首先起身道:“陛下。臣举荐典属国常惠为太仆。

常惠其人在匈奴数年,便为匈奴养马数年,对马事颇为精通。

且其在匈奴素来交际颇广,可为我大汉寻来种马,改善我大汉马匹。”

常惠其人乃是大鸿胪苏武的亲密战友了。

到了九卿这个位置,虽然不少依旧有所依附,但很多时候都能独立成派了。

而苏武便是“匈奴归国”一派,但却除苏武外再无强力人手,因此他自然想让自己的人爬的更高一些。

待苏武说完,刘进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但未表态。

接着卫尉任安道:“臣有一人举荐,臣举荐车骑将军长史赵充国为太仆。”

如今大汉别说车骑将军了,甚至左右前后将军只设了一个后将军。

即便是车骑将军自有幕府,但因无人任车骑将军,因此车骑将军长史在众人看来也是个冷板凳。

刘进一听,来了几分兴趣道:“哦?此前典属国我素来知晓。

然赵充国其人,我尚且不熟悉,且其为比两千石,然太仆乃中两千石,其差异颇多,你且和我说一说其人有何过人之处,可当得起超额提拔。”

汉代俸禄制,官员俸禄最高为万石,最低为百石(百石之下,还有斗食、佐史之秩,但这是吏的俸禄),从万石到百石一共分为“十个大级”,分别是:万石、两千石、千石、八百石、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两百石和百石。

但严格来说,汉代官俸可不止十级,因为从万石以下,每个等级又分不超过四个小等级,比如最常见的二千石,又分为:中二千石、真两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四个俸禄等级。

其中中两千石对应的官职乃是九卿。

再次便是真两千石,对应的官职乃是诸侯王国的国相和太傅。但随着削藩政策的影响,已经降格为两千石了。

再次便是两千石。一般为将作大匠、各郡太守、太子少傅等。

等次最低的便是比两千石了。如五官中郎将、司隶校尉、郡都尉、诸侯国中尉,已经京中丞相司直、将军府长史等。

其所推荐之人,甚至不不是升一级的事了,而是直接升了三个小等级。

任安所推荐的人要是没有点东西,恐怕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当即任安开口道:“陛下。赵充国其人,乃陇西郡人,六郡良家子,充为羽林卫。

谋略过人,且自少喜好将帅的气节,研习兵法,通晓“四夷”事务。

天汉二年,赵充国任假司马,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

贰师将军部断粮数日,死伤颇多,赵充国与一百多名壮士突围陷阵,贰师将军率领士卒紧随其后,方才得免。

此役,赵充国负伤二十余处。

贰师将军感念其救命之恩,将其事报孝武皇帝。

孝武皇帝听此,觉此人勇猛莫敢当,诏令其面圣,孝武皇帝亲探其的伤情,感叹称赞,拜赵充国为中郎。后因功迁车骑将军长史。”

刘进一听皱眉道:“卫尉,若仅此,恐怕不足以服众。”

卫尉任安却不慌不忙的从袖口掏出一个册子,双手捧着递给刘进道:“此为其在西域之感悟。请陛下过目。”

刘进听此,眉毛一挑,将任安递上来的册子接过来,翻看了起来。

其中颇多边境属国之情形,国王为谁,有几子,所产为何,甚至其中颇多预测,其部落当在何事何等条件之下可能行反叛之事。

当然也有不少匈奴属国当如何争取的策略。

刘进看了颇为感兴趣。

然翻看完毕,刘进方才说道:“我管此策多为西羌属国之内容,未有马政一言。”

卫尉任安却道:“西羌之事赵充国可形式有方,臣以为马政之事定然不在话下。”

这时候御史大夫桑弘羊却笑了一下说道:“卫尉,事也不可操之过急。

听陛下之言,其对西羌之事颇为熟悉。

陛下,不若令常惠为太仆,赵充国迁典属国,若有大功,再行提拔也不迟。”

刘进听此,又看了看众人,然众人或者无心马政之事,或无合适人选,便未曾提意见。

听此,刘进开口道:“既然诸位再无意见,当由典属国常惠任太仆。

车骑将军长史赵充国任典属国。”

“唯。”众人应下。

此职位全是确定了。

就在此时,田千秋忽然颤颤巍巍的站起来对刘进拱手拜道:“陛下,臣有一事,当禀报陛下。”

“何事?”刘进问道。

田千秋道:“臣年事已高,时常感觉精力不足。然丞相事务繁忙,政务颇多。

臣再三考虑,当不可耽误政事,因此,乞求陛下能悯臣年老力衰,令臣辞掉丞相之位。”

刘进一听,吃惊的看着田千秋,他根本没想到田千秋竟然不想干了。

刘进当即道:“丞相此言差矣!丞相孝武皇帝时便任丞相。

先帝时继续继之。

朕以眇眇之身登大宝,还需依赖丞相老成持重给朕把关辅政。

丞相怎可突然提辞?”

当然,不仅仅刘进吃惊。

众人也吃惊。

当年丞相田千秋还是个高寝郎的小官。

就因为上书了汉武帝当赦免太子的奏疏,一步登天,当上了丞相。

一开始众人皆不服气,然其处事老辣,颇为得心应手,在丞相之位上站稳脚跟,这一跟就跟了三个皇帝。

这时候突然提辞职,怎能不让人吃惊。

听此情真意切的挽留,然而丞相田千秋却去意已决道:“臣任丞相数年,全赖诸同僚鼎力相助,老朽无甚功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