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丞相请辞

第221章 丞相请辞

众人也窃窃私语起来。

刘进也沉吟不语。

在他想来,丞相田千秋无论怎么说,对先帝刘据,以及他刘进均是有大功的。

当年武帝时期,还是太子的刘据为求自保,子弄父兵,犯下大错,废除太子声势浩大。

然就是他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上奏疏一封,方才令汉武帝下定决心,并未废除刘进的太子之位。

且其人在丞相位置上,谨小慎微数年,未曾出过什么差错,也未被汉武帝用何方式拿住他的短处。

起码做人做事这一块,没什么问题。

因此,刘进虽然觉得他年事已高,继续在丞相位置上待着有些不合适,但也从未想过用什么借口让他挪挪位置。

这时候,田千秋继续说道:“陛下,老臣此番辞职,非是意气用事,而是深思熟虑。昔日为高寝郎时,尚可携两三好友游山玩水。

然自蒙孝武皇帝恩宠任丞相一来,终日乾乾,精神紧绷。

尤其是年事已高,更常觉乏力,处理政事也颇为吃力。

长此以往,恐寿数衰减,思来想去,在丞相位却无精力处置好丞相事,且有减寿之危。

因此,趁此机会,不若向陛下请辞。”

见丞相田千秋都如此说了,刘进再挽留便有些不近人情了。

当即看向众人说道:“既然丞相真心请辞,朕若再行阻拦,便恶了丞相了。田丞相在位七载,我大汉休养生息,粮食增产,户口倍增。对此,田丞相有大功。

今高风亮节,主动请辞。

不可不表彰。诸位且议上一议,当如何表彰。”

众人一听,知晓田千秋离任丞相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然刘进发问之后,众人提出表彰意见的却都尚且没有,而是一个个各怀心思,想着丞相田千秋离任之后,朝廷的人员动向皆是什么样的。

别人可以不出头,但御史大夫必须得出头说一声。

说来,御史大夫乃是副相,再进一步便是百官之长的丞相了。

丞相田千秋在位七载,且其人有大功与先帝刘据,其地位稳固,至少短期内,他桑弘羊威胁不到丞相田千秋的地位。

然丞相田千秋这一退,便将位置给腾出来了,本来还不知道熬多久才能更近一步的桑弘羊现在就可以进步了。

此可谓成全之恩,别管桑弘羊承不承其恩,这一刻也得表现出对田千秋的感激。

当即桑弘羊起身对刘进拜道:“陛下。臣以为田丞相有功与社稷。当为其增加户口。且按照惯例,荫其子弟。”

凡丞相必定是列侯,列侯皆有食邑,增加户口便是增加食邑的数量。

刘进一听,摇摇头道:“御史大夫,若依照惯例,此功可酬谢丞相匡扶社稷之功。

但丞相高风亮节,激流勇退。

此举开先河,其意义深远,此奖赏不足以诚谢丞相。

朕以为除依照惯例封赏外,当从如下几处表彰田丞相:

其一、当昭告天下以述丞相之功。”

仅仅是第一条便令众人大吃一惊了,昭告天下之事有皇帝驾崩、新皇登基、改制改元等,但丞相辞职,昭告天下述功绝对不在此列。

仅此一项便足以体现刘进对田千秋的恩典了。

刘进接着说道:“其二,待择一良辰吉日,凡朝中千石官员皆至未央宫前殿,为丞相举行欢送之仪,朕及文武百官亲将丞相送至宫外。”

这一说,众文武百官更是慕了,有此恩典,丞相田千秋定然名垂史册了。

然刘进真的是为了欢送而欢送吗?

最后一条,刘进终于表现出来了他的目的:“其三,古之丞相或贤或能,皆无有如丞相此高风亮节,激流勇退者,朕以为颇多时候,不少丞相欲退非是不愿而是不能。

朕思及若日后丞相年老,防范有丞相欲退却不能者,当定下规矩,若丞相至田丞相此寿数,待其辞丞相之位,欢送当成惯例。”

刘进这话没有说的很露骨。

然朝堂之上,一个个都是千年的狐狸,岂能听不出刘进的言外之意?

直白一些说,就是以后当丞相的年龄大了,都学学田千秋,该请辞的请辞,别恋权,懂事就给你莫大荣耀,不懂事就别怪皇帝无情了。

说来,刘进此举,也是旨在限制相权。

此西汉时期,丞相的职权极广,按《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根据曾担任过丞相的陈平所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具体起来拢共这么几项职责:

一是封驳诏令,谏劝皇帝。汉景帝时,丞相周亚夫曾劝诫皇帝不要给外戚王信赐封,即属谏劝之例。但是,封驳诏令,谏劝皇帝,势必会触及皇帝的权威。因之,在汉代,如果丞相与皇帝的意见不一致,而封驳不听,谏劝不行,则表明丞相已失去皇帝的信任,丞相则应自行辞职。例如,景帝欲封匈奴来降的徐卢等五人为列侯,丞相周亚夫劝阻。“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这种丞相辞职制度,其实质是为了保证丞相与皇帝之间的一致,以进而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二是用人荐贤,任免官吏。丞相具有用人权,而且以用人是否得当,能否任用贤能作为其第一要务。汉武帝时候,公孙弘当上丞相后,董仲舒劝公孙弘道:“宰职任天下之重,群心所归,惟须贤佐,以成圣化。愿君侯大开萧相国求贤之路,广选举之门。既得其人,接以周公下士之意。”要求公孙弘学周公礼贤下士,使“奇伟隐世异伦之人,各思竭愚,归往圣德,英俊满朝,百能备具。即君侯大立,则道德弘通,化流四极”。丞相执掌用人权的典型,莫过于武帝时的田蚡。“当是时,丞相入奏事,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虽然田蚡用人遭到了武帝的讥讽责备,但这只是田蚡行使权力时的过分以致妨碍了皇权所致,而并不是说丞相没有用人权。恰恰相反,西汉丞相,都把能否用人作为自己的本职。不过,丞相的用人权限于将相以下,如果荐举将相则为越职。

三是案事不请,先斩后奏。西汉丞相,可以不经请示皇帝,直接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相应事务。对于可处死刑的案件,丞相可以先斩后奏。例如,丞相田蚡,“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案之。上曰:‘此丞相事,何请?’”景帝时,丞相申屠嘉认为内史晁错有罪,请杀晁错,景帝不准。“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为错所卖。”从申屠嘉后悔没有“先斩错乃请之”来看,先斩后奏为丞相职权所允许。

四是领国家计簿,掌户口土地图书。按《汉书·匡衡传》所载,丞相要负责“辅国政,领计簿,知郡实,正国界”。

四是考课官吏。汉代对官吏的考课实行上计制度,在中央,由丞相和御史大夫负责受计。“考绩功课,简在两府”。对地方郡国长官,“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

五审理京畿上诉案件。凡京畿各郡上诉案件,由丞相负责审理。

其职权从人、财、军皆有之,谁当皇帝谁不忌惮?

刘进也不例外。

桑弘羊一听,脸色一下就不好看了。

他正处于五十多岁,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他想来,若是谨小慎微一些,在丞相位置上干到死,真真正正的享受后半生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那种感受。

然其梦想落空了,即便是当了丞相,恐怕也只能最多干个十多年了。

但无论别人怎么想的,田千秋却是感动的老泪纵横,伏地拜谢道:“老臣谢过陛下恩荣。”

刘进起身虚扶一下令田千秋起身,方才道:“田丞相,在丞相离任前,朕尚有一事当请教丞相。”

“陛下请吩咐。”田千秋问道。

刘进先是看了一眼桑弘羊道:“若丞相离任,丞相这之职,谁可代之?”

田千秋道:“老臣以为御史大夫乃丞相之贰,御史大夫桑弘羊任职以来,功绩卓着,定可胜任丞相之职位。”

刘进一听,点点头,心道:“这老头还行,也不枉我给你机会给桑弘羊卖个人情。”

他直接说道:“既然如此,丞相田千秋卸任后,由御史大夫桑弘羊接任。

诸位可有异议?”

众官员一听,皆是拜道:“悉听陛下吩咐。”

刘进接着说道:“如此一来,御史大夫便缺席了,诸位议一议,九卿之中,谁堪任御史大夫一职位。”

然等刘进说完,众人却又一个个鸦雀无声了。

这御史大夫之位,九卿之中就没有一个不想当的。

三公和九卿可差着事呢。

三公可是万石、而九卿即便是两千石里面的中两千石,但依旧还是两千石。

且面对三公,三公对皇帝行礼,刘进得站起来,以显示对三公的尊重。

可以说方方面面,虽然有“三公九卿”并称的叫法,但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还是御史大夫桑弘羊,他起身拜道:“不知陛下可有合适人选?”

众人也体会到了,刘进和孝武皇帝以及刚刚去世的孝康皇帝风格颇为不同。

若是以前,三公九卿有空缺了,孝武皇帝便一言以决之。孝康皇帝会主动提出人员,以供众人参考。

然到了刘进这里,他不先说出自己意属谁,竟然鼓励众人参与到选人用人之中。

风格颇为不同,甚至众人都不适应。

刘进道:“御史大夫乃丞相之贰,不可不慎重。

九卿之中资历浅薄之人不可,循吏升迁而无功者不可,不通农事不可,不知变通不可。”

众人一听,盘算了一番,不就大司农赵过最符合要求了么。

当即便有一人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大司农赵过符合陛下要求,当由其为御史大夫。”

其他九卿一听,皆面色不甚好看。

刘进这时候还给桑弘羊问道:“不知此人提议可否?”

桑弘羊听此,拱手拜道:“臣以为也当是大司农赵过。”

刘进一听,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便由大司农赵过任御史大夫。

至于大司农空缺之人,容日后再行讨论。

诸位可还有其他事务,若无其他事务,今日朝议到此为止。”

众人相互看了看,发现并不需要讨论其他事情了,朝议便正式结束了。

朝议结束,丞相田千秋刚坐上自己儿子的小车,准备回去。

然却被御史大夫桑弘羊给叫住了:“丞相且慢行。”

丞相田千秋一听,令自己儿子田顺停下车。

御史大夫快步跟过去。

他先是行礼拜谢道:“多谢丞相高风亮节,激流勇退。”

丞相田千秋却摆摆手,神情之中颇有智慧的说道:“不必谢我,陛下已登基,老朽便欲辞官了。”

御史大夫桑弘羊一听,瞪着眼看着田千秋,他一脸的不解。

丞相田千秋说道:“陛下与孝武皇帝、先帝皆不同。

孝武皇帝有韬略,其对臣子之要求乃是众臣子当依照其意志行事。

先帝则是宽厚,若不犯错,便有轻微反谏,若言之有理,先帝当改之。

然陛下在皇孙之时,便深度参与时任太子起兵之事情。

且聪慧异常,有神机莫测之能,如造纸、印刷术等。

其有强烈的做事之心。

然我之为人处事,多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如此一来,定不符合陛下心意,一次两次尚可,然恩宠亦是有限度,当老朽数次令陛下失望之时,若想退场,恐便不如今日体面了。

因此自陛下登基,老朽便早已经谋划请辞之事了。”

到了朝堂之外,丞相田千秋也说出了自己请辞的真正原因。

御史大夫桑弘羊听丞相田千秋一言,思考了一下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刘进果然不愧为搞事小能手和发明小能手。

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干活,御史大夫桑弘羊也有点心中没底。

当即桑弘羊再次向田千秋拱手拜道:“丞相,可有何言语教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