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六十八章 赐婚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第二百六十八章 赐婚

作者:仙途.c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6:06:29 来源:泡书吧

第269章 赐婚

那楼兰王一听,紧接着大喜的对刘进拜道:“谢陛下。”

长安居大不易。

此不仅仅是在唐朝如此,在汉朝亦是如此。

无论是现代和古代,天子居住的京城都是最繁华,最安全的地方,住在天子脚下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京城户口有诸多好处,无论是求学、就医、还是游玩消费都有许多地方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京城户籍一户值千金,若想得京城户口若非京城高官或者贵族阶层,其他人更是难上加难。

而他尉屠耆为异族,除非如金日磾家族似的对大汉做出过非同凡响的贡献以外,想要了落户长安城户口那根本就不可想象。

现在刘进竟然开了这个口,他又岂能不激动?

刘进摆摆手道:“不必如此,你既然心向大汉,朕定然不可令你吃亏。可还有其他要求?”

听到这话,那尉屠耆竟然扭捏了起来,大拇指和食指对着一脚揉搓着,脸上颇有些不好意思。

刘进见尉屠耆这样子,岂能看不出来尉屠耆还真的有啥要求和想法,但不好意思说罢了。

见此,刘进笑呵呵的说道:“尉屠耆,你可想好了再说,过了此村便再无此殿了。”

听到刘进这话尉屠耆抿了抿嘴唇最终开口道:“陛下。臣愿娶一汉女为妻。”

刘进一听,上下打量着尉屠耆,看着尉屠耆三十余岁的样子,他有些诧异,且又皱眉道:“汝娶汉女为妻,汝发妻当如何?”

尉屠耆颇有些不好说话。

倒是大鸿胪苏武替其回答道:“回禀陛下,此事臣可代为回答。”

刘进看向了大鸿胪苏武,微微颔首道:“伱且说一说。”

大鸿胪苏武道:“陛下据臣所知,自安归任楼兰王后,楼兰便断了尉屠耆吃穿用度。故此后十数年皆是在四夷馆中依仗我大汉拨发用度过活。

故尉屠耆无钱考虑婚姻之事。”

听到这话,刘进方才明白这尉屠耆是“家贫,无已成家”啊!

想想也是挺惨的,打小儿就被送来做质子了。

做了质子之后没多久自己爹就死了,哥哥当上楼兰王后便不搭理他了,甚至断了他的给养。

痴长三十多岁,因无钱,又是异族,一直未曾娶妻。

别管其后半生如何,反正其前半生过的挺坎坷的。

想到此,刘进同情的看了这尉屠耆一眼道:“你之要求,朕应下了。”

联想到今日殿试策问的题目为“和亲的利弊”,他斟酌了一下,楼兰距离大汉颇近,根本不必考虑和亲这事儿。

当即,刘进对中黄门弘恭道:“弘恭,且令掖庭令前来。”

中黄门弘恭一听,赶紧应了一声,前去通知掖庭令石显去了。

掖庭令,掌宫人簿帐及蚕桑女工等事。

依照刘进所想,赐婚不如给尉屠耆安排个宫女合适。

首先宫女的人身自由在皇帝的手里,宫女定然是无法反抗的。

其次,能入宫为宫女者,容貌才情各方面自然是差不了,由皇帝安排给未来的楼兰王也说的过去。

最后,刘进也不愿强迫人,宫女数量颇多,告知众宫女,定然有自愿跟随尉屠耆前往楼兰的。

没多久,掖庭令石显便已经到了。

石显此人少坐法腐刑,后因功迁掖庭令。

虽为宦官,却还真没怎么见过刘进呢。

这次竟然得蒙召见,其心中还真有点惴惴不安的。

在弘恭的引领之下,掖庭令石显走到刘进跟前对刘进拜道:“臣掖庭令石显拜见陛下。”

刘进看了其一眼,微微颔首道:“起来吧。”

“谢陛下。”掖庭令石显致谢起身。

刘进直接开门见山道:“朕知宫女宫女名册皆由你掌控。

你可知近期可有放归宫女之计划?”

掖庭令一听看向了刘进道:“昔日先帝驾崩时,遗诏令宫人放归。

此后便暂无放归之策。”

听此,刘进点了点头道:“宫女多良家子,幽闭深宫,诚有可愍。可放遣适人,勿使失所。”

“唯。”掖庭令石显一听,赶紧拱手应道。

当然,今天所言之关键并非是这个,刘进接着开口道:“今西域楼兰王安归已身死,原楼兰王质子尉屠耆上尚未婚配。

汝回去询问一番可有愿配尉屠耆为妻,前往楼兰为王后者。

若有,择一颜色殊丽之人报于大鸿胪,令大鸿胪为尉屠耆婚配后,前往楼兰。”

掖庭令一听看向了旁边抓耳挠腮,颇为兴奋的尉屠耆,赶紧躬身应道:“唯。”

刘进点点头道:“且去安排吧,此事当尽快。”

“臣且去安排。”掖庭令石显一听,赶紧告退前去安排去了。

此时时间已经不早了,刘进打了个哈欠对尉屠耆道:“尉屠耆,你且回四夷馆等着吧。届时定然有人给你安排好诸事。”

“臣谢陛下隆恩,臣告退。”听此言,尉屠耆行大礼对刘进拜下。

刘进点点头摆摆手,示意其可以离开了。

尉屠耆此时方才在宫中侍从的引领之下,离开了未央宫。

此时长安城已经宵禁了,若没有人领着,恐怕京兆尹负责管理宵禁的人抓住尉屠耆再生事端,故侍从携带腰牌将其亲自护送至四夷馆。

而等尉屠耆离开后,刘进方才对大鸿胪苏武道:“大鸿胪,西域楼兰之局面年傅介子创造难得之局面。

朕观尉屠耆此人颇有汉风,朕以为可借此机会谋划楼兰为我汉土之事。

此番领兵前往乌孙,关于楼兰之事,朕有两个安排。”

大鸿胪苏武一边点头一边道:“陛下请吩咐。

其一,朕以为汝定然要对尉屠耆之妻精挑细选。当为忠于大汉,颇有心计之人,且不可勉强,定然不可再酿成中行说之祸端。”

中行说乃汉文帝时人。原为宦者,因不满作为汉匈和亲的随员,对汉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后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其所献之策对大汉攻伐匈奴造成了极大的干扰。

前车之鉴,不得不考虑。

大鸿胪点着头道:“臣知晓。”

刘进接着说道:“除此之外,尉屠耆自幼在长安长大,楼兰情况自然不知晓。

待汝到楼兰后,当和傅介子商议,安排一知晓楼兰诸事,且心向大汉之人辅佐尉屠耆执政。

且记住,财权、军权及用人之权定然要把持在我大汉手中!”

“唯。”大鸿胪苏武应下了。

刘进又想了想,暂无其他事情,一股困意上头,刘进便未在多说道:“其余诸事大鸿胪且做主安排,时候不早了,大鸿胪也回家歇息去吧。”

“臣告退。”大鸿胪一听也起身对刘进行了一礼。

刘进点了点头,轻轻一挥手。

待目送大鸿胪苏武离开,刘进打着哈欠回到书桌前,看着那一摞的奏疏,刘进有点头皮发麻,若是全部批阅完毕,恐怕今夜便无法休息了。

想到此,刘进便将奏疏的题目看了一下,先紧着紧急且重要的奏疏安排安排,其余的紧急且不重要、重要但不紧急、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相关事项奏疏以后再行批阅。

然即便是如此,刘进也得批阅了有一个多时辰。

待刘进批阅完,夜已经深了,他终于撑不住了,安排就近的寝室便睡下了。

“陛下,陛下。”

正在睡梦之中,刘进便听得有人喊自己。

他皱了皱眉头,缓缓睁开眼睛,发现是中黄门弘恭叫自己。

刘进随意的打着哈欠,伸着懒腰从床上爬起来道:“几时了,可有何事?”

中黄门弘恭恭敬的说道:“陛下,已经辰时了。刚刚丞相遣人来报,众人皆准备好了,待陛下过去便开始批阅试卷了。”

此前,刘进曾安排过,批阅此次会试试卷他亲自参与。

对于刘进这安排自然谁也不敢怠慢,因此刘进没来之前,谁也不敢第一个批阅啊。

但刘进迟迟不来,若是不做,恐怕要耽误了试卷批阅的进程,因此,不得已之下,丞相只能硬着头皮安排人过来催促刘进。

刘进一听,一拍脑门,此事竟然给忘了。

他赶紧安排人给他更衣洗漱。

待更衣洗漱完毕,刘进匆匆前往了前殿。

自前殿作为殿试考场之后,刘进便安排了人对前殿重兵把守,殿中人员吃住皆在其中,令他们不可随意进出,以免泄了机密。

待刘进道前殿之后,众人已经等待很久了。

看到刘进前来,众人纷纷起身。

刘进并未落座,丞相桑弘羊领着众人参拜刘进道:“吾等拜见陛下。”

刘进微微颔首道:“且起且坐。”

待众人起身,刘进坐下在,众人方才坐下。

目视着众人,刘进道:“此自孝廉、茂才后,我大汉第一次行科举取才。

故意义重大,诸卿当秉承公心阅卷。

好了,闲话不多说,诸位且阅卷吧。”

“唯。”众人应道,纷纷开始忙碌的阅卷起来。

在众人阅卷的同时,刘进也安排人将部分试卷放置到他的桌面上来,他也想看看入围的这些人水平怎么样。

“《公羊传》有云‘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今则郡国并行、天下归一。非刘姓不可分封,故和亲之策唯有乌孙、匈奴、月氏等,皆蛮夷也……

故与蛮夷之和亲如送女入狼口,臣以为不可取。”

“据臣所知,昔日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

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后遣宗室女入匈奴。

此为我大汉和亲之始,又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入和亲乌孙……

故和亲之策,教化蛮夷,宣扬德礼,臣以为当用之。”

……

刘进看着一个个引经据典的文章,有觉得和亲是好政策的,也有的觉得和亲对大汉来说乃是耻辱的。

各个角度说理,临刘进大开眼界。

刘进一边看着一边心中感叹着:“能从整个大汉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水平没有一个很差的。”

刘进仔细的看着,但是却并未阅卷。

而丞相桑弘羊带着御史大夫赵过、奉常张贺、光禄勋马通、宗正刘德、大司农霍光、少府刘德、皇家科学院掌院史高等八个人则是认认真真的伏案阅卷,并按照规则各加“○”、“△”、“\\”、“1”、“x”五种记号。

从丞相桑弘羊开始,众人将全部试卷批阅了一遍。

而刘进在看完几十分中学子对和亲的看法之后,终于对和亲的偏见有所改变,尤其是刘进又思考了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在乌孙,匈奴阏氏在楼兰等众多案例之后。

刘进反复斟酌思考,总体来说,和亲之策从长远来看,确实是利大于弊的。

而刘进也思索了一下,和亲所带给人的那种“屈辱感”、“耻辱感”,大多数情况之下,乃是作为一种天朝上国的妥协的“耻辱感”,或者说的更难听一些,很多时候,大汉都不以为匈奴等国的人为人,而是视为野兽、禽兽、牲畜。

和野兽、禽兽、牲畜等,不被看待为人的存在进行婚配,又怎么能不令人感觉到屈辱感”、“耻辱感”呢?

刘进反思了一下,此前看待和亲从来未曾从政治角度考虑过,或者说将匈奴等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从客观不带偏见的角度看待和亲这种政策。

再从实际角度来说,不仅仅大汉在和亲,匈奴也在和亲。

如乌孙国、除大汉和亲外,尚有匈奴公主嫁给乌孙昆弥,若大汉不行和亲,而匈奴行和亲,定然乌孙便渐渐倒向匈奴。

和匈奴的战争是各个方位的战争,其中自然也包括对邻国的争取,若不行和亲之策,在对邻国战争争取这条战线之上就直接被放弃掉了,殊为不可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