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558章 【人头滚滚】

大宋泼皮 第558章 【人头滚滚】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可惜了。”

抿了口茶水,赵楷忽然没头没尾的说了句。

他可惜的是南方世家行刺韩桢,没有成功。

不得不说,赵楷想得很美。

没错,韩桢威望极高,但问题是膝下无子,只有个女儿。

若真被刺杀,那齐国定然群龙无首,而他与父皇都在京中,朝中还有不少赵宋旧臣。

说不定,那些个赵宋旧臣会拥立他们复辟。

闻言,一旁的赵佶斜蔑了他一眼,骂道:“蠢货!”

以前还挺喜爱这个儿子,自打回京后,越看越不顺眼。

“父亲这是何意?”

赵楷被骂的一愣,面露不解。

“这摆明了是……”

赵佶话说到一半,瞥了眼房门方向,见房门紧闭,这才压低声音继续说道:“是韩桢小儿一手策划的戏码,你竟然信以为真,不是蠢货是甚?”

南方那些个世家门阀是甚么德行,他岂能不知?

讨价还价的胆子有,可让他们行刺皇帝,再借他们十个胆子都不敢。

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嘶!

赵楷深吸了口气,惊诧道:“原来如此,不曾想他竟有这般手段。”

闻言,赵佶不屑一笑:“韩桢小儿的手段算不得高明,仗着北伐大胜之威而已,狠辣有余,却机变不足,此事纵然能达到目的,可也将南方一众世家门阀彻底得罪了,他们嘴上不敢说,心中却定然会恨上,暗中使绊子。”

田地可是世家门阀的根,你韩桢掘了他们的根,还不准别人忌恨?

赵楷拍了记马屁:“说来还是父亲手段高明,一个小小的朱勔,便搅得南方世家门阀不得安宁,且骂名全由朱勔承担。”

“所以说,韩桢小儿还是太嫩了些。”

赵佶面露得色,心下十分得意。

不得不说,这厮政治手腕确实高超,但偏偏不干人事。

都说赵宋积重难返,实在赵佶是有希望拯救赵宋的,他在位期间,打着新法的旗帜,通过一系列手段,让皇权达到顶峰,士大夫阶层的实力被严重削弱。

对比一下宋仁宗时期文官集团的力量,就能明显感受到差别。

结果这厮只顾享乐,没一点担当。

咚咚咚~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敲门声传来。

两人神色一凛,立刻止住方才的话题。

“进来。”

赵佶吩咐一声。

咯吱一声,房门被推开,掌柜满脸堆笑的走了进来。

“侯爷,小侯爷,我遇仙楼的饭菜,可还合二位的胃口?”

赵佶轻抿了口茶水,语气倨傲的答道:“还成,虽比不得樊楼,但也勉强说的过去。”

“侯爷说的是,咱们小楼到底是比不得樊楼。”

掌柜也不反驳,笑着附和一声。

其实这话就属于自谦了,京城七十二家正店,各有各的特色。

樊楼先前也是名声不显,赵佶接手后,倾斜了不少资源,这才一跃成为七十二家正店之首。

况且,樊楼卖的乃是档次,真正论到饭菜的味道,并不比其他正店好多少。

因为能进正店厨子,手艺都是顶级,且都有各自的拿手绝活。

比如王楼的山洞梅花包子,遇仙楼的鱼脍。

赵佶问道:“有甚事儿?”

掌柜笑呵呵地说道:“侯爷已在小店住了五日,这账是否该结一结了?并非是俺市侩,要来搅了侯爷的雅兴,实在是新主家定了规矩,侯爷何等人物,想必不会让俺为难。”

“无妨。”

赵佶摆摆手,将头探入袖兜,问道:“多少钱?”

“侯爷大气!”

掌柜翘起大拇指,小小的拍了记马屁,而后说道:“诚惠六千八百四十三贯,俺作主,给侯爷将零头抹了,六千八百贯便可。”

“多少?”

听到价钱,赵佶手一哆嗦。

掌柜赶往解释道:“好教侯爷知晓,您二位共住五日,两间上房,加上姐儿留宿,房费共计一千二百贯,一日三餐五千六百贯。”

赵佶惊呼一声:“一日三餐再怎么贵,也吃不了这么多?”

酒楼之中,吃反而是所有消费中,最省钱的一项。

吃能吃多少?

即便是山珍海味,一顿顶天了也就两三百贯。

东京城的消费是高,可两三百贯依旧不是一笔小钱了。

一旁的赵楷眼中闪过一丝心虚。

闻言,掌柜急了:“好教侯爷知晓,我遇仙楼以诚信为本,绝不会胡乱收费,每一笔账目,都记的清清楚楚,白纸黑字,作不得假。您且看,前日正午,小侯爷用餐时,着跑堂伙计去樊楼购买两壶梨花白,隔了一个多时辰,又买了三壶。前日以及昨日,命人请沈秋大家前来点茶……”

随着掌柜一笔笔的算账,赵佶的脸愈发黑了。

好么,他一大早去上值扫大街,自家这个好儿子,却在酒楼中花天酒地,纸醉金迷。

梨花白,他现在都舍不得喝。

还他娘的去请沈秋大家来点茶……

赵佶深吸口气,强压下心头怒气,强笑道:“秦掌柜,本候身上只有两千三百贯,暂且先付一部分,等明日再将剩下的补上。”秦掌柜脸上依旧挂着笑意,只是相比之前淡了不少:“侯爷,您家大业大,还请可怜可怜俺,主家规矩如此,若是明早查账,俺就得被扫地出门了。”

人家一直笑脸相迎,赵佶也实在不好耍赖,只得硬着头皮道:“取笔墨来!”

秦掌柜哪能不知道他想做甚,这是要用墨宝抵账了,立马苦着脸道:“侯爷,俺是俗人,这遇仙楼也是俗地,比不得高雅之所。”

赵佶答道:“那就等明日,本候卖了墨宝再来付钱。”

秦掌柜哪敢等到明日,这要是一去不回,他上哪收账去?

四千六百贯可不是笔小数目,对方若是赖账,这个窟窿得他自掏腰包来填上。

无奈之下,只得吩咐跑堂伙计去取笔墨。

待文房四宝取来后,赵佶挥笔泼墨,当即就做了一首诗,并借机暗讽了对方。

“拿去抵账。”

赵佶搁下笔,大手一挥。

秦掌柜却说道:“侯爷,一首诗词怕是不够,劳请您再写四十六首。”

身为遇仙楼掌柜,他的消息格外灵通。

赵佶这段时日大肆售卖墨宝之事,怎能不知晓。

物以稀为贵,数量一多,字画再好也不值钱了啊。

以赵佶的产量,就算是吴道子、颜真卿再世,这么折腾下去,迟早也得变成白菜价。

四……四十六首?

赵佶当即傻眼了,旋即怒道:“你这狗才,竟敢羞辱本候!”

别看赵佶是个侯爷,但他现在甚么处境,整个东京城谁人不知?

陛下不待见他,否则能让他扫御街?

所以秦掌柜也不怕,叫起了撞天屈:“俺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羞辱侯爷,目前市面上的行家就是如此。您要是不放心,俺可以将对街书坊的张掌柜叫来收,如何?”

赵佶不想把事情闹大,他嫌丢脸,因此冷哼一声后,提起笔继续写诗。

只是一个人再有才华,也不可能连作四十多首诗,后来他干脆抄一些前朝冷门的诗词。

一直写到手腕酸疼,这才结束。

翻看了一遍厚厚一沓诗词,秦掌柜心头叫苦不迭。

作为生意人,他岂能不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一下子出现四十六份诗词,价格只怕还会往下跌,能卖个三千余贯,已经不错了。

不过总比没有要好。

念及此处,秦掌柜故意问道:“侯爷,前几日的账清了,您今晚儿还住么?”

赵佶还有脸继续住下去,冷哼一声站起身。

见赵楷还坐在那儿品茶,赵佶气不打一处来,呵斥道:“还傻愣着干甚,走!”

“哦哦。”

赵楷这才放下茶盏,起身与赵佶离去。

出了遇仙楼,看着满街灯火,赵楷面露茫然之色。

这偌大的东京城,竟无他们安身之处。

赵楷问道:“父亲,眼下该如何?”

“先弄些钱,找个地方落脚。”

赵佶没好气地说道。

以前这个儿子,怎么看怎么喜欢,一众子女中最是像自己,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如今再看,却是个十足的废物。

整日好吃懒做,一事无成。

父子两兜兜转转,找到一间书坊,迈步走进去。

这东京城的书坊,他基本都跑了一遍,掌柜的都认识他。

见他来了,掌柜不咸不淡的迎上来:“侯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见状,赵佶心里咯噔一下,问道:“可收字画?”

掌柜答道:“收,米沛、黄庭坚、三苏字画有多少要多少。”

“本候的呢?”

赵佶又问。

掌柜摇摇头:“不收了。”

赵佶面色难看:“为何?”

掌柜苦笑一声:“侯爷,非是俺不识好歹,实在是近些日子,侯爷您的字画太多了,各大书坊都有,如今实在是卖不动。前几日收的三幅画,还在店里挂着呢。”

“打扰了。”

赵佶说罢,转头离去。

出了书坊,他不死心,又接连寻了几间书坊,结果无一例外,都不收他的字画了。

字画这东西,本来就不是刚需,且价格浮动极大。

商人是不会做亏本买卖,所以在店里赵佶的字画卖掉之前,他们不会再收。

眼下收得越多,他们亏的越多。

“遭了。”

再度被拒绝,赵佶父子失魂落魄的出了书坊。

夜幕下,繁华的东京城中,赵佶父子如同丧家之犬,漫无目的的在街道上游荡。

……

……

刑场位于杭州城城南的一条巷子,紧挨着巷子的,是一片鱼货市场。

每日,都有渔民将捕来的渔获,在此售卖。

常年累月之下,整条巷子都弥漫着一股鱼腥味。

但在三日前,鱼腥味却被浓郁的血腥味掩盖。

会稽四姓的族人被押送到杭州城,开始挨个砍头。

起初还有百姓前来看热闹,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没有百姓再来了。

实在是杀的太多了。

刽子手的鬼头大刀,都砍坏了七八柄。一车车无头尸体,不断被运出城,运到乱葬岗掩埋。

这边杀的人头滚滚,效果格外显着,那些回到老家的世家家主们,纷纷将田地捐献给当地官府。

十日时间匆匆而过,这段时间韩桢也并未闲着。

先是去水师大营犒赏慰问了一番水师将士,随后便带着江素衣三女,在周边乡村巡视。

她们说的不错,两浙路乡间的宗族力量,比之江南更甚。

且淫祠众多,五花八门。

想要彻底清理这些民间淫祠,需得花大力气才行。

这一日,谢鼎领着随行补官,迈步走进行宫。

补官双手抱着高高一摞文书。

“臣见过陛下。”

走进大殿,谢鼎躬身见礼。

韩桢问道:“谢卿所来何事?”

谢鼎答道:“启禀陛下,这段时日南方世家大族,纷纷上缴名下田产,各地官府也已丈量清点,请陛下过目。”

瞥了眼厚厚一摞的账目,韩桢吩咐道:“谢卿直接说罢。”

谢鼎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此番共计捐献田地五百八十六万亩,其中上田一百八十八万亩,中田二百三十六万亩,下田……,此外在清点田地之时,各地官员查处了不少地主士绅名下的隐田,共计十三万六千亩。”

这年头,田也分等级。

而等级,与产量直接挂钩,不过每个地区因气候环境不同,对田地等级划分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比如两浙路,上田的标准就比北地要高的多,无灾无害之年,按早稻、晚稻、冬麦一年三熟来算,上田的标准年产二石六斗。

啧!

听到这个数字,韩桢不由暗自咋舌。

将近六百万亩的田地啊,所产粮食,足以养活麾下二十余万大军。

不愧是两浙路,到底富庶。

北宋能撑到现在,多亏了两浙、江南、蜀中这三处地方。

韩桢吩咐道:“老规矩,着令各地官府招募逃户,无息借贷种子、农具、耕牛等,所得田地租赁给逃户以及无地百姓,以七年为期,七年内不得售卖田地,违者按罪论处。”

对于这些田地如何处理,韩桢经验丰富。

早在山东之时,就有一套流程,到了如今已经相当成熟了。

“至于查处的隐田,勒令地主士绅补交田赋,欠了多少,一文不少的全部补上。”

“臣领命!”

谢鼎应道。

韩桢继续说道:“内阁拟旨,往后就以三千亩为红线,购买田地者,官府需查验名下田产,若达到三千亩,便不准再购买田地,违者罚田价百倍。”

赵宋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韩桢自然不会放任不管。

三千亩,并非一拍脑门决定,而是经过计算得来的结果。

根据实行摊丁入亩后的田赋,三千亩是一个分界线,超过三千亩,哪怕是丰年,也会赔钱。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