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廷议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二百一十六章 廷议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正月二十日,赵柽终于将所有奏章赶在开工前批阅完毕,次日李纲等一干宰执请求进攻觐见,他知道这是上班前的碰头会,大家通通气,以便在朝会上一问三不知,也是探听官家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意见,好早作准备。赵柽准了,请他们到文德殿议事。

“陛下,昨年皇后诞下龙子,贵妃添了公主,又收复幽燕大败金军,今岁还是陛下登基五载大庆之年,应是普天同庆,臣以为应开恩科,让天下士子同沐皇恩!”众人施礼完毕,赵柽赐了坐,李纲首先起身奏道。

“嗯,我朝以多年未开科举了吧?”赵柽明知故问道,他为了消耗历年积存下来的候补官员,也是为了给那些总是喜欢对自己评头论足、鸡蛋里挑骨头的士人们一个教训,登基后就没开过一次科举,年年有人提他次次驳回。

“是的,陛下!”李纲说道,“自靖康三年后金军犯境,道路不通,京城危机便停了科举已有六年了!”

“陛下,国子监三舍学子也有结业多年的,却无法授官,只能务闲在野或是流连于京城学堂,长此以往即浪费了其所学,也让国家失去贤才,日久生怨反而不美啊!”国子监祭酒胡安国也说道。

“那就是了,只是现下吏部还有多少候补官员,若是尚多可迟些再开科,免得又出现冗官之害!”赵柽点头说道,这个理由他用了多年,百试不爽。谁让你们大家都认为冗官是大宋顽疾难以清理,那我就耗。非得将历年积沉通过自然减员消耗完毕,旧的不走。新的不上。

“陛下,这几年经过清理整顿,官员致仕、罢职、免官者甚众,臣等自中举而为授官及待补官员中择优任用补充空缺,但是数年未开科举,朝中官员已有青黄不交之势,以致新收的燕京路、大定路无法及时派遣官员治理!”吏部尚书陈公辅听官家问起,赶忙答道。

“好,冗官之弊能得以疏解全赖诸位之功啊。朕定会重赏各位臣工的!”赵柽笑着说道,这几个人真该赏,把成千上万的官员都给下了岗的省下多少钱,把零头赏给他们都是一笔巨款。

“臣等不敢当!”大家齐齐施礼道,心中都是苦涩,大主意是皇帝拿的,他们都成了挡枪的,连续多年不肯开科,天下士子们不敢骂皇帝。将气都撒到他们身上,说他们蛊惑皇帝打压士人,停止科举耽误了天下读书人,可不论从哪里说他们也是读书人。成功的士人,天地良心怎么去戕害自己的‘同学’们。

“诸位臣工过谦了,既然大家都以为可以开科。那朕就准了,着礼部和吏部办理!”赵柽沉吟片刻说道。他也知道久不开科对那些寒窗苦读多年的读书人们不公,也会造成政府中的人才断代。那时谁替自己干活儿。再有堵死了他们晋身的渠道,逼急了不知道要惹出什么事情了。后世无论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还是改革者康有为与孙中山,都是在传统的晋升之路堵死后才会寻求新的方向,这都是‘前车’之鉴啊!

“陛下,科考定于何时为好?”殿上的人原想还得费一番口舌,没想到皇帝这么轻易的就准了,当然是十分高兴,李纲又急忙问道,他担心皇帝反悔,还是先初步拟出个章程来的好。

“现在一月将尽,日子紧了,边远地方的士子怕难以得知消息,便于四月举行乡试,七月省试,八月殿试如何?”赵柽想了下说道,按照现在的交通状况和驿站覆盖的范围应该能传到国内的每个角落,也足够士子们路途所需时间。

“也好,我们即可拟出章程,派员分赴地方督促,再请陛下定夺!”礼部尚书杨时说道,皇帝定的时间与过去秋季省试,春季殿试的惯例有违,但是如今已经顾不得那么许多,时间紧点就紧点吧,总好过没有。接下来君臣一番讨论后拿出了初步意见,确定了科考的范围和取士人数等事项。

议定了开科的事情,工部尚书司马朴奏请清理汴河淤积的泥沙,以保证漕运和防止水患。赵柽详细问了,提出不仅要治理汴河,还有组织力量疏浚黄河,修整堤防,以备水患。他了解汴梁这地方因水而生,又因水而灭,后世的考古发现开封城摞城竟有六层之多,皆是被水淹没后重建的。

黄河一直威胁着中原的广大地区,宋朝是几次改道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最终改变了入海口。而宋朝开国后,为了防范契丹骑兵南下,在河北沿边利用淀泊并挖河渠,曲曲折折形成一条长约千里,各地宽窄不一的水田交错地带,达到“利在蓄水,以限戎马”,因而农业生产效果不大。

王安石变法时又设置“淤田司”,专门从事引浊放淤,涉及河流有黄河、汴河、汾河、滹沱河等,地区广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对肥田和改良盐碱地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没有全面规划,单纯追求统治阶级的利益,任意决河放水,有时反而造成水害。现在收复燕云,防御态势大为改观,也到了重新整治的时候。

甚至赵柽想想后世为了解决京津冀地区缺水的情况,不得不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搞南水北调,若是自己将黄河治理好,让黄河扎根河北,岂不也造福于后世了,这比起征战天下可有意义的多了,因此力主将治黄也提上了日程。随后,赵柽又要求工部主持修筑开封至河北、燕京、直到大定府的大路,因为他深知将来大宋必以金国还有决战,一条畅通的大路对于传递消息,调兵遣将,运输物资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陛下,原和议副使秦桧被缉拿回京已经数月,如何处置还请陛下示下!”御史中丞陈过廷又请示道,这秦桧叛国一案是皇帝钦定的,他们不敢擅自处置,一直拖到了现在。

“其所涉及叛国之事御史台是否已经查清?”赵柽皱了下眉问道,似乎十分厌恶,连名字也不愿提到。

“禀陛下,臣会合刑部和大理寺三堂会审,查明秦桧是受金国国相宗翰之命归宋,意阻止陛下北伐,以三镇赎回辽王,并向金提供我大宋情报。其对在河北与金和议中和金使多次接触,向他们泄露了涉及和谈机密的所为供认不讳!”陈过廷禀告道。

“即已认定,何需再议!”赵柽面带愠色地说道,似乎十分不耐烦。

“陛下,秦桧乃是前朝御史中丞,位居宰执,若明正典刑,恐有违祖制,臣等不敢擅断!”陈过廷也算官家身边的老人了,知道皇帝内心恼火,虽不明原因,但还是说了实话。

“那诸位有何高见?”赵柽扫了眼殿中的众人问道。

“陛下,臣以为秦桧曾在女真犯境之时曾仗义执言力主抗金,可见其德,至于被虏后丧节,也许是迫于形势,所以臣以其虽罪该处死,但情有可谅,将其罢官驱逐出京以示惩处,亦显陛下宽大为怀!”胡安国先说道。

“臣以为胡大人所言极是,秦桧虽失节,可其在朝野甚有影响,而大宋随辽王北行官员未归者甚重,如施之刀斧,恐北行者知晓惊惧不敢南归!”杨时也附议道。

“是啊,秦桧在庭审时也知自己罪恶,臣观其良知未泯,尚有悔过之心,而其在狱中也多次上书悔罪,臣以为可留其性命!”刑部上书张孝纯道。

“臣以为应严惩秦桧,其行涉及叛国,乃是十恶不赦之罪,如不明正典刑,岂不让天下忠义之士寒心!”侍御史陈东站出来说道。

“若不是陛下识破秦桧面目,其所为必会祸及北伐,不杀不足以赎其罪!”兵部尚书张叔夜说道,他是靖康之难亲历者,朝中不乏有背主变节之徒陷国家于危难之中,杀了正好免除后患。

“李相,你如何看?”殿中诸人围绕着杀与不杀争论不休,各有各的道理,赵柽看李纲一直沉默不语,便问道。

“臣以为事关重大,还请陛下定夺!”李纲因为当年力主处死张邦昌曾遭到群臣围攻,指责其开了斩杀朝臣的恶例,所以他学乖了,将皮球踢给了皇帝。

“背君叛国,罪不容赦!”赵柽见李纲不肯表态也不再追问冷冷地言道,其实秦桧在他心里早就是个死人了,他深知像其这种小人生存能力极强,只要不死就会想方设法的复出,若是哪天一不留神让他翻了天必遗祸无穷,不如杀了永绝后患!

虽有人觉得秦桧还算是个人才,留下还有用,但是皇帝金口玉言,一锤定音,众人也不再议,只能暗叹秦桧命运不济,碰上了眼里不揉沙子的皇帝,也怪他愚笨看不清形势,现在金国连番战败,必会再次求和,北行之人南归有望,再坚持一下就能等到风光归国,何苦当贼…(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