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夏圣

作者:南山跑马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08章 朝廷争论

书名:夏圣 作者:南山跑马 字数:0 更新时间:07-10 15:39

京都与雍冀两州之地,在一夜之间突然传出一种言论,有关镇国公为何要隐瞒陛下,私收暗子为己所用是另有原因。而这个原因却牵扯极大,甚至牵扯出一位已经亡故多年的开国功臣。

让韩万钧被陛下撤去一切职务的暗子萧泰,真实的身份竟然是已故国公,齐国公,萧长风的后人,而萧长风乃是和韩百胜一样是先皇开国之时追随的功臣,曾为文官之首,与韩百胜一同辅佐先皇登基,建立大夏王朝。大夏王朝自开国之后,一共只有三位国公,其中韩百胜功劳最大,被封为镇国公,而其余的两位国公,其中之一就是萧长风,被封为齐国公。只是他在后来,因为涉及一场朝堂党争,涉嫌谋逆,被罢免了一切官职,最终郁郁而终,而他的子嗣却也在一夜之间被人清洗,以至于萧家一族都被人所诛灭,并无后人留下。齐国公的封号也就此断绝。

还有一位楚国公,也是与韩万钧一样的沙场名将,名为秦帅,只是此人在最后一场战役时,为了破局,以自身为诱饵,最终战死沙场,是死后被追封的谥号。同样没有子嗣继承,已经消失在了大夏王朝,唯独留下了韩百胜的镇国公一位,传承到了韩万钧的身上,一直到如今。

而就在今日一早,大街小巷之中,却传出不少言论,说镇国公之所以宁可认下欺君之罪,也不透露萧家的情况,真实目的就是为了遮掩萧泰乃是萧长风后人之事,为已故的齐国公护佑子嗣后代,不惜自己背负欺君罪名。卸任一切职务。

而这个言论一经出现,立刻在整个京都甚至是大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管是已故国公子嗣的事情,还是镇国公的所作所为,都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毕竟韩万钧被罢官不久,上一件事情的风波尚未退去,这件事的出现,也成了此事的延续。

朝堂之上,皇帝的脸色淡漠,他看着下方沉默不语的衮衮诸公,突然来了无名邪火,怒声道:

“说话啊,今日怎么都成了哑巴了,没人开口?”

下方众人都是低头不语,皇帝气笑了,他冷笑一声道:

“外面的言论,诸位也都该听到了吧,你们就没什么想说的?”

台下众人互相对视,最终,依旧是严崇杰率先走出来,抱着笏板,沉声道:

“陛下,有关外界言论一事,臣以为,目前只是风闻言事,并未有什么实证,民间谣言一向众多,不足以取信。”

他身后的一位户部侍郎也站了出来,缓缓道:

“臣附议,严尚书所言极是,有关外界的说法,不过都是一些道听途说,并无实证可以证明,而且镇国公刚刚撤去官职要务,外界就有了新的传闻,此事颇有蹊跷,还需认真查实。”

其余又有一些大臣纷纷附议,侯君孝却突然站了出来,沉声道:

“臣不敢苟同,最近朝堂之上事情频出,每次事情发生,都有风闻言事的嫌疑,但最后却都变成了不争的事实,而此次事情又是如此,臣以为,一个小小的商贾竟然胆敢牵扯出一位已故国公,如果此事真的是有心人编排,那就有霍乱朝堂之嫌,其心可诛,自然不能放任不管,但所谓天下没有空穴来风之事,事出必有因,故而,此事万一是真的,那镇国公此举,便有情可原,还牵扯曾经开工功臣一事,更不可大意,务必彻查清楚才对。也好安抚天下民心。”

皇帝沉声道:

“如果此事查出,确有其事,那又该如何?”

侯君孝沉声道:

“臣认为,如果此事查出为真,自当为镇国公洗刷冤屈,官复原职,也好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给边军将士一个交代。”

皇帝冷声道:

“那你的意思,岂不是说朕上次错了!”

吏部尚书张贞唤也出列道:

“臣有不同看法,侯将军所言大谬,陛下,先不说此事尚且难以定论是真是假,即便退一万步说,此事为真,也不该撤销对镇国公的处罚,镇国公所犯之事,乃是欺君罔上,他隐瞒萧泰为暗子身份乃是事实,即便对方是国公之子,他也不该隐瞒不报,故而,即便真的如侯君孝所说,对镇国公的降罪也并无任何问题。甚至,隐瞒国公后人,比隐瞒一位暗子的罪责更大。”

皇帝终于脸色缓和了一点,但眉宇间依旧没有舒展,因为他知晓此事并没有结束,反而只是一个开始,他的目光落在桌面上的一堆红色奏折上,目光闪烁了几分。

张贞唤的话立刻引起了一些人的响应,侯君孝却冷声道:

“此话不对,在场的诸位应该都清楚,齐国公萧长风,乃是跟随先帝开国的老臣,立下过汗马功劳,最后却因为弹劾贪官,陷入党争之中,被对手构陷,罢免了官职,最后府中郁郁而终,而在他死后,后人子嗣也遭到了他人的袭杀,至今为止都是一桩悬案,如果萧泰真的是他的后人,又怎么敢轻易暴露身份,说句不客气的话,或许对萧家出手的人,就在我们中间也说不定。镇国公为了保护功臣之后,不得已选择的隐瞒,情有可原,如何能够一概而论?”

他身后的一群武将也都纷纷响应,先前镇国公自请罢官,他们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现在终于找到了反击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朝堂上又是一片喧闹之声,武将与文官之间相互攻击,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默默看着眼前的这一切,而同样如此的,就是坐在下方的杨邺了。

皇帝等到诸公吵了好一阵后,才示意太监让众人安静,随后他轻轻敲了敲案几,沉声道:

“你们都说完了?”

皇帝目光缓缓从众人身上扫过,随后缓缓说道:

“那朕也说两句,我眼前的这堆奏折,都是今日一早送上来的,全都是各州府道的加急奏折,你们猜猜,这些奏折里都说了些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应答此话,皇帝冷哼一声道:

“朕告诉你们,这里面全部都是为镇国公请愿的折子。雍州,冀州,梁州,二十四府的各地将领,几乎全部都上了折子,不仅如此,琅琊王家的家主,蜀中刘家的家主,这些个曾经先皇的老臣也都纷纷上书,理由都是一样的,让朕重定此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06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