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烽烟四起:逐鹿天下

作者:常太禹01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二章 荆莫融合

书名:烽烟四起:逐鹿天下 作者:常太禹01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礼部的二把手孟华此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君上,要想让莫国的百姓真正融入我大荆,开办教育是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向莫国的百姓宣扬我大荆的文化和律法,让他们了解我大荆的制度和理念,从而增强他们对我大荆的认同感。”

张邺问道:“孟爱卿,那这教育该如何开展呢?”

这个孟华原先作为礼部代尚书也算中规中矩,尤其对于教书育人这块颇有建树。

而且,孟华对于张邺的科举取士和思想教育这块非常用心。

孟华说道:“君上,我们可以在莫国各地设立学校,选拔优秀的教师,教授莫国的百姓读书识字。

同时,编写适合他们的教材,将大荆的历史、文化、律法等内容融入其中,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接受我大荆的思想。”

御史大夫崔钰补充道:“君上,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宣传活动。

比如组织文人墨客,到各地去宣讲大荆的律法和政策,让更多的百姓了解我们的意图。”

张邺欣然采纳:“太好了,就按两位爱卿说的办。教育乃国之根本,我们要通过教育,培养出一批对我大荆忠心耿耿的人才。”

在讨论完农业、工商、基建和教育等问题后,兵部尚书李轩再次出列,说道:“君上,还有一事需要商议。那便是投降来的莫国将士与士兵的安置问题。”

张邺看向李轩,问道:“李尚书有何良策?”

李轩说道:“君上,这些莫国的将士和士兵,如今已归降我大荆。我们不能将他们视为敌人,而应该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心为我大荆效力。”

刑部尚书纪敏担忧地说道:“李尚书,你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这些莫国的将士和士兵,毕竟曾经与我大荆为敌。

若是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万一他们心怀不轨,恐会对我大荆造成威胁。”

李轩解释道:“纪尚书不必过于担心。

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思想重塑,尤其是推行‘百姓子弟兵’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如今他们是我的大荆的士兵,要为我大荆的百姓而战。”

张邺拍板道:“李尚书的提议很不错。我们要给予这些莫国将士和士兵平等的待遇,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

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要让他们牢记于心,真正做到为我大荆的百姓服务。”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荆国的新政终于确定了下来。

在还田于百姓的政策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

有些乡绅贵族不愿意交出土地,还组织了一些百姓进行抗议。

丞相白驹异白老亲自前往那些地方,与乡绅贵族们进行谈判。

白老对他们说道:“诸位,我大荆如今推行的还田政策,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你们都是聪明人,应该明白,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你们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若是一味地抵制,只会两败俱伤。”

一位乡绅反驳道:“白丞相,这土地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如今要我们交出去,我们怎么向祖宗交代?”

白老耐心地解释道:“阁下,如今莫国已纳入我大荆的版图。这土地不仅仅是你们祖宗传下来的,更是属于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还田于百姓,是顺应民心之举。而且,君上对于认可我大荆的士大夫和乡绅,会给予优待和重用。

你们若是积极配合,日后必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经过白老的一番劝说,一些乡绅贵族开始动摇。

他们看到朝廷的决心,也意识到反抗并没有好的结果。

于是,陆续有一些乡绅交出了土地。

在鼓励工商方面,降低税赋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来莫国经商。

各地的商业区域逐渐繁荣起来,市场一片热闹景象。

汪宇带着官员们巡视市场,一位商人感激地说道:“多谢大人,如今这税赋降低了,我们做生意也轻松了许多。这市场也越来越规范,我们做生意也更放心了。”

汪宇笑着说道:“这都是君上的恩泽。你们放心做生意,只要遵守法律法规,朝廷一定会支持你们。”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商子衍组织了大量的工匠和民夫,开始修建道路和桥梁。

虽然工程艰巨,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逐渐延伸开来,一座座坚固的桥梁横跨江河。

商子衍站在工地上,对着工匠们喊道:“大家加把劲,等这些道路和桥梁修好了,咱们莫国的交通就方便了,经济也会越来越好。”

工匠们纷纷响应:“大人放心吧,我们一定努力干活。”

在教育方面,孟华组织了一批优秀的先生,前往莫国各地设立学校。

让莫国平民百姓的孩子们有机会走进书堂,开始学习读书识字。

一位先生在课堂上讲解着大荆的历史和文化,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孟华来到学校视察,看到这一幕,欣慰地说道:“好啊,只要孩子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将来他们就会成为我大荆的栋梁之材。”

对于莫国将士和士兵的思想重塑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李轩亲自给他们讲解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一位莫国士兵感慨地说道:“以前我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打仗,现在才明白,原来当兵是为了百姓。

大荆的君上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一定要好好效力。”

然而,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

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贪污腐败的现象。

有些官员利用职权,侵吞还田的款项,或者在工商税收中中饱私囊。

御史大夫崔钰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怒。

他向张邺奏报:“君上,如今新政推行,却有一些官员不顾国家利益,贪污腐败。这种行为若不严惩,必将败坏我大荆的风气。”

张邺下令彻查此事,一旦查实,严惩不贷。

崔钰带领御史们四处调查,很快就揪出了一些贪污腐败的官员。这些人被依法处置,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同时,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国家嫉妒荆国的发展,故意设置贸易壁垒,阻碍荆国的商品流通。

尤其昌国,戒备之心尤为明显。

不过,到是与寒国的贸易来往反而更加密切,甚至都开辟了绕道中州的路线。

汪宇向张邺汇报:“君上,如今我们在贸易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些国家故意刁难我们,尤其昌国,不仅提高关税,还限制我们的商品进入他们的国家。”

张邺沉思片刻,说道:“汪爱卿,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你派人与那些国家进行谈判,表明我们的立场。

同时,我们要开拓其他的贸易渠道,不能仅仅依赖这几个国家。”

汪宇领命而去,积极组织人员与那些国家进行谈判,并努力寻找新的贸易伙伴。

在教育方面,也遇到了一些阻力。

有些保守的势力认为,开办学校会扰乱传统的秩序,不应该让女人读书识字。

多数人上书张邺,他们却不知真正要推行的正是张邺。

身为君上的代言人,孟华总能坚决反驳:“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女人也是人,她们也有权利接受教育。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我大荆才会人才辈出。”

又加上君上张邺的支持:“孟爱卿说得对。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束缚,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那些反对的人,慢慢地就都被说服和引导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96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