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270章 商人才是最敏锐的!

第271章 卷三 商人才是最敏锐的!

对于李承乾而言,他最怕的就是大家开始松懈下来。

这对于大明王廷来说,太过于危险。

所以,他一手策划了这一次的冲突,就是为了士族能出手禁绝粮食的出口。

很好,士族那些人,是真的配合。

就在这时,王德全派回来的人也终于到了。

他是快马狂奔,一路上换马不换人,这才紧赶慢赶的回到了日月山。

当然,比起大唐朝廷,他还是慢了些许,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如今的大明王廷还有着诸多的不足。

“殿下,王掌柜的信使到了,就在大帐之外。”刘三进来说道。

李承乾当即点头让他将人带进来。

人是带进来了,可这人,却是抬进来的。

信使正要起身施礼,李承乾一摆手,道:“不用多礼,把王掌柜的信交由我,你且下去好好休息。”

看得出来,这家伙定然是马不停蹄的从长安赶回来,已经累瘫了。

信使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交由刘三后,看着刘三将信交给了李承乾,这才松了口气。

“送他去巢医正那里,好好调养一番。”李承乾说道。

说着,李承乾打开了王德全的信。

说实话,不用看他都能猜到大致的内容。

只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些士族居然一把火烧了百万石粮食!

这是他没想到的。

“殿下,王掌柜信里都说了啥?”李勤俭问道。

其实大家都猜到了一些,无外乎就是跟这次大唐禁止粮食出境有关,否则王德全不会这么着急忙慌的送信回来。

李承乾把信丢过去,说道:“自己看吧。”

他在看到信后,就已经断定了百万石粮食被毁之一炬就是士族搞的鬼。

其目的,就是向他反击,只是他也没想到,这一次士族倒是舍得下本钱。

“这……大唐的担忧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看完信后,李勤俭说道。

其余人也是点了点头。

李承乾笑道:“你确定看明白了?”

“啊?”李勤俭一愣,又把信拿回来看了一遍,“没什么疏忽啊,天灾难测,大唐此举站在大唐的立场上,没问题啊。”

摇了摇头,李承乾说道:“亏你还和士族斗了这么多年,伱就没看出这场大火有些蹊跷?

几天之内,各地粮食入京,结果当晚就起了大火?有没有这么巧?”

众人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火能有啥蹊跷?

“殿下的意思,莫不是说这场大火的目的就是为了禁止粮食出境?”李勤俭反应了过来,说道。

普西偌不敢置信地说道:“不会吧,那可是百万石粮食,真要吃的话,够我大明王廷吃一年多的,省着点儿,两年也不是问题……有了这百万石粮食,我大明王廷至少两年不用为粮食担忧。

与其一把火烧了,禁止粮食出境,还不如直接卖我们好了,熬过了这两年,我们也未必还需要大唐的粮食。

以往,我只听说吐蕃会这么糟践粮食,啥时候大唐也开始这么糟践粮食了?”

他是不敢相信的,那可是粮食啊,一把大火说烧就烧了,这得多缺心眼?都跟吐蕃那些缺心眼有得一拼了。

“难道是因为纸张?”一直没说话的王玄策终于开口了,“所以士族在警告我们?”

听他这么一说,萧钺这些汉人瞬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当即捶着桌子说道:“这些该死的士族,是真的狠!这可是粮食啊,百万石粮食,说烧就烧了,这是多少人辛辛苦苦一年的劳作才有的收成!”

他自从上任了德阳令之后,也有了几分忧国忧民的神色,闻言那叫一个气愤。

其余人也渐渐回过味了。

对于大唐的士族,他们还是有所了解的。

之前就是那些家伙,不允许开榷场,到现在,榷场都还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地方。

李承乾却是笑道:“人家这是告诉我们,粮食,他们有,可人家就是烧了,都不卖我们!”

对于他来说,这把火是人为的也好,是意外也罢,反正他就是把屎盆子扣在士族头上了,至于证据,他需要什么证据?

他又不是大唐的官员,需要证据干嘛?只要他能自圆其说便可。

这一瞬间,众人瞬间怒了。

而这,也是李承乾的目的,闲来无事,给你们树立一个敌人也好。

仇恨有些时候能冲昏头脑,但利用好了,也是一种动力。

“那我们不能干看着啊,既然他们都出手了,咱们也得有所反应才是。”萧钺说道。

年轻人嘛,最是容易冲动。

李承乾却是不紧不慢地说道:“不急,既然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儿,现在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他们不是吃定了我们离了他们的粮食就没了活路么?

现在,最好的反击就是让他们看看,没了他们的粮食,我们依然活的好好的。”

敌人树立了,立场摆正了,目标也有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这也是李承乾最在意的一个环节。

“普尚书,如今户部存粮有多少。”李承乾问道。

普西偌说道:“如今户部存粮还有十五万石,长明粮铺余粮尚且还有三万石。”

“其余粮铺呢?”李承乾问道,“既然他们的粮食都进来了,那就是我大明王廷的,这个也得算上。”

“日月山这边,所有粮铺加起来,应该还有个五万石粮食左右。”李勤俭说道,对于这个,他要清楚一些。

萧钺也跟着说道:“德阳城也还有两万石粮食。”

闻言,李承乾笑道:“这么算起来的话,我们目前还有二十五万石粮食,倒也能支撑一段时间。”

“殿下,你忘了,迎亲的队伍马上就要回来了,陪嫁里面可是还有十三万石粮食的。”高纯行贱兮兮地说道,“虽然说大唐禁绝了粮食出口,可这和亲的嫁妆,他总不能拦吧?”

李承乾一听这话,顿时一拍桌子:“他敢!若是连这陪嫁的粮食都给本王禁了,那他们的送亲队伍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

这事儿,他是真干得出来,众人闻言,也是一笑。

这么一算的话,他们还有将近四十万石粮食,好像勉强也能支撑一段时间。

“那接下来,户部针对大唐的贸易,是不是要停一停?”普西偌说道,“既然他们禁绝粮食出境,我们是否要禁绝纸张出境?”

李承乾笑了:“你真要这么干了,那就正中那些士族的下怀,他们就是想我们这么干!”

“那我们怎么办?”普西偌问道,虽然他是户部尚书,但对商业一道,着实没有什么建树。

“谁跟钱有仇啊?”李承乾说道,“卖啊,继续卖,卖得越多,他们越头疼。”

王玄策点了点头:“这倒是,微臣以前求学的时候,当真是一纸难求,当初要是有这种廉价的纸张,微臣又何至于……”

剩下的话他没说,当初他可就是为了求学屈身于杨家,可也正是因为屈身于杨家,他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

萧钺道:“对,咱就不鸟他们,什么玩意儿,我就不信了,拿着钱还买不到粮食了。大唐虽然富庶不假,但天下这么多国家,难不成都是靠大唐粮食活下来的?”

“还别说,赚着他们的钱,再从其他地方买粮食,估计那些老头要气死。”高纯行也是笑道。

契苾何力更是笑道:“大不了,末将带着大军出去抢就是,如今大明王廷控弦之士已达三万,真要到了大明王廷危急存亡的时候,临时招募,也能凑个将近十万的大军,了不起末将带着大军就食于敌。”

“最近日月山来了不少吐蕃和西域的商人,他们对我大明王廷的一些物什也是相当感兴趣,微臣回头就去接触接触。”李勤俭也说道。

一瞬间,大帐的氛围顿时又轻松了下来。

普西偌和伊原锡又有了当初日月山一穷二白之时的那种感觉。

很玄妙,但很舒坦。

抛弃了退路,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儿。

对于众人的这种反应,李承乾很满意。

这才是他想看到的。

“既如此,大家就去忙。”李承乾笑道,“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实在是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本王就依契苾将军所言,带着大明王廷数十万人,见谁不顺眼就抢谁,总归还是有个活路的。

数十万饿死鬼,不管谁见了,估计都得慌!”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当然,他们都清楚,李承乾是不会这么干的。

跟了李承乾这么久,李承乾是个什么人他们还是知道的。

不管遇到怎样的麻烦,他好似都有迎刃而解的办法。

这就是李承乾带给他们的信心。

之前众人只是觉得,如今有了大唐作为后盾,他们都有了一条退路。

现在,大唐这面后盾靠不住了,虽然有些惋惜,但也并没有绝望。

这算啥?在场的,几乎都是当初跟着李承乾从无到有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用李承乾的话来说,什么样的困境咱没遇到过?

怕他作甚?

众人散去后,李承乾却是笑了。

挺好,这样的氛围,才是真正成就王图霸业的氛围。

至于什么退路,滚他娘的蛋。

要什么退路?有退路的人,都舍不得拼命。

到了下午的时候,刘三又来了。

“殿下,慕容孝隽的使者来了,一同来的还有九十九名亲兵。”

一听他这话,李承乾笑了。

之前和李勤俭等人商议的事儿,成了。

“这事儿让王玄策去处理,不要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都让本王来处理。”李承乾摆了摆手,就给打发了。

刘三闻言,当即又离开了。

如今大明王廷说到底,还是没有步入正轨,否则的确不需要什么事儿都让李承乾亲力亲为。

官员虽然安排了一些,但大家终究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经验还是欠缺的。

而在日月山外城,各家的掌柜正聚在长明酒楼喝酒。

众人的情绪都不高。

长安那边禁绝粮食出境,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小。

“说说吧,该怎么整?”长孙家的问道。

程正昊摇了摇头,说道:“能怎么整?朝廷不允许粮食出境,我们能怎么着?”

众人闻言,又是摇头。

“关键是,没有了粮食,长明商行的那些物什还卖不卖?”有人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之前,长明商行和他们的交易都是直接以粮食结算,这下没了粮食,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有人问道:“你们去问过么?”

“问过了。”有人道,“商行的伙计说了,有粮食就发货,没粮食就等粮食到了再发货。哎,这朝廷究竟在想什么,大明王廷和大唐,有区别么?”

抱有这种想法的,可不单单是大明王廷的那些官员,其实,很多人都抱有这种想法。

“慎言!”不过,他这话一出口,马上就有人说道,“朝廷自有朝廷的顾虑,妄议朝政,可不是我等该做或者能做的。”

“可这一天要损失多少,你知道么!”那人当即不满道。

关键是,他们都是各家的掌柜,为家族赚钱,就是他们的职责。

而在另一个包厢,黄嵩这些泾阳系的商贾也聚在了一起。

他们不比那些大家族,家里的粮食发卖完了后,最近都是从大唐境内收购粮食运送过来的,这一下子粮食不准出境,让他们也为难了。

“这样一来,生意难做了。”有人说道。

“要不我们也回去吧,这大唐一禁绝粮食,大明王廷估计是要乱了。”

黄嵩却是不这么看,摇了摇头:“我一直计算着,就我们来了之后,前前后后至少有三十万石粮食进入了日月山,也就是说,哪怕大唐禁绝了粮食出境,可在短时间内,大明王廷还是不会出现粮食危机的。”

“那你是什么意思?”

黄嵩笑道:“你们不觉得这一次于我们而言是一个机会么?”

“机会?什么机会?”杨姓商人说道,他就是当初在泾阳出了李承乾宅子,就准备跑去崔家告发的那个家伙。

“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你们敢不敢,这次要是做成了,不单单能赚钱,可能还有些别的好处。”黄嵩说道。

有人不耐道:“你就直说你有啥想法好了。”

“我想拿着所有家当,去买粮!”黄嵩道,“而且,我听说日月山的钱庄有借贷业务,我也准备去试一下,筹集最多的钱,去买粮。”

众人一听,顿感这个家伙疯了,杨姓商人更是直接站了起来:“你想从大唐偷偷将粮食运过来?那要是被抓到了,搞不好就是个抄家灭族的重罪!”

“谁说去大唐买粮食了?”黄嵩没好气地说道,“我打算去吐谷浑,或者吐蕃,西突厥也行,当然,最好还是吐谷浑。”

“吐谷浑有粮食卖你?”有人摇了摇头,“你想什么呢?大明王廷缺粮食,那是因为之前连年雪灾,吐谷浑就有粮食了?”

黄嵩道:“你是不是搞错了一个问题,吐谷浑没粮食的是那些穷人,那些达官贵族,你什么时候见他们没粮食?

泾阳前些年什么样子你不知道?你是饿了一顿肚子,还是有哪天家里揭不开锅了?

我们一介商贾尚且如此,那些吐谷浑的达官贵人家里难道没有点儿存粮?

你想什么呢?

不管是什么样的灾难,遭难的永远都是老百姓!达官贵族啥时候遭过灾?

而且,哪次遭了灾不是那些达官贵族有钱人,出来开设粥棚施粥的?”

这话很现实,但又很真实。

千百年来好像都是如此。

除了改朝换代或者被皇帝盯上了,那些达官贵人还真就没遭过灾。

一瞬间,众人愣住了。

这他妈好像是条路。

“我想过了。”黄嵩说道,“若是这一次我们能帮着大明王廷解决粮食危机,那么未来我们在大明王廷做生意,绝对有诸多便利。

想想李勤俭,想想王德全他们,他们昔日和我们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次机会,哪怕不足以让我们和他们一样,但也绝对能让我们在这大明王廷彻底立足。”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动心了。

正如黄嵩所言,这确实是一个机会。

“那要不我们去找找李勤俭?”有人说道。

商人啊,都他妈是人精!

他倒不是说要找李勤俭寻求什么便利,而是要通过李勤俭把他们的行为传到李承乾的耳朵里。

做好事不留名,那图个啥?

雪中送炭,不就是为了让你念我个好?

“先说好,这次虽然是个机会,但风险也不小,你们先想好,有哪些人准备跟我一起干。”黄嵩说道,“不强求,愿意干的就留下,不愿意干的,喝完这杯酒,咱好聚好散。”

说完,黄嵩便将酒杯给举了起来。

其余人也是立马起身,一饮而尽。

挺好,这一次,没一个人退缩的。

主要还是李勤俭他们那些近乎于榜样一样的存在立在那里,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如果能跨过那个阶层,哪怕是拼了命,他们都想试试!

这可是子孙后代都会受益的好事儿!

“既然大家都决定了,那就各自先去筹钱,我现在就去请李侍郎,晚上,还是这个地方,痛饮!”黄嵩见状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