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4章 第四斩

浮光三千里 第4章 第四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胥姜见他有意,便与他耐烦的说明画的来路,“此画乃小女经由蜀中一郡县所得,出自一户耕读之家,传了三代。可惜传到这一代,家中已无读书人,其主便想用它换得几钱,好买春耕的种粮。只是此画无章无印无落款,卖不出价,主人气恼之下就要一焚了之,幸好让小女遇上了,给买了下来。只是,来京城的路途遥远,因终日奔波辗转便未及裱画,使其受了潮,这才拿出来晒着去去潮气。过后再补色落章,上了裱便好看了。”

男子只点了点头便没再多问,随后着他又翻看了其它几幅字画,都是不甚满意的样子,最终,还是将目光落到了这幅画上。

“你这画卖么?”

这是有心要买了?胥姜心潮涌动,面上却一派淡然,沉稳答道:“自然是卖的。”

“多少钱?”

“不贵,只要一两银子。”

周围看热闹的人闻言,齐齐倒吸凉气,一两银子还叫不贵?就一张半新不旧,连落款都没有的画,就要价一两,这心可太黑了。

胥姜见男子不置可否,面色淡淡,以为他嫌价高,又补充道:“一两银子,包修复、裱褙,您是本肆第一位客人,算是优惠。”

众人心道:这还叫优惠?二十钱都嫌多了。

却不想男子竟点了头,“成交,不过我要看着你裱,裱坏了不要。”

胥姜莞尔一笑,“好。”

众人又是一阵吸气,这买卖就成了?

男子掏出两串钱,又问:“以二百钱为定,何时可裱?”

胥姜接过定钱,自店内拿出纸笔来写契书,一边写一边说道:“由于本肆酬业匆忙,器具不齐全,请先生容我准备准备,未时来监工装裱可好?”

“可以。”

“敢问先生贵姓?”

“免贵姓杜名回。”他盯着胥姜下笔,见她一手小楷写得端正秀丽,不由得点了点头。胥姜搁笔,将契书的墨轻轻吹干递给他,他接过之后揣进袖中,对她说了句“我未时再来”便转身离去了。

他一走,围观的人都炸开了。

“了不得,这什么画,值一两银子,连价都不还就买了?”

“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不就是画了一棵死树,一只癞蛤蟆还有一只鸟么?”

“这铺子还没开张呢,就挣了一两银子,运气可真好,遇着冤大头了。”

“谁叫人家是有钱人,一两银子算不得什么。”

胥姜笑而不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幅枯梅图,一两银子她反倒是贱卖了,若是裱上,补上藏章和落款,卖个四五两不成问题。只是今日遇到个识货的,又是她的第一个顾客,图个吉利才便宜卖了。再说那杜回衣着低调,却处处透着一股清贵,她先给个便宜,待日后养成熟客,也不愁挣不回来银子。

胥姜喜滋滋的将枯梅图小心卷起,又晒了会儿书,直到看新鲜和热闹的人都散得差不多了,才一一收起,关上门上街采买裱褙的器具去了。

这一上街,午时方归,回来也没歇口气,抱着东西来到了后院,开始生火熬浆,随后又将要用的尺、笔、裁刀、刷子等工具一一清理干净。等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才将一张平坦的案板支到门前大树下,将器具一一排开,等着客来。

未时,杜回踩着点来了,他一见这架势,板正的脸上露出一丝好奇。

“东西倒是齐备,就是不知道手艺几何。”

“儿手艺如何,先生稍后便知。”

见她胸有成竹,杜回便坐到了一旁的石凳上,然后冲她微微抬手,示意开始。

胥姜挽起袖子,开始染绢、修边、裁画、固色、刷浆,一套动作下来犹如行云流水,有条不紊。

此时她正在刷浆,只见其落刷沉稳,手稳得无一丝点钝,一层层的浆糊将画心与宣纸帖合,刷得轻薄而又均匀,杜回在一旁看着,竟觉得赏心悦目。此时日头毒辣却不直晒,反地热气将浆水烘干,也逼出了她的汗。

刷完浆,她松了口气,随后从店里搬出一个小香炉,填香点燃后,用一把绢扇将香烟轻轻扇向画卷。杜回嗅着绢扇送过来的风,品出一缕梅香,再细细嗅来,梅香中又夹杂着些许清凉之味。

胥姜才放下扇子,邀杜回过来检查。

“先生请看,若有不足,还请指正。”

杜回起身来到案前,伸手细细填摸。裱面没摸到一丝不平,画心也无一丝晕染。

好手艺!他暗自赞叹,不禁问道:“谁教你的裱褙手艺?”

胥姜谦虚答道:“从小便跟着夫子学,熟能生巧而已。”

“不骄不躁,倒是好性儿。”杜回从怀里掏出一块银子,对她说道:“这是一两半,连带着那二百钱都不用找了,你这画远不止这个价儿,待画干透上轴后,送到我府上。”

胥姜推辞道:“先生慷慨,只是此画还差些功夫,待裱成后送过去再给也不迟。”

杜回皱眉,“早晚都要给,推来挡去倒不利索了。”

胥姜无法,只好接过,“那便先谢过先生了。”

随后又记下其地址,邀请道:“我这书肆明日正式开张,您是我的第一位客人,今后若有看中的东西,必有优惠。”

杜回露出一抹笑容,“这才是爽利人,明日我再来,给你捧场。”

“那胥姜便恭候了。”

送走了杜回,胥姜只觉得浑身疲乏,她伸了伸腰,骨骼被拉得直‘咔咔’作响,手上许久不过活儿,倒有些吃不消了,看来人真的懒不得。

她自嘲的笑了笑,将画小心收回肆,压在一张案桌上,静置三五日,待干透过后再上轴。随后又将一应器具搬进屋,倒也不急着收,转身进了后院。

昨日的老荫茶还剩大半壶,置了一夜,味道不败反升,她舀了一大碗,咕噜噜喝了个见底,觉得通身都畅快了。

喝完茶,她小憩片刻,随后找出一刀熟宣,裁订成册,又包了封皮,做成一个简单的账簿,将今日的买卖入了帐。

这几日事多,先暂且这么用着,过两日待新的纸墨与雕版到了再新做一批出来,既可自用,又能售卖。

下午,许三和阿俫上门来,还带了不少东西。

“东家,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祝你明日开业大吉。”他将一些福纸、冷食、糕点一一放到柜台上,又道:“还有爆竹,明日一早我亲自来点,热闹热闹。”

“还有这个,刚摘的茱萸子。”阿俫将一大把红彤彤的茱萸递给胥姜,又指了指门外说:“外头还有两盆满开的菊花,放在门口的花架上了,好看得很呢。”

胥姜抱着茱萸走到门边,果然看到两盆开得泼辣的金丝菊,十分惹眼,不禁笑道:“大伙太破费了。”

“东家用不着客气,都是自己人,节庆串门再寻常不过了,曹叔说了,这新店开业,可不能冷清了,他明日也来。”

自己虽处异乡,人情却未冷落,胥姜大为感动,“好,大伙都来,我请大伙吃重阳酒。”

“哇,有酒吃,那我明日定要早早的来!”阿俫一听有酒吃,顿时两眼放光,就差没流下口水来。许三拍了拍他的脑袋,不禁笑骂一声,“吃货。”

说完,他瞅见书架的条案前胥姜还没来得及收拾的器具,好奇道:“东家,这是做什么用的?”

“用来裱褙。”胥姜寻了个笔筒将茱萸插了,放在进门右手方的书架上,又将裱褙的工具仔细收拢放好,才转身笑盈盈的与二人分享:“今日卖了一幅画。”

说着便将几人引去看画。

“有进账了?”许三看不出画的好坏,也不敢碰,只又惊又喜地恭贺道:“恭喜东家,贺喜东家,还没正式开业就有进账了,这可是好兆头!今后你这书肆,必定客似云来,财源滚滚!”

阿俫则是一脸钦佩,“东家,您也太厉害了,人家都说这铺子是块死地儿,您这还没开张呢,就给点活了!”

胥姜却道:“也多亏得你们,否则这书肆可没这么快开起来。”

三人相互吹捧了一番,又闲聊了几句,没待一会儿,阿俫和许三另外有事,便约好明朝再来后就告辞了。胥姜见天色还早,干脆牵了驴,又往西市去。

她铺子里缺的东西还有很多,有够忙活的。

开张这天,胥姜起了个大早。她沐浴焚香,换下一身素淡,着一身青黄,头上还簪了昨日阿俫送的茱萸,整个人立马透出几分鲜亮来。

许三等人也来得早,时辰还未到便在门后候着了,等胥姜一打开大门,就点了爆竹,炸耳的轰响伴随着众人的欢呼,将斩春书肆开张的消息,传达给了永和坊的每一户人家。

“祝东家开业大吉!”

“祝东家财源滚滚!”

“祝东家客如流水,川川不息!”

“祝东家财如晓日腾云起,利似春潮滚滚来!”

……

“多谢大家捧场。”在一声声吉祥话中,胥姜把裹了红绳的吉钱往外撒。

“抢吉钱了!”阿俫高喊几声冲在了最前头,闹得欢呼阵阵,连不少过路的人也被吸引了过来。

“诸位,本肆今日开业,若有买书卖书的、买画卖画的,或者需要文房四宝、刊印文章的,都欢迎光顾!”说着,她又连撒了好几把吉钱,引得众人开心哄抢。

“今日重阳,买书就送重阳糕,买字画就送菊花酒,多买多送。”

众人抢完吉钱多少会说几句吉祥话,有兴致或好奇的就进店去看,一时倒热闹。

“唉,别说,这书肆竟打理得不错,格局都跟以前不同了。”

“看着亮堂不少,不像从前开杂货铺那般混浊,你闻,还燃了松香呢。”

“这书看着也不少,就是咱们不识字,要不然也买两本回去看看。”

“也不知贵不贵。”

“书哪有不贵的?听说昨日胥掌柜当街卖了幅画,要一两银子呢。”

“什么?这么贵……”

胥姜听着客人们议论,脸上笑容不减,她心头有数,这些人不是真正买主,大多进来看热闹,逛个鲜。但即便只是逛个鲜,也并非无用,昨日阿俫送的茱萸还有好些,她一人一枝的送,即便买卖不成,也能讨个好,借由他们的嘴把名号打出去。

很快茱萸送完了,店里也冷清下来,只剩下许三、阿俫、曹木匠几人。

“东家,这些人估计跟俺们一样,都是些不识字的大老粗。”

胥姜听出许三言语里的宽慰,便笑道:“无妨,即便不买,攒攒人气也好,做买卖图个细水长流,不着急的。”

“还是东家心思稳重,天生该吃这碗饭。”

“就是,就是,东家还是阿徕见过最聪明的女子。”

“哪里的话,京城城多少高门贵女、名门闺秀哪个不比我这等市井粗妇好?”

正说着,有人从大门进来了,来者正是昨日买画的杜回,他一进门便拱手做喜,笑道:“胥掌柜大喜。”

胥姜连忙迎上去,请道:“杜先生来了,快里面请。”

许三等人见状赶紧退到门外,他们常年与各种人打交道,练就了一双锐眼,见这人一身斯文,又听胥姜对他的称呼便知不同,也就不敢打扰。

杜回缓步踱入,四下打量,昨日他买画竟没想着进来看一眼,现下瞧着地儿是小了点,却也布置得满当,书籍字画,分门别类,编整有序,清楚明了。

“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很是不错。”

“杜先生过奖了。”

胥姜领着他参观,看着看着,他的目光落在一套集子上,随口问道:“《子云四赋》?这是谁的刻本?”

“蜀中陈良刻本,云宵先生笺注,仅此一套。”

“哦?”杜回来了兴趣,奇道:“云霄先生?不是传闻他不好赋文,何来笺注?”

“杜先生有所不知,云霄先生并非不爱赋文,而是恨所不能及也。”

“此言何解?”

“听闻,云霄先生少时曾就读于汉阳赵家私塾,赵家便是以赋闻名,先生自小学赋,尤尊子云。只是人之天赋各有所异,无论他如何勤学苦读,其赋作却始终难得风骨,再加上其父迁任蜀州,将他拜于木春先生门下,后主攻明经,便再无赋作。是以众人只知云霄先生以明经之说闻达于世,却不知他亦好赋文,这套《子云四赋》便是他随父刚迁至蜀州时所笺注,鲜为人知。”

“既鲜为人知,你又如何得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