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5章 第五斩

浮光三千里 第5章 第五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胥姜一笑,转身从另一排架子上取下一本蓝册,奉至杜回眼前。杜回定睛一看,那蓝册封皮上撰着《云霄注集》几字,字底落有云纹红印。

“此本《云霄注集》乃云霄先生家刻,有云纹印可究真伪,里头便收附录云霄先生早年所笺注之文赋。但云霄先生早年之作因年岁久远而缺失不少,许多仅剩下名目,而这名目之中,便有他笺注《子云四赋》的记载。”

杜回接过蓝册翻读,看见了她所说的那一篇残缺的名目,里头的确有云霄先生关于《子云四赋》的记载。

“这套《子云四赋》是云霄先生笺注过后,赠予其好友曾檐之礼,后又随曾家没亡而流落于市,几番辗转才收入家师手中得以存留。”

说完她将那一套《子云四赋》取下,小心揭开封皮,露出里头保存完好的文本。杜回谨慎翻阅,见其字迹清晰、纸张柔韧,便知是下了功夫保养的。

“若杜先生还有疑虑,本肆另有云霄先生所着其它本集,可作字迹比对,以分真伪。”

“真伪已辨,倒也不必麻烦了。”说完,他放下书,似乎不再对这套集子感兴趣,转而走向别的架子。胥姜却不着急收书,而是跟在他身旁,替他介绍解答其它典籍的版本与来历。他转了一个来回,最后又拿起了那套《子云四赋》,斟酌片刻后问道:“这套集子胥掌柜要多少钱出?”

果然如此。

胥姜心头微动,她观这位杜先生的行事作风,乃相中一件东西不会即刻下决断,需得比较一番才做选择,可一旦认准就不会轻易放过,开口问价即存必得之势。这种人做买卖有主见,且为人慷慨、下手痛快,是非常讨喜的一种客人。

但这套孤本胥姜却不敢轻易脱手,否则落价,一旦落价便容易因保管不当而流失。所以夫子曾立规矩,她这些绝版孤本即便是卖,也得卖给真心爱重之人,以保不被损坏和失传。

世人皆因求不得而辗转反侧,辗转反侧过后方懂得珍惜,所以,这单生意还得再揉搓揉。

胥姜先是朝杜回作礼赔罪,随后歉然婉拒道:“杜先生,这套集子为陈良刻本,后因刻板损毁,面世的仅有三百套,可谓是有市无价。再加之为云霄先生笺注,更是难得的孤本,所以本肆并不售卖,上架仅供借阅。”

杜回本已做好她要出高价的准备,也打定主意要买,一听她说不卖,眉头立马皱了起来,不悦道:“不卖?胥掌柜莫不是怕杜某出不起价?”

胥姜惶恐道:“儿岂敢轻看先生?只是本肆孤本绝刊只借不卖乃是规矩,您若真喜欢,儿可以誊抄订册,赠送与您,可好?”

“我要抄本作什么?家中又不是没有,看中的便是这孤本与笺注。你只管出价,多少钱杜某都出得起。”见她神色诚恳,杜回的神色缓和不少,只是态度仍然坚决。

只可惜胥姜决意让他此次空手而归,任他好说歹说,都没松口,只答应借阅或是给他抄本。见说不动她,也不好强买强卖,杜回只好冷着脸离开了,临走时连胥姜送他的菊花酒都没要。

人走后,许三进来担忧道:“东家,这位客人怎么气呼呼的走了?”

胥姜却勾起嘴角,“无妨,他还会回来的。”

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书肆没有进账,许三和阿俫都有些着急,胥姜却不慌不忙的端出几碟子瓜果、点心、冷食,让阿俫端到树下的石榻上,与几人吃酒。

“大伙儿别客气,今日重阳,又逢书肆开张,合该吃酒庆贺庆贺。”

阿俫不客气的抓起一块重阳糕就往嘴里送,许三则负责倒酒,曹木匠起身举杯敬贺道:“祝东家开业大吉,重阳安康。”

阿俫与许三也一起举杯,“开业大吉,重阳安康。”

胥姜笑眯眯的和他们碰了碰,“大家都安康。”

一轮酒喝完,几人脸色红润,曹叔喝了酒话匣子也打开了,劝解道:“东家别灰心,酉时才开坊集,到时候人多热闹,总会有客人来的。”

“不灰心,有干劲儿着呢,来,曹叔,我敬你。”

“好。”两人喝完,曹叔细品了品嘴里的酒味儿后说道:“这酒还是淡了些,得用火炙过,那才够味儿。”

胥姜闻言来了兴致,问道:“曹叔说的可是炙酒法?”

“东家也知道?”

“渝州有一种薯酒,是山里人挖野山薯酿制而成的。先把挖来的山薯洗净,风得半干,然后剁碎、加曲发酵,发酵三月后滤出酒液,入罐以黄泥裹封,再用稻灰堆埋,离火低温炙烤七日,炙烤过后收入土窖,埋藏三年。所成之酒香气浓郁,入喉甘甜,可后劲儿却如回马一枪,杀得人找不着东南西北。”

曹叔叹道:“东家好见识,竟也知道这薯酒。”

“前两年经过渝州,有幸尝过。”胥姜捧腮回味,似乎是想起一些趣事,莞尔一笑,“初尝时以为是当地产的甜酒,多贪了几杯,结果大醉三日。好在当地民风淳朴,要不然身家性命都可能稀里糊涂的丢了。”

“这么烈?”许三听得口水都要留下来了,连忙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解馋,砸吧砸吧却意兴阑珊,“听你这么一说,这菊花酒都喝着没味儿了。”

曹叔见他被勾出了酒虫,神神秘秘的卖了个关子,“想喝啊?这京城也不是没有。”

许三顿时两眼放光,赶紧问道:“哪儿有卖?贵不贵?”

“若要论价儿,肯定不便宜,可主人家不卖便是有钱也买不到。”

许三一听,飞扬的表情顿时垮了下来,“那还走什么可说的?反正喝不到。”

胥姜则想起自己方才钓了杜回胃口之举,与曹叔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由得笑出声,点破道:“曹叔,这主人家莫不就是您吧?”

许三大惊,“什么?叔你何时得了这么好的酒,也不拿出来让人长长见识。”

“正是”曹叔看许三一眼,得意的摸了摸胡子,“日前我妻弟由蜀中来京城投奔我,便带了两坛薯酒。只是长途跋涉,把酒给荡浑了,须镇放两日待酒清了才好喝,所以没有声张,如今该镇得差不多了。”他看向胥姜,“明天我给东家送一坛来,你尝尝是不是那个味儿。”

胥姜受宠若惊,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酒这么珍贵,您快留着自己喝。”

曹叔却坚持要给,“这酒要给懂它的人喝,若是别人来要我可舍不得给。东家你不一样,你懂这酒,说起酿造之法头头是道,足见爱重之心,给你喝了才不算抛洒了它。”

这话说到胥姜心坎上了,再加上她其实也馋这酒,便半推半就的承了这份情,“那我就不客气了。”说完她又举杯来敬他。

许三跟阿俫央见状赶紧央求,“叔,你这酒也给俺尝一尝,就一盅就成。”

“是呀,是呀,曹叔,我也想喝!”

曹叔笑骂,“哪里少得了你们?半坛都不用就能给你俩

喝趴下。”

许三与阿俫不服,立马嚷嚷着要与曹叔较个高低,几人两三回轮下来就将桌上的酒喝光了。喝光了还不够,又缠着要跟曹叔家去喝他的薯酒,曹叔今日兴致也高,就拖着两个酒鬼同胥姜告辞,回家去了。

胥姜收拾了残局继续守店,这坐商不如行商自由来去,得耐得住性子,熬得了寂寞。

如曹叔所说,酉时过后坊集大开,街上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连这条偏僻小巷也变得热闹了。相邻的店铺纷纷在门前支起了摊位吆喝着吸引顾客,胥姜也有样学样,将话本、传奇、神话、曲子词等当下风行的市井俗本纷纷摆了出来,竟也吸引来了不少人。

“此处何时竟开了间书肆?”

“走,去看看。”

“好呀!”

一群衣着靓丽的少女带着丫鬟们围了过来,看着像是富户人家里结伴出来游玩的小姐。

“《侠义传》、《儿女英雄传》《搜神传》哇,好多书我都没看过。”

“《夜斋诡话》、《芭蕉雨》的抄本竟也有。”

“你们看这两本《波斯风物》和《楼兰札记》,都是我喜欢的游记。”

“还有这个,《三娘子勇斗恶霸》、《女夫子》看名字就是好故事。”

女孩儿们像小麻雀似的吵得叽叽喳喳,翻看了半天,一个看着年龄稍大一些的绿衣少女出面讨价,“掌柜的,如果我们将这些都要了,价钱能不能算便宜点?”

胥姜笑得和气,“当然可以,今日重阳,又是本肆第一天开业,民间故事、神话、游记等单册一百文,买三册送一册。而这些传奇、话本则买全集就折送一册,多买多送,姑娘们可随意挑选。”

少女们一阵欢呼,一个脸圆圆的姑娘提议:“这么便宜,那我们一起多买点,可以交换着看。”

“这自然好!”少女们达成一致,兴致勃勃的开始捡书。

游记、神话还有民间故事通常为单册,而传奇、话本数目较多,情节丰富,大多以四五册为集,少女们一通选下来将胥姜的书摊搬走了大半。

这等进货似的架势,将四周的摊贩们都看傻了眼。不是说那铺子是块死地么?怎么一开书肆,就火了呢?瞧那群小姑娘,买书买得跟打劫似的。

“就这些了,掌柜的结账。”少女们素手一挥,豪气万丈。

“姑娘们稍等。”胥姜将她们选好的书过手一数,再心头一默,很快便报了价,“六套传奇、八套话本,游记、民间故事共六册,曲子词三套,减去折送的,总共六千二百钱。”

“是要比别的书肆划算得多。”绿衣少女掏出荷包,抓出一把银花生递给胥姜,“给,这银花生一颗重一两,一两一千钱,总共七颗,你找我八百钱。”

胥姜接过银花生数了数,又拿了一颗退回去,笑着说道:“开业优惠,说好了多买多送,这两百钱就当我折送给姑娘们的。”

那绿衣少女诧异的看了她一眼,随即十分有礼的说道:“那便多谢了。”

胥姜不卑不亢的回道:“姑娘不必客气,书看完了欢迎再来,下次还照这个价儿给。”

“这个姐姐我喜欢,下次我们还到你这儿来买。”那脸圆圆的粉衣少女冲她甜甜一笑。

胥姜也弯了弯眼睛,“本肆随时恭候各位姑娘芳驾。”

日光西斜,少女们满载而去,笑声洒了一路。她们难得出门,下次再见就得是元日了,生于如此盛世,多数女子却仍不得自在,困囿于后宅虚度一生,只希望这些书能调剂女儿们那漫长而静默的闺阁光阴,一解春愁。

胥姜吹了吹手里的银花生,将它们小心的收入随身绣囊中。

坊集持续到傍晚,胥姜的摊位上又陆陆续续的来了些人,却很少再有进帐,临近的摊位都收摊了,她见巷子很少再进人,也跟着收了。天色逐渐暗下来,人声渐息,巷子里弥漫着从各家各户里飘出来的烟火气,重阳节各家的饭食想必都非常丰盛,但胥姜的小院里只有冷锅冷灶。忙活了一日,她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重阳糕倒还剩些,吃多了却腻得慌,此刻她的五脏肺腑只渴望喷香滚烫的美食。越想越耐不住,四处飘来的饭香犹如凌迟,她锁了门,连衣服都等不及换,点了盏灯笼往街上寻食去了。

重阳节,京城各坊不仅会开坊集,还会开夜市,但不是各坊都开,仅有永安、永宁二坊才有资格,时限也非常严格,酉时开,子时散,还有兵卫巡逻督察,以防有人不守规矩或作乱。

胥姜还没逛过京城的夜市,想来美食应该很多,永安坊与永和坊比邻,仅隔四条街,没有理由不去。她离开永和坊来到通坊大街,街上人很多,有的是一家几口,有的是姐妹结伴,有的是公子成群,有的是挑担小贩或兜售小玩意儿的卖货郎,还有如她一般形影相吊的孤独鬼,这都是往夜市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