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202章 茶馆

1850再造中华 第202章 茶馆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下午时分。

南宁府城外某处茶馆。

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人,背后接着一个随从,前来茶馆吃茶。

南宁的气温比北方温暖。虽是3月下旬,却宛如初夏。这两人身上还穿着棉衣,走得满脸是汗,格外引人注目。店里坐着许多前来吃茶的客人,纷纷好奇地看着他们。

茶馆掌柜已经报名参加镇上的民兵营,算是民兵里的积极分子。眼看店里来了两个陌生人,他不禁心生警惕,便迎了上去,笑道:

“两位客官是要喝茶,还是吃碗米粉?若要投宿,咱这也有几间干净的客房。”

这家茶馆虽然名为茶馆,其实还提供简单的饮食、住宿。旧时的茶馆,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场所,人们常聚在茶馆谈论新闻、撮合生意。

那位商人文质彬彬,朝老板浅浅作了一揖,说道:“掌柜的,请为我们准备一间客房,待会儿再下两碗米粉,加辣。”

掌柜从小在茶馆长大,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这家茶馆,见惯南来北往的客人。他见这位商人相貌不俗,说话客气,便留了十二分的心眼,亲自带商人主仆到客房。

一边走,掌柜一边问道:“这位客官,听您的口音,像是北边来的。可是两湖人士?”

那商人生出一丝警觉,随即坦然说道:“掌柜好眼力。实不相瞒,敝人乃是湖南永州人,姓张名铨。听说黑旗军主张为民谋利,大兴洋务,特地过来瞧一瞧。”

湖南永州与广西桂林相邻。

近一年来,黑旗军攻城略地,军政府治下文教昌盛,很多商人、读书人慕名而来。

这其中,以广东人最多。因广州长期开埠,广东人相对较为开明。而黑旗军、军政府大员里亦有很多广东人。

其次就是广西人,特别是浔州府、郁林州、梧州府的人,离南宁较近,有地利之便。

至于湖南人,目前还比较少见。

茶馆掌柜试探着问道:“张老板,幸会幸会。不知您千里迢迢过来,准备做点什么生意?说不定,我也能帮您出出主意。”

黑旗军仍在与清军交战,双方彼此对立,互相封锁。张铨从敌战区过来,虽打扮成了商人,说话办事颇像一个读书人,难免要引起茶馆掌柜的警觉。

张铨的随从向主人使个眼色,似乎在恳求他谨慎答话。但张铨只是微微一笑,说道:

“不敢隐瞒掌柜的,张某此次来南宁,并非是为了做生意,而是听说南宁建了一所大学堂,对外教授西洋科学。

“张某虽然僻居湖南,却素来嗜好西学,便想到大学堂亲眼瞧一瞧,看能否进去学习几门西学课程。”

茶馆老板早就看出来了,张铨一身书卷气。听他这样解释,茶馆老板恍然大悟。和当时老百姓一样,茶馆老板对读书人有一种天然的尊敬。

他顿时放松了戒备,说道:

“张先生,您来南宁可真是来对地方了。大元帅在南宁兴建了两所大学,一所叫暨南大学堂,讲授各种西学;一所叫陆军学堂,只招收黑旗军陆军官兵。

“另外,八尺寨还有一所水师学堂,现在已经改名叫海军学堂了,只招收黑旗军海军官兵。再就是新宁州,还有一所实业学堂,教授各种实用技术……”

张铨看得出来,茶馆老板对军政府极为满意,自豪感溢于言表。

他自己是湖南人,亲眼目睹满清统治之残暴、百姓之孤苦、官民矛盾之尖锐。再看军政府治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与满清治下形成鲜明的对比。

张铨这才明白过来,自己这次来南宁赌对了。假以时日,军政府必能推翻满清。他涉世未深,一身书生气,这时才想起来请教茶馆老板的台甫。

老板客气一番,说道:“张先生,我一个开茶馆的,大字不识几个,哪有什么表字。我姓莫,您喊我老莫就行了。对了,张先生饱读诗书,不知科场可有功名?”

老莫问这个问题,相当的不礼貌。

古时科举极难,每三年才举行一次“会试”,即国家级考试,录取一百多名进士。这一百多名进士中,只有二十多个“真进士”,剩下都是“同进士出身”。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只有考中了进士,才算是科甲正途,可以直接被朝廷授予官职。

绝大多数读书人倾其一生,别说考不中进士,就连最低级的秀才都考不上。

却见张铨微微一笑,说道:“张某不才,二十岁便考中了举人。只是三次会试接连失利,发誓不再应试,专心于经济之学。”

通过省一级考试(“乡试”)者,称为举人。举人仅次于进士,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可以通过“大挑”进入官场,属于读书人中的佼佼者了。

譬如晚清名臣左宗棠,曾领军收复新疆,自小天资聪颖。但他科场亦不得意,功名便止于举人。

老莫大吃一惊,连忙说道:“失敬失敬。张先生竟是举人出身,想必满腹才学。大元帅正求贤若渴,先生正可大施才华,尽展平生志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知道张铨是举人出身,老莫客气多了,忙上忙下安排伙计打水伺侯,吩咐厨房准备上好的米粉。

张铨也很高兴,特意跑到楼下吃粉,留心观察店里的客人。

时近傍晚,茶馆濒临郁江,生意很好。客人有来往的客商、干苦力活的码头工人、本地的士绅等。

士绅喝茶,工人吃酒,客商吃粉。每个人都颇为自得,不像满清治下的百姓,似乎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一个报童跑到茶馆内,大声喊道:“莫掌柜,买份民报吧,最新一期,今天上午刚印出来,请个先生给大伙儿念念,有要紧的新闻哩。”

正常情况下,民报五天一期,前天才发行过一期,要等后天才会有新报纸。

老莫不想花冤枉钱,说道:“小鬼,瞎说什么,今天民报不发行,休想唬我。”

那报童并不示弱,笑道:“莫掌柜,你还不知道?民报改版了,每周一、三、五发行,每周发行三期。”

以星期计日,起源于西方历法。晚清开埠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西方星期计日制度亦进入中国。1902年,清廷颁布诏书,正式在全国推行星期制度。

暨南军政府遥奉太平天国年号,却并未使用太平天国历法(南王冯云山制订的天历),而是直接采用了西方公历。实际上,民间亦同时使用传统阴历。

但星期制度却很受欢迎。

彼时,华夏生产效率低,官府把“终年劳作、长年不休”鼓吹为美德,休息娱乐则被视作不务正业。

军政府使用星期计日,每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深受民间欢迎。

张铨在一旁吃粉,正想了解下当下的时事新闻,便花钱买了份报纸。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