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295章 高度集中统一

1850再造中华 第295章 高度集中统一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研究完学堂章程,天已大黑。杨烜忙了一天,留在船政学堂吃饭、休息。明天一大早,他还要去黄埔造船厂视察。

所以,晚上并未安排活动,杨烜也能抽空处理一些必要的机要事务。

越王府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有效的制度。杨烜巡游在外,自有留守人员处理日常事务。遇有军政大事,留守人员不能自主,都得在第一时间报告杨烜,请杨烜裁断。

所幸今晚事情并不多,杨烜处理完两封紧急公文,为时尚早,便拉起张铨,一边散步,一边询问学堂事宜。

月圆之夜,地面被月光照得通明。学堂晚上亦要上课,教室里灯火通明。再看不远处的黄埔造船厂,煤气灯发出耀眼的白光,把船坞照得犹如白昼。船厂工人正在上夜班,赶造汽轮。

大家对此都已司空见惯。中国落后得太多了,要想追赶列强,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白天要工作学习,晚上也要工作学习。

趁此机会,张铨透露出了一丝顾虑:“殿下,我虽来到暨南大学堂求学,却出身于旧式文人,于船政技术实有不知。

“此番担任校长,深恐德才鲜薄,上有负于王恩,下有负于学生。除此之下,还可能影响船政学堂建设,实在是惶恐之至。”

杨烜略有不悦。船政技术关系中国造船、航运事业,关系到海军装备,关系到中国海权。军政府设立船政学堂,对此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好多人拼命钻营,想当船政学堂校长而不得。张铨蒙上级赏识,超擢为校长,却一个劲地讲困难,态度过于消极。

不过,杨烜知道张铨是个人才,值得重用,只要引导得当,一定可以让他回心转意。

他略一思忖,说道:“张先生,路都是走出来的。我们军政府普及教育,发展工商业,创立警政、邮政,建设铁路、电报网,制造汽轮……

“这么多的事业,全都是天下头一遭,从无先例可循。尽管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可我们齐心协力,想方设法予以克服,才形成现在大好局面。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张先生饱读诗书,才干优长,自然知道这句老话。以张先生大才,只要尽心用命,一定可以把船政学堂办好。”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这番话,驳得张铨哑口无言,再也不敢提出辞程,否则就是自己不识抬举了。

杨烜见他面有愧色,便转移话题,问道:

“张先生,我看过你的履历,觉得你是个可造之才。宣教部长曾锦歉认为,你学识渊博,办事认真,是个真正的湖南士子,‘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

“我记得,我们还曾在暨南大学堂有过一面之缘。那时,你不畏艰险,不顾自己的举人身份,毅然来到南宁求学。这种精神实非常人所能及,有这种精神、见识,一定会是个优秀的学堂校长。

“你只管尽心办学,遇有困难,可以向宣教部长曾锦歉求助。必要时,也可以直接向我写信。对于办学,我是一向鼎力支持的。”

话说到这种份上,张铨还能推辞什么,只得说得:

“越王如此抬举,张某感激不尽。请越王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把船政学堂办好,为中国培养造船、驾船人才。”

这才是应有的态度,杨烜颇感欣慰。

海浪轻轻拍打着堤岸,夜里已经有了些许寒意。沉默片刻,杨烜看到张铨犹有遗憾,便激励他道:

“张先生,你往南看,则是滔滔大海。中国要想自强,非争海权不可。不久前,英**舰广州外海巡游示威,军民激愤。

塔读@

“你在《民报》作了一篇《海权刍议》,传诵一时。今日面对着滔滔南海,何不吟诵一番?”

正是这篇文章,让宣教部长曾锦歉注意到了张铨。一番深入交谈后,曾锦歉毅然决定超擢张铨,保举他为船政学堂校长。

张铨清了声嗓子,吟诵道: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

“洋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中国七省洋面广袤万里,南须兼顾台湾、澎湖孤岛,越南、琉球属邦,非有坚船利炮之得力海军,万不敷用……

“至于选将储才则尤难,则尤紧要。西洋武官无不由学堂出身,国人皆敬重之。其学有在岸者,有在船者……

“政府应设立学堂,教其各习艺业。在堂所学者其理,在船所习者其事。出学当差数年,可仍回原学再加精练,按年考试,去取极严。

“择其尤为杰出者,公费派遣出国留学,是以将才辈出,可争海权……”

这篇文章是张铨的得意手笔,读完之后,他心情舒畅许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杨烜笑道:“你当学堂校长还有什么顾虑,不妨一吐为快。”

张铨犹豫再三,说道:“顾虑倒也谈不上,只是有些遗憾。我虽是个举人,却对西式法律最感兴趣,立志学习法律,在暨南大学堂学的也是法律。”

眼见杨烜并无不悦,张铨苦笑一下,说道:“没想到,上锋十分高看我,让我担任船政学堂的校长。我也只好从命,硬着头皮过来赴任了。”

杨烜想起了另一个历史人物:严复。

严复是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教员曾评价他,说他“代表了在华夏**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是“先进的中国人”。

早年,严复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优异,被派往英国留学,学习海军知识,被视作是满清海军苗子。

在英国,严复对科学知识和法律制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经常跑到英国法庭旁听。不仅“不务正业”,严复甚至从来都没登舰实习过。

尽管如此,严复还是得到了满清驻欧公使郭蒿焘的激赏,彼此成为忘年交。而这位郭蒿焘,曾任广东巡抚,乃是湘军大佬,与曾国藩、左宗堂等人关系极为密切。

回国之后,严复没有像同学那样,循规蹈矩地进入海军任职。但他才华横溢,被李鸿章聘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在水师学堂期间,严复受够了北洋内部的尔虞我诈,对教学不管不问,一心翻译外国文章,撰文呼吁改革,反而在这方面大放异彩。

在翻译上,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国富论》、《论法的精神》的西方着作,提出了“信、达、雅”的三准则;在学术上,严复提倡西学,主张“体用一致”,反对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看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在杨烜看来,张铨与严复颇为相似,都出身于旧知识分子,思想都已经觉醒。

只不过,严复始终未遇到明主。唯一的知己郭嵩焘,饱受守旧派攻击,最后郁郁而终。严复也只能“不务正业”,在翻译、教育、思想上独自闯出了一片天地,名垂青史。

张铨来到了暨南军政府,来到自己麾下效力,自然不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但他突然被任命为学堂校长,学业未成,心有不甘,自己还应再劝劝他,解开他的思想疙瘩。

读书人见识广、能力强,办洋务需要他们。可他们想法也多,弄得不好,容易闹意气,不讲团结。军政府一向强调高度集中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把所有力量、资源调集到一起,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想到这,杨烜说道:“张先生,你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尽管你并不愿意担任学堂校长,可一纸令下,你还是毅然来到长洲岛赴任。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召之即来’、‘令行禁止’。革命军之所以能够无往不胜,军政府之所以能够强力推进各项洋务事业,这八个字作用极大。

“中国人向来聪明,却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想那明末清初,明朝的国力、人口、军队百倍于清朝,却党争不断,反而被农民军、八旗兵打倒了江山。

“再看前两年,太平军起于广西。清朝这边,钦差、督抚、提镇多达数十个,彼此争功诿过,互相拆台。太平军人少、武器低劣,却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反而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

“所以,我们必须强调令行禁止,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个人必须服从大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统一,才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就譬如这船政学堂,上级选中你做校长,自有上级的考虑。你有困难,他有困难,你不愿去,他不愿去。都由着个人想什么是什么,我们还怎么办船政学堂,还怎么开展洋务事业?”

这话讲得深入浅出,令张铨羞愧难当。他一向自诩心怀天下,公而忘私,经过杨烜的剖析,才知道自己私心仍重,对大局理解不深、看得不重。

张铨说道:“越王说得极是,张某深感不如。请越王放心,我一定努力钻研船政知识,把船政学堂办好。”

杨烜深感满意,笑道:“说得好。先生立志学习法律,这是好事。学堂公务之余,你也可以修读法律,抽空到暨南大学堂旁听法律,我们并不阻拦。”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