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99章 肃顺请开口岸

1850再造中华 第499章 肃顺请开口岸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左宗棠的大名,肃顺也有所耳闻。他一向主张重用汉人,又大力支持胡林翼、曾国藩等湘军大佬。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他都应该救援左宗棠。

不过,肃顺熟悉咸丰的为人,不能冒昧行事。怎么救左宗棠,里面大有讲究。他沉吟片刻,对郭嵩焘说道:

“左季高的事,我不便主动提出来。你不妨找个有名望的人上个折子,言辞要恳切,足以打动皇上。到时候,皇上必会问我,我再趁机进言。”

郭嵩寿犹疑了一下,说道:“前线的涤生、贶生,还有骆秉章等人都曾上折子营救左季高。难道,以他们的声望,还不足以救季高吗?”

肃顺苦笑一下,说道:“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在上折子,官文不会上折子?满人糊涂蛋不会上折子?况且,曾国藩、胡林翼手上握着兵权,他们上折子给皇上,岂不有拥兵要挟的意思?”

郭嵩焘点点头,分析道:“朝廷正倚重湘军打仗,有曾国藩、胡林翼的力保,咸丰应该不会要左宗棠的性命。只是,左宗棠背上这桩大官司,日后还怎么大用?”

肃顺的浓眉挑动了一下,问道:“左宗棠此人,真有那么厉害?”

郭嵩焘端正了身子,正色说道:“左公之才,十倍于我。陶文毅公(陶澍)第一次见左公,就托孤于他,并而与之结为亲家。

“林文忠公(林则徐)第一次见左公,就将衣钵传授于他。骆秉章请他做师爷,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

“曾国藩为人沉毅坚韧,可惜见识不高,谋略不奇。胡林翼文武双全,可惜身体羸弱。而左宗棠谋略过人,见识高远,身体强健,对西北研究甚深。大清中兴,实赖此人。”

郭嵩焘接连搬出陶澍、林则徐等名臣,又暗指左宗棠之才在胡林翼、左宗棠之上,令肃顺颇受触动。他想得更远,说道:

“左宗棠既然如此有才干,我自然要想办法救他。樊燮京控是件奇祸,可若弄得好,也能把坏事办成好事,让左宗棠从此名扬天下。”

郭嵩焘咂摸着肃顺的话,内心对肃顺生出许多崇敬。他这个想法,却是郭嵩焘没有想到,也不敢想的。

肃顺办法多,诡计也多,说道:“樊燮京控,弄得满城风雨。那些不明事理的满人糊涂蛋,也趁机起哄,非要置左宗棠于死地。

“若让他们得逞了,岂不教前线的湘军将士寒心?岂不让天下有志之士寒心?岂不让皇上背上一个不辨忠奸、擅杀贤良的骂名?

“此事看似是个小事,实则影响士林的观瞻,关系大清的气运。我想好了,要在这件事上做篇绝大的文章。我们不仅要救左宗棠,也要让他因祸得福,名扬天下。事成之后,左宗棠出山也是水到渠成。”

肃顺越说越兴奋,忍不住站了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一个十三四岁的俊仆,进进来添茶。肃顺才回到炕上,喝了口茶水,继续说道:

“筠仙,搭救左季高这件事,你不便出头。我想,有个人最合适,吴县潘祖荫。他与湘军没有什么瓜葛,又是名士领袖,皇上极信任他。他的话,皇上一定能听进去。”

郭嵩焘忍不住呵呵一笑,说道:“亭公高见。”

郭嵩焘绝顶聪明,自然也能想到潘祖荫这个人。吴县潘氏是个大族,家世清贵。

潘祖荫祖父为乾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叔祖潘世璜,则是乾隆乙卯科探花。

潘祖荫本人,则是咸丰二年壬子科的探花。他虽然年轻,资历浅,但家世清贵,诗雅风流,很得咸丰的宠信。

咸丰平生最羡慕的,就是潘祖荫这样的翰林名士。两人年龄相当,咸丰常常召他一起读书,讨论书法、诗文等艺术。

潘祖荫在短短几年内,官职迁转很快,历任侍读、咸安宫总裁、南书房行走、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等官职,与咸丰朝夕相处。

可以说,咸丰在紫禁城内,与肃顺、潘祖荫最为亲近。他在国事上倚仗肃顺,在诗文雅事上与潘祖荫相善。

潘祖荫虽是科场后辈,却在一帮年轻名士中风头极盛,俨然已是他们的领袖。

郭嵩焘说:“潘祖荫最识大体,又一向仰慕左宗棠的才学。我托他上折子,潘祖荫一定乐于帮这个忙。”

肃顺点点头,说道:“这事我倒不担心。樊燮不顾脸面,官文也跟着把事情闹大,以为能够取左宗棠性命。我偏不叫他们如愿。

“他们闹,我们也跟着闹,把左宗棠的名声抬出来。我听说,左宗棠未能进进士,一直耿耿于怀,也耻于做个微末小吏。

“经此事件,我们正好可以让他出山,戴罪立功。湘军赢下这口气,于士气军心大有裨益。世人也能窥知朝廷的意向,我们八旗里的那帮糊涂蛋,也能收敛一些。”

郭嵩焘赞道:“亭公深谋远虑,嵩焘佩服。”

肃顺笑了笑,说道:“筠仙,我这儿有两件事,正要向你求计。请你务必坦诚,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做官做到肃顺这种位置,想听真话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很多人都会揣摩肃顺的心思,挑他喜欢的话来讲,甚至不惜说谎。

肃顺看重郭嵩焘,原因之一就是他敢讲真话,凡事都有主见。

(历史上,郭嵩焘公正亮直,曾在广东巡抚任上参倒两广总督瑞麟。他对此非常得意,曾对曾国荃说“二百年督抚同城之大患,发其覆者,惟公与我两人”。

(清朝两百多年历史,巡抚扳倒总督的,只有曾国荃和郭嵩焘两人。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亲弟弟,扳倒的是另一个满人总督官文。

(郭嵩焘还思想开明,成为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他在欧洲担任公使期间,对西方文明有了充分的考察,对中国传统文明开始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因为这个原因,他被清朝顽固派指责为汉奸,晚年极为落寞,死后连谥号都没有。)

郭嵩焘知道,肃顺必有极要紧的国事咨询他,便说道:“亭公请讲,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肃顺叹了口气,说道:“第一件事,是请开通商口岸。现在,东南沿海各省尽失,五个通商口岸也全部落入敌手。

“没有通商口岸,我清朝与夷人贸易极为不便。我已向皇上进言,请开登州、营口两处通商口岸,方便与洋人贸易。

“皇上原则上已经同意此事。但我想,若由国人管理海关,又要上下贪墨,朝廷收不上税,商业亦无从振兴。不如干脆委托洋人管理海关。筠仙,你怎么看?”

郭崇焘说道:“开放通商是大势所趋。亭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请开口岸,足见公忠体国。至于洋人管理海关,亦不妨试行。

“我听说,当年上海小刀会作乱,洋人接收江海关。布尔杭阿收复上海后,洋人信守承诺,将江海关税收如数解交上海道。

“洋人管理江海关,杜绝贪污,所收税额竟达华人管理时的三倍。这其中的积弊,可想而知。

“我赞成委托洋人管理海关。但我们可以选派良家子弟进入海关跟班学习,若干年之后,等我们掌握管理海关的诀窍后,再收回关权也不迟。”

肃顺很欣慰,说道:“第二件事,则是顺天乡试舞弊案。皇上着我彻查,指示我严惩元凶。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但牵涉到了当朝大学士柏葰。”

柏葰字静涛,巴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道光六年中进士。八旗子弟做官本就有优势,若能高中进士,日后必能出类拔萃。

这位柏葰也不例外,加上他为官清廉,操守很严,如今已经做到了大学士。大学士已是正一品,官居极品,可以被称为宰相。

肃顺有心整顿官场,正想借顺天乡试舞弊案整顿官场。他虽然跋扈,却也必需顾及柏葰的身份,为此有些瞻前顾后。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