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00章 柏葰必须死

1850再造中华 第500章 柏葰必须死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满清官场的**,自乾隆后期开始,便已愈演愈烈。到了咸丰年间,太平军、革命军相继而起,满清已有亡国之祸,贪腐之风却毫不收敛。

今年,顺天乡试舞弊案爆发,就连当朝宰相、大学士析葰也卷入其中。

这年十月初七,顺天乡试揭榜还不足一个月,便有御史上书,指出本次乡试存在严重舞弊问题。譬如旗人平龄,除了皮黄戏唱得好,一无所长,居然高中第七名,事出蹊跷,奏请立案审查。

顺天府是满清设于京师的行政建制,除北京外,还辖有宛平、大兴两县,属于京畿重地。

科举为国家选取人才,何其重要?何其清贵?如今,就在咸丰正思振作之时,就在朝廷的眼皮底下,竟发生这种匪夷所思之事。

咸丰震怒,肃顺也力主彻查,借此纠弹官场风气。于是,咸丰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等会审此案。这两人都是肃顺的死党,端华还是肃顺同父异母的哥哥,自然秉承肃顺的意思办事。

随着调查深入,办案人员发现顺天府乡府存在极大的舞弊,有五十多本考卷文理不通,需要传讯查办。其中有一试卷,“讹字至三百余”,居然也中榜了。

这年顺天府乡府,共有一万多人应试,有两百四十五人中举。竟然有两成的举子存在问题,若他们流入官场,岂不带坏官场风气?京畿尚且如此,外省岂不更加严重?

咸丰帝闻后震怒,将主持顺天乡试的考官尽数革职,抓入大狱,不许外人探望。大学士柏葰担任顺天乡试的正考官,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入了狱。

案情很快水落石出。顺天乡试里面存在着极大的舞弊,已经超出了咸丰、肃顺君臣的想象。

肃顺从当事人罗鸿绎那里找到了柏葰的罪证。罗鸿绎供述,为了能考中,曾向兵部侍郎李鹤龄疏通关系,李鹤龄转而求同考官浦安关照。浦安则找到柏葰的门丁靳祥打了招呼。

一个小小的门丁,其实就是看大门的。看似不起眼,却颇有能量。访客能否见到主人,外间书信能否送到主人那里,全要看门丁的眼色。

因此,当时的大户人家,选派门丁非常慎重。有些不守规矩的门丁狐假虎威,借机拉皮条,赚取外快。

考生罗鸿绎在试卷上作了记号。浦安阅卷时,将那张有记号的试卷推荐了上去。柏葰做主考官,审核时发现罗鸿绎的卷子不通文理,将这张卷子撤回。

但后来,柏葰又听从了门丁靳祥之言,用罗鸿绎的试卷替换掉了本已中试的刘成忠之卷,罗鸿绎遂中榜。事成后,浦安向柏葰送贽敬银十六两,李鹤龄则向罗鸿绎索要白银五百两,其中三百两转交浦安。

顺天乡试舞弊案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郭嵩焘自然也听说过。可从肃顺这里听到舞弊的细节,郭嵩焘还是忍不住感慨道:

“科举为国选才,是士子进入官场的第一道关。科场风气尚且如此,还谈什么整肃官场、振兴国家?尤其令人想不到的是,柏葰乃当时宰相,竟为了区区十六两银子,自毁名节。”

当时官场攀附,首重师生,其次同年,再次同乡。每当考试结束,不分院试、乡试、会试,中试的士子第一时间都会拜考官为师,并送上一份贽敬。

曾国藩年轻时虽然刚正,亦对此毫不含乎。他中试之后,拜的老师是当时的大权臣穆彰阿。有穆彰阿这棵大树,曾国藩官场之路十分顺利。

有名望的大臣,也乐于做考官。学生的贽敬倒在其次,主要是能够收取许多学生,引学生为同党。

譬如穆彰阿,秉权多年,担任过很多会试的主考官,门生故吏遍天下。咸丰上台后,第一时间就革了穆彰阿的职。他本想效仿当年的嘉庆,直接把穆彰阿赐死。

没想到,穆彰阿门生太多,像彭蕴章、何桂清、曾国藩、黄宗汉、许乃钊、吕贤基、袁甲三等人都是他的学生。门生们纷纷上书求救,咸丰无奈,只得免除穆彰阿的死罪。

考官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这位柏葰,论势力自然比不上穆彰阿。可论声望,他毕竟也是当朝宰相,堂堂一品大学士。肃顺要动他,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不过,从郭嵩焘的话中,肃顺听出了弦外之音。肃顺问道:“以筠仙高见,该如何处置柏葰?”

郭嵩焘说道:“柏葰为大学士,操守尚可,却顽固保守,排斥贤明。此辈占据高位,被皇上选做主考官,不思为国选贤,却放纵门丁拉皮条,让贤者落榜,奸者中试。

“治国理政以得人才为首要,柏葰做教官,尸位素餐,败坏科场风气。若不痛加整顿,何以平民愤?若不杀他,何以争士心?”

“说得好!”肃顺两眼放光,盯着郭嵩焘说:“我早有此议。此辈昏聩无能,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反而一再阻止我重用汉人,一再阻挠改革。

“尤其是柏葰,占据高位,被顽固派奉为领袖。如鲠在喉,不除不快,只有杀掉柏葰,我才能大展拳脚,推动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整肃官场,才能振兴纲纪。“只是,柏葰乃一品大学士,平日操守还算清正。本朝善待大臣,尤其优容文官。我想杀他,怎奈阻力太大,皇上也有心保全他。”

郭嵩焘刚从山东前线回来,对僧格林沁的骄横、对地方官场的败坏深恶痛绝。他在曾国藩幕中呆过,对八旗高官猜忌湘军同样清楚,便力劝肃顺杀柏葰。他说:

“亭公,皇上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自当竭诚报效。柏葰自恃资历深,顽固派也遥奉他为领袖,对亭公说三道四。你不杀他,何以立威,何以推行新政?为了挽救危亡,必须杀柏葰。”

给肃顺戴了顶大帽子后,郭嵩焘又讲了个故事,令肃顺颇为动容。

当年湘军刚刚创建,只有十营陆军,每个营官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靖港之战时,曾国藩亲率湘军,与长毛接仗。这是湘军第一次与长毛接仗,经验不足。水师先败,陆师跟着大溃。幸亏塔齐布在湘潭取得大捷,湘军才算站稳了脚跟。

事后,曾国藩把溃败的湘军全部解散,又赏功罚罪。其中有一个营官,姓刘,是曾国藩的同乡,与曾家素有渊源。

曾国藩认为,湘军在靖港的战败,在于刘姓营官只顾自己这个营,没有救援陷入长毛重围的友军,最终酿成全线的溃败。

绿营兵之所以屡败,就在于败不相救。湘军要克复绿营弊病,就必须同袍一气,败则相救,胜不争功。

为此,曾国藩要杀刘姓营官,其他人都反对。各营营官联合作保,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也请曾国藩手下留情。因为两家有亲谊,杀了刘姓营官,两家就要绝交了。

曾国藩不为所动,毅然杀了刘姓营官。此事之后,湘军军纪振肃,极为抱团,在战场上配合紧密,再也没有了败不相救的现象。

郭嵩焘说:“科场如同战场。柏葰不死,最多就是流放。按照满清官场的规矩,用不了几年,就会有人为他说情。柏葰必能赦免回京,说不定还会起复。”

肃顺最终定了决心,说道:“我明白了,柏葰必须得死!”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