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61章 收降捻子

1850再造中华 第561章 收降捻子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谈到捻子,温绍原说道:“捻子主要活跃在淮河以北,我对哪里并不熟悉。不过,捻子人员冗杂,狡诈反复,若要招降他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杨田却笑了笑,说道:“北屏,捻子虽然冗杂,却有好有坏。我经略苏北时,便与捻军首领张乐行搭上了线。此番,我领军西征,派人招抚张乐行。

“此公已有回音,愿加入革命军。他正带兵南下,准备与我并肩作战,共同对付胜保、苗沛霖。”

温绍原眼前1亮,说道:“如此甚好。有捻子在淮北响应,胜保和苗沛霖1定会乱了阵脚。只是,张乐行1向自视甚高。他肯归降师长,真是可喜可贺!”

杨田大笑,说道:“皇上自去年始,就开始派人劝降张乐行。我中华帝国朝气蓬勃,有统1中国之潜力。张乐行也是个明白事理之人,岂会不知好歹?此中原委,不妨向你叙述12。”

原来,自从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后,皖北太平军便势力衰颓。捻军与太平军算是盟友关系,太平军势衰,捻军唇亡齿寒,也跟着倒霉起来。

杨烜建号称帝后,集中精力经营东南沿海,无暇顾及皖北。皖北的太平军,原由?王胡以晄统领。那时,杨烜便派人招抚张乐行。张乐行雄霸1方,自视甚高,仍然提出“听封不听调”。

所谓“听封不听调”,就是说愿意接受帝国的官职,但不受帝国的节制,也不服从革命军的调遣。这对杨烜来说,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去年,胡以晄病死,麾下太平军悉数开往江西9江,加强9江防务。捻军失去太平军的掩护,受到清军的重点打击,连战皆北。而中华帝国各项事业走上正轨,民心所向,张乐行后悔不迭。

西征前,杨烜再次派人招降张乐行。使者名叫陈明德,是情报局的王牌特工,曾在天京事变中立下过大功。

陈明德轻车简从,只带了两名随从,穿越重重险阻,来到捻军的大本营雉河集。

雉河集位于安徽颍州府亳州境内,地处淮北平原西北部,以砂礓地居多,水旱灾害频发。雉河集的北面,有1条名叫鸿沟的小河。

鸿沟是亳州、宿州的界河,也是芦盐和淮盐两个盐区的分界线。清朝盐政规定,全国划分成若干个盐区,某1产区的盐只能在固定的地区出卖,到了另外地区,便算私盐,贩运私盐便是重罪。

鸿沟恰好位于两个盐区的交界线上,沟北吃芦盐,沟南吃淮盐。淮盐价贵味苦,芦盐价廉物美,便宜1半以上。

这种人为制造的弊政,肥了少数盐商,苦了广大百姓。为此,淮盐区的百姓,为了吃到物美价廉的芦盐,就得铤而走险贩运私盐。

张乐行出身于雉河集张老家的地主家庭。周围十8个村庄,村民都姓张,都是张乐行的族人,同族有几千人。

他仰慕《水浒传》中的宋江、晁盖、柴进,为人慷慨,乐于助人,仗义疏财,慷慨任侠,在附近很有威望。

为了帮助穷人,他同样加入了贩运私盐的行列,成为当地最大的盐枭,称为“盐趟主”。皖北连年灾害,又是太平军与清军交战的重要战场。

当地百姓备受盘剥,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成为捻子。张乐行亦顺应时势,与官府对抗,抗粮杀差,被公推为领袖。

当时的清朝大员,如周天爵、袁甲3、翁同书等,都知道张乐行不好惹,1心想要招抚他。但张乐行不愿归降官府,割据1方,与清军屡有冲突。

他与苗沛霖绝不相同,约束部下,救助百姓,很得百姓的拥护。当时的淮河两岸,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张乐行的歌谣。

譬如这首《想老乐》,歌词是:想老乐,盼老乐,老乐来了有吃喝;他打仗,咱跟着,1齐同把清妖捉。

去年,革命军占领苏浙。钦差大臣胜保不敢进军苏北,便在皖北集结重兵,声称要先肃清皖北,再进军苏北。

在此背景下,捻军亦揭竿而起。秋天,各路捻军在雉河集集合,祭告天地,宣布起义,称号大汉,公推张洛行为大汉盟主,称大汉明命王。

张乐行把捻军分为5旗,张洛行为黄旗总首领,龚德树为白旗总首领,侯伟为红旗总首领,苏天福为黑旗总首领,刘文敬为蓝旗总首领。

张乐行公然起义,原是想趁太平天国灭亡后,接过太平军的大旗,壮大捻军的声势。

但他高估了捻军的实力,清军很快调集重兵围剿捻军。没有了太平军的策应,捻军连战皆北,只得退守雉河集大本营。

王牌特工陈明德来到雉河集时,清军已把雉河集团团包围。陈明德的到来,宛如雪中送炭,给张乐行带来了1丝曙光。

因此,张乐行对陈明德颇为礼遇,把他奉为座上宾。他为人谨慎,屏去左右,单独与陈明德密议道:“陈先生以身涉险,穿过清军重重封锁,来到我捻军大营。这番美意,兄弟我感念得很。”

陈明德也开门见山,说道:“皇上认为张将军心念百姓,斗志昂扬,是个顶天立地的豪杰。如今清军鏖集雉河集,捻军处境艰难,皇上特派我来面见张将军,请将军移兵淮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捻军多骑兵,骁勇善战,熟悉皖北地形,很得皇上的赏识。皇上声明,若将军肯归顺革命军,可将麾下捻军整编为1个骑兵团,仍由将军统带。其他各旗,则视其大小,编为骑兵营或骑兵连。”

张乐行眉毛1挑,问道:“骑兵团?这是多大的编制,有多少人马?”

正常情况下,骑兵团编制骑兵两千出头、战马两千5百多匹。捻军共有5旗人马,各有首领。5旗之下,又有5边,以分领统之。5旗2十5边,足有人马十余万人。

当然,捻军组织纪律涣散,战斗力低下。张乐行做各旗总盟主,并不能完全节制5旗。钦差大臣胜保调河南、安徽两省的清军,大举围攻张乐行的大本营雉河集。张乐行急调各旗来援,便有捻军拒不奉命,也有临阵脱逃者。

如今,张乐行麾下还有5旗2十1边捻军,共计3万余人,堪称是捻军精锐,被包围在了雉河集,进退失据。

陈明德并没有直接回答张乐行,而是委婉地说道:“当年太平天国覆灭,革命军收编太平军时,给太平军最大的编制就是步兵团。

“韦俊、杨辅清、胡以晄实力最强,分别代表太平军北殿、东殿、?殿。这3人,都被授予6军上校的军衔,把所属太平军整编为革命军步兵团。

“张将军举义不久,威名或许不如韦俊、杨辅清、胡以晄。但皇上特别看重将军,打算授予张将军6军上校的军衔,其他各旗首领,军衔皆为中校,位置在将军之下。

“实不相瞒,我军即将与湘军决战,又将占领长江以南广大国土。为此,革命军6军准备增编1个骑兵师。若张将军肯归顺革命军,必能得到皇上的重用。

“革命军此番与湘军决战,必能1举歼灭湘军。张将军归顺革命军,正可在西征战场上建功立业,扬名立万。”

张乐行知道,中华帝国地处长江以南,革命军不缺武器,不缺军饷,却缺少战马,也缺少骑兵。以他的资望,自然比不过韦俊、杨辅清、胡以晄等太平军名将。革命军愿意招抚他,实因看中了捻军的骑兵。

他心中得意,表示却不动声色,说道:“先生将稍事休息,我与左右商量1番,晚饭前就给你准信。”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