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674章 人才流动

1850再造中华 第674章 人才流动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谈妥了正事,郭嵩焘问及湘军旧友、家乡故事。

得知故人安好,家乡平安,郭嵩焘不无伤感地说道:

“当年,涤帅创办湘军,带动多少风流人物。

罗山、璞山、季高、沅甫、厚庵、迪庵诸公,皆应时而起,书生带兵,搏击功名,短短几年间,竟有白身至督抚者。

“只不过,诚如古人所说,其兴也勃焉,甚亡也忽焉。

革命军甫一发动总攻,湘军便如一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厦,轰然倒塌。

大家死的死,降的降,三十万湘军,不到半年时间便损失殆尽。”

这番话,也引起了彭玉麟的伤感。

不过,他一向关心民间疾苦,并不看重个人的得失,甚至对湘军的失败也不是特别痛惜。

彭玉麟引用了刘禹锡的诗,说道:“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湘军已经不复存在了,未来是中华帝国的时代。

中国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我们都要积极向前。”

这就有些劝降的意思了。

郭嵩焘绝顶聪明,自然听得出彭玉麟话外之意。

不过,他并不想轻率地背弃满清,归顺中华帝国。

第一,郭嵩焘也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中进士,点翰林,儒家名节观念还是很重的。

第二,肃顺极为信任郭嵩焘,堪称是言听计从。

清军征服朝鲜、设朝鲜为行省、将朝鲜分为三个部分,皆出自郭嵩焘的谋划。

肃顺略作修改,便呈请咸丰,照计落实。

郭嵩焘留在满清,主张多得实行,有宁作鸡头、不作凤尾的意味。

他并未接彭玉麟的话,反而问道:“雪琴,湘军大将归降帝国后,真的得到了重用?听你的意思,晟武皇帝很信任你?”

彭玉麟笑笑,答道:“晟武皇帝用人,与元太祖成吉思汗颇有相似之处,都能大胆起用降将。

所不同的是,帝**政制度先进,文化制度更为包容。

皇帝虽用降将,但必先对其教育改造,待其融通感化之后,再赋予大权。

“湘军不同于一般的军队,大将多出自书生,百战之余,经验丰富。

愿意投降的湘军大将,大多得到重用。

譬如,左季高、曾沅甫,都得以出任革命军野战步兵师长。

杨厚庵出任海军陆战队四支队支队长。

“晟武皇帝本想让我到海军舰队任职,但我自知不懂蒸汽战舰,更不懂铁甲舰,便坚辞不受。

皇帝授我‘长江巡阅使’之职,许我专折奏事,纠弹沿江军政不法情状。”

郭嵩焘听过之后,不免黯然神伤。

他的湘军朋友们,死去的保全了名节,活着的大部分到帝国国民政府、革命军任职。

很显然,帝国朝气勃勃,日后极有可能统一中国,彭玉麟等湘军旧友在帝国很有前途。

反倒是,湘军一灭,郭嵩焘失去了靠山,在清廷处境尴尬,很多政敌暗中弹劾他。

要不是肃顺力挺他,咸丰又深知他的为人,说不定郭嵩焘早就有不测之祸了。

彭玉麟仿佛看出了他的故虑,说道:“筠仙,当今世上,晟武皇帝所创的‘杨学’为第一显学,洋务为第一要务。

晟武皇帝曾论及洋务人才,说满清幅员辽阔,只有三个人懂得洋务。

“一个是徐继畲,一个是你筠仙,崇厚算半个,文祥算半个。

徐继畲言辞犀利,不受清廷待见,闲废已久,大概不会得到重用了。

崇厚和文祥都是半调子,只能算半个洋务人才。

“只有你筠仙,学问贯通古今中外,立论宏远,能够契合中国实际,把洋务讲得深入浅出、头头是道。

你又在朝廷、地方、军队历练多年,知行合一,真正是个不可多得的洋务人才。”

郭嵩焘哈哈大笑,坦率地问道:“雪琴,你是要劝降我吗?”

彭玉麟也笑了,和郭嵩焘碰了杯酒,说道:“筠仙,你研究洋务多年,才识十倍于我。

你这一身学问、一身洋务本事,就算放在中华帝国,也绝对罕有其匹。

“良禽择木而栖。

我劝你抛离满清,到中华帝国效力。

晟武皇帝最有知人之明,又对你赏识有加。

若你归顺帝国,必得晟武皇帝的重用。”

中华帝国崛起于南方,以“复兴中华”

为旗帜,吸引了大量人才。

除了商人、读书人外,不少满清的官员也来到帝国效力。

一方面,帝国最擅长优待俘虏、统战人才,给出大量优厚的待遇,吸引官员南下。

杨烜认为,决定事业成败的最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为路线政策,二为人才。

路线政策是由中央制定的,确定之后就不会更改。

路线确立之后,决定事业成败的因素就是人才了。

为此,帝国的人才政策特别优厚,用人机制更为公平。

南方人口多,文教兴盛,科举人才辈出,南方籍的进士、举人始终比北方多。

很多南方官员见家乡在帝国治下发展得欣欣向荣,欣然返回南方,投效帝国。另一方面,帝国正在大力发展工业,上升通道宽阔。

工业化会养活更多的人口,会带来大量的机会,会提升整个国家的效率,会提高社会分工的复杂度。

尤其是,帝国实行统制经济,工业化的速度会更快。

中国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在政府的强有力调控下,统制经济将发挥更大的效力,给整个国家、社会、政府、军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反过来,工业化也将需要更为高效的行政机构,需要更多的政府官员,需要战斗力更强、人数更多的军队。

满清经济仍以小农经济为主。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的主要功能是收税,官员的主要职责是应付上级、管控下级、捕盗、治乱,官员上升通道极为狭窄。

人往高处走,是人才当然要优先向中华帝国流动了。

郭嵩焘却另有高见,说道:“雪琴,我在中华帝国无根无源,去了之后也难有多大影响力。

但在大清,皇帝信任亭翁,亭翁信任我。

“我的主张,大多能成为帝国的政策。

我想,我在大清,可以对朝政实施强有力的影响。

仅此一项,或许就能解救无数黎民百姓。”

彭玉麟点点头,不无遗憾地说道:“筠仙说得有理。

不过,我想,中华帝国与大清皆为中国。

用不了几年,中华帝国就会率军北伐。

“到时候,最好能够南北议和,促成南北的和解,减少人民的伤亡。

那时候,你就是最好的北方代表。”

郭嵩焘哑然失笑,说道:“我倒没想过,还有这一着。”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