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19章 谢师宴

再造汉明 第19章 谢师宴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19章 谢师宴

刘云龙回到家时,见到家门口挤满了村里人,屋子里也全是人,他们都在看着刘家的人怎么拉线。他们从刘云龙的伯母、婶母那里打听到了机器的价格。他们看到刘云龙回家后,一边给他让路,一边问他,大侄子,还做不做机器啦?机器怎么卖呀?

刘云龙进门后,走到水缸边,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水,然后告诉村里人,他会继续做机器,如谁家要买的话,可以找他买。谁要买的的话,机器的价格是30两。

有人问,你伯父、叔父不是每台机器才20两吗?

刘云龙说道,卖给我自己嫡亲伯伯、叔叔的机器当然是便宜的,价格是每台20两,几乎没赚钱,你们要买的话,每台就得30两。

其实他卖给伯父、叔父的机器每台赚了5两银子,如他也以20两/台的价格卖给村民的话,他今后的发展就没了资金支持,他不得不以100%的利润率出售他的机器。但即使按100%的利润率来出售机器,对村民来说也还是有巨大诱惑力的。

村民们听他这么一说,村里其他远亲也不能多说话了,嫡亲和远亲总是有点区别的。

不过,村里几个有钱人开始算计了,买了1台机器后,第一年能赚170两,今后每年可是200两,他们纷纷喊道,我要预订3台,我要预订6台。

刘云龙说道,村里人都有资格买他的机器,但怎么个买法,晚上你们请村长、族长来商量。

按朝廷的规矩,每10家为1甲,但苏州人认为,大村子有几十户人家,要是搞出了几个甲首,到时听谁的?会乱套的,因此实际上还是一个村每年选1个甲首,习惯称甲首为村长,一般由村里几个地多者轮流担任。

还没到晚上,族长就跑来找刘万禄,说你们家都摆满了机器,没地方议事,能不能改到刘家祠堂里?

刘万禄想了想,水车浜有刘、高二大姓,姓高的人是不能来刘家祠堂议事的,同样,姓刘的人也不能去高家祠堂议事。那就干脆去村长家里议事吧。

晚饭后,刘万禄带着刘云龙来到了村长家。

村长叫刘大贵,是刘大富的堂哥,按辈分刘云龙该称他为伯公。能做到村长的,大多是村里的地主。刘大贵家里有80亩地,家里还有一台缫丝机。

刘家族长和高家族长早已在村长家里等着了。刘云龙看到高家族长也挺着个大肚子,看来水车浜得“大肚子病”的人有不少。

村里刘姓和高姓还各推出了3个代表一起来议事。

11个人坐下后,在刘大贵的主持下开始议事,经一番讨论、争执,最后商定:

一是每台机器30两银子;二是买得起机器的村户,购机时一次性付清,先付款的,可优先购买,后付款的须排队等候;三是村民中买不起机器的人家,如需要的话,可以先赊一台机器,但机器款要算利息,年利息按3.4%计算,机器款及利息在购买机器的四个月后付清;四是暂时不向村外人销售机器,待村里无人购买、赊买后,才可向外村人销售;五是机器有损坏需维修时,维修费用由机主承担;六是村里任何一家都不得荒废田地,如有荒废田地者,由族长带人将该家的机器捣毁,且对被捣毁的机器不作任何赔偿。

第三条、第六条是刘云龙硬要加上去的。

至于第三条,刘云龙的目的就是要让全村脱贫。一台机器成本为15两银子不到,村里即使有90%的人家买不起机器,也只有54户。这54户人家,每家赊1台机器,刘云龙垫付的成本也只有810两银子,刘云龙靠做肥皂、润肤膏已赚了2000多两银子,完全能承受的起。这样做,可以让全村脱贫,况且刘云龙垫付的成本,几个月后就能全部回收。

至于第六条,刘云龙对大家说道,你们这几年经常看到来自陕西、河南、宁夏的灾民,他们正因为是没粮食才被迫流落到全国各地乞讨要饭。这些田不是官田,是我们的私田,地是我们的根本,即使将来你们有钱了,也不能把粮田废了。要是都把地荒废了,将来我们吃什么?

大家都认为商定的内容都比较合理,不仅保证了村里人的权益,也基本做到了公平。每台机器买来后,第一年毛收入可赚170两银子,以后是每年200两,有钱人家里如买个4台、6台机器,很快就发财了,再不同意的话,简直是傻瓜。至于穷户人家,得待村里没人用现银买机器后才可以赊1台机器,也合情合理。

于是大家在二个族长的见证下,村长代表水车浜的村民与刘云龙签订了契约,按上了手印。

村长刚刚签好字,就让他老婆拿出了40两银子交给刘云龙作为购买机器的定金。

刘云龙把村长的名字写下来,作为第一个预定机器的人。

二个族长也回家去拿定金了。

这几天,每天都有人来到刘云龙家里,把筹到的银子交给刘云龙。刘云龙把他们的名字一一写上。他们有些是自己家里拿出来的,有些是向亲戚朋友借的,有些是去钱庄借贷的,但刘云龙禁止他们借高利贷。到了去知府的日子了。

刘云龙昨天就关照父亲去枣市街定个饭店,说今天机会难得,该把谢师宴办了。

刘万禄最近也很忙,由于只有一口熬明胶的锅,1天只能熬1锅大约10斤左右的胶,去掉成本后,每天也有1两银子的收入,可明胶产量跟不上掌柜们的订单,刘万禄准备考虑也雇人熬制明胶。

刘云龙起床后,他换了一件干净衣服,把图纸塞进包裹,来到了胥门外渡口等他师傅。不一会儿他看见师傅来了,他的身后跟着他的三个师弟。

他师傅今天竟然穿了一件精布衣服,显然很重视今天的“招标会”。

三个师弟看到大师兄后,连喊了几声:“大师兄好”。

师徒几个喧闹了几下,就开始谈正事。

钱师傅问他有哪些想法?

刘云龙从包裹里掏出了图纸。

钱师傅见他掏出几张纸来,问这是啥?

刘云龙告诉师傅,这是知府后花园的图纸。

钱师傅惊讶地问道你会画图?

刘云龙说是随便画画的。

于是师徒们把图纸摊在地上,压上几个小石块,刘云龙开始讲解图纸。

钱师傅一边看图纸,一边听大徒弟的讲解,连连点头。

这份图纸很详细,不仅有俯瞰图,还有立面图、剖面图,连工期计划、用料表都有,即使不懂营造的人也能看懂。

钱师傅本来也有他的想法,见到大徒弟的图纸,听了大徒弟的解释后,决定全部采用大徒弟的方案。

钱师傅让李舟洋带师弟们留在枣市街,等他们回来。刘云龙从包裹里掏出500文,交给李舟洋,让他给师弟们买点好吃的。

钱师傅问刘云龙,你怎么出手这么大方?

刘云龙笑着说道,好久没看到师弟们了,今天不是要办谢师宴吗?我顺便犒赏他们一下。

刘云龙和师傅来到西美巷,衙官赵永忠领着他们直接到了知府正厅。

厅内除了4个衙役外,已有2个木匠作头带着助手到了。师徒俩与他们一起站在厅里,等着其他“投标”的木匠。

过了一会儿,另外二个木匠作头也带着助手到了,其中一个是和钱师傅熟悉的,家住虎丘附近的南水圩,以前他俩合作过。

巳时刚到,苏州知府陈洪谧就从后厅走了进来,跟在他身边的是同知曹毅明,通判蔡福南、浦百龙。

明代,知府的副职叫同知,同知之下设有2-3个通判,通判主要分管土地、粮运、水利之事。

衙官赵永忠见知府进大厅后,忙上前,告知知府大人,人都到齐了。

陈知府坐在堂前,同知站在他身后,二个通判站在堂前。

陈知府坐下后,说了一番官话,然后叫上一个木匠作头跟他到后花园去,给他讲改造的方案。同知、通判也跟着去了。过了一会儿第一个木匠作头出来了,赵永忠叫上第二个木匠进去。钱师傅轮到第四个。当衙官喊到钱师傅时,其他人看见他从刘云龙的手里接过了一沓纸,跟着衙官去了后花园。

陈知府在后花园里等着钱师傅,问钱师傅,对后花园改造有什么想法。

钱师傅把手里的图纸摊开来,按着图示,把想法一一讲给知府大人听。

陈洪谧见到钱师傅掏出图纸时,心想这个木匠不简单,等看到一张张图纸上画出的房子、走廊、亭子、水池、假山、草甸的位置、式样、尺寸,各种材料的用量,完整的排水系统,详细的工期计划时,知府、同知及二个通判全呆了。

陈洪谧想,我做官做了几十年,第一次遇到会画图的木匠,写着一手漂亮的字体,还把工期计划布排的如此紧凑。

等听完钱师傅的讲解,知府朝同知、通判看了看,他们都点点头。于是,知府让钱师傅去大厅等着。

第五个木匠作头很快就出来了。陈知府他们也回到了大厅。

陈知府在堂前坐下后,把钱师傅的图纸要了过去。他展开图纸,问其他四个木工作头,谁还能把想法说得比这张图更好?

那几个木匠作头也看见了图纸,确实比他们刚刚跟知府讲解的更详细、更清晰。于是都摇摇头,表示做不到。

陈知府说道,经过我们几人的商讨,一致认为钱师傅的方案最好,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四个木匠作头看了看钱师傅,朝陈知府摇摇头,表示服输。

陈知府当即宣布,由钱师傅主持后花园的改造,着衙官赵永忠做好后勤保障。

主持后花园改造相当于后世的项目经理,后勤保障相当于后世甲方的材料员。

赵永忠听后心里乐开了花,做后勤保障,可捞不少油水。

钱师傅首先向陈知府表示一定按要求完成后花园改造,同时也说明,图上的工期是合理工期,遇到雨季工期还是要顺延的。

陈知府听后说道,遇到下雨天等恶劣天气,工期自然是可以顺延的。他要钱师傅在三天之内搬到后花园,半个月内开工。

钱师傅他们从知府衙门出来后,几个木匠作头都向钱师傅表示祝贺。钱师傅对他们说道,知府的后花园改造工程量不小,要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营造,非我一人能所为,不知你们是否愿意留下来协助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给知府大人造过房子,今后就是一种声誉,就如当年蒯祥给永乐皇帝造承天门(即后世的**)一样,当即都表示愿意。大家很清楚,这次做好了,今后官府会把很多工程交给他们来做。于是,钱师傅说那就15天后见。

钱师傅接到了知府后花园的活,心里也是一阵轻松,路上的步伐显得很轻快。

刘云龙告诉师傅,自己没时间来做知府后花园的木匠活。

师傅问他最近是否接了很多木匠活?

刘云龙说,这几天我接了不少活,真的没空去干活。

钱师傅听后心想,既然他活多,那就不勉强了。

在枣市街与李舟洋他们汇合后,来到了街上的兴隆饭店。

刘云龙的父亲和爷爷、伯父、叔父、堂哥、堂弟早在饭店等着钱师傅了,连村长、刘家族长都来参加刘家的谢师宴了。

今天一共开了2桌,刘云龙的三个师弟坐在副桌上,弟弟刘云豹和他的几个堂弟也坐在副桌上,他们年龄上下差不多,倒也是热闹得很。

主桌上,爷爷朝南坐在主位,钱师傅坐在爷爷的右侧,是主宾,村长坐在爷爷的左侧,是副宾,其他人依次坐着。爷爷首先举碗,感谢钱师傅对他孙子教导了五年,于是大家举碗向钱师傅敬酒。

明末,已有蒸馏过的高度酒,“三白酒”价格高,民间饮酒还是习惯喝普通的米酒。江南地区还有一种酒叫黄酒,喝起来很糯,正式宴请客人时,有时也喝黄酒。喝酒的碗一般用大口的青边碗,大概与武松当年打虎喝得酒碗差不多,不过苏州人饮酒不像北方人一样喜欢一饮而尽,而是喜欢慢慢喝、慢慢品,以喝到七八分为佳,最好不醉。

今天是谢师宴,刘云龙给师傅敬酒就不能小口小口了,他连着敬了三大碗,以谢师恩。

钱师傅被刘云龙的爷爷、伯父、父亲、叔父、堂哥、村长、族长轮番轰炸,已是差不多醉了。

一直喝到未时(即下午2点),宴会才结束。

钱师傅和大家拱手告别,带着三个徒弟回花墩村去了。

刘云龙关照李舟洋、王海清,路上照看着师傅和小师弟。

李舟洋想把用余的铜钱还给刘云龙。

刘云龙摇摇手,说留着吧,给师弟们买点吃的。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