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22章 苏州府学

再造汉明 第22章 苏州府学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22章 苏州府学

赵永忠回到了后花园,找到钱师傅,问道:“你徒弟家是有钱人家吗?”

钱师傅说道:“他家要有钱的话,还会来学木匠?”

“他说他一年有200两银子收入哎。他做的是什么木匠?”

“拉倒吧,别听他吹牛。他就是做和我一样的木匠活,哪来的200两银子的年收入?他全家的财产加起来也没200两。”

“他刚刚去找知府大人,说是要买地呢。没钱,拿什么买地?”

“嗯,他有钱买地?是不是他要结婚了,所以要造房子?”

“结婚造房子,也不用跑城南去买官田呀?而且是买40亩地。”

“什么?买40亩地?他说买地干嘛了吗?”钱师傅心想,即使地价按10两/亩计算,仅买40亩地的费用就要400两,这小子哪来的钱?

“他说要开作坊。”

“开什么作坊?”

“这个他没说。”

钱师傅听后,摇了摇头,对赵永忠说道:“你也尽听他瞎吹。”

赵永忠这几天因采购材料,捞了不少油水,钱师傅只负责对材料质量进行验货,至于价格也不多问,因此和钱师傅很热络。他听了钱师傅的话后,说道:“你徒弟也可能是在吹牛。”然后问道:“你徒弟写的字真好,可惜,就是不会写毛笔字。”

“写字不用毛笔,那用什么笔呀?”

“你没见过他写字?他用的是鹅毛笔。”

“你别瞎扯,鹅毛也能写字?”

“真的,他刚刚就是用鹅毛笔写字给知府大人看的,不信?我把他刚刚写的字拿给你看”,说着就要回到偏厅去拿纸。

“不用了,你说他用鹅毛笔,就信他用鹅毛笔吧。哦,对了,赵大人,那边土方开挖后,墙脚下面的土好像不怎么好,泥水匠作头讲,最好用石灰固化一下。要不,我俩去看看?”

赵永忠听见钱师傅喊他“赵大人”,心里特别受用,于是也就没再和钱师傅聊他徒弟的事了,跟着钱师傅去看墙脚了。

刘云龙沿着卧龙街(今苏州人民路)向南边走去。

卧龙街以南面的苏州文庙为龙头,以北寺塔为龙尾。刘云龙要去的府学就在苏州文庙。

苏州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尊孔为师。北宋年间,范仲淹在任苏州知府期间于城南建文庙开办府学,开创了中国古代官办府学的先河。

明代苏州城内有三个文庙,分别是苏州文庙、吴县文庙、长洲文庙。

在中国很多地方,文庙与学校是合一的,苏州也不例外。

苏州文庙和苏州府学是连在一起的,东边是庙,西边是府学。苏州文庙和府学加在一起占地30多万平方米,东临卧龙街(今人民路),西倚盘门东大街,南枕梅家桥弄(今新市路),北至书院巷,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孔庙,每年在这里读书的苏州人有近千人。

吴县和长洲县的县治所在地都在苏州城内,这2个县在苏州城内都开办有县学。

吴县县学和吴县文庙位于苏州升平桥,后世吴县县学和吴县文庙毁于战火,没有再复建。

长洲县学和长洲文庙位于平江大街西侧的学前街,后世在该地址建了“苏州市平江实验中学”。

当然,吴江、常熟、昆山、嘉定、太仓等各县和崇明州也开办有县学、州学。

苏州府境内各城厢有社学。

按朝廷的规定,社学是每五十户为一社,每社设一社学,属于官办,社学的日常支出有政府解决。水车浜就有社学,是水车浜与邻近几个村共享的社学。苏州平常人家只要稍微有点钱,都会把孩子送到社学去读书的。在崇祯年间,苏州府境内有700多所社学。

社学、县学、府学的费用有官方承担。

民间还有绅士赞助的义学,有钱人家在家里还开办私塾。

社学、义学、私塾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县学、府学相当于后世的初中或高中。

这些府学、县学、社学、义学都归苏州府学政管理。府学、县学设教谕1人,相当于后世学校的校长;设训导2-3人,相当于后世学校的副校长、教导主任。

除官办的府学、县学及社学外,还有官办及民办的书院。这些书院相当于后世的图书馆或进修学校,但书院不仅藏书,也聘请教师给学生上课。

明代在苏州城的书院有虎丘的和靖书院、南宫坊书院巷的鹤山书院、禅兴寺桥的文正书院、唐家巷的学道书院、西市坊的金乡书院、黄鹂坊桥的道南书院、广济桥的芥隐书院、西城桥的碧山书院。在苏州城周边也有不少有名的书院,如位于天池山的天池书院、浒关镇的文正书院(与苏州城内的文正书院同名)、甫里镇(今甪直镇)的甫里书院。

和靖书院,创建于南宋,原在虎丘云岩寺,明代嘉靖年间移到虎丘龙兴寺。

学道书院创建于南宋咸淳五年,后世在学道书院的位置开办了“东吴大学”。

鹤山书院创建于元代,明代改为巡抚衙门后,将鹤山书院搬迁到了东南角,隔卧龙街与苏州府学相望。后世在鹤山书院地址开办了“苏州医学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文正书院创建于元代至正六年,原为范公祠,元代改为书院。

金乡书院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道南书院创建于明代,原为南京兵部尚书杨庄间的专祠,后改为书院。

芥隐书院创建于明代,原为明礼部尚书袁安节家的祠堂,后改为书院。

碧山书院,由明代吏部侍郎徐缙所建。

天池书院,由明吏部御史毛珵所建。

文庙和大多数书院供奉的是孔子,也有部分书院是供奉其他先贤的,如和靖书院、学道书院供奉的是言子,金乡书院供奉的是澹台灭明。

社学、义学、县学、府学、书院是不招收女孩子读书的。如女孩子要上学的话,只有私塾一个途径,因此有钱人家为了给女儿有个比较好的未来,就出钱将教师请到家里来给女儿上课,不过既然把教师请到家里来了,家里和亲戚家的男孩子、女孩子也可以同时听课。

社学、义学、私塾、县学、府学、书院里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四书》、《五经》为主,还教学一些算术、音乐、诗词。

社学、义学、私塾毕业后可进入县学、府学,在县学、府学学满三年后,可参加府试。

通过府试的人就是“秀才”,只有“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通过乡试的就是“举人”,就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举人可参加会试,通过会试的,就是“贡士”。贡士可参加殿试,通过殿试的就是进士,录取名单称为“金榜”,“金榜题名”就是这么来的。进士的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就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书院主要是供没有通过府试、乡试的学生进修的,与后世的复读类似。如《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在考取举人后,就是在九江的白鹿洞书院进修的。

苏州有这么多的社学、义学、私塾,还有县学、府学、书院,因此苏州文风较盛,苏州人受教育的程度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地方,也怪不得苏州考中状元的,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历史上,整个明代共录取名进士,仅苏州府被录取的进士有1055人,4.2%;整个明代共有文科状元89名,其中有8人来自于苏州府,占比近9%。

在社学、义学、私塾任教的往往都是还没做官的秀才、举人。

苏州人与绍兴人不同,绍兴的举人、秀才喜欢到外地去做衙官(即师爷),因此全国各地都有“绍兴师爷”,苏州那些没做官的举人、秀才却宁可留在苏州城内教教书、写写字,不愿去外地开天辟地,这或许就是苏州人长期以来的“小富即安”吧。

刘云龙来到文庙前,看到前边是一大片农田。

在文庙以南,东起葑门,西止盘门瑞光塔,南到城南城墙,有近100万平方米(约1500亩)种植着水稻的农田,那是苏州卫的军田。当年朱元璋进攻张士诚盘踞的苏州城耗时3年,原因之一就在于张士诚在城内有1500多亩良田供军需。

历史上,苏州城内的这1500亩农田,直到20世纪年60代才逐渐被开发,于20世纪90年代才彻底消失。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