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25章 梭子

再造汉明 第25章 梭子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25章 梭子

刘云龙在阊门外看了一会儿,就来到山塘桥,找到一个船帮。

明代的船运,除官府办的漕运外,民间都是委托船帮来运输的。船帮相当于后世的船运公司。苏州的船帮大多在阊门,他们少的有十几条船,多的有几十条船,船帮与盐帮、漕帮一样,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平时独立,需要时也会联合在一起。

刘云龙找的船帮帮主叫唐尧治,他手下有40多条船。唐帮主这几天正巧有20多条船空闲着,在谈好运价后,答应明天就带着脚夫去葑门外运土。

刘云龙与船帮谈好后,来到阊门外的吊桥逛了逛。此时,苏州卫的军人已坐船开拔了,苏州府的各级官员也已离开阊门,吊桥已恢复了平静

吊桥一开始是木桥,明初改为石墩木梁桥,崇祯十二年(1638年)重修过一次,是苏州城与城外唯一可通马车、牛车的一座桥梁。吊桥外就是山塘河、上塘河。山塘河的两侧是山塘街,直通虎丘。上塘河的两侧是上塘街,直通枫桥。山塘街、上塘街是明朝苏州城最为繁华的商贸中心。

离开阊门后,刘云龙在阊门外雇了一辆车,来到距苏州城九里外的枫桥镇。

枫桥因唐朝张继的一首诗《夜泊枫桥》而盛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位于寒山寺北100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横跨京杭大运河。嘉靖年间因抗倭斗争的需要,在桥的南堍建了“铁岭关”。该关“方广周十三丈有奇,高三丈六尺奇,下垒石为基,四周瓷砖,中为三层,上覆以瓦,旁置多孔,发矢石铳炮”。平时可以登高了望,巡视戒备,战时可举烟报警,藏军固守,与关前的河道、桥梁构成一道扼守苏州城西的重要军事屏障。

沿着运河两侧是长各为1里的街道,集中着大批作坊、商铺。

刘云龙在枫桥镇的一家木匠铺里,定制了几台水车。

木匠铺掌柜看到图纸后,问刘云龙,怎么这个水车没水槽、滑板?

刘云龙对掌柜说道,我这个水车不用滑板,你照着图纸做吧。

古代中国绝大部分的水车都是靠木隔板在滑槽里移动,木隔板向上滑动时,将相邻两个隔板里的水带上来,但它的缺点是因为隔板与滑槽的地板、侧板有间隙,水会流失掉,因此效率并不高,当水车木隔板的滑程超过一定距离时,隔板间的水全流光了,根本打不到水。

刘云龙设计的不是滑板型的水车,而是水斗型的水车。水斗型水车尽管在转动时也有水量损失,但与滑板型水车比起来,损失的水量少多了。

他定制了水车后,然后在枫桥一家铁铺里订制了几种规格的青铜齿轮。

明代除了做铁锅的铁铺外,绝大多数铁铺还没有能熔化铁水的坩埚,所以炼钢只能用“淋钢法”,即使苏州人发明的“苏钢法”,严格意义上也是对“淋钢法”的改进。要普通铁铺制作齿轮,只能用青铜。

他要求铁铺掌柜铸造齿轮时,一定要把齿面整得平滑些。目前还无法提高齿轮的啮合度,只能让铁铺尽量把齿面的平滑度提高些。

他本想让自己的铁铺来制作齿轮,但自己的铁铺还没扩建,场地有限,又忙于做轴承,所以他还是把齿轮的活交给别的铁铺来制作。

离开枫桥镇,他又赶往木渎金山浜。刘云龙来到金山浜后,预定了几千料的金山石,这些金山石将用于建造房屋墙基、码头和水车基座。

定好金山石后,又向石匠们讨要了几百斤金山石石粉。马上要制作织机了,需要不少砂皮。

接着来到了木渎镇。木渎镇是一个大镇,镇上有4家铁铺,上次他在木渎给黄东家造房子时,已与几个铁铺掌柜熟识了。

他走到一家铁铺,这家铁铺的掌柜叫宋阿宝。他与宋掌柜打了个招呼后,聊了些闲话,然后刘云龙拿出图纸,让宋掌柜给他打造几十根圆钢轴。

他关照宋掌柜,钢轴应用精钢(这个精钢与后世的精钢没法比,也就是用“苏钢法”炼制的“钢”)锻打,圆度要控制在1/20分。

宋掌柜听说圆度要控制在1/20分(即0.16毫米),忙说,精钢锻打没问题,但精度这么高,每根轴的价格得加钱。

经讨价还价,每根长钢轴加钱100文,每根短钢轴加钱50文。

钢轴订制好后,刘云龙找到镇上其他三家的铁铺掌柜,分别定制了偏心轮,滑槽、连杆轴等。

出镇口时,遇到了黄东家的大儿子黄邦国。刘云龙在他家干了几十天的活,两个人自然是熟识的,互相打了个招呼。

黄邦国望着远去的刘云龙,心想才几个月不见,这个小木匠怎么穿起精布衣服了?他不做木匠啦?

回家路过横塘时,他又在横塘的木匠铺里订制了棕架、杼板。棕架、杼板还是用木质的,这样比用铁质的轻多了。

黄昏,刘云龙回到家时,人已十分疲惫。吃晚饭时,妈妈告诉他,今天村里的高林妹婶子来了,说是枫桥西津塘有一户人家的女儿还没婚配。

自刘云龙做肥皂后,家里渐渐有了钱,来刘家说媒的有不少,可都被刘云龙推掉了。

刘云龙跑了一整天,累得要命,忙说不识字的、裹小脚的不要,其他条件由你们父母做主,然后倒头就睡。

他妈妈想,现在农村有几个女孩子识字?识字的女孩子都是大户人家的千金,而大户的千金大多数是裹小脚的,看来这次高家婶子说的媒又是不成了。

接下来的几天,刘云龙分别去了蠡墅、越溪、横金、松陵、同里、甪直几个镇,把织机、纺机所需要的木质部件、铁质部件一一委托出去制作。

在松陵一家竹铺里,刘云龙拿出二种梭子图,定制了2千套梭子。这二种梭子,一种用于织棉布,一种用于织丝绸。

这个竹铺掌柜看到没有头的梭子,心想,这个后生是不是犯毛病了。这种梭子能用吗?

刘云龙告知他,只需按图制作就行。

他把所有零部件都分散委托给各家铁铺、木匠铺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快速度,二是为了技术保密,即使将来他们知道有了新式织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互相打听到织机的技术,甚至根本就打听不到。今后即使真的有人仿制,没有他的轴承,也只能望机兴叹。

等办完零部件的委托制作后,刘云龙来到工地。胥门木材店的木材已运了过来,唐帮主的船已把葑门外的土方运了好多过来,木工、泥水匠、油漆匠都已进场。

一个木匠作头在放线,他先定下一栋房子外墙脚的位子,然后钉下短木桩,用角尺确定横墙与山墙的方向,用长尺分别定下房子四只角的位置,再在另三个点钉下短木桩。房子墙脚的外边线确定后,再根据墙基宽度,确定墙基内边线,内边线各点也钉下短木桩。内、外墙脚边线的短木桩间连上麻线,沿着麻线撒下生石灰,一栋房子的线算放好了。为验证放线的准确度,木匠作头量了一开间对角线的长度,误差在1/3寸以内。接着放其他几栋房子的线。放完线后,就可以开挖墙脚了。

古代造房子,是以木匠为主,房子所有的尺寸,如开间、进深、檐高、屋脊、门洞、窗洞等,都要靠木匠来确定,参与造房子的泥水匠、油漆匠、雕花匠作头都要听木匠作头调遣,因而房屋结顶抛梁时,是由木匠作头主持,唱主角的。

开挖墙角的都是泥水匠作头带来的苦力。平时村里有人家造房子的时候,按农村习俗,村里男丁都要来帮忙的,也不要工钱,只要东家供应午餐、晚餐就行。这种习俗也保证了农村造房时,不缺帮工。但这段时间正遇秋收季节,村子里的人都在忙着收割稻子、翻地、种麦,因此刘云龙干脆让泥水匠作头自己带劳力来开挖墙角。好在苏州有不少来自陕西、河南的难民,劳力并不缺乏。

这几天,他父亲明胶也不熬了,交给肥皂铺熬胶了,自己在工地搭了个草棚,天天在工地蹲守着,毕竟工地上堆积的材料越来越多,得看护着。妈妈也不纺线了,与伯母、婶母他们一起烧饭做菜,照顾好匠人和帮工的茶水、伙食,这些匠人都借住在村里的人家。

晚上没事的时候,刘云龙就点着油灯,在灯下开始编着他的书。

今后要长期发展,光靠他一个人肯定不行,因此他要办学校来培养人才。他准备招收受过义学教育或府试落榜的学生,他们都识字,都学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懂一些简单的计算,通过几年的培养,应该能较快地接受来自后世的科技知识。

刘云龙编着的教材有四套,分别为《常识》、《数学》、《物理学》、《化学》。

编着的《常识》准备分七卷,分别是天文、地理、气象、生物、植物、矿物、卫生。不过,生物学中将删去进化论,在这个时代要是说人是猿猴变的,那大明的那些文人、士子非把他生吞活剥了不可,就如40多年前罗马教廷火烧布鲁诺一样。

编着的《数学》准备分十卷,第一卷是引入阿拉伯数字来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第二卷到第十卷分别是代数、几何学与三角函数、逻辑、数列与极限、导数与微积分、级数、矩阵、概率论、数理统计。

编着的《物理学》暂时准备分五卷,分别是力学、运动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光学,电磁学、原子学待以后再编写。

编着的《化学》准备分五卷,分别是化学元素与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及能量、化学反应速度与极限、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至于“化工热力学”、“催化学”、“分析化学”等,只能靠他培养的学生今后自己去发展了。

化学并不是他的专业,编着时靠他初中、高中学过的《化学》及本科学的《普通化学》来编写了。

考虑到将来教学时是逐步深入的,在编着《常识》时,同时编着《数学》、《物理学》、《化学》的前几卷,准备花三年时间编完。编着的教材,除了《常识》及《数学》第一卷准备出版外,其它书只用于将来的内部教学。这个年代牛顿、高斯、法拉第、拉格朗日、伯努利、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还没出生呢,刘云龙还得想办法给这些科学家发现的定律、定理另外起个名字。

几天后,刘云龙去了吴江松陵镇,了解一下梭子的制作进度,顺便拿回了几个制作好的梭子样品,回到了枣市街,先看了看肥皂铺。

现在肥皂铺的肥皂日产量已达1000块,润肤膏达到了1500盒,大部分搞批发,只有少量零售。

弟弟告诉他,由于粮价上涨,且我们作坊碱的用量逐渐增加,因此碱的价格也涨了15文。

刘云龙心里知道,苏州几个杂货店炼碱的存货量本就不大,即使他们组织货源也需要时间,碱的价格当然会上涨。

刘云龙让弟弟以后采购土碱。

弟弟问:“土碱也能制肥皂吗?”

刘云龙告诉弟弟:“土碱也是碱,为啥不能制肥皂?”

刘云豹是年龄尚小,不知道土碱和炼碱的成分是一样的,只是纯度不一样而已,因此只知道买炼碱。

临走前,刘云龙问弟弟:“熬板油后的油渣是怎么处理的?”

弟弟说道:“一开始是送给坊里工人的,可工人们天天吃油渣吃腻了,也不要了。”

刘云龙说道:“你傻吧,浪费多可惜呀,你可以把油渣卖钱呀。1斤油渣5文钱没人要的话,2文钱总有人要了吧?”

油渣可以烧白菜、青菜,味道很不错,油渣还可以烧汤。

弟弟说道:“我怎么没想到呢?”

刘云豹这几天每天可以赚50多两银子,对这种几文小钱还真没注意过。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