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28章 秋税

再造汉明 第28章 秋税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28章 秋税

明朝在其他地方是按律收税,但对苏州府、松江府实施的却是重赋,以“怒其为士诚守”,意思是当初谁让你们帮助张士诚的?苏州府、松江府的民田田赋税率并不是1.2%,而是3倍于其他地区,且每年的田赋税率都不一样。官田的税率更高,是7斗5升,按亩产量3.8石稻谷计算的话,税率为19.74%,税率几乎10倍于外地田赋。其它地方官田的田赋税率是5升3合5勺,如常州府耕地的亩产量与苏州府耕地的亩产量相当,也有3.8石稻谷,税率为1.4%;如扬州府耕地的亩产量按2.2石稻谷计,税率是2.4%;如济南府耕地的亩产量按1.8石稻谷计,税率2.96%。

由于苏州府、松江府官田的税率实在太高,造成佃农不断逃亡,或干脆不再租种官田,直接进城打工,官府也没法子,只得把官田卖给有钱的地主,因此到了崇祯年间,苏州府、松江府境内的大批官田变成了民田。

洪武二十六年,全国耕地面积8.5亿亩,全国征缴的田赋为2944.23万石,全国平均缴纳的田赋为0.035石/亩。苏州府有985.06万亩耕地,占全国耕地的1.16%,缴纳的田赋为281.05万石,占全国田赋的9.55%,苏州府平均缴纳的田赋为0.285石/亩,是全国平均数的8.14倍。

弘治十五年,全国耕地面积6.23亿亩,全国征缴的田赋为2679.23万石,全国平均缴纳的田赋为0.043石/亩。苏州府有947.85万亩耕地,占全国耕地的1.52%,缴纳的田赋为209.2万石,占全国田赋的7.81%,苏州府平均缴纳的田赋为0.221石/亩,是全国平均数的5.14倍。

万历六年,全国耕地面积7.01亿亩,全国征缴的田赋为2663.84万石,全国平均缴纳的田赋为0.038石/亩。苏州府有929.59万亩耕地,占全国耕地的1.33%,缴纳的田赋为209.26万石,占全国田赋的7.86%,苏州府平均缴纳的田赋为0.225石/亩,是全国平均数的5.92倍。

如加上松江府缴纳的田赋,苏州、松江两府上交给朝廷的田赋占到了全国的10%以上。

仍以万历六年为例,苏州府的田赋总额为石米,以亩产为2.8石(2石稻、1石麦)计,田赋税率为8.03%,每亩地须缴纳田赋0.225石,而同期,南直隶苏州、松江两府之外的其他地区,缴纳的田赋仅为0.078石/亩;浙江的田赋为0.054石/亩,江西的田赋为0.065石/亩,湖广(即湖南湖北)的田赋为0.01石/亩,山东的田赋为0.046石/亩,河南的田赋为0.032石/亩,北直隶的田赋为0.012石/亩。

进入崇祯年间后,苏州府耕地基本稳定在亩(约930万亩),如全部用来种植粮食(稻子、麦子),按平均亩产2.8石(1石麦子折合0.8石稻谷)计算的话,可产粮食2603万石稻谷。

崇祯四年,苏州府须缴纳的田赋为225.94万石,每亩地需缴纳0.24石,田赋平均税率达8.68%。

去年即使苏州府遭到了严重水灾,苏州府须缴纳的田赋为250.93万石,每亩地需缴纳0.27石,田赋税率为9.64%。

今年苏州府须缴纳的田赋为260.3万石,每亩地需缴纳0.28石,田赋税率达10%。

与苏州府相邻的松江府,须缴纳的田赋为99.77万石。松江府仅有华亭县、上海县、青浦县三县,缴纳99.77万石田赋,田赋税率也在10%左右;

耕地面积与苏州府不相上下的常州府、嘉兴府、湖州府须缴纳的田赋远少于苏州,如常州府须缴纳的田赋为79.48万石;嘉兴府须缴纳的田赋为64.27万石;湖州府须缴纳的田赋为48.89万石。

耕地面积比苏州府多三分之一的杭州府缴纳的田赋仅为24.34万石。

今年全国征收的田赋为2762.26万石,苏州、松江二府缴纳的田赋超过全国的十分之一,达13.03%,江南6府(含镇江府,不含杭州府)所缴纳的田赋为552.71万石,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苏州府为啥缴纳的田赋税率年年不一样呢?问题出在官员、大地主身上。苏南地区靠读书中秀才、中举人、中贡士、中进士的人远比国内其他地方多,这些人有一定的免税田亩。中举后就属于统治阶级,中进士的人还往往做大官,官做得越大,免税的田亩就越多。一个秀才可免缴80亩的田赋,一个举人可免缴400亩的田赋,一个进士可免缴2000亩的田赋。

这个制度设计时就存在严重缺陷。比如,一个人中举后,如他家只有200亩地,根据制度他可以免缴400亩地的田赋,于是就有亲戚、朋友、族人把他们的地挂靠在这个举人名下,这叫“投献”,借以逃避税赋。“投献”后,官府的“鱼鳞册”并没有变更。如变更的话,这些地就名正言顺地归于该举人名下了。官府是按鱼鳞册来征收田赋的,官府收缴田赋时,收税官在得到点好处后,就把“投献”的200亩的赋税转嫁到其他农户头上了。假如苏州府有3000个举人,其中有一半的举人家里只有200亩地,那苏州府仅这些举人名下就可“投献”30万亩,这30亩地的税赋就被转嫁到其他农户了。后来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多,这些官员还变着法来逃税。对于一些大地主来说,他们的家族中往往有大官,一个小小的收税官是不敢强行去收税的,于是很多小户就依附于这些大地主来逃税。官府为了完成赋税,不得不把官员、大地主家逃掉的税赋转嫁到普通农户、佃户头上。

以上几个原因就造成了农户需缴纳的田赋每年都不一样,逐年上涨。

万历年间,江南地区有80%的田地归于士绅。万历三十八年,任苏州巡抚的徐民式看出了端倪,下令各府清查土地,并进行了“均田均役”的改革,让江南的士绅承担起繁重的粮役,减轻了普通贫苦百姓的徭役负担,缓解了江南地区的阶级矛盾。

江南地区亩产量比较高,且工商业发达,稍微增加点税赋还能忍受,但中原地区、西北地区的亩产量就少多了,而且基本没工商业。这些地方的豪族、藩王不仅肆意兼并土地,扩大免税田亩,或隐瞒需赋税田亩,将把向朝廷缴纳的赋税转嫁给贫民,增加贫民负担,造成大量农民破产,流离失所。一旦有人振臂高呼,破产农民能不反吗?

以上税率还没包括加征的辽饷、剿饷、练饷。崇祯4年开始征收辽饷,每亩加收1分2厘。崇祯10年起,加收剿饷,每亩加派米6合,后每亩又加派1分9厘4丝。崇祯12年起,为训练边兵,田赋每亩加征1分(练饷)。这“三饷”合计为每亩4分1厘4丝加6合米。如不缴6合米,可按每石米0.9两折银,6合米折银5里4丝,则“三饷”折银4分6里8丝。这个“三饷”因各地豪族将负担转嫁给普通农户,摊牌到农户头上后,往往是2-4倍。像刘云龙所在的水车浜村,即使没啥豪族,今年的“三饷”就要每亩8分4里2丝。

苏州除了承担重赋外,还承担巨额上贡、徭役。

朝廷对苏州征收田赋外,还要求苏州上贡各类物品,上贡的物品有黄蜡、芽茶(即后世的碧螺春茶叶)、牛皮、银朱(即朱砂)、硫磺、生漆、桐油、灯草、棉布、金砖(即陆慕官窑烧制的金砖)、蟋蟀盆。

陆慕官窑烧制的金砖是不许地方上用的,必须上贡给朝廷使用。

即使近几年战乱不断,皇室每年要苏州上贡蟋蟀盆,今年要求苏州上贡2万只蟋蟀盆。斗蟋蟀完全是玩物丧志,也不知道皇宫里的人是哪来的闲心,还有心思玩蟋蟀。

苏州地方上不产马、铜、锡,朝廷每年还要求苏州府上贡900匹马、6000斤铜和锡。万历初期,每匹马的价格在10两左右,到了今年(崇祯十三年,即1liu40年),每匹马的价格上涨到50两,是水牛价格的2.5倍。

这些上贡物品自然由苏州府采购后,摊派到每一个人头上。崇祯初期,贡品每年折银6万两银子,到了今年仅900匹马就需要4.5万两,上贡物品折银猛增到12万两,人均摊派0.051两。这些摊派是由苏州府籍的人承担的,流落到苏州府的20多万难民是不用承担的。

苏州缴纳的田赋和上贡的物品,并不是由朝廷出钱出力解运的,而是由苏州府自己出人、出力把田赋、贡品押往京城。

苏州是把田赋、贡品通过京杭大运河来解运的。京杭大运河并不是常年通航的,济宁以北,每年十一月到次年的三月是冰封期,该段时间京杭大运河的漕运是停运的。每年的四月是扬州府、淮安府向北京运送漕粮和贡品,五月是苏州府、松江府,六月是嘉兴、湖州府,以此类推,到十月底漕运船必须返回,否则就回不了南方了。

朝廷对苏州征收的田赋越多,苏州人付出的解运费越多,以往由粮长率队带人把田赋押往北京,不仅要自己解决沿途食宿,还要应付沿途各关卡的勒索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从京城一个来回往往需要1500两银子,经济实力小的粮长,从京城回来后,说不定就破产了。

也就是说在重赋压迫之下,地主和普通农民都是受害者。嘉靖年间出生于嘉定县的归有光对此曾有记录“今数十年来,吴民困于横暴之诛求,富家豪户往往罄然”。

今年五月解往京城的稻米达175万石,为防止稻米在运输途中受潮,朝廷规定每条运稻米的漕运船只能装运500石大米,需要装船3500艘次,每条船需要12-15个人,1个掌舵,2个撑篙,其余人在岸上拉纤挽舟。大家算算这175万石稻米需要多少人力?

苏州人承担的徭役主要是把田赋和上贡物品押往京城。自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后,田赋和贡品的解运可以折银。这些徭役属于正役,前几年苏州府正役折银为10万两左右,今年正役的折银为14万两,人均摊牌0.06两。

正役之外还有杂役。比如运河河道的疏浚、驳岸和码头的修复,这是属于朝廷摊派的杂役,即为中yang杂役。

另外由于明朝对苏州实行的两税制(即中yang税、地方税)与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征收的岁赋,只需上交中yang60%,自己可留存40%,即上交中yang的赋税与地方留存的赋税比例为6:4,而苏州府征收的岁赋,90%须上交中yang,10%留存府用,即上交中yang的赋税与地方留存的赋税比例为9:1。比如,今年苏州府的田赋税率为0.28石,全额收缴的话,苏州府可征收260.4万石田赋。将90%上交朝廷后,苏州府留存的田赋为26.04万石。但苏州府及下属各县各级官员的俸禄、道路维修、河道维修等就需要32万石,缺口接近6万石。

苏州府为了保证正常的运作,不得不把大量的杂活让苏州人来无偿劳作,比如砍薪、抬柴、修仓、开河、筑路、造桥、运料、巡更等,这些称为地方杂役。

中yang杂役和地方杂役相当繁重,如果你不和村长、里正搞好关系,村长、里正就会让你三天两头去做杂役,为官府无偿劳作,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倾家荡产。

后来,各类杂役也可折银,今年各类杂役折银4.9万两,人均摊牌0.021两。

苏州府的税赋以田赋(0.28石/亩)、织布(30%)、售布(5%)、纺线(2%)、贡品(人均0.051两)、徭役(正役和杂役人均0.081两)为重,其它行业的税赋与国内其他地方基本一样,为三十取其一(3.33%)。

纺线的税率为2%,似乎低于“三十取其一”,其实不然,一团棉花纺成纱,要经过弹棉花、纺粗线、拉细线(一般要经过二次拉细)、再绞合成纱线,至少5道工序,如由5家作坊来分别弹棉花、纺粗线、一次拉细、二次拉细、纺纱的话,每道工序都按2%缴税,则纱线的税率是10%。苏州线坊、纱坊把大量的粗线、甚至拉细下放给农村、城市的家庭妇女来做,目的之一就是逃避税赋。

丝线也类似,从缫丝、并丝、捻丝、包覆丝,每道工序都缴税的话就是8%的税,于是很多丝坊就干脆把缫丝、并丝下放给城乡的家庭做,也是为了逃避税赋。

线坊、丝坊把这些工序下放给城市、农村的家庭做,一方面确实可逃税(2%-6%),降低纱线成本,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线坊、丝坊的劳动力,最大的好处是增加城乡家庭的副业收入。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