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三百八十九章 京城的米价正在飞

独治大明 第三百八十九章 京城的米价正在飞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7:41:21 来源:书海阁

自弘治二年黄河大决堤,河南受灾的百万流民迁往东北,而弘治朝的大治黄河亦正式拉开了序幕。

虽然人定胜天的理论是没有错,但后世现代化社会破坏环境都要遭受代价,而今人为地强迫黄河为运河服务其实是在挑战大自然。

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其实两个矛盾体,黄河需要奔流到东海的那份顺畅,但偏偏被人为地要求分出水源为京杭大运河“输水”。

尽管大明朝廷早已经看到两者间的矛盾,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亦是只能选择优先于京杭大运河。

一旦哪天黄河不给运河输水,那么运河便会直接停摆,南北的水路自然无法航行,往来的商品自然无法流通。

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漕粮,特别七月是今天夏粮北上的黄金期,无法通航便会造成大量的漕粮停滞不前。

其次南方运来的货物自然无法北上,这很容易会造成北京城的物资紧张,甚至会推高北京城的商品的价格。

正是如此,虽然朝廷有着很强的治河决心,但并不打算让运河停摆,所以将黄河改道的时间选在雨水最充沛的夏季。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黄河终究是一头难以驯服的巨兽,根本没有进入治河总督衙门设计的新河道奔流,而是我行我素般地从新路径奔赴东海。

尽管治河总督衙门有备用方案,但京杭大运河想要借水还需要一些时日,导致漕粮在山东段彻底阻塞。

现在山东的蝗灾刚刚扩大到北直隶,而运河偏偏在这个时候无法通行,无疑给人一种阴谋的味道。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由于现在棉花的效益太高,所以北直隶今年种植棉花的百姓高于往年,粮食的产量自然进一步下滑。

“难道真的只是巧合?”

在看到京城米价飞涨的时候,王越最先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但着手调查河道设计图并没有看出猫腻,不由得困惑起来了。

虽然他所掌控的都察院在这些年一直不停地打击违规官员,但天下的官员基本上没有不贪的,致使他从不敢放松。

不说能够遭人为干预的治河,哪怕蝗灾这种自然灾害未必不能被人提前知悉和加以利用,所以现在京城米价暴涨很可能是人家蓄谋已久的阴谋。

终究而言,京城米价的利润太大了,而他谪居安陆四年期间深知底层百姓的不易,所以并不想眼睁睁看着百姓吃高价米。

“爷爷,你找我?”王煜从外面大步走进签押房,显得意气风发般地道。

虽然上次在王府街巷被偷袭,自己差点险死当场,但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心理阴谋,仍旧选择走在修检厅的第一线。

王越虽然心里对这个孙子十分满意,但还是板着脸道:“在都察院这里没有爷孙,注意你的身份!”

“卑职拜见王阁老!”王煜默默地翻了一个白眼,而后规规矩矩地见礼道。

王越听着这个称呼又不甚满足,但还是将刚刚从工部得到的河道新图道:“这是河道新图,我怀疑河道总督衙门有人动了手脚,你即刻带你的手前去调查河堤是否存在猫腻!”

“卑职领命!”王煜深知事情非同小可,当即上前接过河道图道。

王越看着跟自己年轻时越来越像的孙子,亦是认真地叮嘱道:“你是我的孙儿,又得皇帝赏识,到了地方免不得被人处处恭惟!只是河道恐有猫腻,此行你务必要多加提防!”

“爷爷,您放一百个心好了!现在国子监那边都时常请我过去传授侦察经验,哪怕他们的靠山是朝堂中人,那亦不能大过皇帝和您,孙儿亦有能力应付一切!”王煜知道地方的势力没有朝堂大佬的支持很难成气候,显得十分自信地道。

王越看着越来越自信的孙子,知道接下来恐怕真是年轻人的时代,便是轻轻摆手让自己孙儿离开。

驾!

王煜是雷厉风行的性子,在接到都察院的最高指示后,当即便带领他隶属的都察院修查厅人员骑马南下。

都察院此次是秘密行动,所以在京城并没有掀起一丝波澜。

原以为京城的米价会继续上涨,但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米价竟然没有动静,似乎已经到了一个极限般。

不过在这个时候,朝廷亦没有过多关注京城米价的上涨,而是正在集中精力进行除蝗。

“什么,灭杀蝗虫还有奖励?”

“蝗虫能杀吗?不会触怒上苍吧?”

“你这是迂腐!麻雀吃粮都知道要打,怎么蝗虫就不能打了?”

……

由于大明朝廷已经敲定除蝗的计划,朝廷除了出台相关的奖励政策外,则是发动整个北直隶的人员进行捕杀蝗虫。

虽然宋朝尝试过捕杀蝗虫,但那一次其实谈不上成功。

而今大明将会动用更多的资源,一旦能够取得显着的效果,那么将会给华夏的灭蝗事业指明方向。

尽管存在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残留,但底层的百姓深知自己的米缸更重要,故而并没有谁真正蛋疼反对这个决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正是如此,朝廷的政令已经下放到官府,除了出台除蝗奖励条例,亦颁布相应的考核制度,促使各级衙门都在组织百姓灭杀蝗虫。

弘治四年,历史再度出现了一些偏差,一场浩浩荡荡的人类和蝗虫的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紫禁城,奉天殿。

这一座屹立在紫禁城中央的大殿,偏偏还拥有一个高大的台基,令这一座大殿透着无上皇权的压迫感。

坐在大殿之上的朱佑樘召见了朝鲜的使者,自然已经提前知悉使者的来意:“朕在前年见朝鲜王尚值壮年,而今竟能病重不起,此事令朕匪夷所思,亦是心有不安。朝鲜乃大明的东篱,朝鲜王为朕的贤王,今朕疑朝鲜国恐有诈。要么是庸医害人,要么朝鲜王身侧有恶人,朕遣一御医一良臣随你前往汉城查明真相,世子归国一事查明再议!”

“陛下,朝鲜国内无……!”朝鲜使者听到这个说法顿时像吃了一百只苍蝇般,但还是硬着头皮期待大明皇帝改变想法。

却是不等对方说完,站在旁边的尹直当即进行呵斥道:“大胆!陛下如此安排,乃是为朝鲜王及其国之安着想!你敢阻挠,你是不忠朝鲜王,还是你就是朝鲜王身侧恶人?

“外臣冤枉,外臣一心事主,外臣领旨谢恩!”朝鲜使者面对大明皇帝表现出来的善意和大明重臣的指责,只好硬着头皮表示感谢道。

虽然他们找的这个借口很合适,但奈何眼前的大明皇帝更有智慧。

毕竟大明朝廷派遣太医和官员前去汉城,人家是以为救治朝鲜国王为由,这个举动算是宗主国对外藩的重视。

当然,如果他们证明朝鲜王确实是病了,而且朝鲜王身边并没有奸臣,那么大明皇帝应该没有理由再阻止他们接回世子了。

朱佑樘已经打定主意收拾朝鲜,却是假意扭头望向尹直道:“尹阁老,事不宜迟,你即刻物色合适的御医和官员随使者前往汉城查明真相!”

“臣领旨!”尹直是针对朝鲜的知情人,亦是不动声色地回礼道。

面对朝鲜使者任命朝鲜官员出任济州牧的请求,大明朝廷自然是打了回去。

在朝鲜方面敢于对大明城动兵的时候,那么便已经注定朝鲜丢失济州岛,而今徐世英早已经将济州岛的行政权收归大明城。

正是如此,朝鲜使者并没能如愿地带回他们的世子,却是只能带着大明的太医和官员返回汉城,同时还得让朝鲜国王装病。

七月中旬,灭杀蝗虫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每日都有大量的蝗虫被灭杀。

虽然这种蝗虫不能吃,但却是喂养鸭子的最好食物,而朝廷还特意从外地购买大量的鸭子来京低价出售,甚至近期禁止杀鸭。

只是贪婪才是人类的本性,而华夏从来都不缺少趁火打劫的奸商。

正当大家以为京城的米价消停的时候,通州粮仓起火的消息突然传来,令京城的米价再度出现了暴涨。

通州粮仓是大明最大的储备粮,不仅是面对各种灾情的最大底气,而且还是京城百姓和边军的最大依仗,甚至关乎着国运。

不过真正知晓实情的人,大概不会被这种消息所影响。

通州城的粮仓有着完善的防火体系,哪怕再大的火灾亦不可能将所有粮仓烧毁,但一些事情往往有一个噱头即可。

其实通州粮仓的粮食再多,那亦是主要用于养军,加上这些年北边的战事频频,所以大家都认为存粮恐怕不足了。

正是如此,京城的米价从最初的二十文钱,一举涨到了六十文钱,由于得知很多米铺告罄,致使涨价还在持续。

事情自然传到了皇宫,而东厂新厂督覃从贵被召见。

朱佑樘正在钓鱼亭边上垂钓,却是头亦不回地询问:“查清楚了吗?”

“回禀陛下,奴婢已经查清,此次是襄城侯李瑾在幕后策划!”覃从贵现在掌控最强的情报网,显得一本正经地汇报道。

刘瑾听到这个名字,却是暗暗地咽了咽吐沫。

名字同样是“瑾”,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随着浮标下沉,鱼杆被用力地提了起来,一尾漂亮的卿鱼被带出了湖面。虽然卿鱼很猛,但绷直的鱼线韧性更强。

朱佑樘看到被钓起的鱼儿,心情显得不错地点了点头。

他其实知道京城的关系错综复杂,更是跟后世一般,这帮闲得蛋疼的权贵总是缔结着各种各样的圈子。

他们一起联合放高利贷,一起联合炒高京城的宅子,一起谋取这世间最厚的利润。

只是金融业被自己整顿,而炒房更是受制于奢靡税,所以让他们谋取庞大利润的空间是越来越小。

现在他们大概是看到米价有利可图,所以提前大量购入米粮,而后利用灾情和运河阻塞进行炒作米价谋利。

“陛下,现在的米价确实高得离谱,是不是要缉拿襄城侯呢?”刘瑾目送着覃从贵离开,却是好奇地询问道。

朱佑樘端起美人送来的茶杯,望着西边的夕阳智珠在握地道:“自然是要推波助澜!你即刻通知韦眷行动起来,帮着一起将米价炒高!”“啊?”刘瑾听到这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朱佑樘瞥见刘瑾的震惊表情,显得没好气地道:“你是不是已经忘记,朕其实才是拥有粮食最多的人!”

他所说的粮食并不是指通州粮仓的储备粮,而是这些年属于他名下的资产。

他拥有皇庄足足二万八千顷,又一手打造了皇家织布厂和皇家布行,还经营皇家锁店、皇家肥皂店等优质资产。

只是跟那些喜欢囤积金银资源的权贵不同,他仿佛天生对金银无感,而是选择囤积那些白花花的米粮。

由于韦誊这些年的经营得当,而今他手里的米粮是越积越多,却是已经足够用于支持一场针对朝鲜的战事。

“陛下,米价太高恐怕不……不太好吧!”刘瑾担心朱佑樘会成为千夫所指的暴君,显得小心翼翼地劝道。

朱佑樘看着鱼饵已经穿好,便是抛下鱼竿道:“按朕的意思去办,即刻让名下的米店全部停售!朕要十日后,京城的米价比之前高十倍!”

刘瑾听到这个惊人的决定,却是暗暗捏了一把汗。只是朱佑樘既然提出如此要求,却是只能前去操办,只能寄望韦眷能够让皇帝迷途知返。

“陛下,奴婢自认聪慧,但亦不明白您这是何欲意为?”韩幼英收拾刚刚喝光的茶杯,却是虚心求孝道。

朱佑樘看着又有了动静的浮标,显得十分冷静地道:“现在时机已到,你等着看一场好戏即可!”

在说话间,浮标突然间下沉,但朱佑樘已经恰到好处地提了起来,又是一尾极漂亮的鲫鱼被鱼线带出了水面。

自重生以来,朱佑樘可谓是步步为谋。而今时机已经来到,这将是他登基以来的最重要的一个大动作,亦将是华夏振兴的关键。本章完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独治大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